人情这东西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只要你把人情像“储蓄”一样来个“零存整取”,到了需要时,你就会发现它既看得见,又能感觉得到,还有利息,会收获到比你当初投入使更多的东西。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权。这就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这甚至会让各位的子孙后代得到好处,正所谓前世修来的福分。
究竟怎样去结得人情,并没有一定的规定和方法。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人情”可能会使他靠着这枚铜板缓解一下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人情”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前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勇士。
就是在平和的日子里,对一个正直的举动送去一缕可信的眼神,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强大的动力。对一种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赞同的掌声,这一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甚至是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说不定他看到有人遇到难处时,他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勇气和仁慈。其实,人在旅途,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就是储蓄人情。
永远记住一个物理的反应:一种行为必然引起相对的反应。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时时“储蓄”人情,你将会获得更大的人情。不肯增加储蓄而只想大笔支取的人是无人理会的,这样的银行帐户也是根本不存在的。你毫无储蓄,到需要用钱时,也就必然无钱可用,只有欠债了。但欠债总是要还的,到头来还是要储蓄。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中山的国君并未引起重视,认为不过就是一杯羊肉羹而已,在这些人中,恰好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此人心胸狭窄,因此对此事怀恨在心,到楚国劝说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国易如反掌。中山国很快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国矣。”即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这段话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