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作者谈起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她说近几年来对大学生的负面报道太多,要还他们一个真实面目。如杲说作为社会各行各业主力军的大学生,都是一群废物或者庸俗之徒,那么这个社会早垮了,怎么还好好的在那里生活着呢;如杲大学培养出来的都是盯着利益的功利主义者,那么这个民族还有未来吗,还有希望吗?她说作家也好,知识分子也好,应该替年轻人想想未来,中国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这非常重要,关系到民族的未来,每个公民都有义务来塑造它。现在的小学和中学的教学制度、教学目标只知道跟分数对接,对学生的情操情感及个性的塑造严重缺失,一旦学生与现实接轨,势必严重的心理失衡,加上青春莫名的焦虑,这是一股可怕的力量,不容忽视的力量。中小学教育所造成的缺陷如杲在大学阶段得不到矫正释放和弥补,是可虑、可忧、可怕的。
作者是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写这本书的,不同于她以往的作品,这很难得。
看了《别给我希望》有个总的印象,她笔下的大学生活跟同类作品完仝不一样,在于她立体地显现了个体人格的完善过程,不止是得到一张大学文凭那么简单。
传统的大学校园被喻为象牙塔,是个纯洁美丽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是诗意最合适栖居的地方;现在的大学塔还在,但洁白无瑕的颜色已经起变化了。象牙塔萎缩成校园文化的内核存在着,文化这东西是可以传承的。只不过社会在高速发展,所有的东西好像盛在一个离子加速器里,分裂,断裂,到处都漂浮着碎片和裂变之后的焦味。难免担心象牙塔的倒掉。
校园文化既有传承也要发展才能焕发新的光彩和生命力,人格的自我完善就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传承校园传统文化的同时摸索出来的,适应现代社会的路子。在这新的路子上他们更注重社会实践的培养,更注重参与社会活动。当然,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以及浮躁,对年轻的他们是有影响的,这也是大学生当中有那么多负面影响的原因。大学生的路应该让大学生自己来走,年轻人自下而上所走的路子,比自上而下的行政干预的路子更有效。
就像本书的作者所说的,目前中小学的教育方向只盯着分数,其实就是功利主义地剥夺了真正学习的乐趣和仝面发展的兴趣。大学阶段是绝不可以延续这样的做法了。怎样做,大家都在探讨。在这个问题上,最好是听大学生自己的声音,支持他们选择的路。《别给我希望》在这个问题上让我耳目一新。
大学生的兼职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功课,但是大学的教学制度应该改革。我在书中看到大学生在酒吧兼职,当调酒师干得不错,解决了生活费短缺的燃眉之急。酒吧是个充满诱惑、复杂的地方,一个单纯的学生在酒吧工作不但要抵挡住诱惑,还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是历练个体人格的试验场。不管是在哪里兼职实习都一样,大学生在企业实习是比较普遍的,除了会做事还要懂做人,这就是人格的自我完善过程。书中有一章专门写大学生在大企业实习的经过,惊心动魄,很有意思。具备人格力量的人是最有魅力的人,当然这个过程没那么容易,一定要吃点苦。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普遍问题。少女怀春少男钟情这是公认的生命的生理周期使然,是身不由己的。堵是堵不住的,只能疏导。大学生谈恋爱不可怕,问题在于怎样谈。如杲说一个男生同时跟几个女生保持恋爱关系,或者一个女生同时跟几个男生恋爱,这肯定不能提倡,肯定要批评教育。爱情不是游戏,爱情的话题永远说不完,年轻人应该追求爱情的真谛,否则人生将留下遗憾。我看《别给我希望》写爱情分量比较多,种类也多。爱情可以使人成熟,也可以让人堕落。
可以肯定百分之九十的大学老师都是负责任的,但是不是称职的老师,恐怕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我看小说里写的一男一女两位老师,非常有个性,有代表性。两位老师的底细学生们心里雪亮,学生是最公正的评判者。
一部好的小说应该要有打动人心的情感魅力,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体会和评价。客观地讲,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加上我是作者读研究生课程时的老师,在老师眼里,学生的作品总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