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4200000007

第7章 爸爸用行动把令人担忧的孩子变得让人放心

爱心爸爸,带领自闭的孩子走出小世界

小西是四(1)班的一个性格活泼的阳光女孩。她很普通,身上有着很多孩子都有的优点和不足,但她却拥有唱歌、跳舞、武术、读书、朗诵、绘画、手工等诸多兴趣爱好,并在多项兴趣比赛中获奖,也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和学习标兵,更多次参加校外的有关文艺演出活动。她快乐而健康地成长着……

而这一切,又会让谁想到她曾是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呢?

在小西8个月的时候,她的爸爸妈妈为了工作,便把她送往天津的姨奶奶家,由姨奶奶照看她。一年后,因孩子生病,爸爸妈妈才把她接回到身边。自小西被接回家,爸爸妈妈便发现女儿的性格变了,变得不爱说笑了,整天就拿着条毛巾放在嘴边亲。而且特别害怕面对陌生人,家里来了客人,她就躲起来,带她出去玩,她也不愿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结伴,这让她的爸爸妈妈伤透了脑筋。特别是小西的爸爸,对女儿非常喜爱,他翻阅了好多育儿方面的书,终于明白女儿已有自闭症倾向,而且还患上了“恋物癖”。这些都是因为女儿在需要爱抚的时候没有得到,便在其他的物体上找到了依赖,以此消除自己的不安并获取安全感……

为此,小西的爸爸也咨询了有关育儿专家,寻找原因和改变的方法,不断努力,对症下药。他常带女儿与小伙伴们共同游戏。让游戏渐渐成为她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她渐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挥,从而锻炼了能力和性格。使她在愉快的玩耍中消除了一些自闭现象。另外,爸爸还有目的地安排她与比她小的孩子一起游戏,让她有机会做姐姐、尝试领导、组织别人的经验,让她成为比自己小的孩子群里的受人关注和欢迎的一员。这对消除小西的自闭起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作用。他还总是在女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及时地给她送上一句夸奖。

爸爸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引导、帮助着女儿逐步向能够适应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方向发展。同时,他自己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用快乐的心情和欢声笑语去影响、带动女儿。

这位爸爸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带领女儿走出了她自己的小世界,成长为一个阳光女孩。

有自闭倾向的孩子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与别的小朋友交往。作为一位称职的好爸爸,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自闭倾向时,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与外界的接触会越来越多,孩子是社会中的人,孩子只有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知识技能,从而不断成熟。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生存竞争,患有这种自闭症的孩子将来如何能独立自主和适应社会?爸爸有责任对孩子的自闭倾向早发现早纠正。

产生自闭倾向一般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在于有些孩子本身可能具有腼腆、内向、害羞的性格;客观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就像小西,她的自闭倾向是由于缺少爸爸妈妈的爱而产生的。这个时候光靠妈妈的力量是不行的,因为孩子的心灵很脆弱,需要爸爸妈妈更多的行动和爱来温暖她。因此,爸爸首先要了解孩子产生自闭倾向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美国著名的作家、慈善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是奉献、成就、苦难的一生。海伦小时候被一场大病毁坏了原本美好的一切,这场病她变得又聋、又哑、又瞎。这一切,使小海伦的性格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变得自怜、狂躁、自卑、自闭起来……但她的父亲并不认为女儿从此就是个没有用的人了,他深深理解女儿的痛苦,为了让女儿走出黑暗而又沉寂的可怕世界,便为她请来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家庭教师。正是由于父亲这一伟大的举动,不但从此让女儿海伦走出了自己那个狭隘的小天地,而且使她成为一个为世界创造了财富和辉煌的人。

海伦父亲爱的力量在于:他给女儿提供了一个完全属于她的创造崭新世界的机会!

爱是相通的!为了孩子的明天,爸爸要记住,让孩子在锻炼中成长很重要。要消除孩子对社会的恐惧心理就得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多交朋友。大人要多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帮助孩子走过挫折,而不应该因为社会太复杂,就总把孩子收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如果养成习惯,孩子会对社会产生惧怕心理,无力承受外界的压力,极易形成自闭倾向。另外,独生子女本来就有“不合群”的性格,如果您没有耐心,时常抱怨孩子,也会伤害他(她)的感情,使他(她)变得无所适从,导致将他(她)将自己封闭起来。

爸爸应鼓励孩子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通过对有些事情的解决,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孩子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克服胆怯,爸爸赐予孩子力量

小建今年8岁半了,是个三年级的学生,虽然他是个男孩子,可他却比班上任何一个女孩子都要胆小,性格里有着过分的胆怯和怕承担责任的特点。在家里,小建至今都要大人陪伴才肯入睡;在学校,上课从来不敢大大方方地发言,更不能和男同学打成一片,以至被调皮的男生赠外号“温顺乖巧的小羊羔”。虽然小建很苦恼,可他却不知如何改变自己。

小建天生就是这样一个胆小的孩子吗?

根据小建的成长环境分析,他是由于受奶奶和妈妈的从小过分的溺爱才变成这样的!

小建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在家的日子很少。在小建的记忆里,爸爸总是像客人一样,来去匆匆。小健就常年生活在奶奶和妈妈的保护圈子里,很多男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些冒险和应该去尝试的事情,奶奶和妈妈都不让他去体验,久而久之,小建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因胆小而不能适应学校这样一个大环境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

孩子为什么会胆怯呢?从以上事例可看出,虽然孩子胆小、性格内向有先天原因,但是后天的环境更为重要。更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在这方面的性格缺陷就说明了这点——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其健全性格影响的重要性!

有心理学专家研究证明,男孩与父亲接触的机会越多,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他们就越勇敢、坚强、豁达、乐观。因为父亲不会像母亲那样对孩子百般宠爱,父爱主要表现在冷静地面对孩子的优缺点,能教会他们应付和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他们坚定的意志和聪慧的头脑。而且,父亲与男孩的游戏方式多是动态的、较激烈的、富有对抗性和创造性的,这有利于男孩子强身健体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可在现实中,仍有不少爸爸因工作繁忙、压力大,便以自我为中心或较少与孩子交流,使孩子在特定的环境下,性格受到影响。也有个别爸爸和妈妈一起过分地溺爱孩子,总怕孩子与别的小朋友交往受欺负、吃亏,就鼓励、赞同自己的孩子不与外界接触,不与小朋友交往,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消极的“叮嘱”会使孩子在还未接触社会之前,就已经对社会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使本来就软弱的孩子变得更加胆怯。相反,一个好爸爸,即使自己的孩子天生胆怯,但只要他能给予他(她)一个充满理解和关心的生活环境,孩子胆怯的心理和不良情绪也会逐渐被掩蔽和改变,最终不但可以改变孩子的胆怯心理,还完全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社会中人。

香港首富、企业家李嘉诚在他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每次召开董事会,便让儿子坐在会议席旁的专门设置的小椅子上。有时大人们争得面红耳赤,吹胡子瞪眼睛,兄弟俩便被吓得哇哇直哭,李嘉诚说:“孩子别怕,我们争吵是为了工作,正常现象,木不钻不透,理不辩不明嘛!”

有一次,李嘉诚主持董事会讨论公司应拿多少股份的问题,他说:“我们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我主张只拿9%的股份。”董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争论不休。这时李泽钜站在椅子上说:“爸爸,我反对您的意见,我认为应拿11%的股份,能多赚钱啊!”弟弟李泽楷也急忙说:“对,只有傻瓜才拿9%的股份呢!”父亲忍俊不禁。他说:“孩子,这经商之道学问深着呢,不是1+1那么简单,你想拿11%发大财反而发不了,你只拿9%,财源却能滚滚而来。”

后来李泽钜和李泽楷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时,父亲却“冷酷”得似乎不近人情,不但不接受他们来自己的公司工作,反而把他们推向社会。最终李泽钜在加拿大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兄弟俩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两年后,李嘉诚才把经历了风雨已锻炼成材的兄弟俩召回香港公司任职。

后来,当人们称赞兄弟俩时,李泽钜却说:“感谢父亲从小对我们的培养教育,他是我们最好的商业教师……”

孩子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俗话说得好“知子莫如父”。作为爸爸,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的性格可以让您对症下药,对孩子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只有做孩子的朋友,才能让他(她)向你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更好地采用一些方法去进行有意的引导和训练。比如: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鼓励他与素不相识的人交流;让他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且不加问责,等等。爸爸的男子汉硬派作风,往往会在其教养方式中注入阳刚之气。爸爸如果知识面宽广,就常常会灌输给孩子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爸爸会鼓励孩子遇事自己动手、大胆尝试;爸爸对孩了的坏毛病不迁就,不妥协;爸爸对女孩子总是以“宠”的姿态,与女孩一起无拘无束地玩耍。爸爸只有做到理解、引导、耐心、关爱、鼓励、努力、要求,只有真诚地付出,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克服身上胆怯的缺点。总之,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克服胆怯,爸爸一定要赐予他(她)力量!

爸爸为孩子撑起没有泪水的童年天空

小同出生在浙江,妈妈在她出生后3个月,便将她交给姥姥照看,自己到北京和小同的爸爸一起做生意。直到2007年春节期间,他们才把9岁的小同接到北京一所学校上学。

国庆节期间,小同的爸爸带着自己宠爱的“小公主”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在宴席上,小同的爸爸夸奖自己的女儿歌唱得好,于是,在座的朋友便随口建议让小同上台给大家演唱一首歌。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小同不但不同意上台唱歌,反而为此变成了一脸哭样要求爸爸带她马上离开。爸爸怎么哄也不行,弄得爸爸很失脸面……

小同的爸爸想不明白,女儿平时在家歌唱得那么好,为什么就不肯在人前给他这个当爸爸的长点脸面呢?唱首歌能要了她的命?不唱就不唱吧,为何非得哭着离开?这是婚礼呀!爸爸从来也没有生过这样大的气,可面对的是自己的心肝宝贝女儿,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数落着小同回到家。

回到家后,爸爸便又当着小同妈妈的面说小同。小同跑进自己的房间里哭得更伤心了。这时,小同的妈妈反过来数落丈夫说:“你整天就知道忙你的生意,你了解你女儿吗?你女儿什么时候在陌生人面前大大方方地说过话?你还要她当着那么多人上台唱歌?她是不敢,没有那胆量,害怕上台唱歌……”

生活中,就有一些像小同这样胆怯的“小公主”,她们在熟悉的环境和熟人面前有说有笑,可到了另一种环境或见到陌生人,马上就变成了一个“小哑巴”,不是畏畏缩缩地躲在大人身后,就是紧张得要命,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对于和陌生人打交道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惧怕。她们缺乏在众人面前露面的体验,从而使自己难以适应陌生的环境和事物而利用哭来逃避。小同从小跟姥姥生活,姥姥把她当心肝宝贝,生怕她出一点差错,总是让她待在屋子里,不让她出去和小朋友玩……这些都是造成小同胆怯的真正原因。

小同的爸爸被妈妈数落后,好好反省了自己,觉得必须改变女儿的胆怯:“否则将来有成功的机会,女儿也不会抓住呀!”他下决心要把过去所欠女儿的,尽力去补偿给她。

爸爸首先从培养女儿的自信心开始,除了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注意去影响带动女儿,还找好了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落在女儿的优势上——他给女儿报了一个音乐班,这个班的老师非常和蔼,她能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并让他们参与到表演中来。女儿本来就有一副好嗓子,歌也唱得不错,自然受到老师的重视。慢慢地,女儿在老师的鼓励和众多孩子无拘无束的表现中学会慢慢展示自己了——慢慢地克服着胆怯。

在学校里,因为小同的歌唱得好,很快被选为音乐课代表。到了儿童节,小同被安排表演节目,尝试第一次登台演出。

那天,小同虽紧张,但她从台上下来后,同学们都夸她并为她鼓掌,所以她一直是兴奋的。回到家后,爸爸妈妈又由衷地夸她,都说为她感到骄傲。

爸爸问她:“上台可怕吗?”

小同说:“有点。”

爸爸说:“你们班肯定有女孩子想上还上不了台,对不?”

小同自信地说:“她唱得不好,老师不挑选她。我一共上了两个节目,一个独唱,一个合唱……”

爸爸问:“下回老师再让你上台,你会比这次表现更好吗?”

小同大声地说:“那还用问……”

爸爸笑了:“我们的小公主终于勇敢起来喽!上台再也不会哭鼻子喽……”

生活中,还有不少拿眼泪做“武器”的孩子,仿佛只有哭才能解决问题。他们其中的一类是因为性格懦弱、敏感,只要别人对他稍有恶意即能感受到,因为害怕,所以很容易就哭起来,企图以哭来阻止别人对他的伤害。再有一类是缺乏自信,对做任何事都觉得困难。在尝试做事或学习时,总是战战兢兢,还没付诸行动就先哭起来,这是害怕失败的表现。再就是以眼泪来抵御爸爸妈妈对他的要求。例如妈妈要他立即停止看电视,他(她)就大哭起来。

4岁的木木看到表姐有个新玩具,在表姐离开后他便缠着妈妈,非要马上得到同样的玩具。当时已是晚上,妈妈不可能在这个时间带他去买,结果木木便大哭起来。木木爸爸说:“这孩子怎么越大越好哭了?”他生气地对木木吼道:“不准哭,再哭就把你关在门外。”

木木被吓住了,但他抹着眼泪小声地哼哼着,直到哭累了睡去。

一般做爸爸的,最见不得孩子哭!因此,要改变孩子动辄就哭的习惯,让好哭的孩子不再流眼泪,爸爸就得了解孩子好哭的原因,再去寻找帮助他(她)们的办法。上面例子中木木哭鼻子这件事,从表面看起来是木木太任性,在无理取闹。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看到新玩具上有个小灯很漂亮,木木想搞清楚那个小灯为什么会闪亮,这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和满足时,木木只能以哭来表示抗议。如果木木的爸爸能够问明原因并理解这种心理需求,及时表扬他爱动脑筋,再讲清楚晚上无法买到玩具的道理,大概木木就不会哭闹了。

爸爸若想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她)的爱和关照,同时又不愿成为爱哭的孩子的奴隶,爸爸首先有必要向孩子解释动辄哭泣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教导他(她)遇到问题应该想方法去解决。对于自卑的孩子,首先要引导他(她)与熟悉的人交往,对于他(她)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积极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其次,鼓励他(她)多参加集体活动,还要经常带孩子去开阔视野,接触人群,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交往。并在和孩子多沟通的同时,多给孩子自己去面对难题的机会,不要凡事替他(她)做主,或代他(她)去做;虽然做不好,也鼓励他(她)再试,失败了,教他(她)先不要哭,静下来想一想应该怎么做比较好,爸爸也可在得到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帮他(她)一起把问题处理好,再与他(她)一起检讨这件事。偶有不如意而孩子没有哭的话,就夸赞他(她)进步了,给他(她)一些口头称赞、一个拥抱或一个亲吻等。这样会让他(她)重新体验一种感受,慢慢地他(她)就会战胜自己,变得勇敢、活泼起来了。

童年是最美好的时光,也是一个人身心完整的发育成长的阶段。这个时期的情绪体验对一个人的心志结构、道德观念、性格模式的铸造至关重要,会深深影响人的一生,爸爸可不要忽视啊!

好爸爸,重视矫正好斗的孩子

小强在学校是个好斗的男孩子,他虽然才上二年级,却经常因和同学发生摩擦而引发“战争”。不是打破了别人的头,就是碰伤了别人的腿。在同学们都让他三分的同时,更让老师感到头痛。老师虽多次“请”过他的家长,可他仍没有多大改变。原来,在小强的背后有他的妈妈在给他撑腰,他的妈妈在老师找过后对儿子说:“没事,在老师批评你的时候,你就听着,以后该出手时还得出手,只要别把别人打伤了就行……”小强听了也是满不在乎地说:“我知道!”

在小强上幼儿园的时候,有次因和别人抢玩具,一个小女孩把他的脸抓坏了一点。为此,回到家后,他的妈妈便再三嘱咐他:“儿子,有人打你,你就也狠狠地打他(她)。不打他(她),你就吃亏了……”

多年过去了,他的妈妈仍是这样教育儿子——只准打别人,不准挨别人的打。小强的爸爸虽然知道妻子这种教育方式不对,但他同样溺爱孩子,便没有过多地干涉。终于在一个星期天,小强和小区的一位男孩子发生争斗,在他把对方牙齿打掉了一个的一瞬间,对方回手把他的眼睛给打瞎了一只,这次,小强的爸爸妈妈终于后悔莫及了!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表现程度不同的攻击性行为,特别是男孩子。但有的孩子攻击性行为较多,且攻击方式激烈,这些都是由孩子不同的生活经历造成的。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爸爸如像妈妈一样放任孩子,不给予孩子及时正确引导的话,最终结果就是害孩子。

有些爸爸妈妈过分爱护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便在处理孩子与孩子间的矛盾上,对孩子迁就或替他撑腰,助长孩子的攻击性,养成了孩子欺负弱小的习惯。小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最终侵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也有个别爸爸不把孩子的教育当一回事,采取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的态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子方式,都完全有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让孩子学会喜欢打架斗殴的流氓行为和没有谦让别人的好品德。

作为社会中人的爸爸,要拿出自己的威严来,要让孩子懂得并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和爱护。经常打人的孩子是不会交上好朋友的。告诫孩子不要用武力解决和小朋友之间的冲突。让孩子在碰到争执时,最好是和小朋友讲道理,这样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的。

两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小明和小佳在一起玩耍发生了冲突,小佳被小明推了一跟头。在一旁聊天的小明和小佳的爸爸都保持了冷静,他们先让孩子自己说清楚发生冲突的原因。当他们了解到是因为小佳先去抢小明手上的玩具铲子,还推了小明一把,然后小明才去推他。两位爸爸都没有立即大声呵斥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孩子吃亏而护着孩子。两个爸爸让他们自己想想谁对谁错,并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可两个孩子都不服气。

小明的爸爸对儿子说:“虽然小佳先推你,可你比他大,你是大哥哥,应该让着他,更不应当推他摔倒。如果他摔坏了怎么办?爸爸就得拿钱给人家治,而且你这种行为会让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你玩对不对?所以这次,你要向小佳道歉。”

小佳的爸爸对小佳说:“虽然你比哥哥小点,可那不是理由,不能因为小一点就做一个不讲道理的孩子对不对?一个不讲道理的孩子,同样到哪儿也不会受欢迎,对不对?如果你不先欺负哥哥,哥哥怎么会推你摔倒?所以是你不对在先,你也要向哥哥道歉。”

两个小家伙看着对方,谁也不先说出对不起。这时一位爸爸说:“我说一二三,看谁先说?谁先说谁就是最懂事的好孩子。还有,谁不说,谁就马上回家,不准再玩。”

接着,另一位爸爸喊出了:“一、二、三。”

只见两个小男孩子同时向对方大声喊出了:“对不起!”接着他们大笑起来,又开始无拘无束地玩起了他们的游戏。

爸爸说:“你们如果有什么问题,要相互商量,好好说话,如果谁再先动手打人,谁就先回家,而且明天也不许他出来玩。”

两个小孩子爽快地答应着:“我们不打了,我们好好玩……”

例子中的两个小男孩不但在两位爸爸的教导下学会了与人相处的规则,最终还改变了好斗的行为,彼此都收获了快乐。美国的父母认为:做父母的有责任帮儿女接受一整套他们赖以立身处世的牢固的社会准则。这就是说要教育他们尊重别人的权利和意见,要尊敬师长,遵守法律。要使他们接受这样的准则,最好的办法就是身教!

作为爸爸,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好表率,让孩子学会理智地对待生活。

爸爸为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把关”

在小英五岁时,她的妈妈给她报了一个舞蹈兴趣班,她学了大约半年时间,有些动作还是做不好,便不想再学了。于是,她妈妈又给她报了一个钢琴班。这一次,小英仅上了两节课,就哭着闹着再也不愿去了。小英的爸爸支持女儿:“她不想学,你逼她学有意思吗?”就这样,小英放弃了学钢琴。在妈妈左哄右哄下,打算去报个英语班。还没等妈妈去带她报名,第二天女儿放学回家,主动提出要学武术,因为她们班有好几个孩子都在学武术。于是,妈妈听取她自己的意见,便给她报了个武术班,同样没有上几节课,她又想放弃了。原因是:“别人都学了好长时间了,自己是新来的,跟不上……”

就这样,两三年下来,小英不知报了多少个课外班,可都是学一样丢一样。在学校里,老师也找她的爸爸反映说:“这孩子的自制力太差了,上课总是随便说话,做小动作,而且老师的话她听不进去,我希望你们家长能配合学校引导好孩子,如果她这样下去,真的不是个小问题……”小英的爸爸为此感到头疼极了。这期间,他和小英的妈妈也不知因此而吵了多少架,觉得是她不会管教孩子。他想不明白:别人的孩子怎么学什么是什么,自己的孩子怎么干啥都没有长性呢?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在做事时总是只有三分钟的热度,经常半途而废,缺乏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毅力和恒心。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总是在变,这种态度如何能搞好学习和做好事情呢?一个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愿望,更往往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出现种种“越轨”行为。究其根源,这种结果与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对挫折的适应力有直接关系。像例子中的小英,她的自制力差,跟她的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是绝对有关系的!倘若这样孩子的爸爸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一种抵抗挫折的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做事要善始善终、有恒心,他们的人生态度会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鲁迅先生曾在《随感录二十五》里这样希望父母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生了孩子,还要想着怎样教育,才能使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这也就是说,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自制能力差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因为孩子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髓鞘化尚未完善,所以外界的各种刺激都极易引起他们的兴奋而难以自制。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受到周围大人长期溺爱,大人无原则地迁就他、顺从他,则孩子会逐渐养成为所欲为的坏习惯,越发失去自制能力。

因此,爸爸要和妈妈统一教育思想,更要理智地爱孩子,有原则地爱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张弛有度的爱的环境。因为过于严厉还是过于娇纵,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

点点也是个自制力差的孩子,在选择学校兴趣小组活动时,她先是选择了画画,过了一周,上了一次课后,她又想改学唱歌,可刚活动了一次,她又后悔了。这时爸爸耐心地引导她说:“自己选择的,就要坚持下去。我觉得你的眼光不错,你嗓子好,具备学唱歌的条件,如不唱不是对不起自己的嗓子吗?当然要选择唱歌喽!再说学唱歌还能让人变得快乐,而且歌词又都是像诗一样美的语言,将来还能帮你写作文……我相信你只要有毅力坚持下去,到了下学期,你一定会真正喜欢上唱歌……”

一学期下来,点点的歌唱水平果然提高了很多。到了第二学期,当她看到有那么多同学都报了电脑班,点点报唱歌班的想法又有些动摇了。这时爸爸又鼓舞她说:“你还是报唱歌班吧,听爸爸的,没有错!如果你能一直坚持学唱歌,明年六一儿童节,说不定你就可以上台演出了,那多好呀!你只有选择一样,坚持下去,你才会比别人有优势……”

结果,点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学唱歌,这期间,爸爸还让她去少年宫专门报了声乐班,参加了少年宫合唱团,还多次参加唱歌比赛,为自己赢得了声乐方面的特长。

对于缺乏坚持性、没有耐性的孩子,爸爸就得及时对其进行培养和纠正。因为孩子的经验不足,感兴趣的东西有限,所以做爸爸的应懂得尽量让孩子多接触新鲜事物。要使孩子精力集中地去干一件事并坚持到底,就应启发并培养孩子的兴趣,如弹琴、折纸、下棋、唱歌等,针对孩子的兴趣,选出一项让孩子坚持下去。如果处处放任孩子,就会使孩子不能心平气和地去做一件事,而总是追赶着去应付新的变化。

因此,一个成功的好爸爸,还应根据孩子最初的自制能力在他(她)的一些生活习惯方面进行培养,比如要求孩子准时就寝、起床,按时定量饮食,不偏食、不挑食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其自制力的培养可逐渐地转向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要告诉孩子不能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或做一些社会所不允许的事。如到公园里随便地采摘花朵,在楼上往楼下倒脏水或乱抛垃圾等。爸爸若长期配合妈妈坚持一贯的要求,不作无原则的迁就,孩子就会逐步地学会控制、约束自己。

爸爸在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时,一定要以身作则,坚持说理,既要让孩子知道“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也要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能持之以恒的行为准则,作为孩子评价、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让孩子理解了行为规则的意义,他才会心悦诚服地遵守和执行,并自觉地去抑制自己不符合规则的行为。

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春春是个丢三落四的女孩子,上学常常忘记带学习用具,每次到校后又急匆匆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要求给她送过去。

有一天,春春去少年宫参加“六一”儿童节的彩排节目,虽然不是正式演出,但已是最后一次彩排,老师要求每个孩子的服装必须按正式演出的要求到位。可由于上次老师说要求时,春春没有认真听清老师说的话,忘了将要求必须穿着的服装带上了。于是,春春又急忙给爸爸打电话,恳请爸爸尽快开车把服装送来,以免耽误自己参加节目演出。爸爸拒绝了她:“可能不行,我现在正在和别人谈很重要的事!”

春春在电话那头恳求爸爸:“时间来不及了,爸爸,我求求你,一定要行,不然老师要批评我了!”

爸爸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终于说:“好吧,就这一次了!”

爸爸说着,便挂断了电话。

事后没有几天,春春上学又忘带音乐课要用的口琴了,只得又给爸爸打电话:“爸爸,快给我送来,口琴我不能借别的同学的,只能你给我送来,否则这节课我就没有办法上了……”

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也是形成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我们不知道春春的爸爸什么时候能理智地拒绝女儿,让她自己承担这个责任。只有当她的爸爸理智地拒绝她,才能让她知道再犯类似的错误,别人是不会帮助她的,一切都要靠她自己。

爸爸都希望孩子有责任心,可孩子的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一定的年龄自动出现。责任心和其他道德准则都不可能直接传授给孩子。责任感是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地获得的。孩子会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

爸爸如果老是做事虎头蛇尾、丢三落四、不守诺言、推卸责任等,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因此孩子责任心的塑造主要还是要归属到爸爸身上。爸爸以身教创造了和谐的家庭气氛及对人对事对家的负责态度,孩子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并在自己行动体验中巩固对爸爸的学习,逐渐使责任心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美国总统李根在他十来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踢足球,足球意外地飞出去,打破了一位老人家的窗户玻璃。其他伙伴都纷纷逃离,只有他胆怯地留下来向老人赔礼认错。愤怒的老人在李根委屈地哭了后,才同意他回家拿15美元来赔偿。李根回到家里,把发生的事情经过胆怯地说给父亲听,父亲听了,板着脸一言不发。母亲只好过来说情,父亲却认为家里虽然有钱,但李根闯了祸,他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后来,父亲掏出15美元借给儿子先赔偿老人,但要求儿子必须想办法把钱还给他。就这样,李根一边上学,一边利用空闲时间去餐馆帮人洗盘子,有时还去捡破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才终于挣够了15美元,还给了父亲。

李根后来成了总统,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他深有感触地认为是那次闯祸,父亲让他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从以上的成功事例可以看出,一般在孩子有过失的时候,正是教育的大好时机。因为内心的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孩子由于年幼,缺乏经验,经常会造成一些过失,这并不奇怪。譬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一时冲动伤害了别人,粗心大意造成了麻烦等。发生这类过失的时候,爸爸不应该责怪孩子或袒护孩子,而应让孩子自己负责。因此,爸爸要利用孩子犯错的时机,耐心地给孩子讲清道理,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使孩子建立起责任心。

爸爸在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时候,要注意鼓励和信任孩子,从而使他们相信自己有承担责任的能力。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当他们回答别人的询问时,总是哥哥回答,妹妹只是做些简单的补充,哥哥的性格大方开朗,并且很有责任感,妹妹则性格内向、腼腆,有些胆小怕事。这两种不同性格的背后,则是奶奶常对他们说的一句话:“你是哥哥,要爱护、保护妹妹,这是哥哥的责任。”正是哥哥的责任,让哥哥从小担起保护人的角色,而妹妹则成了被保护的角色。不同的角色,造成了二人不同的个性品格。当男孩被信任,被认为有能力并被接受的时候,他会关心更多的事物,没有什么比信任更能促使男孩建立起责任感了。反过来,信任的缺失最终也必将导致男孩责任感的缺失。在信任之外,还有一些因素是我们必须提及的,因为信任的缺失往往伴随着他们而来:在家中,不应该总把孩子当小孩看待,家中的许多事都要听取孩子的意见,让他体验到一种家庭生活的参与感。如此,同样将会使孩子乐于帮助别人,从而培养起孩子的责任感。

爸爸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一个在生活中处处表现的不负责任的爸爸,即使想教育孩子做事要有责任心,孩子也会很不服气,很不以为然。反之,如果爸爸对待学习、工作都报着很认真负责的态度,孩子也会耳濡目染。此外,爸爸可以时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困难后的愉快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改掉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小义是个特聪明的孩子,可她有个极不好的毛病,每次写作业和考试,越是简单的题越是出错。而且错的地方总是让人不可思议,要不是看错题,要不就是抄错题。老师多次给她指出来,可她就是改不了!

有一次期中考试,小义是第一个交试卷的,她满以为这次自己的成绩不错,她对关心她的爸爸说:“都是太简单、太容易的题……”可成绩出来,她却因为粗心出错,成了班里倒数第五名。老师无可奈何地对她的爸爸感叹:“她要是不会做,老师可以给她多辅导、多讲讲,可她哪道题都会,就是考不了100分,让老师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我说过她不知多少次了,可她这粗心大意的毛病怎么就改不了呢!如果将来考大学,都会做的题却考出这个分数来,您说亏不亏呀?”

老师在多次提醒她的爸爸加以重视后,她的爸爸才意识到女儿的粗心,的确不是一个小问题。

可如何才能改掉宝贝女儿粗心大意的毛病呢?

小义的父亲在咨询了有关教育专家后,意识到自己宝贝女儿的粗心大意的毛病跟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无序的家庭中有关系:没有一定的作息时间,东西可以随处乱放……女儿在学习的时候,他常常在看电视,惹得女儿总是写一点作业,就过来看几眼;家里常有人和她的妈妈搓麻将……

专家还告诉小义爸爸:因为幼儿的注意力是极易受到干扰的,你的这些做法怎能要求孩子没有粗心大意的行为呢?只能让他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长久之后,孩子便养成了这种一心二用的坏毛病。

从那以后,小义的爸爸从自己做起,做什么事情都讲究有个规律、不随心所欲了,要求家中每个成员做到东西摆放整齐,实实在在地在家中给女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渐渐的,小义除了在生活上有了规律、习惯外,在学习上也能做到认真仔细了。

一般说来,孩子都有或轻或重的粗心大意的毛病,这首先是因为孩子的视觉记忆和辨识能力较弱;其次是爸爸妈妈没有及时纠正孩子的马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再者由于孩子缺乏责任心,做什么都心不在焉。

在现实生活中,在孩子做完作业后,通常都是由家长将作业中的错误检查出来,再让孩子改正。其实,这样对孩子克服粗心的习惯没有一点好处,而且还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思想。聪明的爸爸,应该让孩子自己检查并改正错误,这样才能让他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一个了解。即使是爸爸帮助孩子检查作业,也不要发现错误便立即指出,而应为孩子划出一个范围,让他自己再检查并改正。最后,还应告诉孩子一次做对的重要性。如果孩子因为粗心,作业不太理想,那么你可以对他进行一点小小的惩罚。例如:取消原定的外出计划,少看一会儿电视,或者让他自己罚自己背几段有关不能粗心大意的小诗、格言、小故事等。

如果在你的朋友或亲戚中有人是从事精密、细致的工作的,你不妨与他们联系好,带上孩子去看看他们工作时的情景,让孩子从中受到启发。

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许多“细致活儿”,不认真对待是不行的。爸爸可以多让孩子干“细致活儿”,如择洗蔬菜,写毛笔字,缝纽扣等,这些活儿都能训练孩子的细致程度。让孩子有目的地去做这类事情,久而久之,自然能克服粗心的毛病。

孩子爱发脾气,爸爸怎么办

小文今年7岁了。上个月,她的妈妈答应星期天带她去游乐园玩,可由于单位临时有事,妈妈只得取消了计划,不想小文大呼小叫地哭喊起来:“不行,不行,你说话不算数……”

为此,小文的妈妈只得求她的姑姑带她出去玩了。但玩回来的小文,因姑姑没有给她买一个她想要的小玩意儿,便嘟着个嘴,赌气不吃晚饭。妈妈和她说话,她也不理。妈妈是又气又急,哄也哄了,骂也骂了,可就是拿她没有办法。

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在母亲对孩子感到束手无策时,做爸爸的就应该马上出面解决问题了。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很多孩子都爱发脾气。爱发脾气其实是孩子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现。其主要特征是,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达不到目的就哭闹不休。对于这类孩子,爸爸一般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放任自流,认为孩子年纪尚小,不懂事,由他去;另一种则是过于严厉,每每采取严厉的责骂和处罚。这两种态度都不妥。前者过于放任,易造成孩子骄横任性的性格,后者则限制太严,会使孩子变得胆小自卑或形成强烈对抗,出现“教育不了”的情况。因此爸爸要为孩子确定每个行为的可接受界限。

7岁的男孩建建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大发脾气。比如,晚上9点多了,妈妈告诉他收拾好玩具准备睡觉了,建建竟然开口就骂:“去你的,我还没玩好!”“该死,你把我的玩具弄坏了!”

有一次妈妈带建建去商场,建建看上一个“奥特曼”,非要妈妈买,妈妈没同意,建建就大哭起来,越哭声音越大,一边哭还一边骂,引起了好多顾客围观,妈妈面子上过不去,只好边斥责建建边掏钱买了玩具。回家后,妈妈把建建的“劣迹”告诉了爸爸,结果建建被爸爸打了一顿。

建建的父母很困惑,他们对建建的教育很重视也很严格,经常告诉建建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建建也点头答应,为什么就是改不了呢?听老师反映,建建在学校的表现也很不好,经常发脾气,跟同学打架。

建建天生就是这样的吗?不可能的!其实建建的爸爸就是个脾气暴躁的人,说话很冲,不太懂得体谅别人。建建爸爸自己也说,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就是“打”,有时候会为一点小事打孩子。

对于一个爱发脾气的孩子,爸爸既不可一味用糖果饼干引诱,也不能用拳头棍棒威胁或破口大骂,这些都有伤孩子的自尊心,都会给孩子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必要时可采取一些处罚方式,例如罚停看电视,罚面壁思过等(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对付态度强硬的孩子)。另外,这个时候,全家人还要一致配合,如果爸爸认为该处罚,妈妈或者奶奶出来护短,孩子就会学会钻空子甚至用说谎的办法——“妈妈答应过的”来达到目的。当孩子哭闹或被处罚之后,即使孩子已经平静下来,并主动“讨好”爸爸,爸爸也要刻意对他保持一段时间的“冷漠”,这样做为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脾气”很让爸爸“不高兴”,然后再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任性地哭闹。身教重于言传,父亲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被男孩收入眼中、心中。如果父亲自己行为不端,又怎么能要求孩子不出差错?再就是,爸爸一定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孩子发脾气的主要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安慰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使孩子紧张的心理与压力及早解除。有时候,爸爸也不要把孩子发脾气、不满等行为一概视为错误的行为而严加批评、制止,应充分理解孩子。在孩子憋气、窝火时,不妨给孩子一定的机会,让孩子出出气,宣泄一下,例如:去打打枕头,对着镜子哭。这样有助于他愤怒的发泄。

但爸爸一定要纠正孩子不良的宣泄方式,有些孩子心中有气时就随意摔东西,撕坏衣物,打骂小朋友,拒绝吃饭等。这些不良的宣泄行为,极易使孩子形成不文明的行为和不良的性格。爸爸在允许孩子发泄的同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尽量使孩子从小形成比较文明的发泄方式。如向爸爸妈妈倾诉心中的委屈,通过放声歌唱来发泄心中的不快等。

如果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这时爸爸一定要坚持原则,对的可以满足,如果是无理取闹就不能让他得逞。爸爸可以对孩子的“脾气”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等孩子闹够了,爸爸仍要保持一段时间对他(她)的冷漠态度,让他(她)明白哭闹、发脾气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让他(她)学会克制自己,并慢慢地改掉爱发脾气的坏习惯。如果爸爸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会有第二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爸爸还可以引导孩子在做角色游戏中不再任性,当孩子认识到错误后,应给孩子立几条规矩,做到就马上给予表扬,使孩子懂得按规矩办事比哭闹耍赖更有效,更招人喜欢。当孩子有了多次经验后,就能渐渐克服任性、发脾气的毛病。

明智爸爸,重视对待孩子说谎

有一天,一位爸爸接4岁小男孩产产从幼儿园回家,遇上儿子班上同一个来接孩子的父亲,他对产产爸爸说:“听说你买了一辆新车。什么牌子的?”

产产爸爸吃惊:“谁说的,没有啊?”

对方说:“没有,你儿子对我女儿说他爸买了一辆特漂亮的车……”

产产爸爸急忙问产产:“是吗?”

产产瞪着爸爸,不高兴地说:“我没有说。快回家,快回家。”

于是产产爸爸对问他话的人说:“小孩子说着玩,你女儿可能听错了。”

后来又一天,产产的爸爸下班回家发现产产的姥姥来了,便像平时一样客气地同老人打招呼,却发现老太太不高兴。产产爸爸问她发生什么事了,不想老太太生气地说:“你说什么事?我为你们做得再多,你们也不说我一声好……你们不想让我来,我偏要来,你们能把我怎么着?”

产产爸爸愣在那里。

产产的妈妈急忙过来向丈夫解释,便逼问产产:“产产,你爸爸什么时候跟妈妈说,以后不欢迎姥姥上咱们家来?你说呀?”

产产的爸爸明白了,也生气地说:“这孩子不能要了,这么小就学会说谎了!快说,我什么时候说过?”

产产胆怯地看着生气的爸爸,又转过脸可怜巴巴地看着姥姥。姥姥一把拉过产产:“干啥呀?当着我的面吓孩子呀?我可不吃这些。这么小的孩子能说假话……”

心理医生分析说:天真无邪的孩子常常会说出天衣无缝的谎话,这并不是孩子的品德出了问题。其实大部分孩子的谎言并不像你所担心的那样可怕。重要的是爸爸应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引导。

孩子说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把想象说成现实。孩子心理发展水平低,认识能力差,常常分不清哪些是想象,哪些是现实,所以经常把想象的当成真实的事来描述。二是做错了事,为逃避惩罚、责骂而说谎。这种谎言,其实正表示了孩子的羞耻心和自尊心非常强烈。因为他确实认识到自己犯了错,只是没有勇气去面对。三是缺乏安全感,用说谎来寻求保护。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孩子缺乏“爱”。例如,爸爸妈妈离婚、亲子关系冷淡,得不到爸爸妈妈疼爱,等等。这种情况下的孩子最常说的谎言是:爸爸妈妈如何疼他,买许多新衣、玩具给他,他要怎样爸爸妈妈都会顺从他,等等。他就是从这些自己编造的谎言中,找到自我安慰的办法,得到满足的。四是为了吸引他人注意。常被爸爸妈妈忽略的孩子,经常会以说谎来引起爸爸妈妈的关心,例如假装肚子痛、头痛等。不被幼儿园老师注意的孩子可能会对小朋友以谎话夸耀他的爸爸妈妈如何了不起,家里如何富有等。五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为了得到一些东西而说谎,例如为了得到玩具电动车告诉爸爸妈妈他在学校得了第一名。六是受到环境影响而说谎。平时所接触的小朋友、亲友或爸爸妈妈常常说谎,久而久之,孩子也学会了。

小正长得虎头虎脑,脑袋瓜也特好使,是个长相讨人喜欢的小男孩。小正在家一直表现不错,是个让爸爸妈妈觉得放心的孩子。可最近,他的爸爸妈妈却为他愁坏了——他已是个说谎成瘾的孩子。

在班里,小正和同学吹牛说自己的爸爸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自己的姑姑在美国留学;他向老师说他的爸爸常年忙工作不在家,她的妈妈整天打牌,很少管他的学习;他向妈妈说,他每次考试在班上都是第一名,学习根本不用妈妈操心;他向爸爸说老师对他一点也不好,最好给他转一所学校……终有一天,妈妈和老师面对面时,才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满嘴都是假话!

原来,小正的爸爸和妈妈原在市内开了一家餐馆,挣了一些钱,便购买了商品房。后因拆迁,他们的餐馆停了业,此后爸爸便给别人打工,妈妈因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便在家侍候儿子上学。他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困难起来……

小正说谎成瘾的事被妈妈发现后,老师建议小正的爸爸带他去看了心理医生。通过心理医生,爸爸了解到小正一开始的说谎是因为同桌的爸爸是一位经理,他怕同桌瞧不起自己。于是他说了谎话。后来,他因没有完成作业,为逃避老师的批评,便谎称妈妈整天打牌,影响了他。总之,每一句谎言都是有其原因和目的。

小正的爸爸听取了心理医生的话,对他进行了细心的引导。为了让小正重新开始没有谎言的生活,爸爸妈妈真的给他转了一所学校,让他重新树立自信,重新向同学展示真实的自己。没有了谎言的小正变得轻松、快乐起来了!

对于孩子说谎,爸爸不宜反应急躁,应先查明原因,了解这些谎言背后的动机后,会更容易处理。最彻底的方法,就是想法子让孩子明白,根本没有说谎的必要。

发现孩子说谎时,不要生气,先要保持冷静,也不能假装不知,用缓和的、坚定的语气向他表明爸爸妈妈向来很疼爱他,不过不喜欢说谎的孩子,如果他能不说谎,能把真相说出来,爸妈会更爱他。通常,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又知道爸爸妈妈没有因此而不再爱他,会乐于把真相说出来。应避免粗暴、严厉的惩罚,因为这样做无疑是让孩子肯定了他的想法是对的:“做错事一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孩子撒谎其中一个原因是想逃避惩罚。害怕受罚的心理,将会使他一次又一次说谎。

爸爸要以身作则,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说谎。

当孩子随便拿人东西时

在某学校二年级的一个班里,有个孩子交饭费的钱丢失了,她哭着找到了老师,老师只得根据同学们提供的线索进行排查,最终发现是一个平时极老实的男同学所为。

老师为了让这个孩子的家长配合教育,便特意对他进行了家访。老师到了这个家庭后,了解到这是一个只有爸爸的单亲家庭。孩子是由于在需要购买学习用具时,爸爸总是不能及时的给孩子购买,造成了孩子偷拿别人财物的行为。

据这个孩子说,在老师要求同学购买一些学习用具时,他总是要求好多遍后,爸爸才给他买,为此老挨老师批评。有一次,他新买的橡皮找不着了,便提出让他的爸爸再给他买一块,可爸爸总是忘记,那天晚上,他哭了,爸爸便生气地说:“刚给你买的,就丢了?肯定是哪个同学拿了你的了!别人能拿你的,你就不能再把它拿回来?”

就这样,这个孩子把另一个同学拥有的和他丢失的一模一样的橡皮偷偷拿走了……再后来,他没有笔用,便又随手拿了别人文具盒里的笔来用。而丢笔的同学丢也就丢了,因为同学中很多学习用具是一样的,大家很难分清自己的被谁拿走了。此后,他还拿过同学的尺子、书、本等物品,最终发展到拿了别人的钱……

了解到儿子的行为后,这位做爸爸的才意识到自己言行深深影响到了儿子的品质,他后悔极了。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会很开心地把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悄悄地塞进衣袋里。这是因为孩子并不懂得不经允许拿别人的东西就是偷窃。甚至有的孩子还分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但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绝对是一个坏习惯,必须加以纠正。

从上面例子中,做爸爸的可以领悟到,我们平时的言行在孩子面前是随意不得的,否则就会起到反作用。面对孩子的偷拿行为,爸爸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和颜悦色地与孩子交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注重语言策略的同时以温和的态度感动他、说服他,了解情况,再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当爸爸发现孩子拿了他人的玩具或物品回家时,应立即告诉孩子:“这个不是你的东西,玩一会儿(或用完)就要记着还给别人”。在督促归还后,还要让孩子懂得:这是不好的行为,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行为。

为了教会孩子认识所有物品都有物主这个观念,爸爸不妨从小就教育孩子在日常用品中分辨:“这是爸爸的”、“这是妈妈的”,等等,让孩子慢慢学会分辨“自己”与“别人”的东西,同时教导他要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须先得到“别人”的同意。平时与孩子一起玩,不妨趁机灌输这个观念。例如问他可不可以随便拿他的东西,可不可以分享他的食物,通过这些实际经验加以引导。

父母教育孩子绝对不要态度粗暴,以免引起逆反心理。态度粗暴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孩子不仅不会放弃拿别人东西的习惯,还会把它当做报复处罚的手段,“既然拿别人的东西可以让你们生气,那我就再拿一次气气你们。”如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再想教育就难上加难了。

在孩子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对之后,因为自控能力较弱,有可能还会有意无意地再次犯错,爸爸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及时给孩子提个醒,让拿别人东西不对的观念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中,孩子就不那么容易犯错误了。让他改掉旧习,形成良好的习惯。

改掉孩子乱要东西的毛病

麦麦是个男孩子,在他6岁时,添了一个坏毛病,就是今天要买这个,明天要买那个,只要是他见到别的同学有的,他都要拥有。有时别的同学没有的,他也要拥有。

麦麦家里的玩具买了一大堆,都快赶上玩具店了。他的爸爸觉得要改改儿子这种乱要东西的毛病。于是他要求麦麦的妈妈再带儿子上街时,必须事先跟他说好,答应出外时不买任何玩具,否则就让他留在家里。有一次,儿子在一家商店看见班里同学有的机器猫,便抛开约定,站着不肯离开,肯求妈妈答应他。最终,妈妈还是给他买回来了。

爸爸知道后,当着儿子的面严厉地批评了妻子:“儿子在家答应不要的,你为什么让儿子说话不算数呢?他就是哭也不准给他买。”

此后的一天,爸爸故意主动提出星期天要带麦麦去游乐园玩,还说要带他去一家养有海豹的大饭店里吃饭和看海豹表演。这次等麦麦盼到了星期天,爸爸却无情地推翻了自己的计划。麦麦伤心地哭了,爸爸这时却郑重地说:“你上次说过上街不乱要东西,可你还是要了啊!你说话可以不算数,爸爸为什么不可以呢?如果你只有一次说话不算数,爸爸也就只有这一次。如果你以后再犯,我同样可以拿这种方法来对待你,你不怕让我伤心、失望,我也当然不怕你伤心、失望喽……”

自那以后,麦麦变了,他变得能克制自己了。

又有一次,麦麦学校的全体师生去秋游,妈妈给他装了20元零花钱,结果麦麦又装了回来。他回家后晚上告诉爸爸,别的同学有的买了风筝,有的买了棒棒糖,但自己一样也没买。爸爸听后,大大地称赞和鼓励了他,为了奖励他这次的行为,爸爸真的带他去看了海豹表演。

自那以后,麦麦果真改掉了乱要东西的坏毛病。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乱要东西的坏习惯,是不是可以借鉴以上例子中的麦麦爸爸的做法呢?

无论是用什么方式去教导孩子,爸爸的态度都必须十分明确。爸爸的态度如果模棱两可,孩子就会觉得有机可乘,就会用尽办法令爸爸妈妈妥协。你若是对孩子妥协,就要为此付出代价。这样不仅会多花钱,而且还纵容了孩子动辄就以哭闹进行要挟的坏习惯。爸爸妈妈应摆出强硬态度,坚守立场,即使是孩子哭闹得再厉害,也应坚持自己的决定,以此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是不可改变的。在孩子明白自己不能改变爸爸妈妈时,就会改变自己了。

小辉开始住校了,父亲和他约定,每个月月初都会给他寄500元钱作为一个月的生活费。

小辉还是头一次掌管这么多钱。最初的一个月,他完全没有节约的观念,三天两头跟同学朋友去餐馆挥霍。结果一个月还没有过完,他的口袋里就所剩无几了。小辉没有办法,只好向父亲求援。父亲容忍了他的做法,提前把第二个月的生活费寄了过来。

然而小辉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第二个月刚过了一半,他就“预支”了第三个月的钱,然后在第三个月开始不久就捉襟见肘。于是小辉只好打电话回家:“爸爸,我饿坏了。能把下个月的生活费给我吗?”

“孩子,饿着吧。”这一次,爸爸很干脆地拒绝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生活真是太奇妙了。在那之后只有50元钱的半个月里,小辉绞尽脑汁节衣缩食,居然也熬过来了。从那以后,小辉学会了精打细算。

作为爸爸,你应在生活中努力扮演着榜样的角色,同时,你还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那些优秀的成功人士一样,具备一切优秀的品质:诚实、乐观、积极向上、有头脑、有能力……但是,爸爸的这些“希望”并不是很轻易就能够实现的。对于爸爸而言,“身教言传”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手段。要知道,孩子是“尚在接受培训的人”,他们出于本能的行为习惯需要父亲的“循循善诱”。同时,与孩子交流,用语言把调皮、不懂事的孩子教育好,也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聪明爸爸,把孩子的缺点转化为优点

一个孩子的妈妈,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陶行知先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不料,陶先生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位妈妈不解其意,陶先生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这位母亲听了陶先生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陶先生告诉了她一个补救的办法,就是让她带着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孩子就成了学生,修理费就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终于得到了满足。这确是明智之举。如此方法,可以使较复杂的玩具都变成幼儿“表针为什么会动”“手表的内部构造如何”的好奇对象。

其实,在一些家庭里,经常会发生以上类似情况,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给孩子买了新的玩具,但刚玩了两三天,就被孩子拆坏了,爸爸于是生气地把孩子痛骂或痛打一顿。原来,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的“过失”是真的不妥当的。在这方面,我们还可以看看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500强企业总裁戴尔的爸爸是怎样做的:

戴尔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摆弄各种玩具。父亲为他买回的小汽车、小飞机等玩具,他玩不了多久就被拆得七零八落。对此,父亲并没有批评指责他,而是鼓励他拆散玩具后要弄清玩具的构造与机械原理。戴尔稍大一些后,父亲就常把他带到电脑操作室或修理处让他观看和动手维修电脑,培养他对电脑的浓厚兴趣。在戴尔14岁时,父亲就为他买了一台电脑。戴尔为了全面了解电脑的组装和运行原理,将新买的电脑全部解体,反复仔细琢磨后再组装好。

后来,在父亲的帮助和支持下,戴尔不断地购买电脑零部件,改装成新的功能更强大的电脑。在初中毕业时,戴尔已能十分熟练地改装电脑了,并且以低价购进零件,再把升级后的电脑卖出去。如此不断地动手实践。到他18岁高中毕业时,戴尔就创办了自己的“戴尔电脑公司”。

看了以上的例子,我们做爸爸的是不是应从戴尔父亲教子之道中获得启示呢?做爸爸的只有转变教子观念,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才能使孩子成长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因此,当你再次面对孩子乱拆玩具时,切不可报以简单的否定或者粗暴的体罚了!而应从中寻找到教育和引导孩子的切入点,培养他的动手动脑能力。再就是要耐心提醒孩子:“你把玩具拆坏了,就不能再玩了。”或是帮助孩子把坏了的玩具修理好,从中满足、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再就是,对于孩子玩坏了的玩具,可以引导他修好后,送给那些没有玩具的孩子。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这些作法,都是在帮助孩子把缺点转化成优点,作为爸爸,你何乐而不为呢!

拯救网瘾孩子,爸爸和孩子一起上网

小牛已是个中学生了,他在2006年中考期间对电脑游戏着了迷。他先是在家上网,感觉不过瘾后,便天天逃学到网吧去玩,一玩就是一天,常常连饭都不知道吃。为此,他的成绩一落千丈,变成了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的一个人。

小牛的爸爸从同学口中得知儿子天天逃学上网后,气得要命,但他表面却佯装不知道,悄悄跟踪儿子到了一家网吧。

等儿子回家后,爸爸没有在儿子面前提及上网的事,而是沉住气,打开家里的电脑,让儿子接着玩他的游戏。儿子玩了一会儿,说不玩了。爸爸便又拉着他,非要儿子教他玩。第二天,爸爸主动要带儿子去网吧,并对他说:“玩得不过瘾,你别上学了,我也不上班了,咱们父子俩玩个痛快。”

儿子有些犹豫,但爸爸态度坚决。就这样,父子俩来到网吧。由于爸爸坐在身边,儿子玩了一会儿便提出不玩了。

就这样,这位爸爸硬是在三天里陪着儿子去了三次网吧。

第四天,爸爸又高高兴兴地带儿子去网吧,当儿子和昨天一样提出不玩时,爸爸却坐到了儿子的位置,说:“这游戏多好玩呀!你不玩我玩!爸爸以后就不上班了,天天陪你一起玩。”

爸爸见儿子怔怔地看着自己,便又接着说:“等我们上网把家里的钱花完了,咱爷俩就到外面去讨!要是嫌丢人的话,就去抢!可那又是犯罪呀?不行吧?接下来,该怎么办?不管那么多了,咱们先上网,痛快了再说!”

爸爸说着,故意只顾自己的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再看儿子,发现儿子正低着头。他便故意“安慰”儿子:“想什么呢?我什么都不在乎了,你还在乎什么?在乎你妈妈?你妈妈就知道一天到晚上班为你这个宝贝儿子去赚钱!你说,她要是知道咱爷俩一个不上学,一个不上班,都变成了不要命的网痴,她会怎么样?她会被气死?会的,一定会的!你怕她被气死?”

爸爸的话,让儿子的头一低再低。最终爸爸把儿子搂在怀里说:“上网不能当饭吃,会毁了你的将来!儿子,你让爸爸痛心呀!虽然你上网成瘾了,但爸爸相信你能改掉。这样好不好,咱们一起改掉坏毛病,我戒烟,你戒网,我们一起努力,慢慢来,好不好?”

儿子终于点头了。

小牛因为上网影响了学习,以致中考成绩很差,没有一所中学要他,但他的爸爸带着儿子四处托人找学校、求校长。后来一所民办中学勉强收下了他。在这个过程中,小牛很受教育。因为爸爸没有责备他,相反却在安慰他:“你现在成绩不好,但只要你以后努力,不再上网成瘾,爸爸相信你会赶上那些好学生,让别人瞧得起你和爸爸的!”

就这样,这位爸爸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不但把沉溺网吧的孩子拯救了出来,而且在暑期给儿子报了个电脑班,利用儿子对电脑的热爱,让他学习和掌握了更多的电脑知识。

现在的小牛偶尔还会上网,但他只是查查学习资料,“经营”自己的博客而已。

对于那些沉迷于网游的人来说,他们把人生的全部精力或者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网游中,把网游当做逃避和发泄的渠道。如何评价一个玩家是否有不良的游戏习惯,取决于他们在游戏上花了多少时间、对游戏的依赖程度是否影响到他的生活能力。如今,不少孩子都因上网成瘾,陷在其中不能自拔。如果遇上这样的孩子,做爸爸的千万不要灰心,更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我们要学习美国人的父母观:做父母的所欠儿女的是坚定不移的指导和始终如一的约束。使青少年害怕的是让他觉得他必须自己管自己,这好比一辆没有刹车的小汽车。当别人的父母说“行”而自己的父亲说“不行”时,这位父亲表达了两重意思,他同样在说:“我爱你,我不怕惹你发脾气,因为我不希望你出事。”

要想让孩子戒掉网瘾,爸爸首先要了解孩子染上网瘾属于哪种类型,是自控能力差,玩耍成瘾?还是缺乏监管,学习成绩差或因家庭不和睦,孩子寻找满足或欢乐?等等,只有了解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才好对症下药。爸爸只有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妥善的办法去引导、教育,或和孩子一起上网,利用网络学习,才有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少走弯路或把孩子引到正道上来。在引导、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爸爸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允许孩子犯错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从理解出发,循循善诱,动之以情,努力要求自己做到和孩子一起奋斗,共同进步,发挥自己榜样的作用。当孩子体会到了爸爸对他的关爱,爸爸的意见他会更乐意服从。

2005年9月19日,中山大学本科毕业生、20岁的王颖赴斯坦福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并得到了一年不少于4.14万美金的全额奖学金。

王颖上中学的时候,喜欢玩电脑游戏,每天玩好几个小时,他的父母想叫他少玩,可没效果,后来爸爸就买知识性的游戏给他玩,有的还是英文的,结果王颖的知识面和英语水平都大大提高。王颖很崇拜深圳中学的数学老师尚强,因为要参加数学竞赛,尚强老师给他打过几次电话,电话里给他布置一些数学题,每次尚老师给他打电话后,他都会兴奋很长时间,放下游戏,高兴地去做数学题,那种感觉大概就像影迷看到自己心中的偶像吧?如果孩子沉溺于某件事情难以自拔,那么最好找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来吸引他,让他的兴奋点发生转移。

爸爸要关注孩子上网,以免孩子患上“网瘾”。但也切不可因怕孩子患上“网瘾”,不让孩子上网,重要的是爸爸要引导好孩子。其实,网络游戏像我们小时候玩的过家家、跳皮筋一样,只是游戏的一种。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建立一个同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人际交友圈和社区,网络游戏构筑的是一个虚拟社会,你可以在游戏中扮演任何一个你想要扮演的角色。在网络游戏中,因为接触的都是活生生的人,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引入现实生活中的规则,比如诚信、公德和友爱,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同类推荐
  • 非常好孕

    非常好孕

    一个健康的宝宝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即使有经验的长辈对备孕、助孕的了解程度也不到5%。孕育健康聪明宝宝不能交给概率,从想怀孕的那一刻起,就应该遵循科学的饮食、起居、运动,争取怀上一个健康的宝宝。本书总结了妇产专家余月娥35年临床助孕经验,手把手教你孕育一个健康又聪明的宝宝...
  • 读懂孩子“说明书”:如何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读懂孩子“说明书”:如何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本书收录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以及真正了解和解决孩子所存在问题的方法方案。全书分为:言传身教、有效的惩罚方式、培养与成长三部分。
  • 0~2岁的保育

    0~2岁的保育

    本书分为从两者关系到社会网络、宝宝真了不起、婴儿保育之实践、理解婴儿四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什么是依附、人际关系、婴儿保育所必要的环境、婴儿的能力、婴儿的脑、婴儿的发育等。
  • 我有话要说:亲子间的有效沟通

    我有话要说:亲子间的有效沟通

    本书给年轻父母提供实际运用的教子育儿指导。阅读它,就会改变自己,去成就儿女的梦想。具体内容包括:用“爱”打下基础、当王子/公主渐长成。
  • 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

    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

    没有哪位父母敢说自己的孩子从没犯过错,因为那是不现实的。没犯过错的孩子,根本谈不上成长。可是,孩子犯错了就能成长进步吗?当然不是这样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帮助孩子以犯错为契机,增进对犯错的认识和了解,努力汲取经验,认真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使犯错成为孩子进步的推动力。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名门毒女

    重生之名门毒女

    沈漓十七岁嫁给君澜,敛尽锋芒,努力做一个贤妻良母,对夫君情深意重。仍抵不过无上的权利与诱惑,一场精心设计的捉奸在床,她被深爱着的夫君和同父异母的妹妹亲手送入地狱,从此暗无天日,骨肉分离。夫君踩着她的血泪扶摇直上,官拜丞相。妹妹夺了她的一切得尽荣宠,享遍繁华。宠我,弃我,最终怀着满腔怨恨受尽烈焰焚身之痛。如今重新来过,沈漓发誓,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 异界之问道系统

    异界之问道系统

    杨小云玩问道的时候不小心穿越了。来到了一个与地球完全不一样的异世大陆。重点是,他还带了一个问道系统
  • 书生万户侯

    书生万户侯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于野心家而言,这个时代没那么多繁文缛节,没那么多忠孝仁义。自己要的只是足够支撑自己野心的力量。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个天下分裂已久,国与国之间战火不断,百姓不堪其苦。在这个时代,南陈如蝉,洋洋自乐。却不知北周如螳,蓄势待发。然而北周亦不知杨坚早有以隋代周的黄雀之心。天下分裂已久势必一统,然而谁也不会料到这一次的一统的如此之短,这一切,有机会改变吗?
  • 弃妇

    弃妇

    离异、丧父、破产,流落街头,当真相浮出水面,幕后推手竟是她最深爱的人!以身体为代价,她与另一男子订下终身契约,再次相见,她笑着问:简季珞,欠你的,我用家破人亡来还。而欠我的,你又如何来偿?
  • Stories in Light and Shadow

    Stories in Light and Shado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特工太子妃:忽悠一个江山玩

    特工太子妃:忽悠一个江山玩

    初遇那晚,我与他携手同醉。我指着夜空说:唐楚,我来数星星。你智商差点儿,就数月亮吧!抱着一颗琼瑶的心来对待穿越新生,结果还是金庸了。好吧,既然摆脱不了打杀的命运,那就让我来助你开疆拓土,忽悠一整片江山!咱轻轻的来再轻轻的走,挥一挥衣袖,不留一个活口!
  • 妃子泪

    妃子泪

    【保证更新,求收藏求订阅求留言,感谢大家哟!】三个有个血肉亲情的男人,为了一个身分不明的女子柳红杏而反目而仇,他们三人从此走上了一条争妃的斗争之路,而情同姐妹的女子亦相互明争暗斗。她独钟情于他,他心里更容不下其他女子。这,其实是一场雪雨腥风的爱情战争。男人最终赢得美人归,可美人却落下伤心泪。读者群:16698382[28岁以上者入],       23606237[28岁以下者入]       
  • 经年不改的轮回

    经年不改的轮回

    浮华梦若指间沙;时光流逝,千年轮回。谁在为谁守候?在这个大陆上,实力决定一切,人们从凝聚武魂的那一天开始,一步步的修炼,武士、武师、武者、武王、武宗、武皇、武圣、武尊、武君,直到修炼者梦寐以求的境界—武帝。但世界上是否只有他们一个大陆,而武帝是不是修炼者的巅峰等级呢?
  •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增广净土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江山别夜

    江山别夜

    皇后,你且靠近来些。纵然这世道冰凉如永夜,但有皇后陪着朕,便不会冷了。其实这就是一对帝后从青梅竹马到白头偕老,互相折磨一辈子的1V1宫廷争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