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4200000003

第3章 榜样在带头,爸爸应该以身作则

做个好榜样,爸爸先得严格要求自己

冬冬的爸爸,每天下班后都要在外边玩麻将玩到很晚才回家,家里的事情什么都不管,却对冬冬的学习要求很严格,每天半夜回来都要检查冬冬的作业,看哪做得不好,就对冬冬一顿训斥。爸爸平时寡言少语,但教训起冬冬来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什么自己这辈子算没什么指望了,全指望冬冬出人头地了。可冬冬却不争气,老是让他失望。尽管冬冬老是挨爸爸的训斥,可成绩依然上不去,考试经常不及格,这让冬冬的爸爸很恼火。一天,冬冬的爸爸半夜打完麻将朝家走,路上却碰见冬冬。冬冬的爸爸立即追问冬冬,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家,在爸爸的一再追问下,冬冬只好如实说自己去游戏厅玩游戏了。冬冬的爸爸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当即将冬冬暴打一顿,问他还敢不敢去游戏厅玩。冬冬边哭边不服气地质问爸爸:“你每天都玩到半夜才回家,有什么资格来管我?”冬冬的话让爸爸顿感时哑口无言。

这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值得做爸爸的深思。作为孩子的爸爸,要想管好自己的孩子,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做个好榜样。任何一个爸爸都希望孩子成才,往往把许多人生道理讲给孩子,以至于成了唠唠叨叨的人。其实,你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刻,因为孩子容易接受的是形象的影响,而不是抽象的教育。

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即是榜样。爸爸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一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行动的范本。要想将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做爸爸的应当时常问自己:我是否是个合格的父亲?为人父者,当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孩子的榜样!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告诉当爸爸的,要处处以身作则,要为孩子作出良好的榜样,如果爸爸这个榜样出了差错,孩子可能会沾上不良的习气。

爸爸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些成功人士在总结其成功经验时,总是提及小时候爸爸对自己的教诲和影响,这种教诲和影响将伴其一生。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爸爸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启迪,能够坚定孩子前进的方向;爸爸一句平淡无奇、随感而发的言论,却使孩子备感触动,也许将左右其一生的行为。

每个爸爸要对自己当着孩子的面讲出的每一句话负责,对当着孩子的面做出的每一个举动负责。

好爸爸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崇拜的对象。孩子可以潜移默化地从爸爸身上学到许多好的品质,有些品质还会使其终身难忘。

约翰·布朗是19世纪美国人民反对黑人奴隶制运动的杰出领袖。他有7个孩子,6个男孩,1个女孩。他对孩子们要求很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以身作则,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他曾经常喝些苹果酒和葡萄酒之类的饮品,他的孩子一见他开酒瓶子,便围上去,这个要喝一杯,那个要喝两杯。后来他成了个禁酒主义者。为了孩子,他滴酒不沾,处处做孩子的表率。他要求孩子们认真读书,每天自己先拿起书本。朗诵时,有一点小错误也要纠正过来。他要求孩子们尊老爱幼,关心别人,自己首先做出样子。他的女儿在回忆父亲的文章里说:“我经常看到父亲对祖父特别亲切而尊敬。冬天临睡前,父亲总要把祖父周围的被子塞好,夜里还要起来看看祖父睡得是否暖和。他对祖父总是那样和蔼可亲,真是我们的好榜样。”约翰·布朗经常教育孩子,不要眼热别人的东西,拾到东西要及时归还失主。他的女儿刚上学不久,在一条板凳后边拣到一块花布。这块布不太大,可是在女儿看来倒是一件宝贵的东西。回家后,她没吱声,但在给要好的小朋友讲这件事时,被父亲听到了。他走到女儿身边,露出深切慈爱的神色说:“你知道那块花布是哪个孩子丢的吗?”女儿说:“不知道。”父亲告诉她:“那么,你明天上学时带上它,看看能不能找到失主。这件事虽小,但你要记住:如果你丢了什么珍爱的东西,不论它多么小,你总希望拾到它的人送还给你,对吗?当然,别人也是这样。”第二天,小女儿拿着那块小花布终于找到了失主。

爸爸对孩子的最大影响,在于生活态度和人格倾向。爸爸是寄托父爱的着眼点,应用于广、大、博、深,即激励孩子胸怀大志,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从孩子懂事起,爸爸就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家庭教师,爸爸以身作则地教孩子怎样做人,如何自尊、自爱,发奋有为,使孩子牢固地树立对社会、对人生及家庭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一个确立了良好的形象、人格与父爱的好爸爸,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他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熏陶着他的孩子展现雄伟的气魄和宏大的志向,具有善于拼搏和进取之心,具备刚毅坚韧、不畏艰难获取事业成功的雄心壮志,这样的爸爸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楷模!

该出手时就出手

一天晚上,阳阳跟爸爸一起去公园散步,在途中发现有一个阿姨惊慌地追着一个小青年喊:“他偷了我的钱包,快抓住他!”阳阳爸爸一听,当即冲过去追赶那个小青年,这时另外的几个路人也加入到了抓小偷的行列中。几个人把小偷追到一个广场,双方都没力气了,后来,小偷被追到了市政府的门口,被这群见义勇为的人们追进了政府院里。小偷被阳阳爸爸和几个男人制服。后来,有经验的爸爸拨打了110.不一会,警察赶到,阿姨找回了自己的钱包,小偷也被押走了。爸爸和几个叔叔的勇敢行为受到人们的一致称赞,阳阳很为爸爸感到自豪,他暗下决心将来也要像爸爸一样做个见义勇为的英雄。

爸爸的所作所为往往是男孩子的活楷模,有时候爸爸身上的许多优良品质和特有的精神气质以及一些不良习惯都会在儿子身上展现出来。要想培养孩子做个勇敢、正直、见义勇为的人,爸爸就要用自身的勇敢行为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爸爸身上所表现出的勇敢正直的品质,从而模仿爸爸、学习爸爸,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鼓励。

让孩子做个勇敢正直的人,爸爸就要用日常的行动让孩子懂得明辨是非,因为爱憎分明是勇敢行为的基石,正义感是明辨是非的标准。培养孩子的正义感,爸爸要从身边的小事入手,适时对孩子进行辨明是非的教育。让孩子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为什么有些人被大家尊敬,而有些人却被称为坏人,等等。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懂得损人利己、恃强凌弱、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是可耻的,只有那些为了集体、为了他人、为了维护自己正当权益不受损害而勇于斗争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勇敢。他们就会慢慢做到不惧大、不欺小,乐于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在行动中闪现出真正勇敢的火花。

爸爸的勇敢行为有时也要表现在维护孩子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上。比如孩子在外边受到别人的欺负和伤害时,做爸爸的要勇于站出来,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懂得如何勇敢地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有的孩子之所以胆小怯懦,老是被别的孩子欺负,跟不能及时从爸爸那里获得应有的支持,缺少安全感有关。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父亲对文学感兴趣,但无固定职业,靠补鞋为生,母亲是个洗衣妇,家境相当贫困。安徒生住的小城镇,住着不少贵族地主。这些贵族地主的孩子瞧不起安徒生,还常常欺负安徒生。安徒生每当受欺负回家,父亲就搂住安徒生说:“不怕,孩子,有爸爸在。”童年的安徒生在外面受到欺侮,在家里,父亲却给了他最有力的鼓励和支持,使他后来能够有勇气和自信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最终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童话作家之一。

培根说:“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是的,通常爸爸都希望孩子在外面是勇敢的,至少在一些合情合理的情况下不被剥夺平等竞争的权利。就连最与世无争的父母都时常鼓励自己的孩子,在正常的条件下能够当仁不让。只有这样,才会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自我意识强的人,可以很放松地运用自己的优势,在面对强势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多的心理障碍。

要想让孩子们真正的勇敢正直,爸爸就应该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有力的支持。这种做法,可以使孩子意识到受人欺负时有时需要主动还击,但还击不一定非得以牙还牙,对于一些不公道的行为,应该主持公道。让孩子接受这些观念,不仅可以提高他的自立能力,对他学会将来如何在一个有规范、有秩序的社会中为人处世,也是很有帮助的。这样才能使孩子在人际关系中有安全感,有自尊心,容易和他人友好相处,能和人真诚相待。孩子的适应能力、社交能力也就会更强。

男人也得注意仪表

三国时期,有一个叫祢衡的人,学识渊博,颇有辩才,胸怀大志。但此人平时不修边幅,待人傲慢,衣冠不整,往往给人一种邋遢的感觉。有一次,有人把他推荐给曹操。曹操看到祢衡后,心里就感到十分的厌恶,认为他空有其名,无有其实,什么才高八斗,什么能言善辩,无非一鄙陋秀才。祢衡一见曹操不待见他,就擂起巨鼓,光着膀子赤着胳膊大骂曹操。

曹操不想身负杀害人才的恶名,就做顺水人情把祢衡推荐给荆州的刘表。刘表见到祢衡后也十分厌恶他,认为他邋里邋遢,不是个有教养和学识的人,但碍于曹操的情面,便把他安排在一个名为黄祖的将官手下做参议。到了黄祖那里,祢衡大骂曹操和刘表不识人才,说黄祖不过是一匹夫,何德何能窃据统帅之位。后来,黄祖知道祢衡在背后骂他,就寻个机会把祢衡给杀了。祢衡的祸根就在于他不注重仪表。曹操和刘表对他的第一印象都很差,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个人是不是真的有才能,祢衡也因仪表不端而惹来杀身之祸,使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终生埋没。

现实生活中,许多男人都喜欢不修边幅,觉得衣冠不整也不算是件丢人或是让人厌恶的事情,人嘛,贵在适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别人没有阻挠和妄议的权利。究竟该不该以貌取人呢?这个典故说明,有时候就是要以貌取人。仪表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态度,给人一种直观的感觉,而这个感觉直接关系到你的才华是不是将被发觉和展露。一个人的美丑是先天决定的,无法改变,但自己的仪表绝不是以美丑为基准的,而是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和表露。

现代社会中,仪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男人身处职场,穿衣戴帽更要注意场合和分寸,什么衣服适合工作时穿,什么衣服适合出差会客时穿,什么衣服适合出席宴会时穿等,都要十分的考究。因为仪表举止是一个人内在气质和修养的直接体现,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是展现礼仪的重要方面。仪表举止有时往往能决定一个男人事业的成败。更重要的是,在家庭中还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豆豆的爸爸是个很不讲究仪表的人,经常穿着皱巴巴的衣服,一脸胡茬去上班,有时鞋都想不起换,就趿着拖鞋去单位。回到家将臭袜子、脏衬衫往地板上沙发上到处丢,也不洗,衣服脏了,豆豆妈妈不逼着,他就不换。爸爸从不知道收拾房间叠被子,还经常将烟灰弹得茶几上地上到处都是。最令豆豆妈妈烦恼的是,豆豆也学得跟爸爸一样邋遢随便,经常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去上学。天气热时还喜欢脱鞋光脚上课。一天,豆豆哭着回到家,爸爸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豆豆上课时将鞋脱下放在教室的过道上,被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教训了一顿。豆豆哭着问爸爸:“你也老是这么不讲究,你们领导就没教训过你吗?”豆豆的话让爸爸一下意识到豆豆之所以受到老师批评,正是他这个当爸爸的造成的。

作为爸爸,如果你想使孩子成为一个仪表文明爱整洁的人,你就应该注意自己的举止行为,让你的孩子从小就模仿你,养成整洁文明的习惯。你每天要保持仪表整洁,屋子打扫干净,床上枕被叠整齐,衣柜、书架、鞋具都要整理得有条不紊,饭前便后要洗手,在公共场所把瓜皮果壳扔到废物箱里等,孩子见了也会学着将脱下的衣服折叠整齐放好,玩具图书玩过看过后整理好放在固定的地方,在家或幼儿园等处不乱抛纸屑和糖果纸,手脏了也会主动去清洗干净。一个仪表整洁、举止文明的孩子更容易被他人所接受,获得好人缘,使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信,将来更容易创造成功的人生。

爸爸工作不能三心二意

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在学习中,有时候我很努力、很辛苦,结果却一无所获,我常常想放弃,可是,一想到我的爸爸,我就会被激起无穷的斗志。爸爸以前是个铁匠,他会做一些水桶、脸盆、倒模器皿、水箱、年糕蒸笼等东西。有一次,一个美发店的老板希望爸爸帮他设计一个可以方便安装的水龙头,并且同时引热水和冷水的类似热水器一样的东西。热水器在当地并不盛行,很多人也买不起,用水都是事先把热水和冷水混合好,放在一个小桶里,然后用水瓢来舀,这样非常麻烦。因此,美发店老板希望爸爸设计一个东西,它能从锅炉中导出热水并从自来水管中导出冷水,然后自然混合在一起,使水温适宜洗头。爸爸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东西,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爸爸翻出了他所有的五金书,但是没有找到任何有用的信息。那段时间,我常常看见爸爸一个人坐在桌子边,拿着纸和笔,画着草图;有时候会坐在院子里,拿着根木棍在地上比比画画;有时候会在自己的房间里踱来踱去,口中念叨着一些数字。妈妈总是说,爸爸要走火入魔了。后来,爸爸试着做,他先设计出了一个小件模型,这样可以节省成本,从外表上看,已经符合要求了,但是爸爸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没有办法让水自动混成合适的温度,于是爸爸就想着把桶的内部隔开,一部分装热水,一部分装冷水。可是爸爸的第二个实验品也失败了,因为他没有考虑到只有适当的比例才可以让水混合成合适的温度。妈妈看着爸爸这样费心费力,几次都劝爸爸算了,可是爸爸坚持说:“我不相信这个能难得了我。”爸爸最后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多美发店老板闻讯而来,爸爸设计的东西一下子供不应求,爸爸非常开心。爸爸是个做事认真踏实的人,他对我也是这样要求的。爸爸的榜样已经告诉我,脚踏实地、坚持努力才可以获得胜利!

现在常听家长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不是抄错数就是计算粗心,每次考试都是丢了不该丢的冤枉分。”小学家长这样说,初中生、高中生乃至大学生的家长还是这样说。好像“粗心马虎”是个顽疾,不知要伴随孩子多久。每次从考场走出来的学生都有不少吃“后悔药”的,屡屡失败,屡屡发誓,又屡屡改不了这个“粗心”的坏毛病。作为爸爸,有责任帮助孩子去不断克服、抑制坏习惯,养成做事认真踏实的好习惯。

爸爸要想让孩子改掉三心二意的坏毛病,就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孩子,培养孩子认真踏实的良好学习习惯。试想一个在工作上吊儿郎当,三心二意的爸爸能培养出做事认真踏实的孩子吗?爸爸不能以身作则,加之孩子模仿性又强,致使你工作三心二意的不良行为在孩子身上得以沿袭。只有在孩子面前做到工作认真负责、踏实用心的好爸爸的形象,才能使得孩子在学习和做事上乐意以爸爸为榜样,像爸爸一样努力用心。

李修平是兰州人,她这样形容她的家庭:“板板正正,相当有凝聚力。”她的父亲是桥梁工程师,做事总是一板一眼。该吃饭时,就是吃饭;该睡觉时,必须睡觉;该工作时就尽职尽责,多少年如一日。父亲的身教多于言传。他几十年如一日,看书学习,钻研业务,对工作全身心投入,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做到最好。正是父亲这种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影响着李修平的生活道路。在李修平目前的位置上,种种诱惑就在眼前,只要轻轻一伸手,就能抓到。她却甘心约束自己,十几年如一日,认真踏实尽责地做好央视新闻联播的播音工作。

作风踏实,是成功的基础。要想孩子成为踏实的人,爸爸首先要有踏实的作风,给孩子做出榜样,你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孩子的活动和游戏,适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其逐步养成做事踏踏实实的习惯。例如,孩子画画时不专一,画的小人儿或小动物不是丢了胳膊就是丢了腿,爸爸就要对他说:“做事要踏实,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孩子搭积木时,要告诉孩子,做事要一步步来,小心谨慎,不要急于求成;孩子看书走马观花、不认真时,要向孩子提出要求:“认真看,看完后给爸爸讲一讲。”如此等等。另外,孩子到学前班上学后,爸爸要帮助孩子养成每天定时做功课和温习的习惯,提醒孩子对学习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这对培养孩子的踏实作风是大有裨益的。

孩子的好习惯都是在爸爸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的。作为爸爸,只有以身作则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才能使孩子从你身上学会应如何专注用心地做好每件事,从小养成认真踏实的良好做事习惯。

好爸爸需要言出必行

彼得是个事业有成的人,生活十分忙碌。在他要和家人到英国度假的前夕,他接到电话,要在第二天早晨参加一个重要的业务会议,但第二天早晨又是他儿子出赛棒球季最后一场的大赛。他的儿子杰克提醒爸爸曾答应观赛。爸爸坚称明早的会议很简短,我一定到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结果会议照例越开越长,于是彼得派助手去球场,用录像机拍下杰克出赛的情况。助手赶到时,杰克刚好上场击球。小男孩焦急地望向观众台,找寻父亲的踪影,但只见有个陌生人坐在妈妈的旁边,正用录像机拍摄球赛。孩子一脸失望,转身猛力击球。彼得会后赶到球场,但球赛早已结束。当晚他们一家乘飞机去英国度假,在飞机上,彼得的女儿给他看了一幅图画:“你看杰克的画!”画中的飞机着了火,正俯冲入海中,有4个人跳机逃生,但只有3人带着降落伞。彼得走过去坐在儿子的邻座,杰克正在把棒球抛上抛下。彼得和颜悦色地问:“儿子,为什么爸爸没有降落伞呢?”儿子回答:“你猜。”沉默了一会,彼得说:“杰克,下个球季我会出席全部的赛事。”儿子酸溜溜回敬一句:“那你可得买足够的录像带!”爸爸严正地说:“我一定看你出赛,我以信誉保证。”儿子回答:“是吗?垃圾信誉!”

这是美国电影《铁钩船长》的剧情,值得爸爸们深思。日常生活中,太多的爸爸言而无信,令孩子失望。言而无信的爸爸得不到孩子的尊敬和喜爱,更无法树立自己的权威。孩子都是首先向爸爸学习的,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产生深远影响。言出必行,让他向你学习诚信守诺,你就会成为他的英雄。如果你想使你的孩子成为一个诚实的人,那么你就应该注意自己时时要言行一致,不说假话、谎话。如你答应过孩子做一件事情,那一定要设法做到,不能骗孩子。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尔骗骗他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骗。你不仅不能骗孩子,还要刻意让他知道:爸爸不会骗他,爸爸说到做到。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获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爸爸言出必行的威信。守信是健全的爸爸形象的重要根基。

做爸爸的常违背诺言,是因为你不理解孩子是何等正视你的承诺。

美国有一位在政坛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有一天因承诺带儿子去钓鱼,就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陪儿子钓了一天鱼。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带儿子去钓鱼,浪费了一整天。”他的儿子有写日记的习惯,但他当晚的感受却与他父亲的迥然不同:“今天和爸爸去钓鱼,真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这位父亲竟不知道他拥有的真正能力,因为他不能从儿子的角度去看事情。这位爸爸看了儿子的日记后,感慨地说:“当我开始透过孩子的眼光看事物时,我才领会到我的承诺的重要性。”

在孩子眼中,爸爸失信就等于“爸爸有其他更重要的事”,也就是“爸爸对我的事不关心”,也等同于“我不重要”,然后变成“是我不好。”这样看来,爸爸们不难明白承诺有多么重要,坚守承诺又是多么严肃的事情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爸爸的会因许许多多的原因而对孩子许下一些诺言,但为人父者绝对不能骗孩子,因为你的言行势必影响孩子的成长,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如果觉得做不到,就不要答应孩子的要求。如果你答应孩子给他买玩具,就一定要买,即使当时因别的原因不能买到,也要跟孩子讲清楚,再约定好一个时间给孩子买,从而做到言出必行,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说到就要做到的习惯。

曾子是春秋末鲁国的一位学者。他精通孝道,提倡忠恕,并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被誉为“宗圣”,著有《孝经》、《大学》流传于后世。他孝敬父母,更懂得为父之道。他强调做人要忠诚守信,并用这个原则对待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他们的小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又哭又闹,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被闹得没办法,就对孩子说:好孩子,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终于留在家里。一会儿,妻子从街上回来了。曾子拿着早已准备好的捆猪的绳子和杀猪用的尖刀,正要动手杀猪。这时,他的妻子赶忙跑上前去,制止他说:我刚才是和孩子说着玩的,哪能真的要杀猪呀!曾子认真地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今天你说话不算数,骗了孩子,明天孩子就会说假话糊弄你。再说,母亲骗了孩子,孩子就会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他就不听了。这样做,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结果,曾子说服了妻子。

做爸爸的要对孩子坚守诺言,要孩子信任你,也因信任你而遵从你。你要让孩子知道爸爸有信誉、守承诺、言出必行,孩子才会效仿爸爸一样诚信。要做个好爸爸,就要在孩子面前忠于自己的承诺,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受到你的熏陶,会逐渐变得可信可靠。爸爸信守对孩子的承诺,就是送给孩子的无价之宝。

耐心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周日,爸爸与冲冲在公园玩时,冲冲不小心把玩着的小飞机飞到树上去了,冲冲站在树下很着急,不停地摇小树,一会儿又往上跳拽树叶。爸爸没有急于拿下小飞机,而是问儿子:“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拿下小飞机?”“可以用小棒。”“可以爬上去。”“可以垫张椅子。”“可以用梯子爬上去。”“可以摇树,把它摇下来。”冲冲想了很多办法,爸爸又问:“哪一种办法最好呢?”冲冲说:“爬树、摇树会伤害小树,梯子、椅子公园没有。”于是他让爸爸陪他一起找长棒。冲冲在爸爸的陪同下,在公园的树林里找到了一根长棒,冲冲用这根长棒终于把飞到树上的小飞机拿了下来。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当孩子碰到问题或困难时,爸爸不要急于插手帮孩子把困难解决,而是要耐心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在孩子想到的办法中,不要以爸爸的看法去否定孩子不合理的方法,而是要通过实践,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有些方法为什么不合理。作为一个好爸爸,不是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孩子今后的独立生活打好基础。

因此,爸爸就应该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使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爸爸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育儿观念。不少爸爸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还小,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运用一些策略和办法来解决问题。爸爸最好不要包办代替,不要经常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擅自帮助他或为他作决定,因为孩子一旦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退化,遇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爸爸应当意识到,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应给他足够的机会、适当的鼓励和具体的指导。

爸爸往往误认为孩子遇到的问题越少,才越幸福,越成功。因而难以理解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自己解决问题,以及问题解决以后表现出的高兴与满足,好像问题越多孩子越高兴。一群几岁的孩子在院子里搭城堡,不厌其烦地作计划,找纸板、木片、绳子、石块等,寻找任何可以完成他们的建筑奇想的材料。他们会忘记吃饭,不顾刮风下雨,即使盖成以后,得不到爸爸的赞扬,他们也全然不顾。实际上,解决盖城堡中遇到的困难,更让孩子们感到满意和兴奋,而城堡盖的好坏,却是无关紧要的。不少爸爸有一个误解,认为智商比情商更能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大小。研究与实践证明:社会经历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孩子是否能成功地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

谁都知道,教孩子自己洗手,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过马路,自己整理衣物,比起替孩子洗手,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衣,拉着孩子的手过马路,为孩子整理衣物更加乏味、更加麻烦、更加困难、更需要耐心。但是,恰恰因为这样,决定了前者是一位教育者的工作,能够帮助孩子创造自我;而后者只是一个仆人简单机械的工作,堵塞了孩子生命发展的道路。

在美国,半岁大的孩子就被放到了一种特制的椅子上自己吃东西。他们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衣服上、脸上、地上,但很少有一个父母说:“哎呀,你连饭也不会吃,让爸妈来喂你好了。”在美国的商场里,经常看见有小孩在地上爬来爬去,父母在附近看着,但很少有父母把孩子拎起来说:“你看你,刚换的裤子又弄脏了!”中国的家长总是羡慕美国的孩子,说他们动手能力强,创造性思维发展得好。这和他们从小的教育方式有关。美国的父母总是在很大的程度上给孩子以自由,他们的代价无非是多洗几次衣服,多拖几次地板而已。而这样做换来的却是孩子一生的良好发展。

作为爸爸,你应该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锻炼的机会,在平凡的小事上开拓孩子的进取意识和创造力,提醒并指导孩子克服困难的具体方法,帮助孩子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体验达到目的后的快乐。

爸爸是培养孩子能力的第一位权威和老师,要善于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看着爸爸平静地讨论问题,推理、权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学习与模仿。反之,如果爸爸失去理性,喜欢争吵,忧郁寡欢,优柔寡断,面对问题一蹶不振,或幻想问题会自行解决,那么能希望孩子从你身上学到什么呢?不少爸爸在单位工作中很能解决问题,但出于许多心理因素,在家里便丢失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爸爸都认为应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但却很少付出努力。你应该尽力找机会在孩子面前展现你解决问题的技能,这样你就给孩子传递了一种信息,你严肃地承担了作为家长的义务,忠诚于家长的职责,并想尽力帮助孩子掌握通向成功的方法和社会技能。

知道如何使用威胁的方式

晚上,爸爸觉得自己的头越来越沉,一天的辛苦,他实在太累了。但此时还有一件更辛苦的事情等着他做:得让4岁的军军赶快洗澡睡觉。每一次,这件事都不那么顺利。这不,此刻,军军正坐在地板上玩着他的玩具,一点都不想去睡觉。爸爸看了看表说:“军军,快10点了(爸爸习惯性地多说了30分钟),你该洗澡睡觉了。否则,我该对你不客气了!”“不嘛!我不想睡觉!我还要玩。”军军嘟囔了一句,头也没抬,继续玩。此时,他俩都清楚,按照惯例,这件事并不需要立刻响应。爸爸没有迫使军军立刻行动的意思,他只是希望开始这个过程。而军军知道,每次让他上床都得花去他烦恼的爸爸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大约过了10分钟,爸爸又开口了:“军军,越来越晚了,你明天还要上幼儿园,快把玩具收拾好,洗澡去!再不听话看我怎么教训你!”但他仍然没有指望军军服从命令,并且军军也知道这一点,爸爸的真实意思是:“我们的时间又少了一些,军军。”军军拖拖拉拉地四处晃悠,随意地收拾着一两个玩具盒子以示听到了爸爸的话,然后,他又坐下来玩了几分钟。又过去了大约10分钟,爸爸再一次发出命令,这回他有些愤怒,威胁道:“你怎么还在玩?我警告你,再不收拾好,赶快去洗澡,你就等着挨打吧!”军军磨磨蹭蹭地走向洗澡间。这时爸爸去打电话,军军就又拿起玩具玩上了。

难道这样的游戏不够愚蠢吗?爸爸的力量只有那些空洞的威胁,他不仅令自己一直处于烦恼的状态,还破坏了和孩子之间的积极关系。除非自己最终达到了真正的愤怒状态,他永远也别指望能让孩子立即响应。当你平和地要求孩子服从却被孩子置之不理时,你要用行动,而不是空洞的威胁,去获得期望的行为。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说:“你要是再这样,你就该挨打了!”“还记不记得上次我为什么打你?”这种武力威胁实在是天大的错误,尤其更不应该提起以前给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胁只能让孩子认为你是一个专制粗暴的爸爸,而越发拒绝与你合作。

爸爸必须懂得影响孩子最成功的手段就是掌握那些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东西。絮叨的讨论和空洞的威胁只能对孩子产生很小的作用,甚至一点作用也没有。这个结论已在无数家庭中得到验证。在那些家庭中,孩子会把一个家长推到忍耐极限的边缘。对着孩子吼叫或斥骂会变成一种习惯,但这是一种毫无作用的习惯!

作为爸爸,你曾经对孩子叫喊过“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吗?一些爸爸习惯于指望怒火而不是行为来发挥作用,这非但让你精疲力竭,并且难以奏效。更重要的是,威胁和斥骂会破坏亲子关系。孩子被爸爸渐渐引导到了对立面,而每一次对立,都使爸爸的神经以及和孩子的关系变得紧张。

那么,面对以上的情况,爸爸究竟应该如何做呢?一开始,爸爸应该预先警告孩子,告诉他还有5分钟玩的时间。其实,无论孩子还是爸爸,没有谁会喜欢自己的行为突然被强行制止。所以,你可以考虑利用一台闹钟或是计时器什么的来帮助你。当5分钟过去,闹钟响起时,爸爸应该平和地让孩子去洗澡。如果他不立刻行动,爸爸就应该有所行动。

“言必行,行必果”,这句老话对爸爸和孩子都将受益无穷。培养孩子对爸爸的尊重是儿童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让孩子学会尊重他的爸爸是很必要的——这绝不是为了满足爸爸的自尊心,而是因为孩子与爸爸的关系会为日后他对所有其他人的态度打下基础。幼年时对爸爸权威的看法,会演变为成年后他对长辈、老师、领导以及其他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们的看法的基础。爸爸与孩子的关系是孩子拥有的最初、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孩子在这种关系中经历的困惑将在他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出现。

如果你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能赢得他的尊敬,当着你的面嘲笑和坚决反对你的权威,那么他就会形成对你的公然蔑视:“爸爸真是又老又笨!我可以随意摆布他。当然,我知道他很爱我,但是,我真的认为他很怕我。”一个孩子可能不会说出这些话,至少不会当着爸爸的面表达这些意思。但每次当他以机智战胜爸爸,并在公然的反抗和争吵中获胜时,他都会想到这些。以后,他可能会以更加明确的行为表达他的无礼。并且,如果他认为爸爸不值得他尊敬的话,他就可能进一步反对爸爸的原则和信仰中的任何东西。

在冲突中,严厉回击孩子的故意挑衅是爸爸维护自己权威的一个方面。严格意义上来说,爸爸的权威并不是通过爸爸在对抗时的胜利树立起来的,相反,爸爸的权威是在平时爸爸和孩子的交往中一点一滴地树立起来的。在平时与孩子的互动中,爸爸要明确表明自己的原则,如果孩子违背某些原则,一定要和他说明为什么这些原则不可违背。爸爸要有耐心,出了问题要和孩子讨论,让孩子学会从其他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他也许有他自以为正确的理由,但从其他的角度看,他的理由或后果却是有害的。通过反复的讨论,不仅有助于爸爸权威地位的树立,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只是爸爸的应声虫。

有权威的爸爸,孩子对他既尊重又亲近,他对爸爸的建议不会抱有置之不理的态度。这样的爸爸,通常不会受到孩子的故意挑衅。聪明的爸爸,不应该仅仅在冲突中取胜,更应该事先预见到冲突,避免冲突。当与孩子的冲突发生后,在严厉回击之前,爸爸首先必须清楚,孩子做出的某种令人不快的行为是否真是对你的权威地位、对你作为爸爸的领导地位的直接挑衅。谨记,不要担心严厉回击会伤害爸爸与孩子的感情。事实上,没有什么东西比爸爸在受到挑衅后取得胜利能使爸爸和孩子靠得更近。如果惩罚是孩子自找的,并且他完全明白自己是“罪有应得”的话,孩子在最初的泪水消失之后,往往会表现出对爸爸的爱。

讲原则的爸爸,给孩子适当订规则

3岁的小强晚上不好好睡觉,几乎每晚半夜都要起来,一定要爸爸陪他玩,有时要玩两个多小时才肯再去睡。爸爸被搞得精疲力竭,工作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爸爸无奈的一遍一遍地说:“小强,按规则,现在该睡了。”可孩子就是不听。爸爸就一遍一遍地说,却还在继续陪孩子玩。

小强爸爸这样的行为无疑给了孩子一个信息:规则,就是虚无的东西,和我无关,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从孩子一出生,爸爸就应该以一定的规则来约束孩子的行为。比如,定点喂奶、定点睡觉。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懂得规则就是规则,如果他不遵守规则,他就要承受他所不喜欢的后果。如果爸爸不能坚持原则,那就不能怪孩子破坏规则。孩子通过爸爸的行为反馈来认识或矫正自己的行为。于是,爸爸只看到表面现象:孩子抗拒爸爸权威、破坏规则,但这是爸爸自己造成的恶果,是爸爸的行为教会孩子,不服从爸爸的命令,并没有什么不良后果,于是他就不再服从这些命令了。谨记,高效能的爸爸,必定是讲原则的爸爸。

许光达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许延滨。为了管教孩子,他立了三条规矩:第一,延滨一上学就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第二,严格控制零花钱,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女看齐;第三,不准自己的司机去接送孩子,让延滨自己走路。他还严厉警告儿子:“在外面不准打我的牌子,如果你对别人讲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就不许你回这个家。”小延滨是个听话的孩子,父亲立下的三条规矩,他一条不犯。从上小学起,从不对别人讲父亲是司令员,在填表时不填父亲的名字填母亲的名字。延滨高中毕业后,他品学兼优,学校准备推荐他出国留学。可是,当审批他在学校填的各种表格时,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家长栏”里只有母亲的姓名,而没有父亲的。他的父亲是谁呢?会不会有什么政治问题?不然,为什么要隐瞒?学校负责政审的同志来到延滨家中,一方面想了解一下他父亲的情况,另一方面,关于出国学习的事,也想征求一下家长的意见。学校的同志见到许光达同志后,不禁一怔:原来延滨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司令员,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许司令员听了学校的同志介绍延滨在校的各种表现后,认真地说:“生了孩子就给社会添了一个成员,父母就要对社会多负一份责任。延滨有了进步,多亏你们的培养,做父母的也很高兴,但是我不同意推荐他出国留学。”学校的同志心想,推荐延滨出国学习,既没有人情关系,又不是滥竽充数,为什么不让延滨去呢?于是,便一再劝他还是答应让延滨去留学,可许司令员就是不点头。他恳切地说:“高级干部子女在国外会受到特别照顾,对子女的成长没有好处,还是推荐那些优秀的工农子女去吧!”延滨没有出国,他大学毕业后,成为国内出色的科技人才。

我们的社会需要规则,如果没有规则,我们很难想象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给孩子定规则,道理也一样。不给孩子定规则,受害的不仅是父母,更殃及孩子本身。

孩子需要理解他周围世界的规则。他需要别人对他的期待,他和别人怎么相处。他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他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随着他一天天长大,他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他学习一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爸爸的规则不明确的话,爸爸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就很容易起不到作用。

所以爸爸要讲原则,一旦立了规则,就必须执行。规则是客观的条条框框,不是爸爸情绪的好与坏。鉴于孩子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也没有成熟到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爸爸需要不时地提醒以帮助孩子记住。但是,提醒归提醒,一旦孩子破坏了规则,就要按照规则来办事。一是一,二是二,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必须让孩子懂得他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会知道无论什么事都要有原则,不能随心所欲。

想要孩子遵守规则,爸爸必须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孩子不听话,爸爸不让步,会更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如孩子在公共场合耍赖,外出做客没规矩,影响妨碍别人的生活、活动等。只要孩子违背事先的约定,爸爸可以运用中断活动、带离现场等方式,让孩子体验不遵守约定的后果。但是,爸爸切记:事先要针对可能发生和曾经发生过的问题,和孩子一起制订彼此都要遵守的约定,使孩子心理上有准备,行为上有比照,这样孩子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爸爸的意见。规则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当然所有的规则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爸爸也要严格遵守。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遵守规则。

文明言语,爸爸应该多说“谢谢”

周末,单位同事来家里探访,爸爸对佳佳说:“佳佳,快叫叔叔好。”佳佳漠然地看了客人一眼,继续低头玩积木。爸爸单位的同事为佳佳买了个芭比娃娃。爸爸说:“佳佳,快谢谢叔叔。”佳佳却扭头跑回自己的房间了,留下尴尬的爸爸和客人。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却这么没有礼貌,真让爸爸觉得脸上无光。

礼貌是连接自己和他人的一座桥梁。礼貌是与人沟通应有的态度,你的态度好与否,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懂礼貌的人容易让别人接受,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所以,爸爸要潜移默化地从小培养孩子讲礼貌。

礼貌,又是通过动作与语言的运用来表现的。因此,爸爸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影响。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有礼貌的教育与培养,爸爸说话时时处处要注意讲文明有礼貌。例如,爸爸在早晨见到孩子或他人时要说声“早上好”,同孩子或他人分手时要道别说声“再见”,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碰痛了别人会客气地打声招呼“对不起”。家里来客人,爸爸热情招待,友好交谈,说话文雅,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另外,从生活细节入手,教孩子养成礼貌的习惯。如,教孩子早上醒来和爸爸、妈妈说“早上好”,爸爸、妈妈上班时说“再见”,吃饭和吃东西的时候先让长辈,然后自己再吃。带孩子外出时,遇到熟人主动给孩子作介绍,让孩子有礼貌地问好、打招呼。带孩子走访亲友时,除教孩子有礼貌地打招呼外,还要教育孩子别在人家乱闹,乱翻东西,乱拿人家孩子的玩具等,临走要说道别的语言“请回”“再见”等。另外,要让孩子明白,衣着整洁、举止斯文,注意倾听别人讲话,不打扰别人的休息和工作,去小朋友家轻声敲门、尊敬父母和师长等。这些都是对人有礼貌的表现。孩子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记在心上,慢慢也会照此行事。当孩子偶尔出现与小朋友打骂时,爸爸要及时指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尊重他人的言行习惯。

日常生活中,不少当爸爸的不注意小节,过多地暴露了素质缺陷,降低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文明礼貌习惯看起来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它与人的内心修养,与人是否有足够的自尊与尊重他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容受到侮辱和歧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每一个正常人都有自尊心,但要实现真正的自尊须先尊重他人,遵守社会秩序,注意文明礼貌。很难想象,一个丧失了自尊心的人会具有什么样的文明礼貌习惯。

爸爸应教育孩子使用文明礼貌语言是待人最起码的要求,教育孩子不说粗俗的话,多用礼貌用语。爸爸不能在孩子面前说一些脏话或是不雅的口头语,更不能在孩子面前与人争吵、打架。

丰子恺在平时生活中,经常给孩子们讲要对人有礼貌,还非常具体细致地说:“礼仪,就是待人接物的具体礼节和仪式。”丰子恺是名人,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访。每逢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丰子恺总是耐心地对孩子们说:“客人来了,要热情招待,要主动给客人倒茶、添饭,而且一定要双手捧上,不能用一只手。如果用一只手给客人端茶、送饭,就好像是皇上给臣子赏赐,或是像对乞丐布施,又好像是父母喂小孩子喝水、吃饭。这是非常不恭敬的。”他还说:“要是客人送你们什么礼物,可以收下,但你们接的时候,要躬身双手去接。躬身,表示谢意;双手,表示敬意。”这些教导,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有一次,丰子恺在一家菜馆里宴请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把几个十多岁的孩子也带了去作陪。孩子们吃饭时,还算有礼貌,守规矩。当孩子们吃完饭,他们之中就有人嘟囔着想先回家。丰子恺听到了,也不敢大声制止,就悄悄地告诉他们不能急着回家。事后,丰子恺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我们全家人都是主人,你们几个小孩子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对客人不尊敬。就好像嫌人家客人吃得多,这很不好。”孩子们听了,都很懂事地点头。

丰子恺的儿子丰陈宝,小时候很守规矩,但特别害怕见生人。因此,在客人面前,常常显得不大懂礼貌。丰子恺觉得,小陈宝之所以这样,恐怕是因为他平时很少接触生人,缺乏见识和这方面的锻炼。于是,他就利用一些外出的机会,带着小陈宝出去见世面。一次,丰子恺到上海为开明书店做一些编辑工作,把小陈宝也带去了。那时,小陈宝十三四岁,已经能帮着抄抄写写,剪剪贴贴。带上他,一方面是有机会让陈宝打下手;另一方面,也考虑给他一个接触生人的机会。有一次,来了一位陈宝不认识的客人。客人跟丰子恺说完话,要告辞的时候,看到了小陈宝,转过身来就与小陈宝热情地打招呼。小陈宝一下子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竟没有任何反应,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像个木头人似的。送走了客人,丰子恺责备陈宝说:“刚才,那位叔叔跟你打招呼告别,你怎么不理睬人家?人家客人向你问好,你也要向人家问好;人家跟你说再见,你也要说再见,以后要记住。”

在父亲的正确教导下,丰子恺的孩子个个懂规矩,讲礼貌,长大后都成为了有出息的人。

爸爸还要以身作则地培养孩子形成对人对事的一些最起码的礼仪。要坐有坐样,站有站样,这也是一种文明礼貌。说话要和气,要轻声,除非在给大家讲话的时候声音才能稍大一些。

有一位教授,他经常到美国访问。他说:在国外,讲究对人说话的声音放低,这是一种礼仪。他说他的母亲从小就告诉他:“由坐的样子和拣地上东西的动作,就能看得出家教如何。男士张着双腿坐,女士靠拢着双膝坐;男士弯腰拣东西,女士蹲下来捡,而且蹲时要并拢着膝盖。”

教育孩子懂礼仪,机会很多,可以说处处都是课堂。无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在家中款待亲朋好友,这都是让孩子学习礼仪,提高交往能力的好机会。多为孩子提供“教育情景”,让孩子不断练习,巩固热情、礼貌待人的行为,这对孩子思想品德、学识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坚定原则和立场,不左右逢源

大伟在学校是班里的班长,性格直爽,做起事来雷厉风行,班级的事被他调理得井井有条,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可是由于他对虚伪的人和不公平的事批评起来不给面子,常常让人下不来台,因此而得罪了不少同学,受到同学们的孤立和排挤。爸爸担心他为班级做了好事,却误了自己的学业,又得罪了同学,实在划不来,就劝儿子说做人要圆滑世故一点,要善于左右逢源。儿子不解地看着爸爸问:“爸爸,你是说做人可以不讲原则立场,只要不得罪人就行吗?”儿子的话让爸爸无言以对。

左右逢源是言不由衷的应承,是一种油滑的处世态度,指人处理事物时充分权衡利弊得失,而后做出的对自己较为有利的判断,是一种见风使舵、毫无立场原则可言的为人之道。

作为爸爸,要教育孩子做人要有原则立场,要学会真诚做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学会做人”,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孩子有正义感、责任心、义务感,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教育内容上要力求重视孩子个性品质的培养。身教重于言教,爸爸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朱光潜从小就接受了父亲关于“做真正的人”的熏陶。那还是年幼的时候,父亲教给朱光潜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光潜很喜欢朱熹的这首诗歌,把它当作做人、做学问的座右铭,时时加以吟咏,以此激励自己。“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光潜先生在治学方面不断求新,在做人方面也两袖清风,正直公正。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就是说君子为人严谨而不去附从,小人则喜欢附从而不够严谨。做人要立场坚定,要有原则。立场、原则不同,那只是见解不同,是角度问题,若失去了立场、原则,就是人格问题、动机问题,与前者有本质的区别,在做人时,必须弄清这点。

彭德怀一生没有子女,他把弟弟彭金华烈士的女儿彭梅魁当做亲生女儿,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1959年后,彭德怀搬出了中南海,住到吴家花园。在那里,彭德怀亲自开荒种菜,挖塘养鱼种藕,把一个残垣断壁、草木凋零的荒园,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花园。梅魁看到伯父年纪大了,劳动有些吃力,便劝他说:“你不能这样不顾身体啊!”彭德怀说:“孩子,劳动对我来说是需要的,再说国家还很困难,我不能为党工作,还可以为人民减轻一点负担啊!”一天,彭德怀带着梅魁走到院子的墙跟前,指着墙外的一棵树问她:“梅魁,你看这树为什么没有叶子?”梅魁知道是因为自然灾害,老乡生活困难,把树叶打下来吃了。可是,又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只好望着伯伯,不开口。走了几步,彭德怀又问:“你们厂里有没有人得浮肿病?”梅魁说:“没有。”其实,她没照实说。彭德怀又带她到自己的茄子地里,指着茄棵对她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不讲假话。”然后又用手指着自己的前额说:“我这个老头子就像小孩子一样不说假话。我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梅魁啊,我希望你长大以后,不要追求名利,搞那些吹牛拍马、投机取巧的事。要做老实人,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到人民的疾苦啊!”对于伯伯的教导,梅魁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激动地说:“伯伯,我一定向你学习,不说假话。”

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正直不阿的人,做爸爸的首先要善良、仁爱,爱憎分明。爱和恨,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两个方面,做人要爱憎分明,爱什么,恨什么不可糊涂,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这样做人才能知道该支持什么,反对什么。爱与恨,是感情问题,涉及做事就是品行问题了。立场明确了,其他问题就好解决了,立场是根本性的问题。善于见风使舵的小人,在人际交往中总能左右逢源。但是老爱用自己的聪明去戏弄别人的人,往往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只有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坚定的原则立场、有责任感、不左右逢源的人,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材。

敢于承担应有的责任

皮皮坐在靠近门边的书桌前写作业,外面风很大,作业本被风吹得“啪啪”直响。皮皮不得不一次次跑去关门,每次关上没多久,一阵猛烈的风就又把门吹开了。这时,邻居李叔叔来找皮皮爸爸,他没有进门,和皮皮爸爸俩人就站在门外闲聊起来。没多久,风又把门吹开了,皮皮于是跑去关门。他猛地把门合上,然而门却因为碰到障碍物反弹了回来,与此同时,皮皮爸爸痛苦的叫喊声响起。皮皮惊恐地看到,门外的爸爸五官痛苦地扭曲在一起,头发都竖了起来,而他的五根手指上留下一道紫红的印迹……看到皮皮出来,爸爸暴怒地冲他扬起了手。原来,刚才爸爸的手放在门框上,皮皮突如其来的关门,差点把爸爸的手指夹断。皮皮吓坏了,以为这次一定免不了遭到一顿暴打。但是爸爸的巴掌并没有落在脸上,皮皮的脸颊感受到的也仅仅是一阵掌风而已。事后,爸爸对皮皮说:“当时我实在痛得厉害,原想狠狠地打你一记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门框上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你呢。”

爸爸的这句极为普通的话,却给了皮皮一个毕生受用的启示: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于他人,不可推卸责任,无论你是一个父亲、老板,还是领袖。爸爸作为孩子直接的榜样,也应该以身作则,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的后果,决不推卸到孩子身上,做一个承担后果的表率。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做爸爸的一定要以身作则,自己做的事要敢于自己承担,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那种一有事就往别人身上推的人不但卑鄙而且可耻。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因为有责任感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否则他也不可能对事情负责任。责任心也是做事情的标准之一,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事。当孩子做出某个决定或承诺时,告诉他要对自己的做法及后果负责,这样可避免事后不必要的牢骚和埋怨。

1920年,里根11岁。有一天,他和小朋友在院子里踢足球时,不小心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邻居很生气,非要他赔偿12.5美元。里根吓得赶紧跑回家,恳求父亲帮帮他。父亲却说:“我不会替你还钱的!你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到邻居家赔礼道歉,而后自己还钱。”里根一脸的不解:“我赔?我哪有那么多钱啊?”父亲说:“你必须对自己的过失负责!我可以借钱给你!但一年后你必须还给我。”按照父亲的要求,里根到邻居家赔了钱,而后,便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后,里根终于挣够12.5美元,还给了父亲。里根靠自己的双手,弥补了自己的过错。后来,里根成了美国总统。可只要里根回忆起此事,他就会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里根父亲的可贵之处,就是让孩子懂得:犯了错误,就应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不推卸责任。其启示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做人必备的品格,如今的独生子女,优越感特别强,有父母这座大靠山,什么事都不在乎,有事由父母兜着,所以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总是大大咧咧、马马虎虎,缺乏责任感。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怎么会对家庭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从小抓起。作为爸爸,应该从孩子懂事那天起,把对孩子责任感的教育渗透到养育的每个细节。如身体力行,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参与家务,有事和孩子商量,在家庭中开展“今天我当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对培养孩子建立责任感是很有益处的。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爸爸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孩子主动参与,不要让孩子感到是在爸爸的强制下,不得已而为之,那样就会失去培养的意义与效果。

在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有耐心,循序渐进,不要总想着一口吃个胖子,要给孩子一个自己体会、理解的过程。同时,在属于孩子有权做主的事情上,要给孩子发言权和选择的机会。例如,爸爸给孩子买图书,就要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并要求他既然选择了,就要好好看、好好学,让他潜意识里明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另外,在爸爸责任之内的事情上,要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发言权和选择的机会。例如,管理和督促孩子写作业是爸爸的责任,爸爸可以规定孩子必须先写作业然后再玩耍,并与孩子达成一致。但是,在做作业的先后次序上可由孩子做主,先写语文也好,先写数学也罢,总之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后才能玩耍,否则后果由孩子自己负责,或取消玩耍,或有一点小小的惩罚。抓住这个时机,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让孩子明白:约定好的事,就要按约定的去做,否则就是失责;承诺的事,就要兑现,否则就是没有责任感,会失信于人。要言必行,行必果,让孩子从小学会履行自己的诺言,长大才能担负起社会责任。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有坚不可摧的力量。

秉持公正,正直的爸爸像英雄

课间,三个男孩子在操场上打了起来,惊动了班主任。班主任把他们三个人叫到办公室,了解打架的经过。王东指着张斌斌理直气壮地说:“是他先打赵小光的,他老欺负赵小光,我去劝阻,他还打我。”赵小光也委屈地说:“刚才我在操场上玩球,他过来抢球,还骂我打我。”可张斌斌一口咬定是他俩先动手的。班主任又找了几个同学来调查,四个人里有三个都说是张斌斌先打的人,看来问题很清楚了。可这时,最后一个同学却说:“不对,是王东和赵小光先打张斌斌的!”班主任让他再说一遍。这时屋里的同学除了张斌斌都瞪着他,只见他沉着地说:“因为张斌斌平时爱欺负同学,所以好些同学都憋着劲想教训他一顿,刚才的事我亲眼看见了,事情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要说就说实话,不该弄假!”这个出来作证的同学,由于他坚持说真话,才使班主任了解到了真实情况。说来也怪,当时瞪着眼睛不让他说实话的同学,尽管有的还跟他赌了两天气,可后来反倒和他更好了,他在同学们中间的威信也更高了。

做正直的人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要想培养一个正直敢说真话的孩子,做爸爸的就先要做个正直的人。正直,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也是中华民族最为崇尚的传统美德之一,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和赞誉。古代有个成语“刚正不阿”,就是赞扬正直的;民间所说的“身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也是赞扬正直的。一个人有了正直的品德,对自己就能要求严格,不谋私,不贪利,不文过饰非,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偷奸耍滑;对他人不阿谀奉承,不溜须拍马,不阳奉阴违,不包庇坏人坏事;处理事情,敢于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抨击邪恶,不怕打击报复,总之能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地做人。

陈毅有一首明志诗,就是颂扬正直的斗士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诗中所描写的青松,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重压,永远高耸、挺拔,正是正直人品的生动写照。陈毅同志一生襟怀坦荡,坚持正义,公正无私,是一位具有高尚正直品德的革命家。

我国人民历来崇敬那些具有正直品格的人,屈原、司马迁、包拯、海瑞、林则徐、闻一多等都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难忘的光辉形象,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爸爸,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才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身正心安魂梦稳,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就会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敬。己不正,何以正人?说话要有根有据,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该说的就说,该做的就做,说的都是真话,做的都是正事。心术不正,故弄玄虚,口是心非,用心计,耍手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说君子言,台下行小人事的人,又谈何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所以,做爸爸的一定要走得直,行得正,坐得端,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直、公道的榜样。

包拯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他在不徇私情铡了贪赃枉法的侄子包勉后,从侄子身上得到了深刻的教训,更加注意对自己后代的严格教育了。为了教育后代,他专门将《家训》刻在石碑上,竖在堂屋的东壁,以戒后世子孙。碑文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只有做个正直的好爸爸,才能为孩子做一个正直的楷模、秉持公正的表率。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就要全面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正直,不是孤立的品格,它与一个人各方面的思想道德密切相关。一个不善良的人,谈不上正直,因为他没有同情心,就不会疾恶如仇,也不会从善如流;一个不勇敢的人,也谈不上正直,因为他胆小怕事,就不会揭发批评坏人坏事,也不会热情地歌颂好人好事。

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正直的人,作为爸爸首先要坚持真理,在任何时候都要说真话,说老实话。一个能秉持公正、正直的好爸爸会成为孩子眼中的英雄,孩子才会乐于效仿你做正直的人。

说真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勇气、真诚和坦荡。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在给他儿子的信中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是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起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样的。我的经验是,和一个爱耍手段的人打交道,永远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对付,他也不会用手段对付你,倒反会看重你。”

这段话是傅雷丰富生活经验的结晶。它告诉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的一定之规就是真诚。无论大事小事,无论对待何人,都应该完全真诚。这不是为了讨好,不是为了取得谅解,也不是为了把问题搞清楚,而仅仅是为了就应该这样做人。即使在不便直说的特殊场合下,也不要编造哪怕是小小的谎言,不必担心遭人误解。一个真诚的人最终是会使人折服的。

做一个正直的人,还须办事公道,有正义感,就是说所作所为要符合社会道德和良知的规范。他不贪图私利,不受人事关系左右;他不需要别人命令,完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服从,在关键时刻能毫不迟疑地挺身而出。正直的人要一身正气。

此外,做一个正直的人,不但乐于助人,也要会拒绝人。对损害别人和集体利益的事,对非分的不合理要求,对本该属于他分内之事却不断要求别人去做的人,都要加以拒绝,不管是直截了当地说“不”,还是采取婉转的方法。这不但维护了正义和尊严,也能使别人对你肃然起敬。

培养正直的品质是培养孩子做人的方向标。把孩子培养成具有正直品质的人,是使孩子获得成功人生和生活过得更有意义的重要保证。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让爸爸变得权威

小明的爸爸总是指责楼上的住户夜里开电视或说话的声音太大,影响小明家人休息,指责隔壁的住户总是往楼道里乱堆东西,影响小明家人出行,因而小明爸爸和楼上与隔壁家的人经常发生争吵。可小明爸爸养的狗,常在夜里狂吠,扰得邻居家睡不好觉,小明还看见爸爸常常将垃圾乱丢在楼道里,邻居给予指出时,小明的爸爸就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申辩。爸爸的做法让小明觉得在邻居面前抬不起头,于是爸爸的形象在小明的心里大打折扣。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但在我们周围,总会有这样一些人,评判别人的事情,常常头头是道,他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可当自己身陷其中,成为当事人,往往就没了标准,一不小心,就犯了相同的错误。上述小明爸爸的行为怎么能够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做好孩子的榜样呢?待人与律己的态度,可以充分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也是决定他能否与人很好地相处的重要因素。当爸爸的只有以“君子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处世方法为孩子做好榜样,才会在孩子的眼中确立爸爸的权威。否则,一个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这也不顺眼,那也不合适,总是与人格格不入,一语不和就针尖对麦芒,一句话,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与人闹得不可收拾的爸爸,在孩子眼中的权威就会破碎,失去完整性。孩子就会钻空子,爸爸的权威就会落空,对孩子的健康发展也极为不利。爸爸的行为习惯和观念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

以宽容态度待人,是以理解为基础。以客观的态度给人以评价,会使我们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所没有的优秀之处,又能使我们对人的缺点错误抱一种善意的态度予以充分的谅解。这是一个人有知识有修养的表现。“如果我们自身毫无缺点的话,就不会以如此大的兴趣去注意别人的缺点。”这话值得深思。

孩子之间朝夕相处,生活学习在一起,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误会和矛盾。当矛盾发生时,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严于律己,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主动承担责任,以求得“化干戈为玉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求得谅解。同时还应宽以待人,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即使受点委屈,也要从大局着想,以友谊为重,做到有理让三分。这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可以让孩子减少生活中许多不必要的摩擦和纷争。

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事实证明,一个人只要能跳出个人的圈子,才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正确的交往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爸爸要让孩子懂得,宽以待人是一个道德水平较高的表现。古谚说:“有容,德乃大。”你希望别人善待自己,就要善待别人,要将心比心,多给人一些关怀、尊重和理解;对于别人的缺点要善意指出,不要幸灾乐祸;对别人的危难应尽力相助,不应袖手旁观,落井下石。即使是自己人生得意马蹄疾时,也不能得意忘形,居功自傲,而是应多想想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恩惠,让三分功给别人。要让孩子明白人总是喜欢和宽容厚道的人交朋友的,正所谓“宽则得众”。宽以待人还要求爸爸要让孩子知道“己欲立而立人,给欲达而达人”,即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我国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教子做人时,给儿子们提出了一系列做人的道德规范。其中一条就是要让儿子们宽以待人、严于律己。陆游说过,我一辈未曾害过别人,有人害我,“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不要去计较,要尽可能回避这些事。

周恩来生前就非常注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总是对自己严格要求,而对别人却非常和蔼,从不严厉。有一次周恩来找他乘坐的飞机的机长谈了些公事,后来又听说在飞机上不能随便和驾驶员或机长说话,这是违反空军纪律的,他立刻到空军某部去检讨,还写了书面检查。周恩来这样一个伟人,他也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现在全社会都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创建和谐社会,作为孩子的爸爸,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宽厚待人,为我们的下一代树立团结合作精神的处世好榜样。

宽宏大量,不和别人斤斤计较

从前有一个穷秀才,在集市上卖字画。有一天,他看见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小少爷。秀才知道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把自己的父亲欺辱、迫害得忧郁而死,秀才的心底不由涌起一阵仇恨的情绪,但这位小少爷并不了解这一切。这孩子被秀才的一幅花鸟画深深吸引住了,他在这幅画前流连忘返,不忍离去,想要买这幅画,秀才却将这幅画收卷起来,并声称不卖给他。这位小少爷是位痴情任性的人,对那幅画始终难以割舍,不能忘怀。从此以后,这孩子因为想得到这幅画而得了心病,日渐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为这幅画付高价。可是秀才宁愿把这幅画挂在他家堂屋的墙上,也不愿意卖给这个大臣。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父债子偿。”大臣没有买到画失望地回去了,没过几天,大臣的儿子就死了。可是秀才却没有得到报复后的快感,他连日梦见小少爷天真的笑脸,这使他的良心受到了谴责,终日痛苦不已。有一天,他应人要求画一幅佛像。可是,他画着画着就觉得佛像与自己以往画的佛像有很大的差异。这使他苦恼不已,他费尽心思地找原因,突然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笔,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佛像的眼睛,竟然是那位大臣的眼睛,连嘴唇也是那么相似。他把画撕碎,高喊道:“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了!”

生活就是这样,面对别人的伤害,刻意的报复往往结局并不乐观,最后的结果与其说是报复了自己的敌人,不如说是更深地伤害了自己。报复是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划伤自己。因此不要对别人的伤害耿耿于怀,用别人犯下的错来惩罚自己,使自己痛苦,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当你伸出两个手指去指责别人时,余下的三个手指恰恰是对着自己的。”美国的父母常用这句话教育他们的孩子。圣人说:“怀着爱心吃蔬菜,要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宽宏大量是一种素质,一种情操,一种美德;宽宏大量是海纳百川的大度与包容,是笑看风云的开怀与爽朗。一个成功的爸爸,只有把宽宏大量作为自身做人的准则和信念,在得到别人信任和尊敬的同时,才会得到孩子的敬重和爱戴,为孩子树立起榜样。所谓“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宽宏大量不失为育人律己的一条光辉典则。

爸爸要为孩子树立宽容豁达的风范,使孩子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从容面对自己的人生。

纤纤的爸爸整天和妈妈吵架,还不准纤纤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纤纤的性格变得孤僻起来。爸爸不时地告诫她谁都靠不住,叫她不要轻易相信别人,最好不要和他人接触。因此,纤纤一个朋友也没有,同学和她说话,她就猜疑同学是不是别有用心。特别是男同学和她打招呼,她就认为别人没安好心,想欺负她。她总是处处怀疑别人,敌视同学,因此,她每天都生活在猜疑、恐惧的阴影里,精神压力非常大。有一天,纤纤终于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精神失常了。

猜疑之心是自私、对别人不信任的一种表现。遇事就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思考,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有猜疑之心的人往往小肚鸡肠、斤斤计较,容易反友为敌、反爱为仇。同时,这种人的精神压力也非常大,因为他每时每刻都在揣摩别人的心理,防范别人的行为,把人际关系搞得很紧张,这种压力还不能通过与人交谈的方式得到释放,积郁成疾,最终导致心理失常。

爸爸要想使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培养孩子拥有宽宏大量的胸怀。小气量的人永远不会被别人认可,要教育孩子能容人处且容人。心胸宽广,不仅自己生活愉快,精神舒畅,还会为别人所赞扬,为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爸爸要让孩子懂得,因为宽容,我们知道了幸福的真正意义,因为只有宽容,世界才会越来越多姿多彩。

曾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从前,有一条大河,河水波涛翻滚。河上有一座独木桥,桥很窄,仅用一根圆木搭成。有一天,两只小山羊分别从河两岸走上桥,到了桥中间,两只山羊相遇了。但因桥面太窄,谁也无法通过,而这两只山羊又谁也不肯退让,结果,两只山羊在桥上用角顶撞起来。双方互不示弱,拼死相抵,最终双双跌落桥下并被河水吞没。

这则寓言很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正是“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的道理。在狭窄的路口处,不妨让别人先行,自己退让一步。表面看来,自己吃了亏,但实际上,如果彼此谁也不让谁,势必会两败俱伤,倒不如稍作退让,免去麻烦。

爸爸应教育孩子不要苛求任何人,要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

爸爸要让孩子懂得,做人要做宽宏大量的人,才能利人利己利社会。生活的天地如此广阔,没有必要在彼此摩擦中浪费时间和生命。天空很大,比天还大的是人的心!让孩子明白每一个人宽宏大量一点,大度一点,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精彩、和谐、美好!

避免攀比,让孩子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11岁的可可过生日,爸爸和他商量,要请几位好朋友在家吃顿饭庆祝一下。可可却坚决不同意,他不满地对爸爸说:“那天同学过生日,请我们到大饭店‘暴撮’一顿,花了两千多块!可您却让我在家里请客,又寒碜又小气,我才不丢人现眼呢!”于是爸爸苦口婆心地说:“各家的条件不一样,心意到了就可以嘛!”可可听了嘴一撇说:“您也太老土了!现在流行什么您都知道吗?钱本身并不重要,要舍得花钱才是硬道理!今儿多花点钱摆上几桌,立马挣足了面子。”爸爸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儿子的要求。

盲目的攀比之风,目前在孩子当中非常盛行。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举行一个奢华隆重的生日派对已经变成了每年的一个重要“节目”。很多孩子早就不满足那种只是家人或是最要好的朋友在一起简单地祝福一下生日了,而是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相互攀比着过生日。他们像成年人一样在饭店大吃大喝,开香槟,切巨大的蛋糕,场面隆重盛大。而那些参加别人生日派对的同学也是相互比谁送的礼物更“拿得出手”,你送一百块钱的礼,我就一定要送两百块钱的。结果是大家的礼物一年比一年时尚,一年比一年昂贵。盲目攀比、炫耀自己的穿戴更是盛行。同学之间比着看谁的衣服牌子更硬,谁的鞋子更贵。不是名牌不穿,不是当红的明星作代言人的品牌衣服不穿。更有甚者,连国内的衣服也不穿了。孩子们还将攀比的行为延伸到自己日常所用的物品。比如书包、文具盒、钢笔甚至小到橡皮也要比较谁的更贵更高级。更有甚者,有很多孩子开始把自己家的车拿来作为攀比和炫耀的资本。有同学看着别的同学的爸爸开着更高级更好的汽车就会心里不舒服,而那些家里有高级汽车的同学呢?也会经常以此为资本来炫耀:“我们家的车是宝马,撞坏了你们家又赔不起,下次看到我们家的车,你家的夏利就赶紧让路,知道吗?”

孩子们这种奢侈攀比的行为实在令人吃惊,也从中折射出现代家庭勤俭教育的缺失,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都放在了如何教孩子知识,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力等方面,却很少灌输经济意识,节约的思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抱着“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对孩子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裕生活,所以让孩子日久生成了一种奢侈攀比的恶习。这样做非但不是爱孩子,从长远角度看,反而会害了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会变成势利眼,更严重的,会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使他们慢慢变成一切向钱看的人,这是最要不得的。

很多孩子之所以会不断地要求父母买名牌,不停地和同学比着讲排场,无法控制地去和别人攀比,向别人炫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并不知道父母挣钱的不易。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是一种美德,奢侈是堕落的开始。聪明的爸爸应该明白,宠爱孩子应该有度,堆金砌银、任其消费会使孩子变成纨绔子弟,给孩子万贯家财不如给他自我动手的能力、独立的意志及自强不息的精神。每个爸爸不可能都变成物质富裕的“富爸爸”,但却可以成为精神富裕的“富爸爸”,千万不能成为一个穷得只剩下钱的“富爸爸”。

美国有个孩子家里很有钱,他父亲继承了价值400万美元的遗产,并且在洛杉矶市有一大片房产,这些将来都是他的,可是他却不愿伸手向他父亲要钱花。他一边上学,一边打短工,洗碗、拾垃圾、剪草坪,什么活儿都干。他觉得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并不丢人,比完全依赖父母供养要好。一位中国学者在欧洲的旧货市场,看到不少外国孩子在那里卖自己过时的玩具、图书、服装等物品,觉得这些孩子太早参与市场交易了。他们为了攒点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摆摊,其家境恐怕不是太好。因为中国的父母不管自己日子过得多么紧巴,也要满足孩子的需要,甚至这些需要是超过家庭经济水平的,这叫“不能委屈孩子”。不久,这位中国学者了解到,事情完全不是他想象的那样。那些卖自己玩具的孩子大多家庭富裕,不缺钱花。让孩子自己挣钱的意义其实远远不在钱上,而是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后来他也允许自己10岁的孩子利用假日去广场摆摊。孩子自己定价,写标签,考虑划算与否,能否卖出。一天下来,虽然钱挣不了多少,但孩子却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孩子开始知道钱来之不易,不要爸爸给买名牌网球服了。这在过去是父母讲一百遍道理也不顶用的。

想要教育孩子学会节俭,作为爸爸首先自己应该做到节俭,真正做给孩子看,起个表率作用,让孩子学有榜样,使孩子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爸爸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从小事着手,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求孩子在打扮上不要过分,不要追求新奇时髦,更不要互相攀比。教育孩子不要乱花钱,不随便向家长要钱。平时不挑食,不经常买零食吃,能节约的钱一定要节约。教育孩子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对家庭、他人、国家、集体的财物都要爱护,如爱护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体育设备等。

爸爸更要以身作则,起典型示范作用。要求孩子勤俭节约,爸爸就首先要带头做到,身体力行地教育和引导孩子了解生活的艰辛。吃饭时不乱倒饭菜,节约水、电,随时注意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爱惜书本,让孩子懂得衣食的来之不易,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时时树立节约意识,以促使孩子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

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丢掉节俭的美德,贪图享受,妄想不劳而获,这种人是没有前途的。要让孩子树立勤劳节俭光荣,懒惰奢侈可耻的观念,即使在生活富裕的今天,也要继承勤劳节俭的美德,艰苦奋斗,争做合格的小公民。

热情有礼,真诚大方

玫玫是个真诚大方的小女孩,她热情有礼的笑脸让小伙伴们都喜欢和她做朋友。这主要是玫玫的爸爸善于通过一些小事、小细节来教育玫玫。记得玫玫的两个小伙伴第一次来家里找玫玫玩时,玫玫爸爸热情接待,为他们准备了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水果和饮料,并和玫玫的小伙伴们做了一些简单的交谈,等小客人走后,玫玫爸爸客气送别,并且欢迎他们下次再来。后来玫玫爸爸再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家玩时,就让玫玫自己来招待她的小伙伴。于是玫玫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有礼貌地向小伙伴问候并送上水果,还主动拿出心爱的玩具与小伙伴分享。

玫玫爸爸的行为实际上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学会了热情有礼、真诚大方地待人,为孩子将来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爸爸本身具备的品德,一般在孩子身上都可能找到。爸爸对他人的热情有礼、真诚大方等处事原则和行为,是孩子最好的、直观而生动的教材,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孩子尊重别人、真诚对待别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品行。爸爸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孩子的每个性格特征,言谈举止,都刻印着爸爸的影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能熏陶出孩子彬彬有礼、热情大方的礼仪风范。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掌握礼貌用语。真诚友爱、礼貌待人,使人与人之间亲密和谐,礼貌用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谈吐文雅、和气、谦逊,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猜疑、纠纷和摩擦,使人们心情舒畅、气氛融洽地自由交往。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就是礼貌用语的魅力。正如蒙田所说:“礼貌无需花费一文而赢得一切”。礼貌是一团火,一缕阳光,一片朝霞,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清净蔚蓝的天空,它能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能温暖、滋润和净化我们的灵魂。只有人人讲礼貌,我们的世界才能更加美好、灿烂!

周恩来是礼貌待人的楷模,他虽身为国家总理,但总是谦虚恭敬、彬彬有礼,处处以礼待人。服务员给他端茶,他常常站起来用双手接过去,并微笑着点头表示感谢。外出视察工作,每到一个地方,他总是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一一握手,亲切地道谢。甚至在深夜回家途中,他也再三关照司机让外宾的车子走在前面,要礼貌行车。

孩子无论在家庭中,在学校里,或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天都要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相处,在社交的场合里,还要同更多的陌生人相处,这些都要求孩子要去适应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因此,培养孩子热情有礼,教其学会交往,善于交往,拥有良好的个性,对孩子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爸爸要注重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的良好品质,增强孩子的交往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关系着孩子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这也是未来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从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关键环节。要让孩子在祥和的人际环境下大胆地与人交往,爸爸要积极鼓励孩子,为孩子创造机会和条件。

爸爸要想培养出真诚热情、礼貌待人的好孩子,就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逐步养成习惯。三国时的刘备曾告诫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是大的开始,“小”抓不好则“大”不能成。讲礼貌也要提倡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的精神。

平时家里来客人,迎接客人进屋的时候,爸爸要主动帮助客人放衣物,请客人在合适的位置落座,主动送上客人想喝的饮料,递接物品要用双手。让孩子主动大方地与客人打招呼,不要拘谨,要让客人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教育孩子,在客人要走时应礼貌挽留,说“您再坐一会儿”“再喝杯茶吧”等。客人走时,要送客人一段距离后说“再见”“有空常来”。去人家做客的时候要让孩子保持整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说话不能粗声粗气,要谈吐文雅;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饭菜真好吃”“玩得很愉快!”

爸爸要注意的是,在孩子没有讲礼貌的时候,千万不要强迫孩子。比如有客人来家里,孩子躲在房间里不出来,不与人打招呼,爸爸非得把孩子拉出来跟客人问好,结果,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事实上,爸爸这种强迫的行为本身就是不礼貌的。孩子不愿意与人打招呼必然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从小就很害羞;孩子认为客人是爸爸的客人,与自己没关系;或者他正在做作业,一时忘记了打招呼等。这时候,爸爸需要的是引导孩子去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实在不想打招呼,爸爸不应该强迫孩子,应该在事后告诉孩子:“与人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礼貌,你去别人家里时也希望受到别人的热情欢迎呀!”这样,让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想想,他的礼貌举止才会发自内心。

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可塑性很强,真诚友爱、礼貌大方的文明行为也要在此时培养。只要爸爸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从点点滴滴做起,坚持不懈,就会养成孩子真诚热情、礼貌大方的好习惯,使之成为孩子个人生活素质重要的一部分。

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栋栋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他的爸爸别提多高兴了。栋栋的爸爸是下岗工人,他和妻子含辛茹苦地靠做小生意供儿子读书,为了能让儿子安心学习,家里什么活都不让儿子插手,栋栋从小到大连碗都没洗过。生活上,夫妻俩更是勒紧腰带,吃的用的都尽量满足儿子,不让儿子受半点委屈。为了让儿子在大学能过得宽裕,不比别的孩子差,栋栋爸爸从亲戚朋友处借了三万块钱给儿子带上,为了不让儿子有心理压力,把借钱的事瞒着儿子。可就在大学一年级即将结束时,栋栋却因为失恋,选择了跳楼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自杀前除了给女友的一封遗书之外,他没有给养育了他十九年的父母留下只字片语。夫妻俩哪里能承受得住失去儿子的巨大打击,栋栋的爸爸病倒了,栋栋的妈妈精神失常了。

这件事中,最应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即孩子没有学会感恩。在现代文明社会里,我们的孩子对感恩似乎很陌生,既不知道为什么要感恩,也不知道如何感恩,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我们忧虑吗?许多孩子认为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是父母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其实不懂得感恩,就背离了人性。不会感恩的人,带给社会的只能是冷漠和残酷。怀有感恩的心,就是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懂得适时回报。

当前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父母在平日的生活中,对自己的孩子往往采取了关爱备至的养育态度,孩子不知道父母养育的艰辛,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才导致了自私个性的养成。感恩,就这样夭折在父母的溺爱中的。使孩子不被这种溺爱而宠坏,感恩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爸爸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就要让他体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的背后,原来隐藏着那么多的辛苦;告诉他现在的生活是父母通过怎样的努力才得到的,让他知道父母的艰辛。要经常引导孩子从小就及时对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回报。在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他人、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比如一声简单的道谢。要让孩子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在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也是一种报恩。孩子如果能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他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可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起重要作用。

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作为爸爸,要想引导孩子,唤起他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那么你首先就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如果你不懂得经常感谢他人,那么你的孩子也会和你一样。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模仿的过程,而模仿的对象往往就是自己的爸爸。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那么你就应给他做出榜样。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有一个广告特别能教育人,相信大家都看过,就是儿媳给婆婆洗脚被儿子看见了,儿子也端来一盆水说要给妈妈洗脚。如果你想使你的孩子学会感恩,那么你就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在这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他能敏锐地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态度。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持久、深远。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最真切,也最具说服力,孩子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因此,父母的身体力行胜过一切言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关系、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爸爸妈妈和老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孩子感受最为深刻的情感关系了,这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决定着孩子能否对亲人产生依恋和信任感,也决定着孩子今后应以怎样的情感态度面对各种社会关系,更决定着孩子今后有没有爱心,有多大程度的爱心和感恩之心。

所以,作为爸爸,应该努力营造充满爱心和感恩之心的亲情关系。比如,你是把好东西都给孩子吃,还是每次让孩子先给爷爷奶奶吃?你能让孩子明白他每天生存的保障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吗?爸爸妈妈之间恩恩爱爱、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牵挂;父母努力与孩子之间建立宽容而不纵容、关爱而不溺爱、平等民主、严慈相济的亲子关系;父母对老人充满尊敬、关爱与感恩之情。这些情感关系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实际行动体现出来的。在一般的家庭中,尤其是父母对待老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爱心、感恩之心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深刻。日常生活中,爸爸们自然而然就能做到的,比如经常带着孩子看望老人,和孩子一起给老人买礼物、生活用品等;经常陪老人散散步,给老人捶捶背揉揉肩,给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室内卫生等;当老人过生日的时候,父母和孩子一起给老人过生日,也让孩子为老人献上自己的礼物,让孩子和老人亲热亲热,说说心里话;父母还可以陪老人玩他们喜欢的娱乐活动或运动项目,也可以帮助老人实现他们未曾实现的愿望。这些细小的事情,在孩子很小时就看在了眼里,当孩子稍大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就可以鼓励孩子去做这些事情。在做这些小事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体会到父母对老人的孝敬、关爱和感恩之心。也正是在日常生活的影响、熏陶下,孩子那颗感恩的心便悄然萌发了。

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

甜甜的爸爸经常做一些捐款的善举,他在每次捐款前后,一定会跟甜甜说为什么爸爸要帮助对方,对方的苦境是什么,把这种“爱”尽量讲给甜甜听。平时家里若有多余的水果、用品或自己亲手做的小菜之类的东西,甜甜爸爸常爱分一些给邻居,并且通常让甜甜代他送去。当甜甜爸爸读完一本好书,如果适合甜甜,他会尽可能跟女儿分享心得,并告诉甜甜,爸爸也会多买几本,送给朋友,让更多人都可以读到。开车出门时,若知道有目的地相同的人时,甜甜爸爸必相邀共乘,尽量把一部车坐满,也设法让甜甜知道自己这种做法的目的。有次全家在铁板烧餐厅用餐,庆祝中秋节,因为人多,许多人等在外面,当时有人要求与甜甜一家人共桌,甜甜顿时有不悦的表情,于是爸爸趁机说:“与人共桌确实令人不太自在,不过爸爸想,如果我们今天也忘了预订位子,而不得不像他们一样,站在门外的话,恐怕也很希望人家能答应我们坐进来吧!”听了爸爸的话,甜甜立即愉快地邀请那位带孩子的叔叔与他们一家人同坐一桌。

爸爸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有意培养孩子从小就富有同情心,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为别人考虑,懂得助人为乐,付出爱心。

当代著名的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有一次意外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只雄性的成年斑鸠在看到一只狼接近它孩子的时候,便会假装受伤,一瘸一拐地逃出巢穴,就好像它的翅膀断了。这时,食肉动物就会放弃攻击小斑鸠转而攻击成年斑鸠,希望能捕食这只“受伤”的猎物。一旦这只成年斑鸠把食肉动物引到一个远离巢穴的地方时,它就会振翅飞走。这种方法往往能够取得成功,当然,有时候也会遭遇不测。斑鸠就是用这种富有爱心的举动来保护幼小的斑鸠,使它们顺利长大。而小斑鸠在耳濡目染成年斑鸠的做法后,也会效仿。由此可见,爱心是一种后天强化的行为。爸爸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在家庭中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

做爸爸的要想向自己的孩子从小灌输与人分享的美德,本身要先做到与人共享这件事,才能以身示范,慢慢将爱心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在适当的时候,教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来体会对方的心情,最能激发孩子体贴和无私的情怀,爸爸要多多把握这样的教育机会。

马宇歌是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的小记者。同时,她和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是一个喜欢玩耍的孩子。马宇歌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公务员,她从小就受到父母这样的教育:对人要真诚,要关心他人。马宇歌的父亲常常给她讲故事、讲历史。他告诉宇歌,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像孙中山先生等志士仁人一样,以天下为己任。小宇歌至今保存着两块珍爱的徽章,一块是“博爱”,一块是“天下为公”,她常常将它们别在胸前。在父母的教育下,小宇歌也非常关心他人。

邻居唐爷爷是位8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每次唐爷爷出去购物,只要遇上,马宇歌的爸爸总要主动帮老人一把。因此,小宇歌每次遇到唐爷爷也会主动上前搀扶,帮爷爷拎包。小宇歌收到第一笔稿费,还为酷爱书法的唐爷爷买了两支毛笔。

在学校里,马宇歌也非常关心别人。只要班上有请病假的同学,不管晚上放学多迟,天气多恶劣,宇歌都要去同学家帮助同学补课。

帮助他人是富有同情心的一种体现。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只关心自己,只顾自己的快乐,而无视别人的痛苦,甚至会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孩子是很可怕的。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比较会关心他人,因此,爸爸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让孩子学会助人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从中感受到快乐。比如,你可以让孩子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谢谢他;也可以让孩子去帮助身边他可以帮助的人。让孩子在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感谢的同时,感受到快乐。

爸爸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与人交流的机会。在交往的过程中,孩子能亲身体验到别人的感受和想法,这样有利于同情心的培养。比如,许多大城市组织的“手拉手”活动,是在城市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之间建立起来的互助合作,让城市孩子真切体会到农村孩子在没有书包,没有书本,没有橡皮等的艰苦环境下上学的感觉,爸爸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这样的活动。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他的衣服、玩具、用品等,挑选出一部分,捐献给需要的人。

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要使孩子富有爱心,爸爸必须从自己做起,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乐于助人,那么你就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在这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你关爱自己的父母和周围的人,如关心老人的冷暖、健康,好吃的东西先想到他们,抢做家务事,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人、抱小孩的家长、孕妇让座,给过路人指路和必要时的陪送,给遇到困难的人以帮助等,在你的影响下,孩子也会真诚地尊敬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者,也会富有同情心地关心别人,帮助小朋友,为他们做好事。社会是个大家庭,与人方便,大家方便;与人乐,大家同乐。所以,做爸爸的必须教会孩子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爸爸良好的道德行为会像种子一样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扎根,并开花结果。

乐观的爸爸,让孩子快乐成长

涵涵是个性格开朗的女孩,整天乐呵呵的。同学们都以为她有一个特别幸福的家庭。其实在她很小的时候,妈妈嫌爸爸没本事挣钱养家,就和他爸爸离了婚。爸爸虽然很痛苦,但为了让涵涵过得开心,每天在涵涵面前都表现出高高兴兴的样子,精神抖擞地送女儿上学,然后去上班,下班后和女儿一起唱歌做游戏,节假日带女儿去逛公园,出去郊游。涵涵觉得和爸爸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开开心心的,性格自然就变得活泼开朗了。

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什么比拥有一个心态健康的爸爸更为重要的了。乐观向上的爸爸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家庭是培育孩子良好心态的最好温室。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孩子在家庭里生活的时间最长,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应该是他一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爸爸对人生的态度,可直接影响到孩子。如果爸爸整天活得唉声叹气、愁眉不展的,每天向孩子发出的都是负信息,那么孩子自然会产生“活着没有意思”的想法。一个家庭快乐不快乐,并不看这个家庭有没有钱,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而是要看家庭成员之间有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

有什么样的家庭,便有什么样的孩子。“问题爸爸”会培养出“问题少年”,或者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快乐爸爸”会塑造出“快乐少年”,或者心理正常发育的孩子。

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有益于孩子消除疲劳、紧张和烦恼,从而使家庭成为孩子前进的加油站,不断为其注入生机与活力,增加信心与勇气。长期处于心情愉悦环境下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精神振奋、性格豁达、活泼乐观、充满自信。相反,处于紧张压抑家庭气氛中的孩子,往往带着精神负担迈出家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表现出缺乏热情、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甚至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与爸爸形成思想上的代沟或情感上的隔离带。

台湾省著名女作家罗兰说:“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中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了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这段话,精辟地说明了环境、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环境是人创造的,家庭环境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创造的。乐观的爸爸能够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的是身心健康、性格开朗的孩子;悲观的爸爸会造成紧张、压抑的家庭环境,会培养出有心理障碍、心胸狭窄的孩子。

田汉是我国著名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他教育孩子从不训斥、打骂,而是注意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领会长辈意图,锻炼自立能力。田汉的女儿田野,聪明俊秀,兴趣广泛,很愿意和父亲在一起谈天说地。父亲也很喜欢她,有时还和她开些小小的玩笑。一次,田汉到外地出差回来,已是晚上11点多了,女儿田野已经睡下。尽管他很想念女儿,但没有惊动她。第二天早晨,他轻轻地走到女儿跟前,用自己的脸去贴女儿的脸。田野刚刚睁眼,田汉一下子弯腰躲到床下。田野以为自己在做梦,又把眼睛闭上了。这时田汉又用嘴去吻田野的脸,田野眼睁一看,啊,是爸爸!一下子跳起来搂住了田汉的脖子。每天晚饭一吃完,田汉一家人便习惯地围坐在一块开始“家庭每日谈”。先是田汉读报,讲解国内外形势。他讲得通俗易懂,大家都很爱听。有时大家也谈谈心,或者听老祖母讲一段家史,虽说有些大家都听熟了,但还是百听不厌;有时大家对某个戏曲也展开热烈讨论。兴致上来了,还开展文娱活动。田汉的拿手好戏是“秦琼卖马”,女儿田野有时也会来段“借东风”,家庭充满了欢乐。

爸爸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首先要做乐观的人,每个爸爸在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爸爸如何摆脱困境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做法。如果爸爸能以身作则,在面对困境、挫折时保持自信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孩子也会受爸爸的影响,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够乐观地去面对。爸爸应该多向孩子灌输一些乐观主义的思想,让孩子明白,令人快乐的事情总是永久的、普遍的,一旦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那只是暂时的,不具普遍性,只要乐观地对待,生活仍然是美好的。平时,爸爸要多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鼓励孩子想象自己的美好未来,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只要孩子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孩子必定会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一个气氛总是欢乐祥和的家庭,必定能培养出快乐自信的孩子。

忍气吞声,榜样的力量在消减

公共汽车上,爸爸带着5岁的儿子涛涛坐在座位上。拥挤的车厢内,涛涛看见一个男人正在掏一位女士的背包。涛涛便对爸爸说:“爸爸,快看,那位叔叔在摸那位阿姨的包包。”涛涛的爸爸紧张地做了一个制止的动作,小声对涛涛说:“嘘,别说话。”涛涛不解地看着爸爸问:“为什么呀?”爸爸更加畏缩地说:“不许再说话。”涛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位阿姨的钱包被那个坏叔叔偷走了。下车后,涛涛不解地问爸爸:“爸爸,我明明看到小偷在偷阿姨的钱包,你为什么不让我作声?”爸爸对涛涛说:“儿子,小偷咱可得罪不起。涛涛,记住了,以后出门不要多管闲事,省得给自己惹麻烦。”涛涛不服气地瞪着爸爸嚷道:“爸爸是个胆小鬼!”

故事中这个胆小、懦弱,遇事能躲就躲的爸爸怎么能为孩子树立起榜样的力量呢?见义勇为、惩恶扬善是社会道德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责任。而当今社会,有些人为了明哲保身,不惜忍气吞声。做人可以学会宽容,但不能忍气吞声,不能没有原则与责任。如果没有了做人的原则和责任,也就没有了衡量对与错的尺度。当爸爸的如果自己都不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毫无原则地忍耐,那么,又怎么能培养出明辨是非和善恶的孩子呢!这样做很容易引导孩子走入歧途。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程度的做人原则。也就是说做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哪些事应该努力去做好,哪些事可以做,而哪些事是绝对不能做的,绝不能胆小怕事,一味的忍气吞声。

所以,当爸爸的要努力塑造好自己勇敢正直的形象,以增加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榜样力量。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美术作品雄浑厚朴,磅礴大气,天趣自然,个性鲜明,与国画大师潘天寿并列为当代两大写意花鸟画家。李燕是李苦禅的儿子。在李苦禅的悉心教育下,李燕在画坛上脱颖而出,所作之画也颇有造诣。李燕的成长历程蕴含着父亲李苦禅的心血。李苦禅十分重视对儿子的品格教育,他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而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秦桧并非无才,他的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嫉恨贤达,诬杀忠良,害死岳飞,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又说:“如果作者人格鄙劣,是无人格,实在与艺术没有缘分,枉言真美善!”李苦禅如此教子,也如此做人。1937年北京沦陷了,伪“新民会”妄图拉拢社会名流为其装点门面,派人来请李苦禅出山,说什么“您要答应了,有您的官做,后头跟个挎匣子(枪)的,比县长还神气哩!”李苦禅不为所动,凛然而拒。某天有个汉奸来求画扇面,李苦禅草草画就,并大草一行:“日月已沉海,蛟龙乱升天!”此汉奸附庸风雅,不识草字,竟满意而去。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因为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说到底,当爸爸的如能把握好做人做事的原则,爱憎分明、正直敢为,就能够引领孩子不断完善他的人生,爸爸自身的道德行为在自觉和不自觉的吸引和牵制着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爸爸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就道德而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和纠正。当孩子站在成长的十字路口时,爸爸也要及时站出来,告诉孩子做人的基本准则,“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要的是,说了这些话,爸爸还得以身作则,让孩子从自身的行动中悟出这些道理。

从爱书开始,养成孩子从小读书的好习惯

慧慧一周岁生日时,爸爸给她买了很多小画书。爸爸把这些书拿给慧慧说:“今天是慧慧一岁生日,慧慧长大了,为了祝贺你,爸爸给你买了很多书,慧慧要好好看,看完了,爸爸再给你买。”因为爸爸把书当成了奖品,介绍给慧慧,书在慧慧的心中就有一种神圣感。从这一天开始,每天晚上慧慧都拿着书嚷着让爸爸念,每天读书的习惯一直持续着。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慧慧取得成绩,或是生日、节日,爸爸都会非常郑重地对慧慧说:“爸爸要送你礼物,你要什么书,爸爸陪你到书店买。”每次买回来书,爸爸都用双手捧着书,送到慧慧手中,并且会说,因为什么什么原因,爸爸奖励你一本书,希望你好好读书,下次你有进步了,爸爸一定再给你买书奖励你!因为书是奖品,每当慧慧得到一本书,就认为有一份荣誉包含在其中,慧慧很珍惜书,更会认真读书。慧慧上一年级时,考试得了全校第三名,爸爸奖励她一套百科全书,并且告诉她,这套书很贵,爸爸本来不舍得买,因为你的成绩太好,爸爸再心疼也要给你买回来。爸爸想让女儿知道这套书的珍贵。果然,孩子得到这套书以后,看得非常认真,只要写完作业,就会在屋里看书。

一位名人说过:“一间没有书的屋子,正如一个没有窗子的房间。”爸爸应该给孩子设置个家庭图书角,或把你的一两格书架交给孩子,让孩子把他的图书排列起来,这会成为孩子奔向知识海洋的码头。同时,爸爸还应成为爱学习的榜样,努力看书学习,汲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那么,孩子也会对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

有一个叫陈宇阳的孩子,他的父母都严于律己,以教书为乐,渴求知识。爸爸在教书之余,就埋头看书、写作,常辛勤笔耕到深夜,这一切给小宇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父母的感染下,他从小酷爱学习,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地汲取知识,到初中毕业,就已经完成了一本15万字的名为《英国地名译名手册》的创作。

而有的父母自己与书无缘,只顾赚钱和玩乐,即使家庭有条件,也没有一点学习的气氛,又怎能促使孩子好好学习呢?

徐功巧是我国首批自己培养的18位博士中唯一的女性。徐功巧的爸爸是个很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为了把孩子早日培养成才,爸爸还在功巧呀呀学语的时候,就买了看图说话小卡片给她看。随后,又买了连环画、童话集、科普画册等,单是《小学生百科全书》就有一百多本。琳琅满目的书,为孩子展示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功巧和哥哥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从而丰富了想象力,培养了热爱科学的感情,萌发了探索科学奥秘的决心。功巧在小学读书时,她家的小院里养了十多只小鸡。她天天对它们进行观察。后来小鸡突然染上了疾病,一下子都死了。功巧缠着爸爸追问:“小鸡好好的,怎么一下子都死了?”爸爸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特地又为她买了有关家禽饲养和疾病防治方面的书,让她自己从中寻找答案。功巧在中学读的是俄语,进大学后,为了更广泛地掌握外国科技动态,开始下苦功自学英语。功巧的爸爸精通英语,但他为了培养女儿的自学能力,没特别加以辅导。他仍买来不少参考书,让功巧自己钻研,只是在关键之处稍加点拨。功巧要报考研究生时,手头资料十分缺乏,当时她爸爸每月领取的生活费很少。在这种情况下,要给功巧添置书籍是相当困难的。但是爸爸是个很坚强的人,他把家里每月订阅的报纸、杂志收集起来卖掉,用这些钱坚持给功巧买书。当徐功巧获得博士学位后,她自己感慨地说:“我是得到了父亲的培养,在书堆里成长起来的。”

家庭中的文化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当爸爸的如尊重知识,热爱科学文化,自己常常看书学习,知识面较广,能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又能带孩子参加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孩子也会勤思、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从小得到良好的科学、艺术熏陶。而爸爸如果经常整夜整夜地观看电视、录像,热衷于打麻将,通宵达旦地“方城大战”,根本不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孩子也会变得头脑简单、低级庸俗,只知吃喝玩乐。

一个文化素质不高的爸爸不容易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因此,做爸爸的最好还是努力学习,不断用知识来丰富自己,和孩子一起接受文化的熏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寓教于乐,引领孩子培养兴趣爱好

灿灿两岁时就喜欢自行拿起笔来随意涂鸦。每当灿灿画画时,爸爸就握住灿灿拿笔的小手,配合三字儿歌中的“小宝宝,学画画,大蜡笔,手中拿,画小鸭,叫嘎嘎,画小马,骑回家”等歌词真画个小马、小鸭之类的,或者小花、太阳什么的,这样一下子就引起了灿灿的兴趣。爸爸还将灿灿的涂鸦作品,帮她签上名字、日期和年龄,好好收藏起来,灿灿得到极大的鼓励,因此爱上了画画。跟爸爸一起在游戏中画画是灿灿最喜欢做的事了。比如,画串糖葫芦,爸爸先画些红圈或剪贴些圆圆红红的纸片当做糖葫芦,每两个果实间留些距离,让灿灿运笔串上,然后问“送给谁吃呀?”灿灿就会拿起画好的糖葫芦高兴地说:“送给爸爸吃。”给小鸡画虫虫,爸爸先画好一只小鸡,低头捉东西的样子,然后边讲边画一只虫虫给小鸡,同时握住灿灿的手让她用力,试着给小鸡画虫虫。再如,通过拍照游戏,让灿灿练习画人(画照片);用开服装店的游戏,试着让灿灿画裙子、衣服;用空白的贺年卡,让灿灿亲手制作各种美丽的贺年片等。总之,灿灿的爸爸总是动脑筋,让灿灿在游戏中觉得绘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灿灿对绘画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

身为爸爸,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寓教于乐,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孩子处在贪玩的年龄,所以,培养兴趣爱好,要让孩子做到心情愉快、心甘情愿,爸爸就要动动脑子子,要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接受。在愉快的氛围中,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具备了某些特长。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好的情绪,是一种人们想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只有当他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才会对其产生好奇心并产生对其进行探究的心理欲望。这种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会成为一种学习的自觉性和内动力。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者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学习者学习兴趣的高低、求知欲的强弱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心理研究表明:当人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其学习活动是愉悦的、主动的,这往往会将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储存在大脑的“长期记忆库”里。由此可知,兴趣与教学的成败是密不可分的,对教学和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若想让孩子形成某种特长,爸爸就必须重视对孩子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要避免对孩子进行强迫教育。不论让孩子学什么,都要先启发,培养兴趣,不能硬逼着孩子去练字、绘画、弹琴等。如果爸爸不顾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强迫、命令甚至威胁的手段硬逼孩子学习,那么其结果必然会扼制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成效,损害他的身心健康。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他常常抽时间给孩子讲故事、绘画,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托尔斯泰从不给孩子强行灌输知识,而是根据他们的爱好和兴趣进行教育。有一段时间,孩子们对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很感兴趣,托尔斯泰就一本又一本地讲给他们听。后来,他发现《环球旅游80天》这本书没有插图,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他竟然每天晚上用鹅毛笔亲自为该书绘制插图。托尔斯泰的时间是宝贵的,但是他认为,把时间花在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方面是值得的。

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多方面的。由于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具体到抽象,由表层到本质,因此,在培养孩子的爱好时,只凭空洞的说教根本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只有寓教于乐,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寓教于乐,既简单又适合于每一个人。而这种学习方式尤其适合孩童,因为他们的世界很单纯,充满奇异的想象,通过这些想象就有可能激发他们的潜能,找到适合他们兴趣爱好的方法,因材施教。

总之,爸爸要明白,孩子兴趣特长的培养应是“我要学”,而非“要我学,逼我学”。保持孩子学习兴趣特长的手段是鼓励、聆听孩子的心声以及春风化雨的诱导,而非强迫压制。

同类推荐
  • 培养有出息男孩的100个细节

    培养有出息男孩的100个细节

    只有让男孩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学会尊重他人,孝敬父母,男孩将来才能够成为一个性格坚强、勇敢果断、自信自强、不怕困难、豁达乐观、宽容大度的男子汉。没有什么比把男孩带到这一世界,然后把他们一步步引上成长的道路,直至走向成熟更能让人有成就感了。男孩的未来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如果想要培养出有出息的男孩,那么本书将是父母最好的选择!
  • 妇幼保健实用教程

    妇幼保健实用教程

    妇女儿童是社会中的独特的弱势群体,其生理表现、疾病的演变有其独特的规律。妇幼保健丁作具有其特殊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度专业性等特点,妇幼保健状况对人口的总体健康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
  • 不打不骂养出100%的好孩子

    不打不骂养出100%的好孩子

    尊重孩子是教育的起点,理解孩子是教育的基础,相信孩子是教育的核心,鼓励孩子是教育的关键。 《不打不骂养出100%的好孩子》向广大父母介绍了不打不骂教育孩子的方法,旨在为父母提供一种智慧的处理方式或思维方法,从而让妈妈教育起孩子来更轻松、更有效。其中包含避免与孩子冲突的技巧、改善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赏识和激励孩子的技巧等几个方面,能够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健康、愉快的关系,能够在关爱、尊敬、引导、教育和保护中培养出更加出色的孩子。
  • 好父母要有好心态

    好父母要有好心态

    从来到世界上的那一刻起,孩子是一张白纸,而父母则是设计师,是画师。孩子能否成为一幅赏心悦目的美丽图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和采用怎样的行为模式与教育方式。但很遗憾的是,有权威调查证明:70%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存在教育不当的问题,100%的父母曾经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也就是说,很多父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充当着孩子成长中的阻碍者。
  • 上班也能做个好妈妈

    上班也能做个好妈妈

    办法总比问题多,《上班也能做个好妈妈》专为所有上班族妈妈提供全面的育子心得与案例解读,妈妈应该如何平衡工作与育儿之间的关系?是倾向前者还是侧重后者?有没有哪些育儿秘诀是专属上班族妈妈的?《上班也能做个好妈妈》将告诉天下所有上班的妈妈:做事业成功的好妈妈,谁说你不可以?
热门推荐
  • 三国杀之征战之王

    三国杀之征战之王

    唐凌与刘雪两位中学生无意间穿越到另外的平行空间——艾玛大陆,这里十年举办一次《三国杀》桌牌比赛,这里的比赛决定着来到这里的是否可以回到现实当中,只有唯一一位成为王者才可以离开这里。最后只有一人可以离开这里,究竟谁会成为王者,是来自另外空间的斗士们,还是唐凌,还是刘雪。两人的友情最终会伴随着战斗的升级而破裂吗。感谢您的阅读和批评,作者会努力加油的。
  • 辩论队的那些事儿

    辩论队的那些事儿

    这是一个不会有太多人看的故事,但是这是一个用心的故事
  • 只差一句你答应

    只差一句你答应

    喆原自从部队复员后,整天就在家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他始终认为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曾试图改变,可是每次效果都不是特别明显,正是因为那一年暑假的到来,让他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涅槃瞳生

    涅槃瞳生

    圣坛混战之后,圣坛碎裂散入世界各地,化为不同的圣器和神物,圣殿失去了它的灵魂,三大门派难得一统,陷入混乱状态。几个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年轻人带着不同的使命和追求走到了一起,开始了充满冒险和奇遇,爱恨交织的寻找圣坛之路。
  • 杀手成长纪

    杀手成长纪

    十七年前,天王星大将风云在作战实验室附近捡到一名婴儿,出于好奇心把婴儿带回了作战实验室。风云无意间测试了下婴儿的基因,测试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作战实验室内的一台计算机荧上清楚的显示着:此组基因为优秀基因,优秀等级为5级,出现几率为十万分之一。此时的天王星正处于大战阶段,为避免婴儿惨遭毒手,风云将捡到的婴儿送到了一个距天王星十万光年,表面为蔚蓝色,名为“地球”的星球,为婴儿取名为风耀。十七年后,风云战死,天王星再次陷入危机,天王星新一任球长少中天急召风耀回归……??
  • 人偶军团

    人偶军团

    人偶师不是救世主,也成不了单枪匹马无可匹敌的英雄。可是再强的英雄,当面对着实力与自己相差无几,数量却上百上千的人偶也束手无策。古罗不是英雄,也做不来英雄,英雄是需要有着强大的力量,而古罗只有如同英雄一般的人偶。非主角英勇无敌类小说。
  • 青春帮之生死游戏

    青春帮之生死游戏

    《青春帮》系列小说是根据作者即兴短篇小说《一个巴掌一把泪》同人改写的,本书围绕一群年少轻狂的毕业生展开。《生死PS》是大家穿越到一个游戏ParallelSpace(平行空间)中,他们失去原先记忆,但还是并肩作战,寻找回去的办法!本小说分为三部分:特战出奇兵,特务逆天下以及特工破轮回,希望“三特”小说能获得大家的喜爱!
  • 斗气狂妃狠嚣张

    斗气狂妃狠嚣张

    她,人丑体弱没斗气,身为天衍大陆的第一废材,处处遭人鄙视轻蔑,还被当朝皇上一纸婚书,赐给名扬大陆的第一残王莫宸熙。一朝身死,穿越而来,修斗气,收魔兽,虐渣女,护相公,沐天歌忙的火热朝天,如火如荼。(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欢喜冤家之腹黑boss宠妻无度

    欢喜冤家之腹黑boss宠妻无度

    偶然的一次帮忙让他对她一见钟情,却因为和父亲的约定不得不出国,他心里暗暗发誓他要和这个女人在一起。五年后他霸气归来,知道她是设计师就指名让她设计,为了能见到她,他鸡蛋里面挑骨头,直到把小刺猬惹毛了才罢手。她过敏,他一夜守护,但第二天醒来索要报酬。靠!说好的暖男呢?还能愉快的玩耍吗?。“君大少,你无不无聊啊一直缠着我!”“我很无聊啊!不过你陪我玩我就不无聊了!”“你是小朋友吗?还要玩!”“姐姐,陪我玩!”某人一脸天真的看着她。沐可儿瞬间石化,君亦辰节操呢?还有谁他妈说他高冷呢!出来,我保证不揍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