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一些时候需要政府的协调、整合与统领。但作为企业,更多的是要自己“上阵”,绝不能等待、观望,要主动积极地出击。而在这之前,正确地评估、决定自己参与哪个层次的竞争,无疑非常重要。
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大势所趋。不管你是否愿意,不管你是否高兴,国际竞争已经在前边等着你。而有的企业,早已被国际竞争“卷”进去。
因此,注意、关注、研究国际竞争,应该成为企业领导人的议题之一。
一般而言,国际竞争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价格和质量的竞争;第二个层次是专利技术的竞争;第三个层次是标准与制度的竞争。竞争层次越高,竞争的难度越大。
第一个层次的竞争,实际上是产品、商品的竞争,而且往往限定在企业之间,是企业之间在竞争。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商品往往能够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我国很多产品参与这个层次的竞争时,往往利用价格优势,通过薄利多销占领市场。但这种竞争容易遭到反倾销诉讼。目前我国企业参与的国际竞争,很大一部分属于这类竞争。
第二个层次的竞争是拥有专利技术的厂商,通过专利许可或者商标转让来赚取丰厚的利润。这个层次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实质是技术力量和技术水平的竞争。没有专利技术的企业或厂商只能替人打工,靠分点残羹剩饭过日子。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层次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超越了企业之间竞争的界限。
第三个层次的竞争,已经完全超越了企业的界限。它变成了各国政府、各标准制定组织、企业通过国际认可程序,将本国的技术标准变成国际通行标准,进而从根本上垄断国际市场的行为。这类竞争层次更高,竞争更激烈,参与方更广泛。国家在这类竞争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各国为了争取和保证本国的技术标准能够成为通行的国际标准,都在通过积极参与制定或修改国际规则,以建立有利于推广本国成果和技术标准的平台。如果目标能够实现,就可以抢占先机,成为别国、别的企业难以撼动的某方“霸主”。
当然,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需要注意。如果两个产品技术水平相当,而技术标准不同,那么,那个占有市场份额优势的产品采用的技术标准,很可能就会被广泛采用,成为通用标准。这告诉我们一个捷径,我国的企业完全可以利用中国巨大市场的有利条件,在推销自己的技术标准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这样我们经过其他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在某些领域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一些时候需要政府的协调、整合与统领。但作为企业,更多的是要自己“上阵”,绝不能等待、观望,要主动积极地出击。而在这之前,正确地评估、决定自己参与哪个层次的竞争,无疑非常重要。
实力雄厚、技术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要勇敢地参与第二、第三层次的竞争,以与跨国公司“一决高低”的英雄气概面对挑战,打出中国企业的威风。要在利用两种资源、占领两个市场方面走在国际竞争的最前列,要尽快改变跟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的局面,努力争取更多的专利和技术标准的拥有权和制定权。
中、小企业要审时度势,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第一个层次的竞争。要拿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积蓄力量并伺机而发。
有人说,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卖自身。
作为企业领导人,你的企业应该保三(流)争二(流)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