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学习的精神,不要端着自己的架子不放。“三人行,必有我师”。学历不是证明能力的唯一要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善于求教,才是智者的做法,否则不懂装懂不但会多走弯路,还有可能会贻笑大方。
请教不择人,从前辈那里,我们能够学到做事的方法与经验;从新手那里,我们也能学到不囿于成见的跳跃思维和创新求变的能力。向不同行业的人学习,你的知识面将越来越广,在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才能独创一格。
纪民有个同学,念大学时他就显得比别的同学懂得多,毕业十几年后见到他,他还是比纪民认识的人懂得都多。
有一次聊天,他无意中说出他喜欢向不同行业的人吸取知识。一语惊醒梦中人,难怪他一碰到纪民就一直和纪民谈他的工作。
他告诉纪民,他在念书时就有这个习惯,除了看报、看杂志,充实本专业的知识,他还会想办法和别的科系的同学聊天,所以有些科系他虽然没有进修,但多少都懂一些。此外,他也和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同学聊天,所以才到大三,就已像一个在社会上做了好几年事的人一样了。
开始上班后,他更把这个习惯有计划地成为工作的一部分。他和同一单位,不同专长、不同背景的人聊天,也和不同单位的人聊天,更和非本行的外界人士聊天。通过和广泛的人接触,他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他现在是一家外资公司的经理,而他的升迁和他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因为对不同行业了解得多,有助于对本行的判断和思考,而且朋友多,做事也方便。
请教不择人,不要以为非得是元老、精英级别的人物,才值得你低下你高贵的头颅。你遇到的每一个人,无论身份高低、行业异同,都一定有一些宝贵的个人经验是值得你吸收借鉴的。
我们向人求教时,切勿先被一种成见所蒙蔽,以为自己平日对某人的印象极佳,那人说出来的话便一定没有错。实际上,你应该先知道对方对于你所问的事情懂不懂、有没有经验才是。一位成功人士说:“很多人平时最大的错误,就是对于任何事自己都先存了一种成见,当他们去请教别人时,实际上,并没有存着探索真理或搜求有识者经验的目的。他们最后无非是希望对方对他的见解大加夸奖一番,如果对方给了他一个否定的回答,他往往不区别事情曲直,只是大失所望,最后还是依自己的意思去做。”
因此,如果你获得了高你一筹的深谋远见,就该毫不吝惜地把你自己原来的意见抛诸脑后。人应该超越自己的成见,以第三者的眼光,把自己和别人的意见,做一最公正的评断,不存偏念。同时,如果你听了别人的话做错了事,也切勿怪那说话的人不好,应该责备你自己的判断力不够。因为对方只不过是“提供建议给你”,并非“代你负责解决”。
人生老经验NO.82
做一个善于求教的人,向每一个值得学习的人学习更多的东西。在这个学习与提高的过程中,应当掌握以下一些要诀:
1.要抱着“请教”的态度。谁都不敢自诩是“专家”,但有人“请教”,就会轻飘飘起来。你用“请教”捧了他,他不“知无不言”才怪!但要记住,千万不要和对方辩论,宁可多提几个问题让他解释。辩论不会有结果,而且了解对方的行业才是你的目的,辩赢了,你可能会失去可以成为朋友的人。
2.妥善找寻问题的切入点。你总不能开口就说“请你介绍你的行业”吧?太幼稚的问题,对方有时会不耐烦,懒得回答,让你下不了台。“切入点”如何找?方法是多看报纸杂志,广泛了解社会的脉动,例如碰到律师,你就可问他赦免死刑犯的问题。如果一时找不到,从天气问题下手准没错。
3.态度要诚恳、认真,不要给人“只是随便问问”的感觉。最好能做笔记,对方看你做笔记,不感动也难。
4.不要急于一时。太急于了解对方的行业,会让对方以为你另有所图。一次了解一点,彼此熟了,他不让你了解也没办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