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名终究是身外之物,人格才是本身。无论成功失败,无论他人说法如何,无论境遇好坏,自己都须稳稳地把握自己。
晋人车胤,家贫买不起灯油,夏夜就用白布袋装萤火虫,借荧光夜读。这就是中国人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囊萤夜读”的成语故事,成为勉励寒门子弟勤奋好学的千古美谈。
可惜后来“囊萤夜读”变质了,成了某些人博取虚名的手段。某书生因“囊萤夜读”而闻名乡里,有一同乡大为钦佩,大清早前去拜访,不料家人说书生已出门去了。同乡不胜惊诧:大好的白天为何不用来读书呢?家人说:没什么的,他只是捕萤去了,傍晚就回来。
书生为了追求虚名,大好的白天出门捕萤,黄昏再回来装模作样地表演一番,完全是本末倒置,“名”是有了,但时间一长自然露出马脚。靠一时的投机哗众取宠,这样的“名”往往很短暂,如过眼云烟,很快会被世人遗忘,这位“名人”便也不再风光了。
人常说“虚名累人”。虚名能为人带来一时的心理满足感,但它本身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任何一个真正的有识之士,都不会看重虚名。为了虚名而去争斗,是人世间各种矛盾、冲突的重要起因,也是人生之中诸多烦恼、愁苦的根源所在。历史上多少悲剧出于争名夺誉,人们只看到了虚名表面的好处,却不知道,在虚名的背后,埋藏了多少辛酸和苦难。为了承受这么一个毫无价值的虚名,人们常常暗中勾心斗角,明里打得头破血流,朋友反目成仇,兄弟自相残杀,虚名之累,有什么好处?
历史上有太多的例子足以让我们警醒,足以让我们反省自身,使我们重新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项羽沽名钓誉,追求仁慈的表面虚名,鸿门宴上错过诛杀敌人的机会,终于有乌江自刎之祸;宋襄公既要称霸,又要树立仁德的牌坊,两军阵前,口中念念不忘仁义,终于兵败如山倒。
虚名,人们心灵上的大包袱,它让人没有一刻感觉轻松,让人渐渐失去自我,让人失掉别人的尊重与承认。更危险的是贪图虚名可能成为对手的机会,到时受到的伤害有多惨重,是无法估量的。
人生老经验NO.38
我们以赤子之身来此世界,当以赤子之心走过此世界,也就是真正留取清白在人间。既无声名,亦无功利,然而这也是莫大声名,莫大功利了。所以,我们的先哲曾经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事实上,人生的规则也正是如此奇妙,贪图虚名、急功近利者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名誉;沽名钓誉、无所不用之徒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我们追求的是名誉的不朽、精神的不朽,那么,请抛却背后的虚名,着眼未来,脚踏实地,我们终将到达人生的制高点。
好名是追求名誉没有节制的欲望。——斯宾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