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就像一块磨刀石,磨炼的是坚强的意志、不屈的决心、永恒的信心,经过失败之后,你的人生之剑才会变得更加锋利。
失败与成功是一个我们与生俱来的、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的知识已经非常完善和系统,以至于每一个人随口都能说出一大套理论。可是,有多少人可以不惧怕失败?有多少人可以真正面对失败?有多少人可以始终保持奋斗的激情呢?
有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从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作家。贫寒的家境无法支持他去接受专业训练,他只能自己摸索着锻炼写作技巧。
他用干零活赚来的钱买了许多世界名著,并为自己列了一个非常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从早到晚,他都钻在书和稿纸堆里。周围的人对他的“不务正业”根本无法理解,他努力调整心态,对那些讽刺和讥笑不予理会。
他开始动笔写自己的第一本小说,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他总是无法非常满意。当写不下去时,他从不勉强自己,而是放下笔,拿出世界名著,来到郊外空旷的田野里,坐在那儿静静地读、细细地想。一旦灵感出现,他会抱起书,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回家,趴在桌子上写起来。终于,书稿完成了,他极其兴奋地重读了一遍,为自己花费无数心血培育出来的“婴儿”而激动不已。
然而,这份激动只能属于他自己,因为整个城市没有一个出版商肯为他出版作品。他又学了5年,写了5年,那厚厚的一摞摞稿子,不曾有一个字变成铅字。这一切使他非常失意、灰心。
在又一次打击之后,他忽然感到,有一种强烈的悲伤在胸中流淌,他有一股冲动要把这种感觉写下来。他再一次拿起笔,尽情地抒写着,那是一个年轻人的成长故事,命运的不公、人生的坎坷,他有很多的话要说,因为,那就是他自己的生活,就是他自己的遭遇。
将书稿寄出的时候,他的心情非常平静。他想,就是再失败他也不怕了,因为他是在为自己写作,笔下流淌的是自己的心声。
两个星期无声无息地过去了,他早就拿起了笔,开始创作另一部作品。一个下午,他接到了电话,一个温和的声音对他说:“你的小说内容很好,非常令人感动,我们准备出版它。”
他终于成功了。长达数年的奋斗,不怕打击和失败,这样的经历,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只有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人的一生要找的东西很多,而真正能找到的却很少,重要的不是找到什么,而是你是否一直在寻找。其实,人生是由失败与成功交互堆叠而成的,差别只在两者的次数多寡而已。失败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心态因挫折而死。
失败一般意味着反省,意味着策略的调整、意识的清醒、方案的检讨。失败不能失去元气,更不能丢了性命,也不能心死,这样才有可能化腐朽为神奇,把失败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结识的朋友,取得的各种阶段性成果,加以同化、重组,以利再战。失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被称为成功之母,否则,失败就只能是失败。只有卷土重来才能给过去的一切重新赋予新的意义,才能给过去的一切以新的说明。人生老经验NO.27
人生往往都是进两步、退一步。失败是代价,成功是结果。许多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受赐于先前的屡屡失败。假使他没有遭遇过失败,他恐怕不能取得胜利。对于有骨气、有作为的人,失败反而会增加他的决心与勇气。
跌倒了以后,就立刻站立起来,要学会从失败中求取胜利,这就是古往今来成就伟大人物的一个秘诀。
人生求胜的秘诀,只有那些失败过的人才了如指掌。——柯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