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文娱游艺民俗
四月是一个春波荡漾的、桃红柳绿的好季节,每到清明节的时候,在溱潼喜鹊桥湖面,都会停留成百上千的船只,因为“溱潼会船”又到了。
溱潼会船是一种自娱自乐活动,每到会船时期,湖面上的船只形式各异,五彩缤纷,有篙子船、划子船、花船、贡船等等。除了船只外,还有成千上万名的男女前来,他们穿着各式的民族服装,在水上表演、比赛,展现出民俗风采。岸边观众达到数十万人,他们欢呼声如潮水般气势磅礴,喝彩声此起彼伏,让溱潼喜鹊桥湖面瞬间变得热闹非凡。凡是看到这样一幅画面的人,都会为之震撼。
溱潼会船历史悠久,它是一种大型的水上民俗节日,根据姜堰市档案馆史料记载,溱潼会船又叫做“清明会”,或者“清明盛会”。关于溱潼会船的起源,历史上至少有四种传说。
第一种说法:溱潼会船是为了祭拜真武大帝。
在道家历史中有记载,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第八十二次投胎。有一次,净乐国王后做了一个梦,她梦见自己吞了太阳,不久后就怀孕了。王后怀胎十四个月,在大罗境上无欲天宫的净乐园生下真武大帝。国王和王后十分喜爱他,为他取名为“太玄”。
太玄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聪颖的天资,十岁时就博览群书,并且过目不忘。国王和王后将他当成宝贝,然而太玄只喜欢道术,他一心向道,并发誓为人间斩杀妖魔。后来,太玄得到成仙,人们给了纪念他,便有了溱潼会船这种节日活动。
第二种说法:朱元璋寻祖坟说。
明朝开国皇帝是朱元璋,他登基以后,采纳谋士谏言寻祖坟,于是朱元璋乘着快船找祖坟,百姓们被朱元璋的孝心所感动,所以纷纷为朱元璋找祖坟,渐渐的,快船变为了“会船”。
第三种说法:神潼关抗倭说。
传说,明朝时期有一位大将,他叫做侯必大,他在神潼关抵抗倭寇的时候,百姓们也加入了战斗了行列,他们纷纷撑船助战,这些百姓每人一篙,既撑船又作兵器,在侯必大的鼓舞下,百姓们消灭了倭寇,之后,为了纪念此次胜利,他们每年都会举办会船表演,逐渐演变成如今的溱潼会船。
第四种说法:岳飞抗金说。
南宋时期名将辈出,岳飞就是其中一个。当时金兵扰乱中原,岳飞带领手下义民张荣、贾虎多次在溱湖与金兵作战,勇敢的战士阵亡后,百姓们替他们安葬,于是逐渐形成清明第二天撑船祭奠英灵的习俗。
这些传说都存在着鲜明的特征,同时也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他们祭祀先民,缅怀英雄,发扬民族精神和向往平安的稳定生活。
溱潼会船在活动前后比较讲究,它有以下几个流程。
第一:选船。
在清明节的前十天,若是哪个村里头有会船,就会在村中竖起旗帜。旗杆子上插着青苗和旗幡,旗杆子的数量是船的数量,有几只船就立几根旗杆子。村子里选的船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新,一个便是轻,被选中的人都会感到荣耀。
第二:试水。
试水的意思就是“练手脚”。船上的篙手大多是十八岁以上的男性青年,他们身体强壮,威武昂昂,也有少数老人在内,他们是自愿参加的活动的。每日下午,篙手们上船试水、熟悉水性,排练船行队列的整齐性。
第三:铺船。
每一艘船在会船之前,都需要冲洗干净,并且重新装扮一番。同时需要将船加固,保证船上人员平稳安全。贡船、花船、划子船等,这些船都是按照各自的创意进行装饰,展现出来的元素都不同,有的复古,有的则具有现代气息。
第四:赴会。
赴会是会船的主体活动,在清明节凌晨时分,会船祭祀完毕后,驶入赛区。河面上的锣声、鼓乐声、撑篙声和划船水声响成一片。各种船只旗幡招展令人目不暇接,那种场面令人终生难忘。男女船员的服饰也别具一格,男水手头扎羊肚手巾,腿缠白绑布,威武雄壮;女水手披红着绿,浓妆艳抹,英姿飒爽。在两岸,人如潮涌,往往都是一家人同去观看会船。
第五:赛船。
溱潼会船最热闹的便是赛船,参加比赛的船每两艘结成一对儿,然后比赛。锣声响起三声,水手便整齐地喊道:“下!下!下!”三声过后,声起篙落,浪花四溅,随着节奏划行,锣声越敲越紧,船上的水手们一点都不敢懈怠,他们勇往直前,各个争分夺秒。女水手们也不甘示弱,她们手起桨落,不见娇羞。就这样,反复地赛,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将会船活动推向高潮。
到了午后时分,会船逐渐渐散去。参赛选手们当晚需要谢神,之后欢聚宴饮,每船选出一名公认的“头篙”,并将船上的竹篙送给一对还没有生育的夫妻,这样的话,未育夫妇可生出儿子。通常得主全家都会欢天喜地,将会船欢乐的余韵带回家去。
溱潼会船多姿多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他们自发组织自娱自乐的活动,他们的提议得到了姜堰市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从1991年起至2008年,姜堰市政府续举办了18次溱潼会船节。2009年4月,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将溱潼会船认定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规模最大的船会活动”。
溱潼会船已经从单一的水上活动,演变成一个集合文化、民俗、体育、旅游、经贸等多种内涵的民俗会船盛典,被人们称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更是得到海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誉,溱潼会船为“天下会船数溱潼,溱潼会船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