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0400000002

第2章 清政府与报业的关系

一、政府官报的出现

按照现代意义上的报刊概念,1896年前清政府没有公开发行的官报。起初清朝统治者对报业非常轻视,因此当1851年江西学政张芾上书请求创办官报时,被咸丰皇帝斥为“识见错谬,不知政体,可笑之至”。①

直到1896年,政府对创立官报的态度才发生改变。同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已摇摇欲坠的清政府看到报纸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看到高压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开始转而创立维护自己统治的舆论系统,反对异己言论,才批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奏请,将维新派创设的“强学书局”改为“官书局”,出版《官书局报》和选译外报的《官书局译报》,这是清政府公开发行新式官报之始。“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曾批准上海《时务报》改为《时务官报》,但没有办成,戊戌政变后,连《官书局报》也被迫停刊了。②

官报大量创办是在1901年以后。1901年,慈禧太后迫于形势要推行“新政”,与此相配合,一些地方督抚为了装点门面,相继办起了一些官报。如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创办《北洋官报》;此后,江苏《南洋官报》、《山西官报》、《安徽官报》等地方官报相继在各省创办,其中以张之洞亲自督办的《湖北官报》较有特色。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办的官报多了起来。1907年,由中央考察政治馆创办的《政治官报》,是清政府的正式机关报。同时,商务部和学务部也创办了《商务官报》和《学务报》。一些地方政府先后办起了许多教育官报、政法官报和实业官报。这些官报的内容主要是公布法律、命令、文案等,且大多是免费发到各级衙门和学校,与一般读者无缘,并没起到左右舆论的作用。③

二、新闻政策的变化

清政府及官场对报刊的态度有一个反复变化的过程,最初因屈于外侮,为维新而提倡办报;其后又以非议杂兴,为革命而禁止。这种前后迥异的态度以戊戌政变为界限,其直接体现在提倡报馆及阅报与禁止报馆及阅报问题上。

在政府对报纸认可并推广的阶段,各省大吏,望风承旨,自属当然之事。例如,湖北总督张之洞曾在善后局拨款订购《时务报》288份,发给全省文武大小衙门及各书院各学堂;浙江巡抚购《时务报》,发给各府州县;湘抚购买《时务报》,发给各书院;广西洋务总局通饬全省府厅州县,购阅《知新报》;直隶总督袁世凯通饬各衙署局所,购阅外交报;其他如《湘学新报》见于湖南学政江标之奏牍;《渝报》见于川东道之告示。这些都是当时的报纸引以为荣的事情,同时各省大吏也颇受报纸之影响,常采用报纸上的言论纳入奏牍。

戊戌政变失败,慈禧太后复政后,立即于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二十四日(1898年10月9日)下谕令查禁报馆,访拿主笔。《清议报》创刊后,攻击慈禧太后及刚毅、荣禄等人,引起政府记恨。1900年,清政府下谕加大追捕康有为、梁启超的力度,其中在查禁报馆、访拿全国报馆主笔的上谕中称:“莠言乱政,最为生民之害。前经降旨,将官报《时务报》一律停止。近闻天津、上海、汉口各处仍复报馆林立,肆口逞说,捏造谣言,惑事诬民,应予以设法禁止”,命令各督抚认真要求属下查禁,并污蔑报馆主笔皆为斯文败类,不顾立廉耻,要求命令地方官严行访拿,“以重惩治,以息邪说而靖人心”,同时认为只要使购阅者无人,则康、梁等即不能施加其影响,因此责令沿海各督抚对购阅康、梁之报章者严加惩办,企图通过国家暴力阻止人民获得信息的权利。

这道上谕颁布后,导致全国各地报刊纷纷闭歇或改挂洋牌,新闻事业元气大伤。1898年上海出版的23家中文报纸,只剩下13家继续出版;在其他城市出版的14家报纸,只有6家出版,这样中文报纸就减少到19家。据说,清政府收买了剩下的一些主要报纸的编辑。在禁止报馆、严拿主笔的上谕之下,内地报纸遂寥若晨星,或避歇,或迁入租界。

1906年7月,清廷又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对报刊的注册、审批、处罚等都作了严格规定,其中,最重要的一则是关于印刷物中讪谤罪的规定,“令人阅之有怨恨或侮慢,或加暴行于皇帝、皇族或政府,或煽动愚民违背典章国制者”,即构成“讪谤”罪,处以十年以下监禁或5000元以下的罚款。这项法律还赋予地方官吏对指控印刷物、逮捕报人和查封报馆的权力。同年稍后,巡警部颁布了《报章应守规则》,规定报馆必须经过巡警部批准,严禁报刊刊登“诋毁宫廷”、“妄议朝政”、“妨害治安”、“败坏风俗”和涉及“内政外交秘密”的文字。①

1908年1月,清廷正式颁布《大清报律》,进一步加强了对报业的控制。该报律规定:报纸在创刊前除了向警察机关注册外,还必须交纳保证金,每期报纸发行前必须将样品呈送行政或警察机关审查;禁止报刊刊登诋毁宫廷、淆乱政体、扰乱治安的言论,违者永远禁止发行;禁止刊登未经官报、阁抄发布的谕旨和奏章;在国外出版的报刊违反以上规定者,由海关没收销毁。①

报律颁布前,政府大吏中的守旧者就常禁止民间阅报,言论稍露锋芒的报纸鲜有不遭蹂躏者。报律颁行后,官厅更加有所根据,任凭己意对待报业。光绪末年及宣统年间,政府封闭报馆之举不断。

三、政府与报业的关系

清政府最初曾因抵御外侮而提倡阅报,但当它发现民众也通过报纸来讨论国事、批评政府时,开始对报业及其社会影响力感到害怕,并试图通过政权力量对报业进行扼杀,不允许有异己之声出现。

著名报业学者戈公振分析中国官场仇视报刊的心态时说:“盖官权之无限久矣,出一言而莫予敢违,以习惯之所趋,而成为不文之法。今忽有昌言无讳之报馆,与立于极端反对之地位,而时时刺取不可告人之隐事,宣诸万众之听闻,恶其所为,则思去其籍。彼巍然民上之有司,其痛心疾首于报馆欲得而甘心以为快者,岂一朝一夕之故哉?”②

清政府甚至将打击面扩大到阅报者,一度规定无论是卖报者还是阅报者均将受到严惩。在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的社会发展潮流中,这种依靠强权的做法终归徒劳,且更激起民众对舆论的关注和对信息的需求。

清政府压制报业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并不能真正得以实行,上海即是一例。在政府的残酷打击之下,上海报业得益于租界庇护,真正因禁报而避祸停刊的只有几家,其他停歇的各报则多半有别的原因。至于其他正在出版的各报,几乎没有一家理睬那道上谕的。对清政府企图依靠强制力量压制报业的行径,《字林西报》的总主笔立德禄,曾撰文挖苦慈禧就像英国寓言故事中那个企图用一个拖把去阻挡大西洋潮汐的帕廷顿(Dome Parlington)那样可笑。

清政府对其难于涉及的地区,除创办自身的报刊外,还采取金钱渗透和收买的办法以混淆舆论视听,上海就曾成为清政府施用这一手段的重要地区。③政府的这些做法助长了新闻界道德的堕落。

姚公鹤在《上海闲话》提到,当时报纸的道德已堕落到极点,真正的言论无处可发,由此产生更大的反作用力,导致主张根本变革的报纸应时而生。这种报纸盛行后,全国为之风靡。研究者认为,清政府没有仔细辨别舆论而失去极大的机会来缓和反对派的势力,其实当时立宪派与革命派所主张的政见本质不同,但两派之争执以立宪为前提,如果政府能够真正实现立宪,则根本问题即已解决,革命派之消融或在意中。但清政府名为立宪、实际违宪之事层出不穷,最终立宪派也爱莫能助。及至辛亥革命,即使是立宪派的报纸,也都一折而入于革命运动。①

清政府对报纸的认知一直高高在上,以为可用传统的方式生杀予夺,或是贿赂的方式使其变节,但它的确没有预料到这些报纸背后所代表的社会大势及所蕴藏的革命能量。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运动会因外部的压力而停滞不前,但它给社会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意识的传播却不会戛然而止,甚或引发更多需求。清政府认识上的滞后及对舆论采取的粗暴行径,使之不能以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报刊舆论,更遑论以此调整与社会各方的关系,最终使其越发失去民心。

同类推荐
  • 诚信与道德

    诚信与道德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每个人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诚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 鸿雁高飞传忠诚

    鸿雁高飞传忠诚

    我是普通城民糊涂三毛,谨以工作之余拙作《鸿雁高飞传忠诚》(网络名《高端建议》),开启向党中央、国务院及部门高层真实反应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现象并拙诚可行性建议,力为国家和谐社会建设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充分反映自我实事求是、客观民意、公正建言的诚实秉性,又不乏正直坦率、直言不讳、好管闲事的好汉作风,并着力充当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现象的优秀自由评论员而尽心尽责。
  •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随着时代的步伐,社会在不断地前进。近年来,国内外的应用主持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本书强化了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阳光的轨迹

    阳光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44篇文章,记录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点点滴滴,包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长》、《汗水洒绿了校园》、《六位中学校长搭建起来的数学系》、《赛仓教授与合作民族师专》等。
热门推荐
  • 此女非女子

    此女非女子

    她是个猎户的女儿阴差阳错进了皇宫,不懂献媚争宠的她最终靠自己的一项特殊本领等上皇后宝座……
  • 春秋左传(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春秋左传(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清宫梦

    清宫梦

    结束了新马泰之旅的最后一站马来西亚,终于搭上了飞回北京的航班MH370,这是婚前的最后一次单身之旅,心情没有想象中放松,不只一次这么纠结,就这么婚过去了?这么选择究竟是否合适,或许每个女孩都面临过同样的问题,结婚对象是选自己爱的人还是爱自己的人,我的决定是爱自己的人,管他神马心动、神马眷恋,有个疼自己的人最实惠不是?可是心底那空落落的感觉又是什么?我爱的人呢?这么的义无反顾只为博你片刻的倾心关注,你能明白否?
  • 重生之废材嫡女

    重生之废材嫡女

    她单纯善良,却不料被姐姐一步步陷害她端庄典雅,却不曾想最自己也会被最爱的人抛弃说她是废柴?说她是家族耻辱?待我成名那日,便是报仇之时。我会一个一个除掉曾经指着我鼻子欺负我的人。她是现代神偷界数一数二的杀手级神偷,却败在一次有误的信息,在整栋楼爆炸时命丧黄泉。重生,穿越,她们将怎样改写历史的篇章?他是魔王,有着一双嗜血的眼睛。那日,她曾亲眼看着他一个个除掉自己的族人,看着地上向自己呼救的人,她终于选择转身逃离了这块自己待了近二十年的土地。五年,她终日藏在山谷中没日没夜的修炼,五年后,他们再次相遇,是强强联手,还是阴谋再起?
  • 浮华天颜

    浮华天颜

    天地运,众生运,已运!以有情生无情!天运无情,众生有情,以已渡天!天为已,已为天!天运之子操纵世间众运。冥界之花为其所指,九情唯一。天颜之蝶,滔天飞舞。
  • 菽園雜記

    菽園雜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起何处

    风起何处

    风,来自何处,又将去往何处;我,来自何处,又将去往何处;你,来自何处,又将去往何处。这是风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PS:(某人带着某灵兽一路打怪升级,谈情说爱的故事。)
  • 眼界决定境界

    眼界决定境界

    什么是眼界?眼界是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宽度或广度。什么是境界?境界本为土地的界线,常指人们思想认识上所达到的深度与高度。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基于其对客观事物的见识、理解与认知,表达的是其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取向的视角与层次,并蕴含在其为人处世、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的各项活动之中。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一个人在处理复杂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中的表现,来评价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高尚者、操行高洁者通常被认为拥有崇高的境界。
  • 总裁,假戏真做!

    总裁,假戏真做!

    晚上八点四十分。帝都国际机场:“喂,冷茹你回国了没?”“妈咪我都说了,我才二十三不着急找,我呢!要嫁就嫁给一个事业有成的,英俊潇洒帅气又萌萌哒的并且颜值超高的!哈哈!其他的别给我介绍,拜拜,我等会还要去王氏找王晴还有茹羽呢!”说完顾冷茹快速的挂断了电话,上车前又给张茹羽打了个电话“亲爱的,我回来了!你在干嘛呢”此时,在一栋别墅里,一个欧式客厅内;“啊!你回来啦
  • EXO之偷心专家

    EXO之偷心专家

    因为一场真人秀,安然成为了EXO的助理,10个人的生活从此开始。我们喜欢你!我喜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