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应试教育的条件下,中学教育存在着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倾向,中学生中广泛存在着厌学、散漫、自私、意志不坚定、缺乏进取心等问题。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强对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和结构
(1)非智力因素的定义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构成的。智力因素是人脑功能的表现,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直接渗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智慧高低的最重要表现。非智力因素则是指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过程的总和,它的内容很广泛,通常包括:
观念水平的价值意识:自信心、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
一般水平的价值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
意识的心理背景:心理状态、性格、气质
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能够引导和激发智力因素,推动学习过程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相同的学生,智力不一定相同,原因在于低智力者可以通过增加学习时间和强化学习过程加以弥补。调查表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二者协调配合,能使学习效率提高60‰左右。可见,非智力因素在挖掘人的智力中的重要作用。
(2)非智力因素的意义
非智力因素培养是顺利实现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和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不少实验表明,人类个体智商水平的差距不大,然而教育活动的结果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是那么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非智力因素。
当前,很多学校都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全面培养”的某些任务得不到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最终成为泡影。比如,在政治课上和政治活动中没有把非智力因素培养引入进去,没有诱导学生产生兴趣,形成动机,并以坚强的意志去实践,最终导致学生上课死气沉沉、昏昏欲睡,即使努力学习的学生也只能被动地去接受,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即使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环境,一切就马上“失效”。
事实证明,在文化知识传授上,特别是政治课教学中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未必是智商差的学生,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差异导致学习成绩低下;同样,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培养离开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无法实现。因此,非智力因素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方法
(1)注重运用情感手段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从情商和智商的关系上我们认识到,情感作为一种心理体验形式,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起着一种价值取向的作用,虽是一个无法概念化的复杂的结构系统,但无论何种情感都反映了主体与客体的利害关系。情感的变化可以推动或抑制认识的发展过程,从而影响和制约认识发展的方向,它能够成为主体活动的催化剂,使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要关系提高到一种自觉状态。政治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来影响学生的情感,善于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防止自暴自弃,要尊重学生情感,防止偏见、歧视和情绪对立。
(2)利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政治课的关键,而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不会有好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经济常识》第三课“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这一问题时,给学生举了海尔集团注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跃发展成为世界知名企业的例子。同时,又举了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用陈馅做月饼欺骗顾客后被中央电视台暴光,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一落千丈,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产。举完例子教师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言,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虽然有的观点有些偏颇,但毕竟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3)课堂上实行开放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由学生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并引导学生就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辩论,最后由老师做出总结。
每堂课前5分钟由各小组轮流出一名同学发言,对社会热点做出评价。例如,伊拉克问题、南美洲国家的金融风暴、“神州四号”的发射与回收成功、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指导学生阅读《半月谈》、《时事》、《中学生博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报刊杂志,以拓宽学生视野。每晚7点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学生每周写出一篇200—500字的小论文,并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对优秀小论文给予表彰奖励。
通过以上尝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许多学生从不喜欢政治课到主动参与课堂发言和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