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很大关系。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水平同步协调发展,使其成为有用的人。如何激发求知欲、如何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培养坚强的品质?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发现,大多数学生智力水平差别不大,学习效果却千差万别,甚至有些“聪明者”的学习成绩反而不及“愚笨者”。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水平同步协调发展,使其成为有用的人。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时,学习一定是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潜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事热点等这些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南北极考察、太空探索、外星文明、印度洋海啸、厄尔尼诺现象、中东局势、汶川地震等。如2008年9月25日神七发射时我正好讲到地球运动和有关宇宙的知识。
注重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情感是人对事物态度的体验,它对人的活动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增强积极肯定的情感,降低消极否定的情感。积极肯定的情感要靠感染、诱发和点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察颜观色,通过眼神、表情、语言变化等方式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激情,把对地理科学的热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态度要和蔼、亲切、不压抑、不专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
但要使学生每节课都充满激情,一方面要注意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针对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照本宣科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要兼顾其它学科,多方涉猎,发挥诗词、歌曲、趣闻的激兴、怡情作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课余要不断钻研,扩大知识面,课堂要精心编排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第二章气旋、反气旋,气团和锋面活动时,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观云看天的谚语和天气预报及当地的天气变化,叫学生观察、分析,用所学知识解释,得出结论。讲地图时引入谜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讲到蒙古高原时引用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讲长江时,让学生听一首《长江之歌》;讲青藏地区时,让学生听一首《珠穆琅玛锋》等。
唤醒学生内在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坚定而自信的学生,总是把学习看成一件乐事,绝不会因学习上遇到困难而泄气,学习动机和兴趣强烈,独立积极、不甘落后,情绪稳定,自信心强,意志坚韧,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完成任务的习惯,创造能力也比较突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原因,是他们勤奋学习的基础。但学生并不能自动地产生这种动力,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自然地、坚持不懈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使他们对学习产生需要,使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志向,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呢?
一方面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利用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引发起来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奇闻趣事、各地风土人情、各种自然带珍奇动物、各种旅游景观、巧妙的插叙,古诗、歌诀、谚语、顺口溜、谜语等“兴趣元素”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习动机,通过国情教育、国土开发与整治、资源调查与开发、城市规划、农业发展、工业布局、交通建设、环境保护、商业贸易、旅游开发等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强化学习的目的性和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另外教师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插叙,古诗、歌诀、谚语、顺口溜、谜语等的巧用都会使地理课堂增辉添彩,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等诗歌导入。学生从诗歌中形象的体会到春夏秋冬的不同气候特点,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气候的兴趣。由此可见,全方位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动机,定会让学生发挥潜质,提高地理学习的质量。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坚强的品质
古人说:有志者事竟成,一语道破了非智力因素“志”在学习活动“事”中的作用。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每个人的成才之路都是很漫长的,并且充满了艰辛,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立。而且这将是一个人受用一生的财富,因为意志品质不仅仅应用在眼前的学习上,而且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生中面临的重重困难,都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那么,地理教师要怎样发挥地理教育的这一优势呢?
实际上任何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意志坚强的学生,有决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自信心受到鼓舞,从而强化动机、巩固兴趣,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反之,意志薄弱的学生,则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许多学生之所以在学业上不成功,是因为缺乏一种坚强的意志,他们由于意志的薄弱,无法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目前,许多学生家庭环境比较优越,父母为其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因此,学生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差,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常常束手无策或退缩,表现在课堂中就是遇到难题时,不加以思考或乱做一通,怕动脑筋怕吃苦。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就受到影响,以致丧失学习积极性。
例如,一进入高中同学们就开始学地球运动的知识,由于初中地理基础薄弱,加之地球运动知识比较抽象,部分学生学不懂就失去了信心,甚至放弃不学。面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要单独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并反复讲解不懂内容,直到他们弄懂为此。平时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进行疏导,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同时指出他们的智力水平、能力与学习好的同学相比较并不弱。当他们再次失误时,绝对不能讽刺挖苦,应及时提醒,耐心指导,并提供适当的机会让他们再尝试。
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对于一次甚至多次回答错误的学生,应及时提醒,耐心指导,并提供适当机会,选择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再让他们尝试,帮助他们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另外地理科学需要野外调查,观测等。走出野外,就面临很多室内无法遇到的困难。复杂多变的天气,长途跋涉,持之以恒的监测……。在组织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擅于发现学生中的优良品质,因材施教,并树立榜样,以教育更多学生。
总之,人的学习和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集思广益,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是大面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地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