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7700000002

第2章 编写说明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医学巨著。它全面阐述了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原则,是中医理论的奠基石,也就是说,自《黄帝内经》问世以来,中医理论才算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伟大成就,为保证人民健康、繁衍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中医学发展史上许多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流派,可以说都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被尊为临床医学始祖的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除紧密联系实践,博采众方之外,在理论上则是“勤求古训”“撰用素问、九卷”所取得的成就。又如明代王仲光问医道于戴元礼,戴嘱其“熟读素问耳”。3年后复与戴论道,戴大惊,认为“已胜于己”。这两个例子,足以说明历代学有成就的医家,都是以《黄帝内经》的理论为基础的。当代有名望的已故老中医任应秋认为,中医学现存的古典文献中可以称经的,仅有《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中藏经》《脉经》《黄帝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其中,除《神农本草经》之外,其余几种都是研究和发挥《黄帝内经》的结晶,由此便可以看出《黄帝内经》的重要性了。任老的赞誉并不过分,国家规划教材《内经选读》也评价说,《黄帝内经》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千百年来,中医学对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繁衍中华民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与《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分不开的。因此,历代医家非常重视《黄帝内经》,尊之为“医家之宗”,成为学习中医学必读的古典医籍。

(一)成书的时代和作者

历代不少史学家和医学家们对《黄帝内经》编纂成书的时代进行了考证,一般认为当在先秦战国,但也有认为是西汉时代的作品。

明、清以来的学者多认为《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如明·方以智《通雅》说:

“《灵枢》、《素问》也,皆周末笔”。周末,即先秦战国时代。又如清·魏荔彤《伤寒论本义·自守》说:“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人所为,而托于上古”;轩岐之书,这里即指《内经》。1974年版的近代《中国医学史》讲义也说:“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显著发展,学术思想也日趋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多种医学著作,其中《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这不仅明确指出《黄帝内经》成书在战国,而且还说明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另一种看法认为,《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秦汉之间。如宋·司马光《传家集·书屋》说:“谓《素问》为黄帝之书,则恐未可。黄帝亦治天下,岂终日坐明堂,但与岐伯论医药针灸耶!此周、汉之间,医者依托以取重耳。”说《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秦汉的看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自《黄帝内经》成编以后,一方面是“代有亡失”,另一方面是不断得到补充,因而秦、汉之时增补的内容肯定是有的,直到唐代王冰编次注解《素问》时,还用朱笔增添了不少内容,最明显的如《素问》中的七篇大论,就是王冰补入的。正如章太炎先生说:“《素问》以至汉末,……因革损益多矣。”

这里所谓“损”,就是指删节或遗失,“益”就是增补与修订。由此肯定了《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出自于战国,并自秦汉以来,不断完善。但有人多方考证,将其汇集编纂成书,可能是在西汉初。

本书的作者,书名冠以“黄帝”。关于黄帝,战国秦汉时期许多旧史学家,都把他说成是古代的一个帝王,例如《辞海》说:“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实际上,黄帝并非一个人名,而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氏族。《中国通史简编》说:“黄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据传说,黄帝曾居住在涿鹿(河北宣化鸡鸣山)地方的山湾里,过着往来不定迁徙无常的游牧生活,后来打败九黎族和炎帝族,逐渐在中部地区安定下来……古书中有关黄帝的传说特别多,如用玉(坚石)作兵器,造舟车弓矢,染五色衣裳,螺祖养蚕,仓颉造字,大桡作甲子,伶伦造乐器”。到了春秋时候,这个氏族又被称为“华族”,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即汉以后所称“汉族”的祖先。根据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所发现的石器、骨器、陶器等文物来看,上述说法,基本是正确的。

因为黄帝氏族的文化对汉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历代人们都以自己是黄帝子孙为荣,而且为了追本溯源,也常把一切文物制度,都溯源到黄帝,托名为黄帝的创造,敬奉黄帝为自己的始祖。因此,当时的学者将“内经”冠以“黄帝”,即成一名为《黄帝内经》,正如《淮南子》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人说。”这就更清楚地说明了当时书名黄帝,仅是托名而已。

从现存《黄帝内经》的内容来看,除引用了《奇恒》、《阴阳从容》、《揆度》、《明堂》、《上下经》等《黄帝内经》成编以前的古医经著作,以及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古代的本来面目外,还有一部分是出自后人的增补,而且内容还显露出许多学术观点的分歧,甚至自相矛盾之处,这就充分证明《黄帝内经》的真正作者,绝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医学成就,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书名冠以“黄帝”,亦仅是伪托之辞。

(二)书名的由来

在古典医学著作中,以“经”为书名的除《黄帝内经》外,尚有《难经》、《本草经》、《中藏经》等。古人往往把一些具有一定法则,必须遵从、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典籍称为经,如陆德明《经典释文》解释为“常也,法也,经也,”说明“经”就是常道、规范的意思。医书名“经”,无非是说明本书是医学的规范,也就是医者们必须学习和遵循的意思。

“内”是与“外”相对而言的。例如,《汉书·艺文志》所载书目,医经七家中就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等,说明书名分内、外,并无深意,但也有人认为医经分内外,是理论与临床之分。近代《中医学概论》则谓《黄帝内经》是讲述医学基本知识的,《外经》是讲述医疗技术的。

但由于《外经》早已亡佚,这种说法也就无从考查。

现存《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每部各81篇,共计l62篇。至于《素问》之义,解释很不一致。全元起注云:“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

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日《素问》。”马元台、张景岳等则认为《素问》之义,即“平素问答之书”。胡澍则谓:“素则法也……黄帝问治病之法于岐伯,故其书日《素问》。”以上解释,意义虽通,但恐非经旨。据林亿等《新校正》说:“按《乾凿度》:‘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疴瘵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素问》之名义或由此。”意思是说具备气、形、质的人体,有生以来,便不免有种种疾病发生的问题,故为问答以发明之。看来杨上善早就是理解的,所以他整理的《内经》,就称为《黄帝内经太素》,把素作质解,这一意义是可取的。早在《管子》的《水地篇》也说:“素问者,五色之质也。”用我们现在的意思来理解,《素问》就是研究人这一物质体生理病理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素问》的含义是唯物的。

《灵枢》共有三名,最早叫做《针经》,、、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就说:“先立针经”,无异乎就是它的自我介绍。次又叫做《九卷》,即《伤寒论》仲景自序所云。到了晋代,皇甫士安又叫做《针经》。到了唐代王冰才开始叫《灵枢》。因王冰注《素问》,在两处都引用《灵枢》“经脉为里,支而横者日络,络之别者为孙络”几句话,在《三部九候论》引用时称“《灵枢》日”,在《调经论》引用时称“《针经》日”。于是“新校正”进一步说明“在彼云《灵枢》而此日《针经》,则王氏之意,指《灵枢》为《针经》也。”

对于《灵枢》的含义,任应秋解释说:“灵者,验也。针刺的疗效,至为灵验,但必须得其刺法之枢机而后灵,故名《灵枢》。”

同类推荐
  • 中医民间疗法

    中医民间疗法

    本书以基层医务人员及中医爱好者为服务对象,突出时代性、科学性、实用性。通过系统介绍最具中医特色的民间药物疗法、经络疗法、推拿疗法以及其他疗法共40种,使大家掌握中医民间特色疗法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熟练运用各种中医方法治疗临床常见不适病症,将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治病求本观、自然观,以及追求多样性和实用性的治疗理念展现给大家。
  • 你了解疫苗吗?

    你了解疫苗吗?

    说起疫苗,大家都不陌生。婴儿一出生就会接种疫苗,一些特殊的职业也需要接种疫苗。疫苗可以帮助我们抵抗疾病,使我们远离某些疾病的困扰。但是,疫苗有时又使我们担心。看多了与疫苗相关的负面报道,在接种疫苗前,心里总会有些忐忑。那么,是不是疫苗都一样呢?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接种疫苗呢?这里,我们将讲述各种不同的疫苗及预防接种的基础知识。
  • 实用妇科医学

    实用妇科医学

    科疾病长期困扰广大妇女。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疗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妇科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在帮助我们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也对妇科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广大妇科医务人员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实用妇科医学》。全书共十章,系统地介绍了妇科炎症、妇科胂癌、妇科内分泌疾病、妇科急症等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对妇科介入和妇科微创等新技术和新理论也做了简要的说明。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操作性强的鲜明特点。本书可作为妇科临床工作者日常的参考书,可供各级妇科医师、临床研究生、进修生及其他相关专业医师参考。
  •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本书主要介绍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人体解剖、诊断等,有助于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本书适合医生及医学生使用。
  • 中华偏方单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偏方单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单、偏方是伟大的中华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渊远流长,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小偏方治大病”之说,几乎有口皆碑,深入民心。正因为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使得许多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辛勤耕耘,遍收古今,广采博引,集腋成裘,汇以成集,为本已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不断添砖加瓦。笔者研习中医多年,独爱单方、偏方,本着“撷取精华、重在实效”的原则编撰此书。
热门推荐
  • 甜心,快到碗里来

    甜心,快到碗里来

    那一年的夏天,我回首,再见你,你是我心中那刹最绚丽的烟火,因为闺蜜与兄弟,爱吃的宁筱溪和逗趣的叶熙辰陷入了一个甜甜的“陷阱”了,本来是很气愤的,可是为何,悄悄地,离不开对方了·····也继续愿意当这个傻子了·······一场校园欢乐恋爱甜蜜进行时
  • 君知我心不负卿

    君知我心不负卿

    世人皆知,小野寺家二公子自幼便被自愿被送入他国,在他国自创企业,并且事业那是风生水起,自己一手创建起来的企业已经遍布时间各个国家。世人相传,小野寺家二公子身边美女如云,但凡是有点姿色的都往他身上贴,但是却没有听说他对哪一个女人有过别样的心。世人言怪,小野寺家二公子绝美无比貌似女人,喜好男风......……捂脸,烂摊子一个一个的被收拾。看着异样的眼光,无奈的横倒在地上,仰天长叹:“传言是绝壁不能信的啊喂!”某人见状,压至身下,勾唇。“可不可信,一试便知。”
  • 情怀中医 精诚妇科

    情怀中医 精诚妇科

    为纪念金华市名老中医张兆智诞辰100周年,张兆智医师的儿子——金华市名中医张丹山组织汇编了《情怀中医 精诚妇科》一书,几易其稿,终于付梓。
  • 穿越雪花女神龙

    穿越雪花女神龙

    改了n遍的文,尽力了,但有些地方感觉还是对不上,不管怎么说总算完结了,撒花~
  • 黑玫瑰骑士

    黑玫瑰骑士

    本书一般不会开金手指,不会有过分YY的情节,与历史不符或者与地球生态不符的描写,惟有一句话:这!不!是!地!球!
  • 为妃之道:小宫女逆袭成后

    为妃之道:小宫女逆袭成后

    她本是一身份卑微的粗使小宫婢,偶然间竟然承蒙皇上雨露,一步登天,原以为自此可以荣宠相伴,一碗毒药让她重生到半年之前,看着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对白,她满心畏惧。既然上天给她一次重来的机会,她定不要那浮华的恩宠富贵。可没想到她谨言慎行,满心算计的逃离这一切,还是逃不出命运的魔咒,既然退无可退,那就唯有绝地反击!险恶深宫内,她步步为营,却无意中揭开自己身世之谜……这场注定的后宫之斗,究竟孰赢孰输?
  • 我和僵尸异世约会

    我和僵尸异世约会

    明空大陆,真元之气修炼繁衍巅峰,同时又是僵尸潜伏横行之时。少年手持九节拐杖,因寻找父亲失踪原因,所有大陆辛秘,一切古老预言,将统统现世
  • exo之戏子

    exo之戏子

    之前在贴吧发过,是本人,真的是原创文。都叹戏子无情,虞未央却是为情做了难逃一死的虞姬
  • 宣城雪后还望郡中寄

    宣城雪后还望郡中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莽苍渊

    莽苍渊

    这个世上,有两种人,一种认命,一种拼命,如果你不想认命,那就去拼命。因为命运这种东西,从来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你不反抗它,就只有臣服它。当世间一切都扭曲,你信奉的都是虚假,你喜欢的都是虚无,你拥有的都已破灭,你该置身何处。高高在上的神灵何曾怜悯过世人,悲哀无助的凡俗该去向谁祷告!曾经的真相有几人还记得,埋在莽苍渊下的尸骸还有谁去缅怀!这世间,也许只有谎言,才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