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5800000044

第44章 奇妙的珊瑚化石与鹦鹉螺

大自然有一种奇妙的钟表——地质钟。这是些什么呢?原来,生活在浅海里的珊瑚都有这种奇妙的钟表。

地质学家在研究海洋化石时发现,不同地质年代的珊瑚化石上的条纹不同:石炭纪(距今3亿年前)的地层珊瑚化石一年有385条生长纹;泥盆纪(距今3.5亿年前)的地层珊瑚化石一年有390条生长纹;志留纪(距今4.1亿年前)的地层珊瑚化石有398条细纹,中间夹杂了13个生长带。

这些化石的迹纹是怎样来的呢?科学家经过仔细研究后认为,那些生活在晶莹碧蓝而温暖海水中的珊瑚虫,沐浴着阳光,经历了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忠实地记录着自己在亿万年来的地质史进程。

原来,珊瑚的外层细胞分泌的碳酸钙的多少,同太阳光强弱有关,白天分泌得多,晚上分泌得少,于是在珊瑚的表面上留下了许多环状的细纹,叫生长纹。每过一天,就留下一条细纹。

有趣的是,现代珊瑚还留有“月历”和“年历”的痕迹呢!现代珊瑚每隔28个生长纹,就有一条细薄而收缩的条文,叫生长带,这同现代的阴历一个月的天数相近。现代珊瑚大珊瑚大约每隔360圈生长纹,就有一个明显的圆环,由许多厚而宽的生长纹繁集而成,叫生长环,同一年的天数相近。这是为什么呢?“月历”是由于珊瑚每月有一次繁殖高潮,它分泌碳酸钙的机能降低,环纹就变薄而萎缩了。“年历”是由于珊瑚的生活受到季节的影响,夏季水温高,生长快;冬季水温低,生长慢,因此留下凹凸不同的环纹。

根据珊瑚化石的痕迹,科学家推测,在5亿年前,一年大约有420天,而在4亿年前,一年约390多天,每月有30.5天,每天约21.5小时。由此而得出一个结论:离现代越近,地球自转的速度越慢,每月的天数变少了,而每个昼夜的时间变长了。

地球已有46亿年高龄了,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代。珊瑚化石成了地球进化史中的一个“见证者”,因此叫它地球的“时钟”。珊瑚化石还是地质工作者找矿的“尖兵”,因为不同年代,不同神态的珊瑚地层,常常是石油煤和铝土矿等蕴藏的宝库。

大自然中,除了地球的“时钟”——珊瑚外,还有奇妙的月球的“时钟”——鹦鹉螺。

鹦鹉螺的外貌像蜗牛,但它却与乌贼、章鱼是近亲。鹦鹉螺在地质史的志留纪时期,十分昌盛,到泥盆纪开始衰落,在三迭纪时,直壳型的鹦鹉螺绝灭了。而卷曲的鹦鹉螺很罕见,几乎被人遗忘了。

可是,生物学家发现,鹦鹉螺还剩下一个属,共计三种,数量稀少,格外珍贵,是难得的“活化石”。

鹦鹉螺生活在印度洋和菲律宾海域,壳体作包卷状,直径20~30厘米,外壳灰白色,腹部洁白,背部有粗宽的棕黄色横条纹。它常在珊瑚质浅海底爬行,偶尔也会游泳,姿态同乌贼相似。遇到大风来袭,鹦鹉螺就漂浮到海面上,以小鱼、虾、蟹为食。

鹦鹉螺的头前缘绕有许多短触手,为捕食和行动之用,鹦鹉螺觅食的时候,伸出触手,向四周展开,将猎物包裹起来,然后吞食。在休息的时候,触手都缩进壳里,只留1~2个触手在外面警戒,有时如果需要迅速行动,它会像乌贼那样喷水,以反作用力来推动身体前进。

鹦鹉螺的壳由隔膜分隔成许多“小室”,最外的一个小室体积最大,是鹦鹉螺居住的地方,叫“住室”。后面的其他小室,体积较小,可贮存空气,叫做“气室”。各个隔膜中央有一小孔,连成小管,同最外的肉体相连。鹦鹉螺不断长大,小室的数目也跟着增加。鹦鹉螺正是依靠这种“气室”,在海中漂游时能够沉浮自如。

科学家研究活的鹦鹉螺时,发现鹦鹉螺的小室壁上有一条条清晰的环纹,这是它的生长线。每个壁上都有30条生长线。

奇怪的是,在同一个地质时代的鹦鹉螺化石,它们的生长线数目是一样的,而不同地质时代的鹦鹉螺化石却是不同的。例如,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鹦鹉螺化石,腔内有22条生长线;距今约3.2亿多年前的鹦鹉螺化石,腔内却只有15条生长线。这说明:鹦鹉螺的生长线,从近代推向远古,越来越少。这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生物学家和天文学家的推算:在距今3.2亿年前,那时候,月球离地球较近,月球绕地球一周需15天,鹦鹉螺每月留下了15条生长线;在距今7000万年前,那时候月球离地球远了,绕地球一周需22天,鹦鹉螺每月留下22条生长线;现在月球离地球更远了,月球绕地球一周约需30天,海中的鹦鹉螺每月制造出30条生长线,正好记录着月亮绕地球一周的天数。

鹦鹉螺在海洋里生活,默默地记录着月球在亿万年漫长岁月里的变化。它说得上是一个奇妙的“天文学家”了。

同类推荐
  • 破解日食与月食(趣味科学馆丛书)

    破解日食与月食(趣味科学馆丛书)

    “趣味科学馆”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丛书包罗科学的多个领域,涉及“信息化”、“绿色革命”、“发明、“生态资源”、“航天”、“军事”、“日食、月食”等当下热门关键词,有引领读者关注热点、提升其认识水平的现实价值。刘芳主编的《破解日食与月食之谜》为丛书之一。《破解日食与月食之谜》内容涉及日食与月食的各个侧面,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排列组合。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顣???????????
  • 科技轶闻趣事(科学知识大课堂)

    科技轶闻趣事(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密切结合青少年朋友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特点,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科学知识大课堂》。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神秘的生物(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神秘的生物(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宇宙,是这个世界上谜团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吸引孩子好奇心的地方。宇宙包含着最神秘的未知和疑问,人类正在以高超的科学手段和不懈的努力不断深入探索宇宙的深处,希望了解人类自身的过去与未来。而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一直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虽然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却又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向孩子们展示这个既熟悉又神奇的世界。
  • 有趣的力学

    有趣的力学

    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力打交道。本文将通过讲述我们身边关于力的一系列故事,来加深我们对力的认识和理解。
热门推荐
  • 老子是狐仙

    老子是狐仙

    爷轮回了,只是……“宠物狐狸!!!狐狸,我们认识吗?”“魂淡,别叫爷狐狸,爷是狐仙!”但是没人理我因为我不会说话,虽然我能听懂!“呃,狐狸,你是雌的呢,有做绝育手术么?”“马拉个蛋!”一万只草泥马从我胸口奔腾而过,爷欲哭无泪啊!!!
  • 重生之商界霸主

    重生之商界霸主

    江山万里,王者居之!成王败寇,英雄自当挺剑而行!踏浪寻歌,回头看,红颜是否依旧娇艳?重回2002,改天换地,我命由我不由天!!!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陈大局闯异界

    陈大局闯异界

    信仰上拉即可得救,即使你是一个卑微的爬虫!
  • 杨洋之恋你成风

    杨洋之恋你成风

    杨洋,即使我们相遇,相知相熟。让我陪在你身边好吗
  • 栀子落

    栀子落

    你好像瘦了头发也变长了背影陌生到让我觉得见你是上个世纪的事然后你开口叫我名字我就想笑好像自己刚刚放学只在楼门口等了你五分钟而已~
  • 战阀异域

    战阀异域

    成千上万的宇宙星球汇聚一堂,整个地球也穿越般加入到征伐之战中。宇宙的突变,地球的异变,所有的生物开启进化之旅。异类的崛起,人类的统治瓦解,开启征伐之战。魏涵失去本命晶石,仅以肉身之力,从最底层摸滚打爬。猎杀各种异类,收集各种资源,提升肉身之力。从此征伐地球,战阀异域,走向巅峰之路。
  • 妃常将军妖孽王爷我不嫁

    妃常将军妖孽王爷我不嫁

    他是金陵国不得圣宠的残王,无人知晓他的另一重身份她是将军府中不得宠的嫡出小姐,清心寡欲与人无争的清冷女子。为了唯一的亲人,十岁的她不惜顶着哥哥的脸上战场,一去就是四年多。上青楼,调戏良家女子,只为了让哥哥远离皇室的纷争。她步步为营,却不知他窥探她已久。
  • 长成一棵树: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尊与自爱

    长成一棵树: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尊与自爱

    长成一棵树: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尊与自爱》旨在指导与帮助广大青少年朋友在青春的季节里学会自强、自立、自勉、自信、自尊、自爱、自知、自乐、自制、自谦等,真正做到和做好“我的青春我做主”!
  • Trees and Other Poems

    Trees and Other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