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3800000015

第15章 卷七 升迁之际要注意——别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当官之人都难免遇到升迁的问题,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事。很多官员往往就是在新老换届的关键时刻出现了问题,要么是老官员在临走之前疯狂地行使自己的权力,生怕走了之后用不了;要么就是新官员来了急于树立威信,将前任的政策一律推翻,搞得整个体系支离破碎。这些都是官家大忌。

对前任的政策要“中庸”

“官箴如是说”

法令前官所立,苟无大害,不可辄改,但在我行之至与不至尔,何以更改为哉?故《汉书》重安静之吏,柳公严舞文之吏。若少不顺,亦但润色损益之可也。苟果有弊,则要更张,亦必先要熟思此法行之到底决胜于彼,然后方行之也。予尝见有人动嫌前官积弊之失,及至更定,反不及前。况有法未成立,弊反蜂生者,盖亦不思轻忽之甚也。好更张自是者,戒之!

——《官箴》公规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前任官员制定的法令,如果没有大的危害,就不可擅自更改,只看我执行得合适与不合适罢了,为什么一定要更改呢?所以《汉书》推崇沉静稳重的官吏,柳公严肃处理舞文弄法的奸吏。如果法令稍有不顺的地方,也只要加以润色,适当增减内容就行了。如果真有弊病,即使要重新制定,也一定要首先认真考虑新的法令是否胜过原先的法令,然后才可以施行。我曾经看见有人动不动就指责前任官员累积弊病造成的失误,等到他更改法令以后,反倒不如从前。何况还有法令尚未确立,而弊端已经丛生的情况,这也是因为考虑太少造成的后果。喜欢更改法令、自以为是的人,要慎重啊!

“官箴活学活用”

前任走了,接任者要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这是摆在很多继任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做不好,容易一到任就失去威信;做过了,又容易遭到各方的反对,甚至上级也产生不满,实在难办。

特别是对于前任留下的政策,更是要慎之又慎,如果这些政策没有饱受诟病,最好就不要去动它。就像《官箴》中所说:“下法令前官所立,苟无大害,不可辄改,但在我行之至与不至尔。”前任的法令关键再怎么执行,而不在更改不更改。西汉时的曹参就为后人做出了一个继任者的好榜样。

曹参是西汉著名的贤相,在随刘邦南征北战中,屡立战功,功勋卓著。汉初被封为平阳侯。

汉惠帝即位第二年,年老的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问他将来谁接替他合适。萧何不愿意表示意见,只说:“谁还能像陛下那样了解臣下呢?”汉惠帝问他:“你看曹参怎么样?”萧何知道曹参是个治国的人才,所以汉惠帝一提到他,他也表示赞成,说:“陛下的主意错不了。有曹参接替,我死了也安心了。”

萧何和曹参早年都是沛县的官吏,跟随汉高帝一起起兵。两个人本来关系很好,后来曹参立了不少战功,可是他的地位比不上萧何,两个人就不那么好了。萧何一死,汉惠帝马上命令曹参进长安,接替萧何做相国。曹参用清静无为的办法,一切按照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什么也不变动。处理政事时,全部按照萧何以前的成规办理;任用官吏时,只挑那些年龄大、忠厚老实、不善言谈的人,凡是辞藻华丽、喜欢长篇大论、追求名利者一概罢免不用。他自己则嗜酒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他白天饮酒,夜晚饮酒,常常喝到酩酊大醉。那些公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看见他日日饮酒,不理政事,很是焦虑,都想来劝说他。可是这些人一到曹参家里,他就摆开酒席,请他们喝酒,要是有人在他跟前提起朝廷大事,他总是把话岔开,弄得别人都没法开口。客人们一直喝到酒醉离去为止都没有机会向曹参劝说。

汉惠帝看到曹相国这副样子,心里很不满意,认为他是倚老卖老,瞧不起他,心里挺不踏实。但他是个比较柔弱的人,曹参劳苦功高,当面批评他有点说不出口。一天,惠帝对在身边做侍从的曹参的儿子说:“你私底下问问你的父亲,就说高帝刚刚去世,我又很年轻,他作为相国,整天饮酒,究竟打的什么主意,还想不想治理这个国家了?”哪承想,儿子的话刚刚出口,曹参便一怒之下打了儿子二百大板,并且说:“滚回去当好你的侍从,好好侍奉皇帝去,天下大事岂是你应当说的。”曹参的儿子莫名其妙地受了责打,非常委屈,回宫的时候当然向汉惠帝诉说了,汉惠帝也感到很不高兴。

第二天,曹参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他说:“是我让你儿子问你的,你怎么把他打得那么惨?”曹参慌忙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考虑一下,关于圣明英武,陛下能比得上高帝吗?”惠帝说:“那还用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比呀!”

曹参又说:“陛下看我的才能及得上萧何吗?”汉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说:“先生好像不如萧相国。”曹参说:“陛下说的话都对。陛下不如高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高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又给我们制定了一套规章。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定办,不要失职就是了。”惠帝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也就不管曹参如何作为了。

由于那时候正值长期战争的动乱之后,百姓特别需要安定,曹参用他的黄老学说,做了三年相国,没有给百姓增加更多的负担。因此,国泰民安,他深得百姓爱戴,便有人编写歌谣称赞萧何和曹参。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萧规曹随”。

如果你继任后,对前任领导的政策的某些细节不甚满意,也不必将整个政策废止,只要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变通一下便可。在具体的条款上改变执行方式,这样既能谨慎地将前任政策保留,又能满足你的想法,何乐而不为呢?总之,对于前任的政策要谨慎,要以保留为主,即便你真想更改,也不应立马全盘否定,慢慢来,受到的阻力就会小多了。

几年的功绩不是自夸出来的

“官箴如是说”

代之未至也,风民立石以颂德,结绮门以祖行,鸠钱帛以佐路费,建生祠以图不朽之名,皆非士君子之事也。盖为善不求人知者为上,知而不自有其善者次之,呶呶焉自媒自鬻,惟崇虚誉者,风斯在下矣。

——《官箴》处置事宜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继任者还没有来,就劝百姓立石碑来歌颂自己的恩德,搭建彩门来饯行,聚集钱财来作为路费,建立生祠来图谋不朽的声名,这些都不是士君子该做的事情。做好事不求别人知道的人为上等,别人知道但本身不宣扬善行的人是次一等,喋喋不休地自我夸耀,自我出卖,只是崇尚虚妄的名誉的人,这是最下等的。

“官箴活学活用”

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一位明智的官员在离任时自夸政绩的,也没听说过哪一位明智的官员在走前忙着给自己立碑著传的,不谙世事的愚蠢官员才会那样做。要知道名声不是自夸出来的,是靠众人传颂的,政绩也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干出来的。如果你在任期间真有政绩,自然会存在别人的心中,传于别人的口中。

李行言为海州刺史时,唐朝的盛世已过,开始走向衰败。但是唐宣宗还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而且很有心计。在他继承王位后,裁决细小军政事务时,都能合情合理,人们这才知道他很有主张。

以前,唐宣宗并不了解李行言。一次宣宗出苑城之北去游猎,路上遇到一位樵夫,因皇帝着一身猎装,别人看不出他就是当朝天子,二人随便拉起家常。

宣宗问樵夫是哪个县的人,樵夫回答说:“泾阳县人。”

又问:“县令是谁?”

回答说:“李行言。”

宣宗再问:“李行言在县为政情况怎么样?”

樵夫回答说:“李行言性格固执。前些日子有几个强盗被捉,关押在县监狱,宦官领掌的北司禁军来县府要人,李行言不顾各方面的压力,就是不放人,硬是将这几个强盗全部处死了。”

唐宣宗听完这番话,默默地点了点头,自言自语地说:“此人可用矣。”

樵夫莫名其妙。

宣宗狩猎回宫以后,将李行言的名字、事迹写在一个帖子上,挂在自己寝殿中的柱子上。

这年冬季,海州刺史位置出现空缺,大臣们纷纷举荐,宣宗力排众议,任命李行言为海州刺史。

李行言入朝谢恩时,唐宣宗赐给他金紫衣裳,并问李行言说:“你知道为什么赐给你金紫衣吗?你知道为什么任命你为海州刺史吗?”

李行言自始至终被蒙在鼓里,于是回答说:“不知道。”

唐宣宗即令左右取下挂在寝殿柱子上的帖文给李行言看。

李行言看过宣宗所写的帖文,暗自庆幸自己在惩治罪犯时,坚持了原则立场,也十分钦佩宣宗明察秋毫。于是,谢恩赴任。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只要你有政绩自然会赢得口碑,如果你没有政绩,就是再怎么自夸也没有人相信,反倒会被说你为人虚伪。我们宁愿相信上级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也不要相信自夸出来的功绩是有价值的,即使上级暂时没有注意到你的功绩,也不能自夸,因为这会让上级觉得你是在邀功,是在跟他讨价还价,反而对你产生反感。

知足者仕途坦荡

“官箴如是说”

“蜗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东坡此言深可为知进不知退者之戒。夫人事之役役也,计谋之敝也,人皆以人事可以致富贵,计谋可以致功名,殊不知一作一辍,有物宰之,为之而成者,非其能也,命之至也,况为之而不成者多乎。造物无言也,人不可以惑其听;造物无形也,人不可以渎其公。世之人役役敝敝於百年之间,无顷刻之自安者,不亦深可哀耶?

——《官箴》处置事宜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蜗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苏东坡这席话可以作为那些知道进身不知道退让的人的警戒。很多人都在仕途上奔走钻营,用尽计策,认为踏上仕途就可以获得富贵,用尽计谋就可以求取功名,却不知一作一息,是有事物在背后主宰,之所以能够做成,并不是本身能干,而是命运的作用,况且不能成功的人还很多。造物主不说话,人们不可以迷惑他的听觉;造物主没有形体,人们不可以亵渎他的公正。世上的人们一生劳苦不息,疲惫不堪,没有片刻的安宁,不也深深地令人觉得悲哀吗?

“官箴活学活用”

知足者常乐,这是古今不变的真理,无论放在哪一个阶层上都是合理的。纵观古今中外,那些不懂得知足的官员往往是升职最慢的,而那些知道满足的官员却能够较快地得到提升。人人都有私心,当领导的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威信被人超过,他们最忌讳的就是有人功高震主,而喜欢的是知足的人。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凡事皆然。”因为才干超人,本来就引人注意,而又加之狂傲,就会将自己置于众矢之的。所以此等之人应该学会深藏不露,不可事事都争“天下第一”,曾国藩常常引用老子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就是不敢以第一等而自居。

作为曾国藩九弟的曾国荃具有暴烈的性格和急功近利的天性,曾国藩对这个弟弟的性格十分了解,因而常常用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来训诫他,让他不要事事都做天下先,这是完全从曾国荃的个性缺陷出发而提出的金玉良言。

曾国荃当年进金陵时,曾国藩为了教他少居功避免惹祸,每次写信都多有提醒警告的话,身为朝中第一汉臣的他深深知道大名气不可强求。果然,后来曾国荃攻克了两个省,功勋虽然不能说不可磨灭,但其事业根基已十分深厚。此时的曾国藩对其弟已不患其不能通达、不患其不能自立,但患其不能稳固适应,患其不能自甘寂寞而发达。因而又劝告曾国荃以后安身立命应该从风平浪静的方面考虑,千万不要掀天揭地。

与此同时,曾国藩深深地反省了自己率湘军出征以来的经验教训,认为自己高傲视人、落落寡合、不能以柔克刚是最大的毛病,事事争天下先会伤别人之心,夺别人之志,导致嫉妒和攻击。所以,当他在咸丰八年再次出山时,变得十分注意自我克制,特别注意调整自己和清廷之间的关系,尤其需要借鉴历史经验,注意那些顾命大臣功高震主的隐患,他将周公旦视为自己的楷模,时常提醒自己,以李德裕、霍光等人专横跋扈而不得善终为戒。

在出任两江总督兼节制四省军务以后,对如此高位重权曾国藩显得喜不胜忧。他认为权重于一时,会树大招风,盛名之下难以自保,因此,反复自律:“古人得虚名而值时艰者,往往不克保其终。思此不胜大惧。将具奏折,辞谢大权,不敢节制四省,恐蹈覆餗负乘之咎也。”

为此,他告诉自己和部属、亲属一定要注意“富贵常蹈危”这一残酷的历史教训,自古胜败轮回,有福必有祸,要谨防乐极生悲,他说:“日中则昃,月盈则蚀,五行生克,四序递迁,休旺乘除,天地阴阳,一定之理,况国家乎?况一省乎?况一门乎?”因此,对于大功之名,大任之职,他常常只是推让,才能持盈保泰,“不敢为天下先”的意思盖由此而来。

知足的人总是很低调、很谦虚,无论是升职了,还是被褒奖了,他们都不会居功自傲,总是想着别人,这样的人想不受人欢迎都难。“月满自亏,水满自溢”,一个不懂得满足的人,就会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没有人喜欢狂妄自大的人,人人都想打压这种人。

清朝雍正时期的大将年羹尧就是一个不懂得知足的人,他结交朋党,排斥异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以陕、甘、四川官员为基干,包括其他地区官员在内的小集团。

年羹尧擅作威福,他位尊权重而不能自谨,过多地干预朝中政务,攘夺同僚权力,滥用朝廷名器。他对待内外官员狂傲无礼,给各省督抚发送咨文直呼其名,不仅蒙古王公,就是皇帝的女婿阿宝入见,也要对他行跪拜礼。他在与督抚、将军往来的咨文中,擅用令谕,语气模仿皇帝。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帝进呈其出资刻印的《陆宣公奏议》,还代雍正帝拟就序言,要雍正帝颁布于天下,如此僭越无度,雍正帝怎么能不反感。在雍正心中,年羹尧已经成为第二个吴三桂。

年羹尧还贪赃受贿。他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巨。客观地讲,由于雍正宠信过分,赞誉过高,征询过多,致使年羹尧权力膨胀;而年羹尧骄横傲慢,忘乎所以,不守臣节,则渐渐引起了雍正的警觉和不满,终于下决心惩治这个天下“第一负恩人”。

张廷玉曾经说过:“本来就是用年羹尧来攘外,外患既除,还不知收敛,死期不远。”本来,功高震主之人是最应该懂得韬光养晦的,更应该懂得要及时抽身,但年羹尧天生张狂却让他不知进退,想把十万大军培养成军阀势力,又插手地方政务,培植个人势力。

雍正对年羹尧的惩处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是在雍正二年十一月年羹尧觐见离京前后给他提醒,第二步是对有关官员打招呼,雍正或叫他们警惕、疏远和摆脱年羹尧,或叫他们揭发年羹尧的劣迹,为处罚年羹尧作准备。第三步将年羹尧调离西安老巢。雍正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把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其不能任意妄为。雍正三年四月,雍正解除了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务,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最后一步是勒令年羹尧自裁。

年羹尧调职后,内外官员更加看清形势,纷纷揭发其罪状。雍正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羹尧官职,于当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十二月,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雍正说,这92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但念年羹尧青海战功,格外开恩,赐他狱中自裁。年羹尧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职,嫡亲子孙发遣边地充军,家产抄没入官。叱咤一世的年大将军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

官员们不懂得知足,说到底还是一个“贪”字惹的祸。作为国君如果太贪婪,那么国家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作为官员如果贪得无厌,那么他的政治前途将要丧失;作为商人如果贪心十足,那么他在商战中很快就会败下阵来。人由于贪欲不止,往往只见利而不见害,结果是利还没有得到,害反而先来临了。守住一颗平常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对于一个做官的人来说,要想有较高的修养和境界,更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打好离任前最后一仗

“官箴如是说”

名节之于人,不金币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则何暴不从,何众不附,虽有他美,亦不足赎也。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爵禄或失,有时而再来;名节一亏,终身不复矣。呜呼,士而居官,能以此言铭其心,庶不易所守而趋势要也哉!

——《官箴》处置事宜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名节对于人来说,即使没有金币也富裕,没有高大的帽子也尊贵。士人没有名节就好比女人不贞洁,就会无论什么暴力都顺从,无论什么众俗都归附,虽有其他美好的方面,也不足以赎清声名。所以前辈说官爵俸禄容易得到,但名节难以保持。官爵俸禄有时会失去,有时会再来;名节一旦亏失,终身不会再有了。呜呼,士人身居官位,能将这句话铭刻在心里,或许就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而趋附权势显要了啊!

“官箴活学活用”

读史时,我们总是为那些晚节不保的人扼腕叹息,叹息他们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叹息他们的雄心壮志最终暗淡。尤其是那些将要离任、快要退休的官员,真的应该注意到自己的名节,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造成终生的遗憾。

作为军人,李广堪称标本,其无畏精神和骑射技能无与伦比。他执意追求的封侯之梦,本是一种精神需求,是军人尊严的自证,是他始终不肯放弃的唯一动力。当等到最后一个机会时,老人家谢绝所有劝阻,以60多岁的高龄毅然出征。公元前119年,皇帝得到准确情报,获知单于居住地点,决定开战,以期一举歼敌。这一战,大将军卫青任总指挥,李广为前将军。事情很明白,此役谁担任主攻,谁就可能立下奇功。分配任务时,卫青很不够意思,玩了一个小伎俩,他决定自己带公孙敖率队攻打单于,让李广走东路策应。卫青和公孙敖私交很深,因为这层关系,他把机会留给了公孙敖。卫青当然知道李广因何而来,也可以提供一些便利,但他没有成全老人家。东路偏远,缺草少水,不可能参与决战,李广不干,坚决请求当前部,抓单于立大功。但人家卫青是大领导,这场合哪有你李广说话的份儿。这次,李广运气真的很坏,没有当上主力不说,去东路又迷失了方向。与此同时,卫青也不顺,找到了单于,却让老小子跑掉了。卫青心里窝火没处发泄,派手下人责怪李广,要他到幕府把迷路的事情说清楚。李广知道自己没有死罪,也完全能说清事实,但他彻底绝望了,厌烦了,不想面对那些刀笔吏的斥责和盘问。他以一个军人的方式,怀着深深的遗憾,挥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为李广没有被封侯而叹息不已,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他没有被封侯而鸣不平。可是李广自己也在这样的不公平状态下心理失衡,最终没有保住自己的一世英名。本来他可以做一个流芳千古的名将,最后却成了一个悲剧式的人物,李广的悲剧时时刻刻在警告各位官员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千万不要在离任之前晚节不保。

如果说那些有过无心之失的官员还值得人们同情哀叹,那么那些咎由自取的官员就只能遭到后人的唾骂和指责。

李斯,辅佐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的最大功臣,荣宠可谓一时无人能比,然而,当秦始皇外出巡游暴毙后,他却为了自己日后的荣华富贵被中车府令赵高拉入了政治旋涡之中。

在赵高的极力诱惑下,李斯竟参与策划了一起宫廷政治阴谋。他们对外封锁秦始皇的死讯,假传圣旨,逼公子扶苏自尽,立昏庸的胡亥为秦二世。然而仅过了两年,羽翼丰满的赵高就鼓动秦二世将李斯治罪,下令将他斩于咸阳市,并夷三族。

明代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即宰相)徐阶曾是一位众望所归的名相。他整顿吏治,招纳贤良,使戚继光、张居正等官员得到重用。然而徐阶当权时,他的子弟们在家乡华亭横行不法,竟侵占田地24万余亩。1659年,吴中一带发生饥荒,朝廷派钦差大臣前去赈济灾民。他来到首富徐阶家,希望徐阶能配合朝廷,退还百姓的田地,并遣散一部分家奴。然而,贪财的徐阶却消极抵制,还悄悄向朝中党羽写信,唆使他们弹劾钦差。

此后不久,在新任首辅高拱的参奏下,徐阶的两个儿子一个被判充军,他家数万亩田地也被没收充公。当官兵前来带人时,徐阶的儿子们抓住他的衣服号啕大哭,徐阶也只能无可奈何地说:“吾方逃死,安能相活。”

早年的汪精卫绝对是万千民众的革命偶像,为了刺杀清朝摄政王,他敢于自充人体炸弹。狱中,他留下了天下闻名的绝句:“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被释放后,汪精卫更加积极地投身于革命中,并被孙中山视为接班人,其后,虽然在与蒋介石的争权夺利中失败,但是,他也始终以正面形象出现,并具有极大的革命号召力。然而,抗战爆发后,这个民众心目中的“完人”却变成了汉奸,投靠日本侵略者并成立了傀儡政府。从此,这个曾经的革命偶像成为了万民唾骂的大汉奸!

三个鲜活的故事,个个都在告诫官员们千万不要头脑发热,干出糊涂的事情,尤其是在离任之前。如果在职期间做了糊涂之事可能尚有挽回的余地,但离任之际要是做了糊涂事可真的就没有机会再挽回了。记得前些时候,有一位官员在离任之前的一天里居然集中任免了一百多人,这样的行为简直骇人听闻,真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干出了这样的蠢事。所以留给他的只有政府的责问之声,社会舆论的一片质疑之声、指责之声,没有任何一点的赞同之声、溢美之词。

既要看升迁,也得知进退

“官箴如是说”

居官念念在想进步,刻刻要防退步。知进而不知退,亢之所以有悔也。

——《官箴》克终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做官的人,时时刻刻在想着要晋升,但是更要考虑好退路。知道进而不知道退,必然会招致罪悔,这就是亢龙有悔的原因。

“官箴活学活用”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真正能够懂得其深刻含义的官员却未必多,因为很多官员都有升官发财的情结。自古以来,为官者的进退原本就不是件容易处理的事,尤其是“退”字。不管个人的主观愿望如何,只知进不知退,在处理“退”的问题上欠火候的官员,都可能使自己的一生功绩毁于一旦,身败名裂。

萧何是最早支持并参与刘邦起事的人,在后来灭楚兴汉的事业中立有大功,刘邦在论功行赏时,将他排在功臣之首,并给了他可以佩剑穿履从容入宫朝见的特殊待遇。

后来韩信被诬蔑为谋反,当时刘邦率兵出征在外,是萧何为吕后设计除掉了韩信,解除了刘邦心头的一大患,萧何由此从丞相被提升为相国,封地增加了五千户,还有了五百名士卒做他的警卫。朝中大臣无不向他表示祝贺,只有一个叫召平的秦朝遗老独去致哀,对萧何说:“你不日将有大祸临头了,如今主上风餐露宿转战于外,而足下坐镇京师,并未立有战功,主上之所以给你增加封地,设置卫队,是由于韩信刚刚谋反,主上对你心存怀疑,以此加以笼络,并非是对你的宠信。请足下让出封赏不要接受,并将自己的家产拿出来资助前方军队,主上必然高兴。”萧何认为他说的十分有理,依计而行,刘邦果然十分高兴。

又过了一年,英布谋反,刘邦又一次率兵出征,却从前线一再派回使臣到京师打听萧何在干什么。萧何以为皇帝出征在外,他便尽心尽力地安抚百姓,筹备粮草,输送至前线,如同他多年来所做的那样。又有人对萧何说道:“足下不久将有灭族的大祸了。足下如今位为相国,功列第一,官不可再升,功不可再加,可足下自入关中十几年来,甚得民心。如今主上派使臣来打听足下的情形,是担心足下名声太大,对他构成威胁。足下何不到处压价买田,高利放债,使民有怨言?只有如此,主上才会对你放心。”萧何听从了他的意见,并这样做了,刘邦果然很高兴。

当刘邦班师回朝时,老百姓纷纷拦路上书,状告萧何,刘邦一点也不怪罪萧何,反而将老百姓的状纸交给萧何,笑着对他说:“你自己处理吧!”

萧何是刘邦的贫贱之交,刘邦亲口将他封为第一功臣,为什么刘邦对他还不相信呢?这是因为,政治斗争是一个不断一分为二的裂变过程,当年项羽、刘邦共同对付秦朝,秦朝灭亡了,项羽、刘邦这一对盟友翻了脸,打了起来。项羽被消灭了,刘邦内部又发生了裂变,中途入伙的韩信、英布又被视为异己的力量。韩信、英布垮台了,刘邦又该找出新的打击对象了。萧何树大招风,自然首当其冲。

在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古代,或许官员自毁名声还有些理由,现在就没有那个必要了。不过为官者要知进退仍然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放在任何时代都是重要的,都是正确的。

在唐代中期政坛上,李泌是一个有点神秘色彩的人物,他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皇帝。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奸臣当道,藩镇割据,许多大臣不是死于奸佞的谗言,便是死于武夫的刀剑。而他被四个皇帝所信任,虽屡被诬陷、谗毁,却能幸免于难,保全终身,其中的诀窍有两条:一条是避权让位,一条是功成身退。

早在唐玄宗时,他还是一个少年,因其出色的智慧而闻名于朝廷。唐玄宗要任命他为太子李亨的官属,他辞谢了,只愿以布衣的身份与太子来往,李亨称他为先生,对他十分尊重。后来因遭杨国忠嫉妒而遭贬斥,他干脆弃职而去,游于嵩山、颍水之间,避免了一次灾难。

安史之乱期间,新即位的李亨(肃宗)特意派使臣去请他出山,并要任命他为宰相,他又坚决辞谢了,对肃宗说:“陛下以宾客、朋友的身份对待我,这不是比宰相还要尊贵吗?请别勉强我了!”

肃宗也只好由他,他对李泌的尊崇信赖,可谓非同寻常,出则并驾齐驱,入则同床而卧,朝中事无巨细,全都请教于他,对他言听计从,甚至连宰相的任免,以及太子的人选,也都要听从他的意见,真是所谓不在其位而谋其政。每当朝中议事时,他和皇帝联袂而坐,大臣们在下面便指指点点地说:“穿黄袍的是圣人,穿白袍的是仙人。”这样一种高级参谋的身份,使他既可参与决策,又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一旦发现有于己不利之事,进退也很自由。

当唐朝的军队收复了失陷的长安,平定安史之乱的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之后,他便向肃宗请求还山归隐。他说:“我已经报答了陛下对我的厚恩,如今重新做一个闲散之人,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了。”

这使唐肃宗十分吃惊:“我与先生这几年来共同经历忧患,如今将要同享欢乐,先生为什么突然要离我而去呢?”

李泌严肃地说:“我有五条不能留下来的理由,恳请陛下任凭我离去,使我免于一死!”肃宗不明白,问道:“此话怎讲?”

李泌说:“我同陛下相知太早,陛下对我倚托太重,宠信太深,我的功劳又太大,行为又太不一般,这五条正是我不能久留的理由。”

肃宗没有表态,只是说:“该睡觉了,这事以后再说。”

李泌坚持说:“陛下如今与臣同榻而卧,臣的请求还不能得到批准,更何况将来在朝堂之上、公案之前!陛下不许臣离去,这无疑是要置臣于死地!”

肃宗说:“没想到你对我疑惧到这个地步!你简直把我看成是只可共忧患而不可共安乐的勾践了!”

李泌说:“正因为陛下不会杀臣,臣才请求归隐,若是陛下决定杀臣,臣又怎敢说话?而且杀臣的不是陛下,而是‘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陛下一向待臣如此之好,臣有些事情还不敢说,将来天下安定之后,臣就更不敢说话了!”

李泌对官场的风云看得可谓透彻,处理得也很得法,就是这样,仍免不了遭到奸佞之辈如宦官李辅国等人的嫉妒、陷害,他终于坚决离开朝廷,隐居衡山。肃宗赐他三品官的俸禄,并在衡山为他建了房舍。

像李泌这样的人既能全身而退,又可博得美名,做官时他们秉公执法,两袖清风;归隐后,他们逍遥自在,无所羁绊。有远见卓识让他们能很好地把握时局,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所有的官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往往那些留得美名、得以保全的官员都是做到了淡泊宁静。淡泊宁静是中国传统哲学所提倡的一种理想的士人品格。淡泊主要指摒弃私心杂念而清静安宁的精神状态,轻视名利,不为名利所困的精神境界。宁静主要指心态平和,不与人争,不自暴自弃。淡泊宁静,讲求以简朴为美,不计较物质得失,厌恶奢侈,以贪婪为耻,以清廉为荣。

同类推荐
  • 让学生尊老爱幼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尊老爱幼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的这段教导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抚爱自己的子女,进而推广到抚爱别人的儿女。如果以这样的准则治理国家。统一天下就如运转于掌心一样容易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来,一代代人由孩童到老人,不管在任何时期都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 做小人物成大事业

    做小人物成大事业

    本书共分做人要“小”和成事有门道两篇,介绍了做小人物成大事业的技巧。
  • 中学生最喜欢的99个智商故事

    中学生最喜欢的99个智商故事

    一共收录了99个中学生喜欢的智慧故事,故事趣味性,总结哲理性,测试实践性,是中学生开发智力读故事长智慧的乐园。本书在内容新奇的同时,还教会中学生在待人接物过程中应注意的事,做聪明又睿智的人才。
  • 最受感动的中华智慧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中华智慧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中华智慧故事》汇集百种人生感悟,每一篇故事都将人生哲理以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精辟独到的智慧点评,更是直抵心灵深处。这里有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美德故事,有发人深省的智慧故事,有在成长路上给您动力的励志故事,有触动人心灵的亲情故事。
  • 北大老讲座及其他

    北大老讲座及其他

    本书收录了一批著名学术大师在北大的讲座,包括“校园文化的底蕴”、“教育方针与真谛”、“学术研究与探索”、“思想争鸣与学术精神”等七部分。
热门推荐
  • 神能异案

    神能异案

    这是3012年,人类文明发展到了极高的高度,许多的人类都有了超乎常理的能力,但也依然存在着杀人案件...一件件凶杀案编制着网,能否将主角束缚呢?(查吧查吧,掌握一切的证据,等你死亡之后,便可以知道凶手了!——暗月集团致上)
  • 熟睡也穿越:妖娆美人香

    熟睡也穿越:妖娆美人香

    “倾城绝色芙蓉女,红颜祸水美人香”。遭遇史上最莫名其妙的穿越,化身最不受皇帝宠爱的妃嫔,深受最荒诞可笑预言的迫害,卷入最纠结扰人的四角恋爱。我是最讨厌穿越的穿越女薛凝香。
  • 对着世界说爱你

    对着世界说爱你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经历了许多困难,终于走到了一起,他却不曾对她说过一句‘我爱你’那年,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他当着电视机前所有的人对她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从没说过那三个字吗,那是因为,我要留到最重要的日子,对着全世界说‘我爱你’!
  • 非套路穿越史

    非套路穿越史

    咳咳……作为一个很伟大很光荣很成功的人生赢家,我,安瞳,今天就这样穿越了?喵的制仗啊啊啊啊啊啊!!!说好的小弟纳头就拜呢?说好的妹子投怀送抱呢?说好的神器随地就捡呢?说好的说好的说好的主角光环呢!!!————————————————————————————不一样的穿越者历史,不一样的异界爆笑生活,来吧,让我们走进非套路的世界!
  • 倾世天姿

    倾世天姿

    那一夜,我与女神在街头相遇……谁的年少不轻狂,谁的青春不张扬?白手起家,泡遍天下,我用一腔热血,书写属于我的辉煌人生。
  • 成就一生的好人脉

    成就一生的好人脉

    在追求事业成功和幸福生活的过程中,人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达到成功的目标,就要营造和不断积累自己的人脉关系。本书从人脉的重要性,如何赢得、维护、拓展人脉,如何远离人脉误区,以及善于利用人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从而为读者构建良好的人脉关系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 无量仙踪

    无量仙踪

    登天路,踏歌行。天道尽头谁为峰,一望无始道成空。为追求那虚无缥缈的成仙之路,多少英杰埋骨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何为仙,何为凡,长生生在那里,任你一代豪杰,面对时间的洗礼也要长叹。无始无终的修行路,到底埋葬了多少儿郎的英雄梦。“仙在何方,何为永生。大道千和,人心不古。纵死不回头......"
  • 元素之魔法学院

    元素之魔法学院

    性(傻)格(白)单(甜)纯的佐拉,是一名刚毕业的菜鸟法师,有幸成为数一数二的魔法学院的见习助教。毫无经验的她在薇薇安老师的帮助下,带领新一届才华横溢的魔法学员向光明的未来进发(?)。然而渐渐的,她发现学院并不如表面那样平静祥和,越来越多的学生失踪。下一个会是谁?猜疑和恐惧在阴影中弥漫。处女作,这其实是魔法学院间的搞笑故事,嗯,认真的。
  • 觉侠

    觉侠

    从混沌的世界中走来,拥有觉侠之身,却被殇追杀,成为觉侠后,我不再懦弱。欺我者——杀!辱我者——杀!骗我者——杀!害我者——杀!立三灵,灭傀殇,封印苍虚,同时拥有两种力量,我奕岚,便是战神!
  • 嫡妃神医:帝王要娶亲

    嫡妃神医:帝王要娶亲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金牌名医杀手,居然穿越到一个废柴小姐的身上,她竟然也叫凤云锦,可怜的一个废柴小姐,竟因为自己的姐姐哥哥挑拨几句就自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