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3800000001

第1章 卷一 初见者观面貌精神——第一面总是最真实的

每天我们都要接触大量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面貌,而恰恰就是这面貌的不同体现出了人们在性格、品行等方面的差异。《冰鉴》开篇即谈面貌精神,也正是因为面貌精神是识人的先决元素。当我们与人交往时,第一面的印象是很重要的,只有先从面貌精神处着手,才能从其他方面更加深入地识别一个人。

面貌是精神的“独白”

“冰鉴如是说”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惟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冰鉴》神骨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俗话说:“去掉稻谷外壳,稻谷的精华就显现出来了。”这个精华,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崩倒,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坚硬的岩石。”这里所说的岩石,相当于一个人身上的骨骼。一个人的精神,主要反映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相,主要集中在他的面孔上。对于别人,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外形。作为文人,则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好比开门见山,这是首要之事。

“冰鉴活学活用”

曾国藩此话最为精华的部分当属“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此中开篇即指明观察一个人,首先要看双眼和面容,通过眼睛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面部则体现一个人的骨相命运。所以,考察一个初见之人,所有的重点都应该集中在脸上。

如果一个人五官端正,骨肉丰满,气色红润,说明其精力旺盛、生性善良,是天生美质的可造之材;如果一个人贼眉鼠眼,鼻梁歪斜,骨不附件,说明其精神不足、生性乖张,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向歪门邪道。

观人最先看骨相,即面部。一个人的容貌是先天形成的,是不易改变的基本状态。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观人容貌,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善恶、命运等信息。拥有一幅美丽的面容就如同有了一块好的材料,自身有了一个好的基础。

初观一人,不仅要看面容,更重要的是看精神。尤其是眼睛,是反映一个人精神状态最好的窗口。神与眼睛的关系,就像光与太阳的关系。神通过眼睛表现出来,犹如光从太阳中放射出来一样,神藏于双目之中。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即使有再好的容貌也是枉费材料;人一旦有了精神,气质修养等各方面都会提升一个档次,办事也会事半功倍。

在中国,相面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自古就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若要知晓个人前程命运,第一个想到的往往就是相面。春秋时姑布子卿为齐庄公相面知命的事例就充分地体现了面容的重要性。

姑布子卿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相学家。齐庄公即位不久,闻有如此奇人,急忙派车马征召姑布子卿。姑布子卿奉命应召,日夜兼程赶赴临淄。

金殿上,齐庄公问姑布子卿道:“人们说你能察人之貌,知其生死将来,这是何道理?”姑布子卿正气回道:“人命禀于天,则有表候于体。相有百相,命有百余,正所谓天有玄机,而俗人莫能察之。小民能察,自是顺天应事,探其表而断其内;若幸无差,也是天以告我,非小民臆测之功。”

齐庄公沉吟片刻说道:“既是如此,你看寡人如何?”

姑布子卿看了齐庄公一眼后说:“大王中头四方,富贵吉昌,燕颔虎头,威震九州,勇猛好武,真是一代霸王之相啊!”齐庄公听后高兴地大笑。

姑布子卿接着说:“大王额广高阔,此少年有成之吉相;神目黑白分明,光彩夺目,命当身居显位。纵是先立后废,终仗天助化险为夷,失而复得,小民在此恭贺大王。”

一语作罢,满朝文武都吓傻了,齐庄公更是惊骇莫名,心中大震。齐庄公少时英武勃发,聪慧过人,颇受齐灵公喜爱,后灵公力排众议立他为嗣。但后来只因齐庄公为人好勇斗狠,自视甚高,百无禁忌,灵公一怒之下,废了其太子之位。齐庄公在绝望之际,不想天公作美,灵公一月之后暴病身亡,而新立继承人立足未稳,齐庄公趁此机会,买通朝中重臣崔杼,反客为主,夺得王位。此事虽然朝中大臣人人皆知,但事关庄公如此行篡大事,个个装聋作哑,所以外人并不知晓。如今这等隐情竟被一个草民一口道出,众人只能暗叹姑布子卿确有神异能力。

齐庄公虽也是如此,脸上却分外平静,他略一皱眉,说道:“寡人将来怎样,你可知道?”

姑布子卿沉吟良久,说道:“大王时下享国不久,他日富贵威名自不待言。”齐庄公至此朗声大笑,赐给姑布子卿一百金,姑布子卿不受。

下朝之后,朝中大臣纷纷请姑布子卿相面。姑布子卿推辞不过,只好一一相过,独崔杼、庆封二人的酬金他坚决不肯受,晏婴深为奇怪,私下询问,姑布子卿叹道:“在下遍观诸人,独大人善相无私,是以明告,他们是将死之人,在下不受其酬谢。”

晏婴一惊,小声道:“他二人乃大王宠臣,权倾朝野,何谓将死?”

姑布子卿言道:“命由相生,我观他二人额头尖狭低陷,必有死厄之灾;鼻短小偏塌,必是为人不义,愚顽驽钝,媚上奴下之辈,此二人眼下虽然富贵至极,不过转眼即逝,破败之祸不远了。”晏婴怔立不语,许久再道:“先生不受大王重金,又是何故?”

姑布子卿再叹道:“天机不可泄露,大人勿怪。在下只奉劝大人洁身自好才是。”

晏婴见他吞吞吐吐,不再深问,心中狐疑不定。辞别之际,晏婴忍不住又问:“先生可否片言相告?”姑布子卿感其至诚,便说道:“齐将乱,王死难。”晏婴听后更加惊讶,未及细问,姑布子卿已抽身急去。

果然三年之后,齐庄公与崔杼之妻棠姜私通,被崔杼所杀,国内大乱。等到齐景公即位,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景公二年,庆封借崔氏家乱之机灭掉崔氏一族,崔杼自杀。景公三年,庆封受国中大姓栾、高、陈、鲍等围攻,出奔鲁国,后又亡命于美国。景公十年终被抓住杀死。此间事变,皆被姑布子卿言中。

虽说相面之学有些深奥和玄幻,普通人难以琢磨透彻,但是人们的面貌精神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每一个人脸上的,是可以仔细观察分析的。初见一人时,我们能够了解的信息相当有限,唯一能看到的就是这个人的面容精神,即能看到一个人的“形”与“神”。“形”就是指面容骨骼,“神”就是指精神,形是一种直观的表象,神是藏于形之内的。一个形神兼备的人,定是面容丰满,五官匀称,双目多大而黑,眼光锐利。

曾国藩在此开篇即说“神骨”,足见其重要程度。曾国藩一生识人无数,每每识人皆是从考察神骨开始,来断定此人的前程与能力,再言后话培养锻炼等事。

是早发还是大器晚成?

“冰鉴如是说”

貌有清、古、奇、秀之别,总之以看科明星与阴骘纹为主……得科明星者早荣,得阴骘纹者迟发。二者全无,前程莫问。

——《冰鉴》容貌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人的相貌有清雅、古朴、奇伟、秀丽的分别,这四种相貌主要以科明星和阴骘纹为辨别的标准……有科明星的人很早就会发达荣耀,有阴骘纹的人发迹的时间要晚一些。两者都没有的话,就不要问前程了。

“冰鉴活学活用”

在古时候,容与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容是指人的整个身体,包括头、颈、胸、背、腰、腹、四肢等;貌主要是指人的面貌,即包括眼、耳、口、鼻、眉这五官在内。曾国藩在这里将相貌分为清雅、古朴、奇伟、秀丽四种,当然是对面容而言的。人们可以通过这四种相貌来判断一个人的运势。这四种相貌又主要是以科明星和阴骘纹去辨别,那么什么是科明星和阴骘纹呢?

科明星其实就是位于印堂和眉彩中间的一股红光紫气,就是一种眉间气宇;阴骘纹在古代的相面学中,指的是眼眶下方的纹路,主阴骘之事。曾国藩在此句中对科明星和阴骘纹作了详细的阐述:“科明星,十三岁至三十九岁随时而见;阴骘纹,十九岁至四十六岁随时而见。”科明星时隐时现,形状有时像钢针,有时像小球,在喝酒后和发怒时常常容易看见;阴骘纹在眼角处,阴雨天便能看见,呈三叉形状,在人快要睡着的时候最容易看见。

在古人看来,有科明星的人往往少年得志,有阴骘纹的人往往大器晚成。以上论述如此多,无疑是想说明面貌类型的不同,会对人的运势造成一定的影响。《拍案惊奇》中有一则关于阴骘纹的故事,认为阴骘纹的形成主要是靠后天品德的养成和行善,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积阴德”。

明朝时的袁柳庄是一代观人大师(著有《柳庄相法》),是朝中官宦的府上贵客。一次,王部郎家眷中不断有人患病,便请来袁柳庄为其“诊断”。袁柳庄一看,便说是有下人妨主。正在这时,一郑姓奴仆出来,袁柳庄看其相,便断定是此人。后来,王部郎将郑遣送出门,自此,王部郎家眷病愈。郑某出门后,一次上厕所,捡到了二十多包银子,一般人当然会惊喜若狂,而郑某心地善良,心想:这么多银子,一定是有人用它做大事,我拿了于心不忍。袁柳庄相面,断定我已是贫苦之相,金钱在身,只怕招来横祸。于是,他就在厕所一直等到了主人。此银乃是一地方大员上京疏通关节之用。此大员也姓郑,见有此拾金不昧者,大为感动,恰好此官无子,收郑某为义子。后此官平步青云,郑某也靠他世袭得了官职。几年后,郑某回京拜访原主人王部郎,说起自己境遇,二人大为感慨,并对袁柳庄相错面颇有微词。这时,恰好又遇袁柳庄前来拜访王部郎。郑某为了奚落袁,又换上昔日为仆时的衣着,在一旁侍茶。袁进门一看此人说:“此人应是金带武官职,怎为一奴呢?”王部郎提醒他:“此人就是你几年前相过之人,说他妨主,且贫贱,今日又怎么言其贵呢?”袁说:“此君满面阴德纹起,若非救人之命,定是还人之物,骨相已变,看来有德于人,人亦报之,故有今日之贵。”此话一出,王、郑二人大为折服。

观察相貌的清、古、奇、秀是分辨人们精神气质的一个重要方法,精神关乎人们的行为,对一个人的发奋努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相貌与人的运势前程有很大的关系。

“清”主要指人的精神澄明清澈,面容清秀疏朗,举止文雅,给人以干净利落的感觉;“古”主要指人的气质古朴,风度自然,才识广博,有儒雅之气;“奇”主要是指人身材高大伟岸,气宇轩昂,骨骼奇特,神态豪迈;“秀”主要是指人眉清目秀,眉宇间有一股怡人的神采,平静祥和。

喋血的庄氏《明史》案,是清初最大的一起文字狱,被凌迟、斩决的多达70余人,因案牵连入狱之人多达2000余人,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其中有一个叫查继佐的江南名士,是列名参订《明史》的18人中的一人,其余17人都无一幸免被处斩,只有查继佐一人得以保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数年前的一段奇缘救了查继佐的性命。

那年岁末,天降大雪。查继佐独自饮酒,颇觉无聊,到户外赏雪景,见一乞丐在屋檐下避雪。那个乞丐虽只穿一件破旧单衣衫,在寒风雪冻中却丝毫不以为意。查继佐走近,见他生得身形魁梧,肩宽背厚,骨骼雄奇,心中非常奇怪,便对那位乞丐说:“雪一时不会停,去喝杯酒如何?”乞丐爽快地答应了,无丝毫忸怩受宠之态。乞丐喝了20多碗酒仍无醉意,查继佐却已趴在了桌子上。

第二天醒来,查继佐忙去瞧那位乞丐,见他正在园里赏雪。寒风吹过,查继佐只觉寒气入骨,那乞丐却泰然自若。送客时,查继佐给了他10两银子,那乞丐接过银子,道声“好说”,也不言谢,扬长而去。

原来这位乞丐有一身上佳的本领,名叫吴六奇,一时落魄江湖,受阻于风雪之中,后因军功赫赫官至广东提督,在《明史》一案牵连到查继佐时,出面救助了他。

虽说观人要分辨各种相貌特征,但并非只观外表,而应由表及里,深入考察。科明星与阴骘纹一部分是天生而成,但更重要的部分是在后天养成的,所以祸福吉凶主要还是靠人们自己去争取的,凡是品行端正者,科明星与阴骘纹自然也会凸显。这也正体现了曾国藩“最重精神”这一理论。

鼻上看富贵,眼中辨修为

“冰鉴如是说”

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口阔而方禄千钟,齿多而圆不家食。眼角入鬓,必掌刑名。顶见于面,终身钱谷,此贵征也。舌脱无官,橘皮不显。文人有伤左目,鹰鼻动便食人,此贱征也。

——《冰鉴》容貌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人的眼睛如同面部的两个潭,不深就不会让人觉得清澈。鼻子如同面部的山脉,鼻梁不高,面部就不会有灵慧之气。嘴巴宽阔又方正,此人便能享受丰厚的俸禄,牙齿多而圆润,不会久留家乡。眼角秀长并至发鬓处的人,必掌司法大权。秃发谢顶而使头顶与额角相连的人,能掌钱粮大权,这些都是富贵的征兆。口吃的人没有官运,面部肌肤粗糙如橘子皮的人不会发达。文人若左眼有伤,鼻子如鹰嘴的人,必定动辄伤人,这些都是贫贱的特征。

“冰鉴活学活用”

这一段话主要是论述人的五官在识人中的作用,观人五官便可分出善恶忠奸,虽然不足以深信之,但是肯定有其一定的道理,就拿“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一句来说,就是颇有道理的。

史书中对汉高祖刘邦相貌的描述,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隆准”,即高鼻梁。据说刘邦任沛县泗水亭长时,行为很不检点,傲慢任性、不拘小节,但与人交往却仁厚豁达、胸襟辽阔,喜施与,不斤斤计较,有大智慧。

有一次,刘邦去后来他的岳父吕公家做客,吕公发现刘邦长着一副富贵的面相,尤其是那高高的鼻梁。吕公因此认为这人以后必成大器,决定把女儿许配给刘邦,但是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妻子和家人的坚决反对。

妻子认为好多大户人家的公子都争着要与女儿成亲,吕公都不同意,现在居然要把女儿嫁给这个穷酸的小小亭长,这不是非常愚蠢吗?吕公对妻子的反对不予理会,力排众议,将女儿嫁给了刘邦。后来的事实证明,吕公的判断是英明的,刘邦称帝建立了汉朝,而吕公的女儿也成了皇后,家族从此大富大贵。

在刘邦落魄时,吕公能对他另眼相看,礼遇有加,正是因为他从“隆准”等面貌特征上洞察到了刘邦的本质。

曾国藩在《冰鉴》的论述中多次提到眼睛,足见眼睛在识人中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眼深”并不是指眼睛深陷,而是指眼神的深邃,是一种气质精神的体现。就像一般成人历经太多风霜,眼神便开始混浊,但真正智者的眼神则依旧凝聚,深不见底,可见岁月在其眼神中留下的不是暗淡,而是无限的魅力,这是智者眼神的历练之“深”。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一点也没错。通过眼睛和眼神,我们就能初步判断一个人,比如一般眼睛细小的人做事极富计划性,眼睛大的人一般都是雄辩之才,眼凹而眼神深邃的人有极强的洞察力,眼大而清的人很有激情,眼黑珠小的人鬼灵精怪……

眼神是一个人内在修为的外在体现。一个眼神很少为他物左右、平静如秋水的人,必定是一个心胸豁达开阔的人;一个目光犀利、盛气凌人的人,必定是行事果断、为人干练的人。

《清史稿·曾国藩传》曾记载:“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无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说的就是曾国藩每每见人的时候,总是紧盯着别人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一句话都不讲。很多人因为曾国藩这个习惯,怕去见他,因为见他会很不自然,一些小人就更不敢去,因为怕暴露。曾国藩识人就是靠这样的方法,要让心思不够纯正的来客在其探照灯一样的目光下,自现其弊,无所遁形。而真正仁厚、纯真的人,也会因其始终如一的泰然自若而得到曾公的赏识。

当然很多时候也不能仅凭五官就断人,有时候往往会出现例外的情况。比如文中所说的“舌脱无官”就不尽正确。口吃固然会影响一个人的形象,妨碍和他人的交流,但只要是一个真正有才之人,即使口吃也照样可以当大官。

汉高祖时期的御史大夫周昌便是一个口吃之人。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周昌的故事:“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司马迁连用两个“期期”来表现了周昌的口吃,虽然周昌说不清楚话,但是他的话还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于他的坚持反对,刘邦没有宣布废太子。事后,太子之母吕后竟然给周昌下跪表达感激之情,在封建社会,一个皇后向大臣下跪是何等难得的事情啊。正因为他为人强硬,所以朝中的所有大臣都不敢轻视他,连刘邦也怕他几分。

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口吃之人,就是三国时期的邓艾,他虽然口吃,但是很有军事才能,司马懿并没有嫌弃他,而是委以重任,后来邓艾带兵入川,攻陷成都,一举灭掉了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见口吃并不一定就妨碍了一个人的前程,只要他有才有能,肯定有用武之地。另外,口、耳、眉、额头等处也均有说道,五官都有自己的表象,识人看五官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在中国古代的相面学中也是很受重视的一项。比如,眉毛平直如一是仁义之人,鼻头尖薄是奸险之人,鼻头圆圆能居高位。前文中所提到的姑布子卿就有一次给孔子辨别五官的经历,由此准确地推断了孔子其人。

孔子从卫国的东门出去,与姑布子卿不期而遇。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几个人赶快回避一下,有个人要过来,他一定会为我相面。你们要记住他的话。”姑布子卿也对弟子们说:“你们几个人赶快回避一下,有一个圣人要过来了。”孔子下车步行,姑布子卿迎面看着他走了50步,又从后面跟着他走了50步,回头问子贡:“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子贡说:“这是我的老师,就是人们所说的孔丘啊!”姑布子卿说:“是鲁国的孔丘吗?我当然听说过。”子贡说:“您看我的老师怎么样?”姑布子卿说:“他有着尧帝的额头,舜帝的眼睛,大禹的脖子,皋陶的嘴巴。从前面看上去,气宇轩昂像是一位帝王,从后面看上去,两肩高耸,脊背瘦弱,只有这一点赶不上四位圣人啊!”子贡叹了一口气。姑布子卿又说:“你的老师虽然脸黑却不丑,嘴虽然像猪一样有点长但对外物没有损害,远远望去,瘦弱得像办丧事人家的一条狗。你何必忧虑呢?”子贡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对姑布子卿的其他评价没有推辞,唯独推辞了“丧家之狗”的评价。他对子贡说:“这我哪里敢当呢?你难道没有见过办丧事人家的狗吗?主人的尸体已经被装进了棺材,人们已经摆上了供品祭祀,办丧事人家的狗东张西望,找不到主人,它是想按主人的意图去做点什么啊!现在上无英明的君王,下无贤士和优秀的地方官,王道已经衰落,政教已经丧失,强大的欺凌弱小的,人多势众的欺侮势单力薄的,百姓随心所欲,没有人遵守国家的法纪。这个人本来以为我称得上是条丧家的狗,能为天下做点什么,但我怎么敢当呢?”

虽然五官只是人的表面特征,但却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注重外表长相是很多人识人的第一要义,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五官长得匀称的人就会受人欢迎,五官长得奇特的人就会引人注意,五官长得不好看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会妨碍以后与人的交往。

再深的城府也会被“神”背叛

“冰鉴如是说”

古者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水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配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二清,不可不辨。

——《冰鉴》神骨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古人在论述人的精神时,一般把它分为清与浊两种类型。清与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精神的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要考查一个人是奸邪还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与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处于静态之时,应如蚌含珠般沉静,处于动态之时,就如春水荡清波;处于静态之时,如没有人似的无声无息,处于动态之时,宛如射出的箭直奔目标。以上两种属于澄清的神情。静态的时候,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如流动之水,这是奸心内萌且喜淫的神情;处于静态的时候,半睡半醒似的,处于动态的时候,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这反映此人具有专长,好深思。具有前一组神情者多不成器,具有后一组神情者则是含而不发之人。它们在表面上都属于清纯的神情,这是观神时必须仔细加以辨别的。

“冰鉴活学活用”

人们常说精神面貌,精神与面貌两者是相互联系的,此处将识人面容与观人精神合为一章论述也是这个道理。谈到精神,必定绕不开一个重点——眼睛,眼睛有清浊之分,所以精神也有清纯和混浊两种状态。考察精神的清与浊,可以看出一个人是聪明还是愚钝,是机敏还是迟钝。睛如点漆、黑白分明、炯炯有神者,必定是聪明、气象疏朗之人;而眼神混浊、目光散乱,或如浅溪,一眼可以望到沙石,其人智力、胸襟一般不会太好。神的清浊是比较好区别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老年人的目光就不如年轻人明亮清澈,显得比较混浊,虽然这并不能说明老年人就没有年轻人聪明,但是却能说明老年人办事效率没有年轻人高,没有年轻人机灵敏捷。如果你看见哪个老年人的眼神中仍然带着一股清朗,那这个老年人一定是老当益壮型的,行动也一定比普通老年人迅速得多。

当然,精神的清浊也是会发生变化的,人为因素和外部环境会使之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先清后浊,一是先浊后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些小孩儿眼睛清澈透明,大而有神,这些都是天资聪颖的表现,但是如果后天不努力奋进,不勤加锻炼,也照样会变得愚钝,这样的人精神肯定是先清后浊。相反,一个眼神混浊的人如果经过后天努力,勤加锻炼,精神也是可以由浊变清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和他的大脑思维有重要的关系。一个人无论是天资聪颖,还是后天大脑开发练就的聪慧,他的眼神必然坚定有力,信心自然充足,精力肯定比常人更加充沛。但如果一个人大脑开发不足,愚钝迟缓,他的眼神会暗淡无光,信心也会不足,精神自然委靡不振。

这就是人为因素和外部环境对一个人神的清浊的影响。所以神的清浊是比较好辨别的,只需看两点——眼睛与自身的努力状况。

相比神的清浊而言,辨别一个人的忠直与奸邪就要困难得多了。因为很多奸邪之人往往也很聪明,他们会伪装自己,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正直的人,来掩藏自己神的邪。对于这样的人,观察其神的变化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光看外表的神是看不出来的。按照曾国藩的理论,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静态中观察其神,二是在动态中观察其神。

当年,曹操派刺客去杀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势力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心意。过了一会儿,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辞去上厕所。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削弱曹操的势力。”诸葛亮却慢慢地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忤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惊出了一身冷汗。于是,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走了。

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智慧是在环境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闪烁不定的眼神中发现破绽的。

天性无损的人,神静时眼神英华内敛,双眸如耀眼明珠,神动之时眼神凝聚,充满生机,如春水荡清波;心无杂念的人,神静之时眼神坚定,目若秋水,神动之时,眼神闪耀光芒,去势如箭,直奔靶心。这两种人表里如一,是所谓的“澄清到底”的人。相反,品行不端的人,神静时目光闪烁,犹如萤光,小而不定,这种人被称为“配器”。

但是有一类智慧极高的奸险之人,城府颇深,不在其神的动静之间仔细观察变化,是很难分辨的,这种人叫做“隐流”。与这种人交流,你会发现他的眼睛经常是半睁半闭、时开时合的,眼神中经常包含着自负与轻蔑,当你猛然间提到一个关键问题,将其从半思索状态中拉回时,他会如受惊吓的鹿一样,十分慌张。这样的眼神,是边听取、边思考、边狐疑、边暗自盘算的眼神,这样的人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警觉的。历史上篡夺王位的王莽就是这样的人,但是有人通过他的“神不正”很早就识别出了他的野心。

王莽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贼子,他为了篡夺汉朝的江山,将自己隐藏得很深,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来谋求仕途的发展,取得众人的信任,以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的叔叔、大将军王凤生了病,王莽朝夕不离床头,卧不解带,睡不更衣,汤药都由其尝过后才给王凤喝,以防烫着他,也防别人下毒。几个月下来,王凤的病好了,王莽却是蓬头垢面,满脸憔悴,感动得王凤欷歔而叹:有子不如有王莽。王凤临死前,托姐姐(当时已为太后)和皇上提拔王莽,王莽因而做了黄门郎(管宫门的官)。大司空王商和当世的一些名人也盛赞王莽的品德才行,因此王莽被封为新都侯。

封侯以后,王莽仍然保持着廉敬恭让的作风,在人前不敢有丝毫马虎和得意,但暗地里开始有享乐的意思了。他曾经私下买了一个漂亮的奴婢,却被堂弟撞见,王莽说:“后将军朱子元没有儿子。看相的人说这个女子易产佳儿,因此帮他买了回来。”当时就把那个奴婢送到了朱子元府上。

他的族叔王根辅佐朝政数年后,因身体不好,向皇太后申请退休。另一个大臣淳于长,先与许皇后的姐姐私通,又娶之为妾,与许皇后内外勾结,逐渐得到皇上汉成帝刘骜的宠信。王莽对王根说:“淳于长想取代您,正在跟手下人商量办法。”王根怒气陡生,叫王莽向皇太后举报淳于长的阴谋。由于太后本就对许皇后不满,于是乘机把淳于长搞了下去。

因为这次告发大奸,王莽代替王根成为大司马,时年三十八岁。他因此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王莽的母亲生了病,大臣都派夫人前来探视。一个穿着粗布衣服,妆饰与一般仆妇无多大区别的妇人出来迎接。那些夫人们以前都听说过王莽家居简朴,也不以为意。当那个妇人自称是王莽的妻子时,众夫人眼睛都瞪得如铜铃般大。

后人都知道这其实是王莽隐瞒自己真实目的的举动,但当时的许多人却都被王莽伪装出的忠诚耿介迷惑住了,赞誉之辞盛若花海。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用鉴别人才的“神”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秀雅,不会是一般的人;“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王莽恨彭宣不配合,但又抓不到把柄,只好同意,又不肯赏赐养老金。彭宣回乡后数年就死了。

“隐流”之人,往往野心勃勃,总是在寻找发迹的机会,为达目的不惜牺牲他人,他们总是将自己伪装成神清之人,但只要我们在其神的一静一动之中,仔细观察变化,就可以分辨这种人,进而远离他们。

观神有个“收拾入门”

“冰鉴如是说”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出处断,读者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冰鉴》神骨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观察识别人的精神状态,那种只是故作振作者,是比较容易识别的;而那种看起来似乎是在故作振作,又可能是真的精神振作的人,就比较难于识别了。精神不足,即便它是故作振作并表现于外,不足的特征也是掩盖不了的;而精神有余,则是由于它是自然流露并蕴含于内的。道家所谓的“收拾入门”的说法,就是在还未收拾入门时看他的“脱略”,在已经收拾入门时看他的“针线”。小心谨慎的人,要从尚未摒除杂念、不能以静待动时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越是小心,他的举动就越是不精细周密;他越是谨慎,他的举动就好像是漫不经心的样子,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轻慢不拘。对于性情豪放率直的人,要从已经摒除杂念、能够以静待动时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越是率直,他的举动就越是周密;他越是豪爽,他的举动就越是一丝不苟,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精细周密。“脱略”和“针线”这两种精神状态,实际上都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世界,但是只要其稍微向外一流露,其自然立刻会变为情态,而情态是比较容易看到的。

“冰鉴活学活用”

文中说的是神的“断与续”的问题,“断”就是振作的精神不能持续的状态,“续”就是精力充沛、源源不绝的自然状态。这里所说的“续”就是精神的自然流露状态,也是最应该注重的状态。很多人其实并非精神自然振作,而是强装出来的。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假振作还是真抖擞?其关键就在于曾国藩所说的,“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而其所说的“收拾入门”是道家养气炼性的术语,主张无杂念、静心修炼的状态,就好像清理好门外东西入室一样。

结合道家的“收拾入门”观点来说,就是要在他尚未完成精神伪装时,即未“收拾入门”之前,观察他的疏漏情况,一旦“收拾入门”,处于静心状态时,就要看他的精神的专注程度,是否能够延续,有没有浮躁的情绪。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就是要看他在事情尚未完成之时,是不是也胸有成竹,胆识过人,如果事情已经完成,就要看他做事的过程是否细致,考虑是否周全。

隋文帝杨坚在北周做官时,他的妹妹是皇后,性情柔婉,不善妒忌,其他嫔妃都很敬仰她。周帝是个昏君,喜怒无常,没事找事,频加杨皇后之罪,杨皇后却举止祥闲,分寸不乱。周帝怒,赐杨皇后死。杨皇后的母亲忙叩头向周帝求情,才免一死。周帝疑杨坚位高望重、有反心而忌怕他,愤愤地对皇后说要诛灭杨家。又召杨坚进宫,对左右人说:“如果杨坚神色变化不定,说明他心怀异志,立刻杀了他。”杨坚进宫后,神色自若,周帝才没向杨坚下手。杨坚出来后,心中害怕,找到心腹好友郑译说出自己的心思。他言道,虽然一时之间能够掩饰自己的神态,但是长此以往,周帝肯定能从他流露出的神态中察觉到什么。郑劝他为了安全,找个理由,申请去外地驻防,以避灾祸。

神的断续也体现了神不足和神有余的问题,断则为神不足,续则为神有余。一个人神不足的人,做事总是不能持之以恒,其精神不会一直振作,如果遇到挫折,极易气馁,而一个神有余的人,做事总是周密细致,这种人往往深藏不露,在细节处很见功力。

考察《冰鉴》中所说的“小心者”与“大胆者”就是从神不足与神有余的角度。

江忠源(1812~1854),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举人出身,比曾国藩小一岁,是湘军中最早办团练的人,也是湘军五大系统的创始人之一(其余四系的创建人是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他一直在家乡读书,早就察觉到当地会众的秘密活动,对他们有所警觉,所以当雷再浩率众起事时,他带着乡团,一役即将其镇压。

1844年,江忠源去北京赶考,经郭嵩焘介绍,第一次拜见了曾国藩。曾国藩初见江忠源,发现此人精神饱满,气势雄伟,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流露于外,颇有侠义之气。江忠源见了曾国藩没有多少礼节,此人从来都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曾国藩一见就知道此人不同于常人,是个可造之材。因此两人交谈甚欢,谈了将近两个小时,江忠源还时常发出朗朗的笑声来。

江忠源告辞出来,曾国藩目送他走,回头对郭嵩焘说:“京师没有这等人才啊。”接着又说,“这个人必定会驰骋沙场、立名天下,也会悲壮节烈而死。”

大清王朝从乾隆传位给嘉庆,再传至道光,中间虽然经历了白莲教的动荡,但总的说来,太平了好几十年。突然听到曾国藩这么说,身边的人都觉得惊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曾国藩跟叔父说起江忠源的事迹。那年八月五日,湖南湘乡一个叫邓铁松的人,跟江忠源一起回老家,不料六天之后,死在路上。江忠源不辞劳苦,毕诚毕信,亲自扶灵柩回家。在那之前,湖南新化一个叫邹柳溪的人,不幸病死京城,也是江忠源处理后事,扶送灵柩南回。曾国藩说:“此人侠义之士……扶两友之柩,行数千里,亦极难矣!”

江忠源曾跟曾国藩说,湖南新宁有青莲会匪,这是****的先兆。数年之后,曾国藩戏谑地对他说:“你不是说有青莲会匪吗?现在如何了?这么久没有动静?”曾却不知道,江忠源回了新宁之后,团结壮丁,修缮兵甲,提前做好准备,等雷再浩一起事,就把他镇压了,因功升为知县。曾国藩很满意,江忠源果然是一个人才,勇于解救国难,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后来江忠源参加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并在蓑衣渡一仗中大显威名。当时战场的地形十分好,河流湍急,两面都是高山密林,很适合打伏击。太平军疏于防备,结果吃了大亏,不仅损失了大量军械物资和一半战士,南王冯云山也牺牲在这里,为太平军早期重大损失。

蓑衣渡一仗打出了江忠源的名气,朝野尽知。第二年升为安徽巡抚(从二品),官阶跟曾国藩相当。咸丰帝对他寄予厚望,可以说对他的信任和期望超过了曾国藩。连曾国藩自己也说,他要练成万人,全部交给江忠源统带,甘愿做江忠源的后勤支持。

曾国藩以创建水师最为得意,有了水师,湘军夺得长江控制权,顺水而下,逐一攻陷了武汉、九江、安庆、南京。水师是曾国藩军事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建设水师的想法,最先是由江忠源提出来的,可知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才,而非那种死谏死战、一味愚忠之人。

江忠源当了安徽巡抚,1854年坚守庐州(治今合肥),被太平军包围,缺粮食,缺弹药,援军相去四十里,望而不救。曾国藩也只派出区区一千人马,还没有到达城下,城就被攻破了。江忠源有病在身,想自刎,被部下抱住,没死成,又一路奋战,身受七创,最后才把自己投进一口池塘,溺水而亡,时年四十二岁。攻打庐州的太平军将领,就是翼王石达开。

神不足的小心者,虽然做事缜密,但是没有后劲儿,不能够将事情做完好,而神有余的小心者不仅做事缜密,而且能够善始善终。神不足的大胆者,做事鲁莽,不计后果,只会错上加错,而神有余的大胆者,虽然表面冲动鲁莽,但是能够注意到细节问题,有勇也有谋。无论是神不足还是神有余,都是会通过眼神和行为表现出来的,即使故意隐藏,我们只要抓住其流露出的变化,就能识别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才能。

同类推荐
  • 别让借口害了你

    别让借口害了你

    有人说,一个借口就是一个缺口,这个借口足以毁了一件事、一个人。但也有人说,一个借口能补一个缺口,这个借口能让你摆脱尴尬,避免伤害他人。的确,借口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工作不能完成是因为“难度太大了,事情太多了,自己太忙了……”;人生没有成功是因为“没有人帮忙,缺乏资金……”最无厘头的借口是“命运不太好”。借口是可怕的敌人,是成功人生的窃贼。它会损坏人的性格,消磨人的意志,从而让人变得变得慵懒,让人最终一事无成。在很多人的眼里,借口是一种推辞,更多是对责任的推脱。很少有人意识到借口的作用是多元化的,因为不是所有的借口只会给人产生消极的暗示,有些借口的使用也会给我带来便利。
  • 别败在不会说话上

    别败在不会说话上

    在这个日趋开放的社会,需要人际之间越来越多越广地交流。沟通的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重要。而沟通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说话能力之上。
  • 坚强人生的52个观念

    坚强人生的52个观念

    本书阐述人生没有坦途,而是充满了坎坷与崎岖。只要你勇敢的去面对,生命会借助挫折不断强大,从而引你走向一个坚强的人生,一个成功的人生。
  • 实干决定成败

    实干决定成败

    本书的出发点来自十八大倡导的新八字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这个精神的引导下,相信全国上下将会掀起一场实干的工作热情,而本书正是切入这个主题。实干是一种出色的工作态度,更是一种伟大的工作精神。本书从告别空谈开始,教会你如何在工作中真抓实干,把工作做到出色,如何让实干成为你工作的自驱力,帮助你走向卓越。在本书的最后,还为你量身定制了72条提高实干力的关键法则,每一条都能让你收获成功。
  • 老板最喜欢这样的员工

    老板最喜欢这样的员工

    要学会从老板的角度思考你的工作,例如:你如果从事软件行业,就有可能把自己定义为写代码的人,这是对工作最表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也不够了解这个岗位最深刻的意义。美国一家软件公司的老板曾写文章,表达了他对这个岗位的理解,在他的眼中:别人雇你的目的,是让你增加利润,不是让你编程。如果你说自己的工作是程序员,老板压缩成本的时候就会针对你,但是如果你把自己设计成能帮助老板增加利润的人,你会更安全,例如位程序员曾这样介绍自己:“本公司97%的收入,与我写的代码有关。”学会转换,就能轻而易举成为老板最需要和最喜欢的人。
热门推荐
  • 世界之哀

    世界之哀

    科技发展为人类开启了繁荣昌盛,衣食无忧的时代,然而歌舞升平的世界背后却是自然的悲戚和生命的轻贱。在当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躁动的狂欢时,一把同样源自科技的绝刃,已然贴在了他们的颈上,伺机而动...............
  • 碎碎成仙

    碎碎成仙

    程可,所罗国散修大仙,因渡劫遭仇家暗算,被七彩天雷轰碎肉身,然而仇家竟然不顾天雷之威,欲闯进雷区赶尽杀绝,程可无奈,躲过天劫的本命元婴只能祭出法宝,怒杀仇敌,却也引来七彩雷劫的再次轰顶,被打进虚空断层,跌入新纪元439年的D星。谁知,程可元婴着陆的地方凑巧就是D星M国江州的高压电区,此时程可的储物项链也是空空如也,只听“轰”的一声,元婴炸成无数片,随风飘去。。。(文章里面的人名、地名、时间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只是借用一下,方便读者观看而已。)
  • 剩斗士的战斗

    剩斗士的战斗

    万文清一个30岁的齐天大圣(剩),生活处处有狗血,别人都说财色兼收,她呢,财色双失,以为找到真爱,结果被骗的体无完肤,生活要继续,咋办呢!!!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狂玄至尊

    狂玄至尊

    强者不需要解释这个世界要么忍要么残忍,那么我宁愿选择残忍,因为我一人忍过多次。
  • 伤寒论宋版

    伤寒论宋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天剑水晶缘1倾国之恋

    天剑水晶缘1倾国之恋

    本作集合新旧武侠,日本漫画,游戏风格于一身,既有金庸《射雕英雄传》气势磅礴的武林故事,也有最新网络游戏的人物造型,更充满了类似《仙剑奇侠传》的奇幻爱情悲剧色彩。大型玄幻武侠剧本<天剑水晶缘之倾国之恋>刀光血影血洒江湖 轰轰烈烈乱世群雄一柄天涯剑 一颗圣水晶 一段扑朔迷离的身世之迷一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与精灵的悲歌一段天剑水晶缘的邂逅成就绝世无双的水晶之恋世俗的偏见 命运的无奈 人性的弱点造就了这个诅咒的悲剧
  • 致许嵩

    致许嵩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写给许嵩【Vae】,也写给自己。希望这本书能给大家呈现一位我心目中完美的许嵩。本书多以美文组成,当然,也可能会杂记一些事情,愿各位V迷天天开心!
  •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