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1800000018

第18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既为各国提高国家经济安全系数提供了机遇,也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面临风险和挑战。中国入世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福祉的同时,国家经济安全也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要正确选择经济安全战略,以维持国家经济安全。本章论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面临的国家经济安全,提出了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特征

对于经济全球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现在都还没有一致认可的界定。按照不同标准,从不同角度对全球化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和多种理解。比如有的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本质是指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因此,经济全球化即全球的市场经济化。有的人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指由于高科技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世界正在变成网络社会和地球村,所以,经济全球化即经济的网络化。有的人则认为,经济全球化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所以,经济全球化即生产的国际化。还有的人强调,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即以少数人的利益为目的的国际垄断资本力图征服整个世界的过程。

目前争议比较小,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定义是: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

1.贸易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可以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将有利于世界分工和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贸易自由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降低贸易保护水平和分散程度。经过有关国际组织和各贸易国几十年的努力,世界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自由化程度得到提高,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手段、商品标准和合同样式逐步统一和规范。二是改变并统一贸易保护形式,即从多种数量控制体制转变为单一关税控制体制。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世界贸易将进一步规范化。

WTO的正式启动运转、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全面实施以及各国市场的逐步开放,不仅为世界贸易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也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世界贸易全面、持续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5%,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的2倍,世界贸易额达到9.5万亿美元,各国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世界经济的融合加速进行。

由于信息与电讯业的进步,加上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各国服务市场的开放,有力地推动了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要快于货物贸易,1992年世界服务贸易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5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已达2.4万亿美元,世界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已从80年代初的15%提高到目前的20%,这还是在服务贸易相对货物贸易尚不够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

2.生产活动全球化。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跨国直接投资迅猛发展上。随着国际资本流动速度的加快,跨国直接投资成为各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新支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快于国际贸易和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从1990年的2043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13929.6亿美元,达到30年来的顶峰。但受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影响,2001年以来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连年下降,2003年跌至5600亿美元,创近年来的新低。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跨国公司经营状况的改善,从2004年起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开始回暖。2005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达8967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9%。

随着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跨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传统的、以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为基础的分工格局被打破,开始向以现代工艺技术和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分工方向发展。跨国公司以市场为中心,以越过贸易障碍、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增加利润为目的,综合世界各地的资源、资金、劳动力和专业人才等条件,组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销售,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生产要素最佳配置,从而生产和经营全球化。正在形成的世界性大生产网络中,国界开始模糊,各国都是商品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生产活动之间的相关程度大大提高。

3.金融活动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已不局限于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提供服务,而是呈现出日趋独立发展的势头。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10多年中,世界各国相继放松金融管制,推进金融自由化。

这种自由化的结果,一是导致了减少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加快了金融业的整合,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兼并、收购活动方兴未艾,使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如在外汇、信贷、期货、证券市场,以及市场主体、交易制度和规则的国别界限越来越模糊。以计算机、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相联系的各国市场,正在逐步走向统一的国际大市场。1997年达成协议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将促使全球90%的金融市场获得开放,使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迈向全球化。二是国际金融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2001年以来,国际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仍在1.2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世界各国外汇储备总量的85%,是全球日商品和服务出口总值的70倍。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国际私人资本的膨胀,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空前扩张。全球跨国的资金流通日平均量约1.5万亿至2万亿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近10倍。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场也蓬勃发展。活跃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国际游资总量在7.2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0%。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经济全球化并非一种新现象,只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有力推动和迅速发展,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1.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全球化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战后爆发的以原子技术、电子技术等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在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大科技进展及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日益广泛的应用,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更使生产力日益超越国家界限,在国际分工新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生产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销售全球化、消费全球化的新趋势。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神奇的信息传递载体和通道,信息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世界市场各部分之间的距离,全球电脑网使几万亿美元的贸易、投资、金融业务在片刻之间完成。因此,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2.世界性的市场经济取向。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成为组织和推动当代世界经济运行的基础性力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市场经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为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市场经济是实现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对接的通道,国家经济市场化是求取国内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必由之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重向市场经济过渡,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是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基础,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市场的自发作用导致了各国之间激烈的利益竞争;另一方面,因国家和国际调控力量的作用,又加强了国家间在竞争中的协调合作。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的、规范性的市场经济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是配置社会资源,即尽可能的把有限的社会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众多地区、领域、部门的生产上,以产生最佳的效益。为了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使资源合理流动,不仅在国内市场流动而且在国际市场流动,随着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经济国际化深入发展并推动进入经济全球化发展阶段。

但当代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不是国家市场经济的简单相加,它是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机连接整合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经济,即全球化经济,这种内在深层次的有机连接整合,主要依托于世界市场的两个方面,即世界市场的统一性及世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完整性。

3.保持强劲的全球扩张和渗透势头的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奉行全球化战略的跨国公司既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跨国公司奉行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战略,将生产和销售等活动按照最有利的区位分布于世界各地,使每一个分支机构及其所联系的企业在职能专门化的情况下统一成一个一体化的网络,使分散于各地的生产、销售以及研究与开发等服务于母公司的发展战略。这样国际间的分工与协作在一定程度上实际上就变成了企业内部的分工与协作,使国际生产与交换关系绕过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各种壁垒与障碍对国际分工的阻碍。跨国公司在上述活动中的动机是为了减少市场的不稳定性,保证原料来源与产品销售;保证其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及为了实现价格转移,然而跨国公司运行的实际效果却由此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掀起兼并重组风潮,导致其规模不断扩大,加之跨国公司的研发合作的不断发展,使跨国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全球性公司风起云涌。据联合国统计,目前,总数已达5万多家的跨国公司及其遍布全球的80万个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产销体系。跨国公司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商品和资本在全球的流通,促进了生产在国家间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

4.国际经济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它们在促进和保障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方面的功能的日益强化,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重要促成因素。战后构建起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大国际经济组织对于稳定和保障各国经济特别是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相互依赖关系的加强,推动全球经济市场化、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中的全局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经济组织的职能都在加强,它们在协调各国经济、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应对全球突发性经济事变,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金融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和保障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特别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它对传统关贸总协定的取代,不仅推动了传统贸易领域的全球自由化、一体化进程,而且努力在新的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及投资领域进一步消减壁垒、拆除限制,这既使经济全球化发展如虎添翼,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全球化在统一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自由、公平、健康和有序地发展。

5.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的加强是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重要催化剂。由于世界各国在发展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经济自由化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因此,一些地缘相邻、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与地区相互提供贸易与投资便利,促进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据估计,到2020年,世界上将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集团的“双重成员资格”。毫无疑问,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呈现出“开放的地区主义”的新特点,而且区域集团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关系正逐渐替代相互竞争与对抗的关系而成为发展的主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化、集团化与其说是经济全球化的促进因素,倒不如说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6.各国政府积极和广泛的参与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保证。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政府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对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决定性意义并逐渐将主要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尤其是感悟到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如果脱离世界经济发展体系就不可能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继实行和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充分运用外部经济条件,有效发挥国际市场和国际生产要素在本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使本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体系。各国主动积极的参与而不是被动消极的参与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没有各国政府积极主动的参与,就没有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1)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活力,使世界经济进入持续增长时期。经济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市场经济,世界经济进入全面开放的时代。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充分利用国际分工所提供的历史机遇,参与国际竞争。由于各国纷纷实行开放政策,且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从而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统一的全球大市场,保证全球统一市场上行为主体之间的自由、公平竞争。竞争作为一种强制性经济力量,迫使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于经济发展来讲,竞争同分工与合作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在国际竞争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促使本国经济的优化与进步。同时,经济全球化推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和全球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促进全球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目前世界经济已进入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能源危机爆发以来的第四个快速增长期,全球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2)经济全球化使国际关系发生深远变化,相互协调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进入大融合与大协调时代,形成各国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间利益日益交织在一起,国家间依存性日益加强,任何一国已经不能脱离国际经济大环境而独立掌握自己的发展轨迹,也不能脱离国际经济大环境掌握自己的命运。各国不断认识到只有相互合作,才能谋求发展,各国间需要加强联系、协调与合作。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协调大大加强,并从金融等宏观领域转向产业政策等中观和微观领域。国际经济关系亦不再是非合作的关系,而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博弈关系。

(3)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追赶世界经济水平创造了机会。一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由于经济全球化遵循共同的规范,投资者寻找项目的成本和管理的成本都会降低,发展中国家可以比较容易得到外资和开展对外投资活动。二是经济全球化将使发展中国家比较容易获得新技术、新知识、新的管理方法和加快信息传递的手段。三是由于外国资本的流入和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加速了发展中国家优化产品结构的进程。四是有助于促进国内竞争,提高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生产经济效率,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经济改革。可见,经济全球化为一些经济基础好的、政策得当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全球市场,发挥“后发优势”,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一些贫困国家利用科技扩散和产业结构转移、消除贫困创造了条件。

2.经济全球化必须付出的代价。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人类社会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1)经济全球化使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速度加快,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超过30%,个别国家则达到了50%~60%。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成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将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和危机的境地。

国际游资的存在肯定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国际投机者是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媒介物。尽管各国一直在探讨对国际游资实施控制和监管的方法,许多受到游资冲击的国家也曾努力加强资本管制,但总体而言,这些探索和努力收效并不明显。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在全球经济、贸易发展迅速一体化的环境下,资本管制的有效性正在不断降低,国际游资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方便地绕过或躲避资本管制。

(2)各国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重的考验。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私人力量对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使国家主权的独立性不断下降。其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东道国为了实现既定发展目标而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进行合法避税,损害了东道国的国家税收;通过各种手段或渠道在国际间进行大规模资金转移影响东道国的货币金融政策的执行等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资本账户的逐渐开放,不少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严重挑战。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汇率动荡时期,跨国企业往往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在这方面付出的代价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3)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无疑可以增进全球福利,但这些福利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分配却可能很不平等。由于发达国家拥有世界总产值的大多数份额,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又处于主体和支配地位,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且发达国家还是国际金融、贸易等方面“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操纵者,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实际上也是由发达国家控制,因而,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获得的利益必然多于发展中国家。19世纪初,在世界上最富和最穷的国家之间,人均实际所得的比率是3:1,1900年是10:1,到2000年则上升到60:1.在南北之间贫富差距扩大的同时,各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也在扩大。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新近发表的一份报告,目前美国的贫富差距是历史上最严重的。1993年时,美国5%上层家庭,占全部国民收入的21%,至2001年这一比重已上升至22.4%。收入最低的10%的家庭,只占有1.5%的财富。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一)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经济安全日益突出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总体上讲,国家经济安全是指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利益不受外部或内部威胁和侵害。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经济安全可以概括为一国经济免于因生态危机、经济不稳定、失业、金融市场紊乱、通货膨胀、大规模的贫困、商品不安全等的冲击而处于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状态。它既包括一国内部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国外资源的供给得到有效的保障,免于供给中断或价格暴涨而产生的突然打击;同时还包括该国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市场和投资等商业利益不受威胁,以及受外部影响引发的全局性、系统性金融风波。

经济全球化对于国家经济安全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更加开放,生产要素自由流通,提高了经济效率,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为各国提高国家经济安全系数提供了机遇。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1.国际经济体系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国家更多地面临经济安全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参与者面临的市场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在生产经营中各种风险不可避免,因此微观经济主体总面临经济安全问题。但除非微观经济主体遇到的是系统性的经济安全问题,否则,一般个别微观主体的经济安全问题不会累积成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中,一国市场不过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也许仅仅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一国经济体系也只是全球经济大体系中的子系统而已。全球经济体系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增加一国微观经济主体面临系统性的经济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因此日益突出。

2.非政府主体尤其是投机者的行为可能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和不断翻新,投资与金融自由化格外引人注目。由于资本的跨国流动成本日益降低,流动效率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又反过来促进了资本的全球流动,这在给全球投资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后果:虚拟资本急剧膨胀,以跨国公司、跨国银行和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的力量尤其突出。这些市场力量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高目标,它们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往往发生冲突。同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商品、服务和信息的跨国流动更为便捷,拥有巨大市场力量的利益主体有能力在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迅速对一国或多国经济和市场进行冲击,从中牟利。它们的冲击将使国家经济出现大幅度的震荡,经济发展、经济福利受到伤害,国民财富大量流失,进而对国家经济主权和战略目标带来不利的影响。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比较脆弱,在金融全球化中非常容易遭到投机性很强的国际游资的攻击。墨西哥和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在庞大的国际投机力量面前,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本国金融市场的调控能力严重不足,国际合作又很难进行,必然引发严重的国家经济安全。

3.贸易的自由化本身也可以造成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危害。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外国商品大量进入占领国内市场,这会减小国内产业的生存空间,可能降低本国经济的竞争力。自由贸易也使走私活动变得易于进行,走私活动减少政府税收,降低政府对国内经济的控制能力。在全球化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更具隐蔽性。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一方面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竭力反对发展中国家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另一方面,却竭力鼓吹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国内以维持高就业、高收入水平为幌子,较之直接宣布保护某一行业更能赢得本国公众的同情和支持。在国际上,则又以维护“人权”、保护劳工权利和自然环境为名,反对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本国市场。

4.经济霸权和经济殖民主义的干扰。在现阶段乃至今后较长时期里,世界经济由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主导的局面难以改观。在传统观念和冷战思维的作用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将会继续根据自己的利益,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定并维系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则,并要求发展中国家遵从这些规则,“强制性”地要求体制变革,而置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意愿于不顾。如:西方发达国家借贸易自由化手段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而自身贸易保护主义却有增无减。西方国家以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为载体,进行“合法的”经济渗透,推行“经济殖民化”,这将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最大威胁。

(二)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家经济安全

1.对外贸易与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外贸依存度过高。外贸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对外贸的依赖程度,即国家进出口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当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70%。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摩擦日益频繁,经济发展严重受制于世界经济形式的变化,抗风险能力大大削弱,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着潜在威胁。此外,我国目前外贸进出口主要集中于少数国家及地区,对美、日、欧(盟)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这些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我国对该国的外贸进出口,尤其是美国,其经济的繁荣与否不仅对我国出口产生影响,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负面作用也将会影响到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

第二,贸易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有竞争力的产品还基本上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领域,绝大多数产业在国际分工中都处于产业链的末端,而且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外商投资企业是中国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从2005年的情况看,加工贸易顺差超过1400亿美元,是当年外贸顺差的主体来源。但这是国际分工的结果,因为,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把中国作为其庞大的全球生产体系中的最后组装地,这种不断发展的全球供应链正日益扭曲全球的贸易数字,并使所谓中国构成的贸易“威胁”凭空放大。当前无论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玩具业还是属于高技术产业的信息产业,我国企业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严重依赖国外的技术创新,盈利水平受到限制和挤压。

在一些国内市场较大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外资凭借强大的资本技术优势,通过收购国内骨干企业和投资抢占市场份额,与内资企业争利。而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则是直接通过产品链条内的垂直分工,在我国投资进行低附加值零件的生产和整机装配,同时进口凝聚技术精华的高附加值部件。在外资企业产值已经占到半数以上的我国高技术产业领域,企业的平均工业增加值率反而低于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我国的贸易结构扭曲了产业结构,技术密集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关键的机器设备、零部件等等依赖外国。这使中国无法承受外国的任何经济封锁。

2.利用外资与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外资对我国个别重要产业的控制,已构成了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威胁。外资对我国国内产业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整体行业、关键行业、地区产业上,具体表现在品牌、技术、股权控制等方面。虽然总的看来外资对国民经济的控制程度不是很高,但是一些核心产业部门、主导产业部门和重要地区被外商控制,已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在轻工业行业,全行业合资企业的销售份额可能占到中国市场的70%以上;在家电合资企业中,外方控股企业占75%以上;在化工行业,合资企业的产量已达到国内总产量的50%。此外,在包括军事国防工业,重要的能源、交通、信息产业,重要的通讯产业等关键产业,都隐约出现了一些全球性的垄断财团,其垄断程度都相当惊人,显示出外国投资者试图垄断东道国市场的趋势。

第二,外资对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深层考虑,由于我国主要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多为外资所控制,核心技术不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而且国外资本的强大势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努力形成打压:利用国内企业的资金困难收购行业内骨干企业,将其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从而使国内技术最先进的企业丧失自主发展的可能;吸引行业内的优秀人才进入外资控制的投资企业或研究机构,冲击国内多年来形成的科研队伍;运用贸易和投资等多种手段遏制东道国企业技术升级的努力,对于国内不能生产只能依靠进口的产品,不仅抬高价格而且设立种种限制,一旦国内企业开发出相应技术就通过直接投资大幅度降低价格抢夺市场。所以,中国几乎所有产业都丧失了原创力。因此,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然有了很大增长,但技术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差距却并未缩短。

第三,利用外资对中国自然资源安全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污染密度产业的引进。这些产业具有下列特征:生产出大量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及人类与生物的危害较大;生产技术和过程较复杂,运行过程对工人安全和健康产生威胁。根据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对全部三资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的分析发现,外商投资于污染密度产业的企业占三资企业相应指标的30%左右,这些外资利用会对中国自然资源产生损害。另一方面表现为外商以少数投资作为诱饵达到转移“洋垃圾”。“洋垃圾”指国外工业和生活废弃物,其最早的代表是废旧衣物,现在主要指电子垃圾、废塑料、废橡胶、纸制品、医用废弃物等。在发达国家完全处理1吨毒废物需花费400多美元,而向境外输送1吨有毒废料只需花几十美元,甚至还能带来微薄利润。为此有些为富不仁的洋老板便不择手段向海外转移垃圾。目前我国进口“洋垃圾”增长速度很快,无疑会影响生态危机。

第四,外资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外资的增多也会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虽然从数量看,当前外资还不足以直接导致我国经济大幅度的波动,但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加强经济的大起大落,延缓经济的萧条期和复苏时间。例如1999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科学的政策,从财政、税收等角度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度提高,然而,外资大量流入对国内民族经济产生了“挤出效应”,大量的民族企业破产或濒临破产,产品积压,大量的员工歇业或失业,消费需求的继续低迷,即使国家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利用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降低储蓄利率,以期带动和刺激消费,强力拉动内需,然而未能完全抵消外资的负面影响,潜藏着影响经济国家安全的诱因。

3.金融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

顺应中国加入WTO的发展要求,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非安全因素随之增加。在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不健全、不完善以及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发展相对滞后的条件下,外资金融机构势必会加剧国内金融业的竞争,对我国金融业产生负面影响。

第一,干扰我国的金融市场。金融业开放后,外资将大量进入,无论是直接介入还是间接进入均易对金融市场形成冲击,尤其是具有高度投机性的国际游资,一旦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后,必然会有投机行为,寻求短期效益,从而加大金融风险。

第二,冲击我国的金融体系。截至2004年10月,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代表处223家,营业性机构223家,数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与之相对应,外资银行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份额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04年10月,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约比入世当年增长12倍。更为重要的是,外资银行盈利能力也大幅提高。2003年在华外资银行实现盈利2.3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0%。外资机构实力雄厚,拥有现代化管理水平与优质的服务,竞争能力远远高于国内金融机构。而且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大都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即同一家外资银行在中国既可以经营银行业务,也可以同时经营证券和保险业务,为此,它们可以向客户提供更加综合性、高附加值、全面的金融品种和服务。

目前中国大部分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经营管理效率低、效益差,不良贷款率较高,资本充足率比较低,银行负债经营。金融机构竞争力普遍偏低。外资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扩大必然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的萎缩,而中资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缩小和优质客户的减少又必然导致盈利能力的下降,并最终影响自身收益。

第三,影响人民币汇率改革。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正在进行,改革将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在汇率改革的过程中可能刺激资本大规模流动,导致汇率大幅波动,严重偏离其合理均衡的水平,并有可能造成国内信贷过度膨胀,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由于存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可能过度举借外债进行低效投资。如果短期外债用于长期的国内投资,由于企业的收入是人民币,容易出现币种和期限的双重搭配,一旦汇率预期逆转,汇率大幅波动,容易引发债务危机。

第四,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提出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法规体系不健全,手段落后,水平不高,尤其对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监管方面相当薄弱。随着金融业务国际化、金融交易复杂化以及新的金融业务层出不穷,对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金融开放之后,全球化下各类金融机构、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和随之而来的风险增加;随着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数量的增多,其运营安全性已日益与我国金融安全相关联,少数外资金融机构为逐利而利用监管缺陷违规操作的可能性增大;另外,一旦资本账户开放,国际短期游资定会大量进入,金融监管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一)参与经济全球化,扩大对外开放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

1.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提高对外开放程度,降低对外依赖程度。毫无疑问,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大政方针。但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不顾国情不顾实际过度开放,失去国家经济安全,对外开放也就失去了意义。更不能认为只有拒绝开放才能保证国家经济安全,这是逆经济全球化潮流而动的荒谬之举。世界经验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那些拒绝开放或开放度极低的国家,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对外开放程度高的那些国家,而且差距会越拉越大。因此,中国应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拓展更加广阔的经济活动空间。与此同时,要注意防范经济的对外依赖性,消除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

2.积极参加国际性经济组织或参与它们的活动,争取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发言权和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权。否则,没有发言权,就不能争取和捍卫自身经济利益,也就不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措施

1.加速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出口贸易增长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数量扩张及片面追求速度转向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的方向上来,以实现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确立我国在世界分工和交换中的定位。即以产业升级为中心,以高加工度、高需求弹性的机械电子、石化、汽车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扩张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挖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潜力。注重两个提高,一个是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另一个是提高重化工业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

第二,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由低效型向高效型转变。将稀缺资源和关键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制成品后再出口,提高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和效益。近期可通过加速传统出口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强化工艺设计,提高原料质量,加速产品更新速度和改善包装等措施,提高轻工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企业的改组,促进家电生产企业的大型化和集团化,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使电视机、收录机等家用电器的出口比重有较大提高。同时,建立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的出口协调机制,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

第三,改变我国对能源尤其是石油进口的依赖。能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能源安全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由于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第二大国,目前,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由于我国经济、贸易长期实施粗放型增长,资源产出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国际能源机构分析,2010年中国石油需求将有一半依赖进口,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将有80%依赖进口。如果经济增长方式及外贸增长方式不能加快转变,在国内没有开发出新的替代能源或实现重大技术创新的条件下,一旦石油供应中断,将危及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石油对国外市场的高依存度也易导致价格风险。尤其是国际油价过高时会增加相关行业的生产成本,削弱相关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第四,合理利用WTO规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应该遵守WTO的规则,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但同时,我国应该合理利用WTO规则,在保护本国产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作出努力。例如,在WTO规则中,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当我国进口了“倾销商品”或者“补贴商品”,并且国内同类产业由此受到实质性损害时,可以通过WTO规则进行救济。当我国履行WTO义务,进口激增并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时,则可以启动保障措施进行救济。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相关产业避免不公平竞争和履行WTO义务带来的损失,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WTO有关承诺修改或撤回、义务豁免和对发展中成员的优惠待遇等规定来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2.合理利用外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外资进入对我国根本利益的影响取决于外资进入的规模和部门、外资的控制力以及政府防范外资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预防措施等。政府合理管理和利用外资可以减轻或避免外资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外资可能对本国经济安全造成重要影响,对此,我们应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外资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部门,例如,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外资投向交通、能源、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引导外资投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大吸引新技术产业的外资,例如鼓励外商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机械、轻工、纺织等传统工业,实现装备工业的升级换代;引导外资进入垄断行业,开放服务行业。另外,鼓励外商投资综合利用资源和再生资源、环境保护工程和市政工程;鼓励外商投资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产品全部出口的允许类项目。总之,尽可能使外资适应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入世”后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另外通过区域政策引导外商投资西部地区,发展西部经济。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尽管目前外资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程度是有限的,但随着影响的加深,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当前,外资对中国经济中重点行业的控制力已经越来越大。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将引进外资,尤其是将引进500强企业作为政绩指标来考核,甚至实行一票否决权。这种短视行为导致了新一轮盲目的引资热,同时也导致了新一轮的隐性的不公平竞争,所以,希望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一态势的危险性和不可预见性,迅速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制止盲目引进外资的政绩考核这种错误做法,保障中国经济的稳定。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评估外资的产业安全等问题,避免由于对国家经济安全等的顾虑而排斥外资。同时,当外资的控制力危害着国家的根本利益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这种行为。

3.审慎而有序地开放金融。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必须把握主动权,循序渐进,有步骤、有计划、有节奏地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也就是说,金融业开放必须与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控制力、监管程度以及人员素质等条件相适应,否则,将达不到对外开放的目的,也就不能很好地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践说明,金融开放必须与国家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相适应,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力求做到使金融开放与国内经济实力、金融监管的手段和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事实上,由于金融服务业的特殊地位,如今各国在开放过程中给予金融业一定的保护已成为国际惯例。即便是发达国家,对金融业的开放也是慎之又慎。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与做法,我国在对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方面,有必要适当控制外资金融机构来源国分布、总数以及分支机构数量;对外资金融机构资产增长及规模进行适当的限制;限制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金融业的股权持有。通过这些保护性措施,确保中资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份额,为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争取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更好地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为我国金融发展创造条件,必须尽快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水平。有必要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及时清理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加强我国金融业市场准入、业务规范、行业竞争、市场退出和金融网络化、电子化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同时,还要及时更新金融监管理念,明确金融监管的内容,实行金融监管模式、金融监管手段、金融监管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以使我国金融监管从传统的合规性监管向经营性风险监管和功能性监管转变,从单纯维护金融安全监管向兼顾金融安全和提高金融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转变,从外部监管向内外结合型监管转变。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金融业信息披露制度,统一量化监管标准,完善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监管。当然,完善监管队伍的建设,提高金融监管人员的素质,也是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类推荐
  • 知识服务业:都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知识服务业:都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本书是对知识服务业这一全新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内容从对知识经济和知识产业的讨论切入,对知识服务业的内涵、范畴以及发展前景作了系统、完整的论述,并从大都市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潜力。本书不仅理论上有创新,而且国内外相关资料翔实,在实证研究方面也有科学的判断,具有实用和指导价值;适合政府人士、学者及相关企业界人士阅读。
  •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7):工业发展效益现状与分析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7):工业发展效益现状与分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许多工作要做,应突出重点,在以下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上取得进展和突破:第一: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向又好又快的发展。第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第三: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布局合理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第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第五:在继续推进生产经营领域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必须推进生产社会化的改革和调整。
  •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资源小省造就经济大省,初步答案可以肯定为,是浙江商人创造了浙江经济的奇迹。然而,浙商的崛起又是凭着什么呢?浙商是浙江籍商人的简称,指的是出生于浙江区域内的商人群体。因此,要探究浙商崛起的原因,必须从浙商与其他区域内的商人群体的比较分析中来展开。为什么“三无”(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起步,“五低”起飞(起点低,知名度低,文化程度低,企业组织形式低,产业层次低)的浙商,会成为全国第一创富集团?资源不怕少、企业不怕小、身段不,咱低是他们的特色和优势。浙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共生共荣,小企业和规模经济的统一,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互动,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区等,这些现象不是浙商的首创,就是浙商做得最好。
  • 生意经:中国十大商帮的经商智慧

    生意经:中国十大商帮的经商智慧

    本书选举了以温商、晋商、徽商、京商、鲁商、沪商、川商、闽商,粤商、台商为代表的10人商帮,从不同的经商角度,阐述了这些传奇人物的经商之道。
  • 经济读本

    经济读本

    《经济读本》:如果你读了之后,能够清晰地看到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带给自己的经济前景,能够利用这些政策进行有效益的经济活动,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富足的生活,并为家乡的发展增添马力,那就是给我们的最大欣慰了。
热门推荐
  • 青春如舟需要风

    青春如舟需要风

    她在暗处,我在明处。我原本是这样认为的,可没想到,她一直都在我面前,只是我没看出来罢了。但是,通过反向追踪她的网络IP地址,我还是查到了一点东西,即使她没有和我说任何有关她的事情。她到底在哪?也许答案马上就会出现了,我会全力以赴的!
  • 烈马雄骨

    烈马雄骨

    现代人经常遐想古代人的生活理念与状态,比如那些泯灭的行当:刽子手、行脚商、宦官宫女、酒倌屠儿、内四门的僧道丐偷、外四门的盗刑相马、上九流的医杂法墨、下九流的戏贼巫娼,那一个个似近非远的古老行业,在千年岁月里,沉积出多少的悲欢离合?本书的一个个民间传说,为你揭开那些古老行当的爱恨情仇。
  • 霸道校草的甜心公主

    霸道校草的甜心公主

    在慕容朵朵遇到他之前,她整天闷闷不乐,“我讨厌你,离我远一点。”“给我一个机会,忘掉他好吗?”她享受着这般幸福,而“他”的出现,打破了宁静的生活。慕容朵朵忍着痛,想拼命忘记他……“当年我的离开是不得已的,原谅我好吗?”看着他清秀的面容,心抽搐了一下。“不行,你是我哥,不可以”说完,慕容朵朵转身跑了出去。颜离浩看着她这番模样,将嘴靠近她的脸,吻了上去………………
  • 恶魔独宠:溺爱小娇妻

    恶魔独宠:溺爱小娇妻

    “老公,求求你了……”“嗯?求我什么?”“求……”话还未说完,就被扑倒了。第二天,萧筠腰酸背痛,内心十分后悔为什么要答应那个禽兽!可惜,事情已经发生了,后悔也没用,所以导致一整天萧筠被许多人问:“小妹你怎么了?”“小筠你肿么了?”“麻麻,腻米事巴?”……
  • 桃魔人

    桃魔人

    他十指十印,怪异诡谲却一身正气,罕见的桃色双瞳蛊惑人心,是仙麟稽大陆上年青一代的骄子;她眼中藏着毁灭与生存,同样的桃色双瞳带来的却是死亡与诅咒的力量;他们机缘巧合走到一起,如同阴阳两面,被世人称为桃魔人……
  • 十二月的约定

    十二月的约定

    文涛在自己经营的公司刚开完会,走进办公室,正准备在抽屉里找与客户签的合同的时候,突然翻到了一张照片,那张照片是他和王娜照的,突然让文涛回想起了以前学生时代的生活……
  • 一梦雪无痕

    一梦雪无痕

    “两岸文学PK大赛”本小说讲述关于青春成长的故事。塑造了焦梦雪、何晓啸、占昌义、艾玲、张玥等一批性格迥异的年轻人用深刻的文字完美展现了当下青年人成长时期的情感经历与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 短刀王

    短刀王

    一刀开山,两刀破天!战罗刹,斩邪祖!一刀行大陆,断尽贪婪心!这是属于一个强者的时代!只要拥有足够强的力量,就能傲视群雄、俯视天下!本书分为:武现、武位、武通、武性(第一阶段)武启、武尊、武圣、武醒(上古)(第二阶段)武史、武神(武魔)(第三阶段)!希望大家看完之后投几张推荐或者收藏,子卿谢谢大家了!
  • 源乱

    源乱

    一个无人知晓是否真实的传说,带动了四大帝国无休止的战乱。帝王的陨落,触动了阿尔戈帝国身份的天平。象征着守护王权的六殿王骑,在那一刻,向着王权,伸出了手……
  • 仙魔争锋

    仙魔争锋

    传承万载的帝国要垮了不安分的修道界要重现辉煌了野心勃勃的人开始行动了……天下大乱了……一个不小心,某人卷进去了……好吧,努力拼搏吧……这下好了,仙魔鬼怪都跑出来了把它们都干掉吧,打怪升级啊,大家都这样干的……好吧,终于,咱的仙国大业终于成功了,可以高正无忧休息了吧……什么,你要封神?那可不行,那岂不是辛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终于,天下大乱了……不但如此,天上也大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