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上司眼中的人才
职场中,有一些基层经理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有一点成就以后直接打电话给自己的上司,说明自己的成绩,罗列自己的功劳。这些经理就是想让老板知道,自己是一个很有能力,同时也很有成绩的人。
当然,能力和成绩都是做一个经理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这些经理人在汇报自己的成绩时满口说的都是自己的功劳,丝毫没有提及上司给自己的帮助。所以,他们的成绩难免会引起上司的反感。
功劳是有的,能力也非常不错,但是邀功的做法却适得其反,引起了高层领导的反感,最终影响了自己个人职业的发展。
常言道,“枪打出头鸟”。一个有能力、有成绩的下属,如果在领导面前一直不停地夸耀自己的成绩,炫耀自己的能力,这是最大的悲哀。这样的下属给领导的印象也只能是洋洋得意、居功自傲、盛气凌人、目空一切。
也许这个下属曾经给自己的上司做过开路的先锋军,也许这个下属曾经给领导出谋划策,帮助领导坐上今天的位置。但是,在领导的面前夸耀自己的本领,炫耀自己的功劳,就很容易变成领导枪下的出头鸟。
耀铭跟着自己的老板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在公司很多人的眼中,耀铭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耀铭的职位是老板的助理,兼行政总监。
很多人都说,耀铭这个位置是伴君,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但是耀铭却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好几年都没有出过差错。
很多和耀铭合作过的部门经理都说,耀铭是一个要能力有能力,聪明又能干的人。
耀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公司只有一个老板,如果有非常为难,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让老板知道,取得老板的同意,不能乱做决定。”
这样的话,自然也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老板的心里当然十分舒服,因为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下属,把他的位置看得这样重要,体现了下属对自己的尊重。
一个聪明的人尊重你和一个愚笨的人尊重你,感觉完全是两样的。耀铭就是那个又聪明又有能力的人,得到了他的尊重,老板当然是非常受用。
耀铭不断地取得老板的信任,用他卓越的能力,一次又一次为公司出色地完成了很多项目,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所以他的这个位置一直没有人来顶替,也一直没有人敢尝试替代。
他已经在大家的心目中变成一个工作能力完美的代言人了。凡是耀铭做出的决定,公司一般是不会开会讨论的,直接就可以用。
耀铭从来没有在老板面前说过自己为公司立下的功劳,他总是这样说,“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我是这个公司的员工,奉献我自己的力量是做员工的本分。”
当然,耀铭并不是无偿做这一切的。老板因为对他信任和器重,给了耀铭4%公司的股份。
要做到有能力,被上司欣赏的同时,又被上司信任实在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耀铭不但做到了这一点,而且还做得十分出色。
总结一下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虽然他聪明有能力,被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他自己并不说,这就是大家说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的原因。
在下属的面前,他对老板绝对尊重,说这个公司里只有一个说话算数的人,那就是公司的老板。这无疑是把老板放在一个不能动摇的位置上。所以,受到了老板的信任和欣赏。
作为一个聪明的下属,要深知这样一个道理,就是自己的能力再突出,做得再优秀,老板不欣赏你的话,你都不能算是个人才。因为在很多企业里,一般只有一种文化,也就是“老板文化”。
下属凭借自己的能力在老板面前邀功,不如在老板面前低着头,恭顺地做好事情,做得越出色,头越要低。当你成为这个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人才时,你不想得到嘉奖都不行。
不可功高震主
开始的时候,高学历,有丰富的经验、卓越的能力,而且工作态度认真的员工可能会受到老板的欣赏和赞扬。
蒙牛的老板牛根生曾经在伊利集团工作的时候,扮演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因为其工作能力卓越的缘故,他在被自己的下属敬佩的同时,当然也引起了上司的注目。
上司一注目,下属就有可能变成枪靶子。
牛根生对于下属的敬佩和赞扬统统接住,上司明显地感到他给自己带来的压力,于是找了一个借口,让他去学习。学习完了以后,他就被踢出了伊利公司。
当然,很多人会说,牛根生最终还是成功了。虽然成功了,但是能成为牛根生的人却是不多的。
劳苦功高是一回事,功高盖主又是另一回事。
上司表面上看起来都非常深明大义、心胸宽广。但是,一旦自己的下属功劳卓越,且不知道收敛锋芒的时候,这个下属必然成为靶子,成为上司“射击”的对象。
老板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力卓越,可以为自己分担忧愁,可以为自己冲锋陷阵。但是,老板不希望下属被绝大多数人赞同以及表扬,要表扬也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别人替自己表扬了这个下属,或者对这个下属充满了钦佩之情的话,这个下属就会遭到老板的贬谪。
有一个县官和一个师爷是一对好搭档。衙门里的人包括当地的老百姓都知道,县官之所以能明确地断案,其实是因为这个师爷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
因为县官并没有什么像样的才能,只因为家里有钱,才捐了一个官做。而这个师爷却是一个饱读诗书的秀才,因为没有后台,只能屈尊在这个县衙里做一个师爷。
师爷才高八斗,而县令却鲁钝。然而,这个县令虽然只是一个捐出来的官,却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所以他高薪聘用了这个师爷。聘用这个师爷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要提升自己的政绩。
当然师爷的到来是提升了县令的政绩,但是,同时师爷的才气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赞美,以至于有人说,县令之所以能获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全是靠师爷得来的。
对于这样一种说法,师爷并没有否认。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聪明的人,又有才学,当然希望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现在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正是他本来的目的。
但是,县令却不能忍受这样的一种说法。他主动找到师爷,问:“最近外面的传言比较多啊,你是不是也有耳闻?”
师爷说:“传言也有传言的道理,传言有时候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县令听到了这样的话,当然非常不高兴,他想:我既然有本事提拔你,当然也有能力把你给踢出县衙。但是,现在不行,现在还不是时候。
县令虽然在才学上不如师爷,但并不是一个没有心机的人。而且,县令的家世本来就比较雄厚。
县令这边一取得政绩,家里就给他想办法往上面攀升。因此,他很快被提升上去了。本来他打算在自己被提升以后把师爷推举一下,让他做县令。但是,经过那次谈话以后,县令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县令得到提升离开县衙的那一天,师爷也离开了县衙,他不是跟着县令一起升迁,而是回家真真正正地去做一个穷秀才了。
优秀的人才不但让人羡慕,同时也会让人嫉妒,嫉妒他们的不但有身边一起工作的人,同时还有自己的上司。遭到同事的嫉妒和遭到上司的嫉妒,哪一个更可怕呢?当然是遭到上司的嫉妒更可怕了。
优秀的人才要懂得,在成就的光环下面保持一颗淡定而平凡的心,不邀功、不邀宠,得到的才会更多。
§§第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