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烂的教官。”
——《士兵突击》
从进入部队开始,相当长的时间里许三多都是处在老马班长、史今班长、高城连长等人的帮助和照顾下,第一次离开702团他就碰上了在他看来“最烂的教官”——袁朗。这位特种兵中校用一种近乎残酷的方法把许三多等人从基层连队挑选上来,却并不珍惜,在训练中连一直无怨无嗔的许三多都说:我恨他,我们很穷,现在连仅有的尊严也被他拿走了。以至当吴哲顺利通过测试成为老A的一员时,居然选择了拒绝,并解释说:我无法面对这样的主官。
与许三多所处的军队背景不同,新人在职场突击中并不需要以绝对地服从作为天职,他们可以选择对领导的态度和看法。领导在新人刚刚到来时是完全具有指挥权力的上级;但事情总会发展变化的,也许不久,新人就可能因为工作上的突出表现成为与领导同等级的员工;如果机缘凑巧,新人与领导的相互地位实现转换也并非不可能。所以,一般而言,多数领导对于部门中的新人往往带有一种复杂的情感,既希望新人能力突出,能够为本部门带来优势和效益,又不希望新人能力过于杰出而超越了自己的驾驭能力。因此,新人应该要认识到:领导既可能是新人在职场突击上有力的扶持与助推器,也有可能成为职场前进路途上的绊脚石。
初入职场,新人们都希望自己的领导具有一切优秀的品质,兼容并蓄、热心助人、鼓励创新、不排斥异己……这些本无可厚非,但领导毕竟也只是普通人,普通人所具有的缺点和劣势领导也一样具有。在美国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次测试,提供三个人的简历要求群众从中挑选一个能够造福人民和国家的领导人。三人均为男性,简历如下:
A。曾相信巫医和占卜,同时拥有两个情妇,吸烟成瘾并酗酒;
B。放荡不羁,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曾吸食鸦片,好白兰地,每天要喝一公升左右;
C。合格的军人,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素食主义者,不吸烟,不酗酒。
不难想像,在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把票投给了C男。但是结果是怎样的呢?这三位都是二战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A是美国总统罗斯福,B是英国首相丘吉尔,而众望所归的C呢?他是德国元首希特勒。是历史的玩笑吗?当然不是,只不过历史选择的是能担当重任的人,而并没有考虑其个人的历史品行。
要想在突击途中一切顺利,领导是新人无法躲开且必须依靠的有利“后台”。对于新人来说,明白自身的职责、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以至在最初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都需要领导有形或无形的帮助。就像许三多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班长老马关于修路的命令一样,许多新人在面对领导的时候都选择了无条件服从,可是按照彼得原理,胜任的员工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员工所占据”。对于领导的职位,领导本人也可能并不胜任。对于一个不能够胜任其工作的领导,其命令的有效性也值得推敲。“长江后浪推前浪”,职场中大多数人走的都是没有太大差别的道路,原先看到远处风景的战士,现在也许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脚下的荆棘上。领导错过了风景,并不意味着所有员工都要与风景擦肩而过。
领导不是完人,不要奢望能够给新人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但是领导之所以能够坐在现在的位置上,必然也有其过人之处。“世界三大东方指挥家”之一的小泽征尔曾经参加过一次比赛,数次演奏过程中的不和谐使他开始怀疑乐谱的正确性,但由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团坚持乐谱没问题。再次努力失败后,小泽征尔斩钉截铁:“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令人意外的是,评审团集体起立为他鼓掌,祝贺他通过了测验,大赛夺魁。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新人的职场突击,就好比在职业这条道路上碰上了与自己目标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个团队,作为团队核心的领导者是新人绝好的借鉴对象,他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新人绕开职场生涯上可能遇见的沼泽,但在那些领导的能力不足以触及的地方,就需要新人依靠自己的努力,于荆棘丛中杀出一条道路,直接冲向突击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