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士兵突击》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曾讲述了作者清崎这样一个故事。
清崎在新加坡接受当地一家报社女记者的采访,顺便替她作了一次理财咨询。她的困惑在于:自己的小说和文章写得都还不错,可是只能在报社打工,拿着微薄的工资,而且目前看来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改善。清崎很清楚这位女记者文笔很棒,她说的都是实话,于是他向她推荐当地一家教销售的培训班。
谁知她一听就十分不高兴:“你是说我应该去学习卖东西吗?”清崎点了点头。
她几乎跳了起来:“我可是拥有英语硕士文凭的人,干的可是体面的工作。可那些推销员却只知道为了钱工作,我根本瞧不起他们!”
清崎解释说:“你看,我只是一个平庸的作家,但同时也是畅销书作家,而你却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可惜还不是一个畅销书作家。如果你能学习对你很有帮助的推销本领,你不就能成为畅销书作家了吗?”
女记者最终也没有领情。
在这个故事中,清崎与女记者矛盾的焦点在于到底应该为了谁而工作?我们在职场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是否为了钱而工作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能否将更多的人纳入自己的视野当中才是最重要的,把别人树立成自己工作的目标不是平白多了一些负担,却是为自己打开了更大的空间。女记者以为当推销员,就是给别人低三下四、一切为了钱打转,实际则不然,推销员的核心价值在于打开市场,将更多人纳入到经销商和消费者当中,“富爸爸”清崎看中的正是这点。职场突击也要搞清楚为了谁这个问题,否则的话,再有激情的冲劲也难以持久。
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概括就是:“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关于它,《士兵突击》里的高城有过一段精彩的自我剖析。他对团长王瑞庆有些自嘲地说:“这两天刚明白个道理。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容是别人,欲是自己,这样的天地跑得欢敞……”心中有别人的人才是伟大的;能够达到忘我的人则是刚强的。这个道理在职场中一样适用,无论一个人学到了多少种本领,只有在别人身上发挥出作用,才能对社会发挥影响,产生效益。一个人如果考虑事情都很自我,那么他走的路肯定会越来越窄,变得很脆弱。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凡事都要斤斤计较,什么事都分毫不让,似乎是便宜占尽,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会因此丢掉许多人脉关系,业务网也会变得十分脆弱。俗话“吃亏是福”不是没有道理的。
微软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是,员工有权说“不”。它赋予员工更多自主的权利,这是因为微软看到了员工如果看问题不是单纯为了取悦上司或者老板,而是从任务本身为了事业为了自己来判断,那么激发出的聪明才智将是惊人的。“为公司工作,不是单纯地为老板工作。”这就是微软的企业文化造就的员工意识。
除了为团队为公司多做考虑,我们还可以把工作奉献的目标定位于社会。这么说并不是虚假的高尚。不妨这样考虑:每个人都为了养家糊口而赚钱工作,承担着对家庭、亲人奉献的义务。这是一个属于个体的目标,但正是这种对单个家庭的奉献构成了对整个社会奉献的基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正是这样的价值观。许三多之所以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正在于他把军队看成自己的家,真诚奉献,自然也就能成为军中的宠儿。
还有的人认为,与其认为是在为老板工作还不如认为是在为自己工作。而这个论调的出现首先是基于老板和员工的对立关系,试想,如果老板对员工非常好的话,那么员工做起事来肯定会不遗余力。既然要在同一屋檐下共同奋斗,就应该先放下敌对的目光:员工和老板都是公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成功与否与公司的命运休戚相关。所以,重要的不是为谁工作,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想要的仅是个人的一时之快还是长久的持续发展。
为了谁,并不是一个阳春白雪或者俗不可耐的问题,而是要促使我们真正思考自己的愿景。拥有突击精神的人,之所以能够突击并取得成功,就在于他看得更远更开阔,这也值得大家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