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常常有平平常常的骨气。”
——《士兵突击》
骨气,是一个历来属于高帽子的词,我们在历史上能见到很多这样的人。宁折不弯的苏武、文天祥,鲁迅文章中所提到的“中国人的脊梁”,如此总总。似乎骨气总是附着在所谓的大人物身上,与平常老百姓无关。
《士兵突击》中有一段关于骨气的精彩表演。许三多送走五班班长老马的时候,老马对他说:“许三多,做好兵,还要做好人,做人难过做兵。”
许三多当时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善于钻营的李梦在一旁解释道:“班长的意思要你在军队左右逢源,当大官,退伍了还要挣大钱。”老马听了呵斥说:“王八是他那意思。许三多,咱们都是平常人,可平平常常有平平常常的骨气。”
原来平常人也有平常人的骨气,《孟子》里不就曾经谈到过“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吗?老马虽然被埋没在草原五班,但凭借着培养出来的一个个军中骨干,最后还是坚守住了自己的骨气;比较来说,许三多的骨气更多地被隐藏在对上司的百般信赖和出色的表现中。不要以为谈到骨气就是搞对立和抗争,骨气的真实含义应该是表现出来的百折不弯,活出人样。
那么这种骨气在职场中又是怎样表现的呢?有的人说,职场讲究的是一团和气,俗话说“和气生财”,所以不要谈什么骨气,只要能升职能赚钱还要什么骨气。
挣钱固然是好事,但它并不是人们职场生活的全部。据调查分析,除了薪水高低,是否坚持个人原则也是人们跳槽的重要原因。而职场中的骨气正是人们在职场表现出来的原则性。
在《士兵突击》的后半部分,同样还有关于原则的探讨。那是吴哲通过试训终于过关了,但在总结的时候却对袁朗表现出了一百个不服。别人都问袁朗为什么挑这么难管的兵,袁朗回答说喜欢他三个优点,其中第一个就是他在试训中表现出来的原则性。吴哲坚持的虽然是个人的原则,但促使袁朗能接受这些原则的原因则是,老A在极端情况下执行任务的时候,必须对自己的原则有清醒的认识,必须知道自己的底线。在电视剧的后半部分,当许三多与毒贩真刀真枪地对峙时,居然把毒贩的人性也想得那么善良,不能不说是他还没有清楚老A的底线。
美国西点军校的一名毕业生就曾经说过:“非常情况下能否坚持原则,常常是判断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重要依据。”这恰恰也映衬出吴哲坚持原则的重要性。
坚持原则性并不意味着固执与执拗,而是将自己心目中的原则与团队乃至社会的整体利益相统一。变通也是企业要不断采取的,但如果留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变通一般发生在不涉及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地方,而一旦接触到企业文化、价值观等一些整体兼长期的利益,原则性的因素就会表现很强。
比如说企业是要选择投资的领域,这只要基于盈利的原则就可以了,但如果选择的领域与社会效益有冲突的话,那么就涉及企业的原则和对社会的良知。同样,个人在职场中的一些选择如果跟自己的责任有冲突的话,这就要考验到原则性了。
比如,仓库物品的妥善保管是仓库保管员要坚持的原则,销售员对管辖区域提供尽职尽责的服务是其原则,程序设计员的原则是保障客户满意,保证公司整体运行的效率是职业经理人的第一原则等等。这些原则虽然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问题正在于人们有时会把这些原则看得平常而忽视掉。
在管理术语中,人们对“原则性指令”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顾名思义,原则性指令明确地指出了一项任务或者一个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根本原则,而接受指令的员工可以根据它灵活展开。可以说,原则性指令管理方式的兴起表现出了现代企业对人能力的关注,还展现了给制度、企业文化赋予活泼生命力的强烈愿望。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无论领导还是员工都对接在理解力的高端,而不是纠缠在琐碎的细节中。
老马劝许三多守住平平常常的骨气,正是在于他立足于许三多本质上对原则性指令的强制性能力上;袁朗欣赏吴哲,在于吴哲对老A原则性指令的天然理解;而我们大家,也不妨锻炼自己对原则性指令的理解、把握和执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职场中的骨气,也才能真正地成长为企业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