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样,迁都这件事我是必须要做的!
在一次朝会上,斜挎长剑,身披坚甲的士兵侍立左右,蛮横的董卓撕开外面的伪装,准备以武力胁迫大家同意迁都的提议。
董卓站在百官首位,右手似不经意般握了握手中的长剑,阴森森的说道。
“迁都这件事大家怎么看?洛阳这个地方已经传承了十一代皇帝了,王气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是到了挪地方的时候了!如果谁有不同意见就赶紧提出来吧!”
殿下众臣观此情此景,心中明白,若是在这个时候提出异议,恐怕项上人头不保!
再者就算是不同意又能怎样?
就现在这种情况,一群手无一兵一卒、体质孱弱的大臣,说话的分量甚至还比不上一个手持利刃的士兵!
算了,就随你去吧!我们现在又做不了主,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去吧!
群臣默然无语,无人赞成也无人反对。
见满朝文武无人提出反对之意见,董卓满意的点点头。
他心想,早知道这群文臣这么胆小怕事,我当初又何苦费心去拉拢朱懏那个老顽固,白白惹来一身骚!早就应该这样,直接简单暴力的解决不就行了嘛!
“那好,既然你们都不说话,我就当你们是默认了。那。。”
“慢着!我不同意!”
看来不怕死的忠臣虽然少,但还是有的!位列三公的司徒杨彪就是一个不怕死的!
不等董卓把话说死,杨彪站出来,表示反对。
这可把董卓给气坏了。
这都快要定下来的事因为杨彪的搅局又变得波动起来,董卓能不生气吗!?
他脸色猛地一沉,低喝:“你凭什么不同意!?如果现在你说不出个道理出来,就不用活着回家了!”
既然我站出来了,我就做好了今日为国捐躯的心理准备。董卓,你休想吓退我!
司徒杨彪并没有丝毫惊慌,语气平稳而又条理清楚的解释了不能迁都的理由。
“改制,是天底下最大的事情。当初殷朝的盘庚迁都亳邑,就引起了天下人的怨恨,进而导致了国家动荡不安。现在我们已经在洛阳这块风水宝地上建都这么长时间了,百姓安居乐业,无缘无故的要他们抛家舍业离开洛阳,恐怕百姓都不会同意,这会令天下大乱的!”
杨彪说的很好,句句在理。一般人听了绝对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但是很可惜杨彪面对的不是一般人,而是百无禁忌,残暴好杀的枭雄董卓!
百姓不同意?
百姓算个毛啊!
怕他们?
真是笑话!
我有刀,我有兵,我会怕他们?!
百姓不服,天下大乱之类的可吓不倒董卓。
对于杨彪提出的担心,董卓面无表情的回了一句。
“百姓不同意迁都,没关系,我就让我的军队在后面驱赶他们。如果百姓敢闹事的话,那正好给我的西凉军做人肉靶子!”
像董卓这样蛮横残暴的统治者,就问你,怕不怕?服不服?
很多人都怕,我也怕。但是这还是不能吓退不要命的杨彪。
被董卓的豪言壮语气得不行,杨彪不顾形象的在大殿上冲董卓吼了起来!
“你想挑动天下大乱!?我告诉你,让他们乱起来很容易,但你想要让他们安定下来可就难啦!就算你的大军在勇猛无敌,也不能杀光所有的人!”
好你个杨彪,你竟敢一而再,再而三的跟我作对。难道你以为我真的不敢杀你吗!?
“怎么?难道你想推翻大家的决定吗?”董卓冷笑着说。(分明就是你自己的决定好不好!)
见董卓,杨彪二人正吵得不可开交,朝廷里的大臣们可能是觉得两个人吵架不够热闹,这一个杨彪还没搞定,又跳出来一个太尉黄婉。
“我觉得老杨说得对!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到底应不应该迁都!”
董卓的生气,很愤怒,甚至好几次都快忍不住要拔刀砍人了。
杨彪是司徒,黄婉是太尉,三公里面已经有两个跳出来反对他的了,他还怎么开心的出来?!
董卓不说话,杨彪、黄婉二人也不言语,场面瞬间冷了下来。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都会有一个和事佬笑呵呵的出来和稀泥,而这次也不例外!
当然,敢在这种情况下出来和稀泥的人也简单不了。
那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时任司空的荀爽(得了,这下三公终于凑齐了。)
荀爽出身于名门望族“颖川荀氏”,在当时他的名气非常大而且和他的七个兄弟并称为“荀氏八龙”。更令人惊奇的是,荀爽这个人所擅长的专业非常奇特,不是那些传统的儒家典籍,而是身份神秘的周易八卦。虽然到了现今,荀爽这个名字已经很少有人听说了,但是荀爽的侄子荀彧却是大大的有名。
玩周易八卦的其实跟摆地摊算命的有很多联系(混得好的叫易学大师,混得不好就是算命的),灵活圆滑、察言观色是他们的强项。
荀爽见董卓面部扭曲,双拳紧握,心知其已经动了杀心。他为了保住同事的性命,不得不硬着头皮出来打圆场。
“你们两个人怎么说话呢!怎么就没人能理解董相国的良苦用心呢!那些关东叛军实力雄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迁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您瞧瞧,荀爽这话说的多漂亮,多有艺术。看似责怪杨彪、黄婉二人,维护董卓。实际上悄悄的点出杨彪二人是因为不明真相而说错话,在董卓面前为二人开脱。
不愧是玩周易的大师!
但很可惜,杨彪、黄婉二人明显没有理解荀爽的良苦用心,在下朝之后又上书反对迁都!这下彻底将董卓惹恼了,这次谁也帮不了他们了。
杨彪、黄婉,你们两个不是好歹的东西,真以为我会估计你们的官职而不敢动手?
那你们想错了!我连皇帝都敢动,会怕你们两个小小的司徒、太尉?如果我胆子小,又怎么能有今天的成就!?
好,既然你们不听话,那就给我滚回去种田吧!有的是人愿意为本相国服务!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以遇到天灾为借口罢免了杨彪、黄婉二人的官职(有没有天灾关人家什么事?),然后任命正积极朝他靠拢的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
王允同志在当时还是很老实的,但这个人也不是什么善茬。如果说董卓是一只猛虎,那么王允就是一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他静静地等待着董卓的破绽,准备伺机干掉董卓。
~~~
枪杆子里出政权啊!
没有力量,没有根基,你说得再好,再对,也根本不会有人听!
手里握着枪杆子的董卓在这次朝堂斗争中战胜了德高望重的三公取得了绝对的胜利,而迁都终于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