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言不慎身败名裂,一语不慎全军覆没。”生活中的很多矛盾纠纷大多都是说话不慎引起的,话一旦出口,就没有办法收回了。所以,低调的人绝不会轻易对别人评头论足,在每句话出口之前,他们都必须仔细地思考一番。这样,就能够自由地应用自己的锋芒,藏露得当,既可以保全自己,也可以展示自己,还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话不轻易言满
《菜根谭》中有言:“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这的确是一种不错的低调者处世之道。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是利己的根本。在日常的生活中,低调者往往不将话说得太满,一来别人听了会接受不了,二来还会让自己失去尊严;低调者往往不将事情做得太绝,使自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这些都是低调者为人处世的方法。
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有些人为了表现自己,往往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地说一些把自己逼进死胡同的话,这反而给自己造成了进退两难的窘迫境界,这就有了著名的“巴克利亲吻驴屁股”的故事。
巴克利是一位前NBA的著名球员,但是更让他出名的却是他的“大嘴”。在巴克利还是一名球员的时候,巴克利的“大嘴”就已经闻名全联盟了,巴克利的臭口得罪过的人可谓不计其数。他更在退役之后,凭借这一项“本领”出来混饭吃:在TNT电视台担任NBA节目的评述员。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巴克利的臭嘴居然会令他自己在全美国人民面前出了一次大丑。而巴克利臭嘴事件的主角则是姚明。
事情的主要起因是这样的,巴克利对姚明这位外籍选秀状元看着很不顺眼。当姚明在赛季初的比赛中发挥差劲后,巴克利更是有理可恃。在休斯敦火箭主场迎战金州勇士的比赛开始前,巴克利在自己的节目中扬言,要是姚明能在比赛中拿下19分以上,他将亲吻姚明的屁股。
可惜的是,姚明在那场比赛中只得到3分。于是,巴克利也更加狂妄了。在节目中他再次扬言,只要姚明能在本赛季余下的任何一场比赛中拿下19分以上,他将亲吻他的评述员搭档、前火箭队球星肯尼·史密斯的屁股。
结果,巴克利这次是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仅仅一星期后,在火箭队对洛杉矶湖人的比赛中,姚明一举拿下了20分。这下,一向对姚明欣赏有加的史密斯逼着巴克利履行诺言。令巴克利尴尬的是,史密斯却不愿意被巴克利吻自己的屁股,他牵来一头驴作为自己的替代品,并逼巴克利在驴屁股上兑现自己的承诺。
不过,巴克利在这种尴尬的时刻倒显示出自己诚实的一面,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另一次全美直播的电视节目中,巴克利俯下身子,去亲吻了一头驴的屁股。像巴克利这样话多的人,通常为了表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高水平,往往爱用一些夸张的修辞,反而给自己平添了不必要的麻烦。低调者说话会分轻重,只说三分话。或许人们会认为这样的人很狡猾,不能深交。其实不然,每个人说话时都要看对方是什么人,如果是不可深交的人,三分话已经算多了。
说话要考虑三个限制:人、时、地。如果不是其人就不必说了;虽然得其人而没有得其时,也不必说;即使是得其人,也得其时,但却没有得其地,那也不必说。喜欢把话说满的人,通常喜欢一吐为快,不考虑说出去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很容易让别人抓住把柄。
有一个很有为的年轻人,他想在大科学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谋得一个职位,恰巧这时候爱迪生也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于是就给了他一次机会,爱迪生亲自接见了他。年轻人向爱迪生表明了来意,同时,还袒露出自己的雄心壮志,他说:“我一定会发明出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化一切物品。”爱迪生听完以后,便问他:“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装这种溶液呢?”那个年轻人顿时无言以对了,面试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这位年轻人正是把话说得太满了,以致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把“一切”换为“大部分”,他便不会如此的窘迫了。
把话说得太满了就像往杯子里倒满了水,再倒水也不会滴进去一滴的,执意再滴的话水就溢出来了。凡事总会有意外的,使事情产生了变化,而这些意外并不是人能预料的。所以,话不要说得太满了,就是为了容纳这个“意外”,以便可以从容地转身。低调者最明智之处,并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而是留一步于人于己。
低调者的智慧:
为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低调的人在生活中都很注意把握说话尺度,从来不把话说得太满了,以免打自己的嘴巴。
三思而后言
古人言:“三思而后行。”相信这句话大家早就听说过了,意思是告诉我们在做事之前要多多的考虑,以免犯不必要的错误。同样说话也是如此的,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如果能先多考虑一下你所要说的话,可能会使你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古时候,巴格达有一位学者,据说他的智慧过人。一天,一位熟人遇见这位伟大的学者,说:“你知道我刚才听人怎么说你朋友的吗?”
“等等,”学者答道,“请允许我先问个问题,你再继续往下说。你要告诉我的事属实吗?”
“我不大清楚。”这位熟人说。
“好吧,”学者说,“你不知道这事是否属实,让我再问个问题。你要告诉我的是好事吗?”
“不,不是好事!”熟人回答。
“那么请允许我问第三个问题。你要说地对我有用吗?”学者问。
“不,没用。”熟人说。
学者又接着说:“假如这事可能并不属实,又没什么好处和用处,那你为什么要告诉我呢?”
这位熟人立刻无言以对。
是啊,当我们要说话时经过这三重过滤检验了吗?在我们开口之前,先问过自己这些问题了吗?假如你要告诉别人的事情经过了这样的三重过滤,那就是该说的!
生活中的很多矛盾纠纷大多都是说话不慎引起的,话一旦出口,就没有办法收回了。所以要管好自己的嘴,在每句话出口之前,都必须仔细地思考一番。不懂得三思而后言的人,轻则会失去挚友,严重的将会丧失性命。
19世纪的早期,沙皇俄国经常会爆发革命,这些革命者都要求沙皇进行社会改革,废除封建制度,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派兵残酷地镇压革命,还大肆逮捕革命者。经过一次象征性的调查审判后,一位革命者的领袖被判处了死刑。行刑那天,受刑的人站在绞刑台上,没想到绞刑开始后,经过他的一阵挣扎,绳索突然断了,这位本该被绞死的革命者重重地摔落在地上。使得满身是伤的革命者更加的迷迷糊糊了,惊魂未定的他慢慢从地上摇摇晃晃地爬起来,拍打了一下身上的尘土,揉揉脖子,确信自己没有死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就这句话要了他的命。他说:“你们看,俄国人已经不懂得如何做事了,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当时,在信奉天主教的俄国,类似这种情况常常被当作是天意和上帝恩宠的征兆,不管什么样的犯人通常都会得到赦免。
守在刑场的士兵立刻前往宫殿向沙皇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沙皇尼古拉一世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依据习惯写了一个赦免令。在准备发出赦免令之前,沙皇问了一句:“事情发生之后,他有没有说什么?”
“尊敬的陛下,”士兵战战兢兢地回答说,“他说……俄国人们甚至不懂得如何制造绳索。”
“既然如此,”沙皇尼古拉一世说,“那我们就证明给他看看吧,看我们俄罗斯人民究竟会不会制造绳索。”他亲手撕毁了赦免令。随后这位革命者再次被推上了绞刑架——当然,这一次他被绞死了。
大难不死,本应庆幸,如此不三思而后言,继而断送性命实在令人可惜。
在与人交谈时,应该还要注意的两点是:不要只有你在讲,没有别人讲。这里的别人可以是单人,也可以是多人。因为交谈是双方面的,如果只有你在讲话,把别人晾在一边,会显得你很没有礼貌。其次是要考虑一下你讲的话题对方是否感兴趣,如果是对方不感兴趣的话题,可能对方只是对你不理不睬。如果是严重的话题,对方可能还会与你争论的。
低调者说每一句话都得进行再三的推敲,既怕被人误解,有口难辩,又怕出言伤人,与人结怨。的确是这样,低调者深谙“祸从口出”的道理,对语言的禁忌十分的在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禁忌:
1.沟通中,最忌讳废话
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候,最忌讳的是多言或废话,尤其是用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或者简单几句话就能表达出的意思,就不要说过多无用的话。所谓最好的说话技巧,就是能够在话题开始的时候,很自然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果为了表达一个意思,不断地解释,增加不必要的废话,只能招人讨厌。
2.炫耀又爱说教,是最糟糕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爱表现的心理,只不过各自表现的方式不一样。其实习惯说废话的人就是出于一种爱表现的心理,这样的人让人难以接受,如果你不仅废话多,还喜欢炫耀和说教,那简直让人无法忍受了。
3.说话时不要有过高的音量
尖锐的高音往往能在你无意的时候破坏你的形象,只能让人觉得你没有教养。从医学角度讲,某种声音的音频超过一定程度,就会让听到的人产生不安的情绪,严重的时候还会让人变得焦躁。低沉的声音其实可以给人一种稳重、权威的感觉,让人觉得你是个可靠、可信的人。
低调者的智慧:
一言不慎身败名裂,一语不慎全军覆没。几乎所有在谈话中出现的失误或错误都是由于没有认真考虑造成的。低调者能把握说话的场合和时机,思考与权衡一句话说出后的利弊,选择恰当的言语进行表达。这样,他们的话语往往能达到扭转乾坤的效果。
适时“沉默”才是金
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在许多的场合,一个人的好口才往往发挥不了作用,甚至还会有适得其反的作用,这对人们之间的交往是十分不利的。这时,如果你缄口不言,反倒更利于与人打交道,还会收到意外的效果,这就是“沉默”的力量。
教育家说,沉默是一种智慧;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成熟;科学家说,沉默是一种发明;艺术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是的,开口是银,沉默是金。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交流信息的独特方式,甚至是特有的语言。沉默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可贵的处世之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消息灵通的美国新闻记者,得到了这样一个情报:罗斯福领导下的一个秘密小组,已经成功地破译出了日军要进攻中途岛的密码,并完全掌握了日军海上作战部署的确切情报。美军根据这个情报,已经针对性地进行了战略部署。芝加哥当地的一家报纸根据这位记者提供的稿件,立即把它作为独家新闻在报纸上发表了。这样一来,不但会引起日本人的警觉而立即更换密码和调整战略部署,而且会使美军的中途岛之战前功尽弃,处于十分被动挨打的地位。面对如此严重的泄露国家战时情报事件,有关人员请求罗斯福总统下令严查法办。可罗斯福却一反常态,他既没有责令追查,也没有兴师动众地辟谣,更没有因此而调整军事部署,而是装出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令人意外的是,事情很快平息了下去,这根本没有引起日本情报机关的注意,在罗斯福总统的“沉默”态度下,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失败了,日本开始丧失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盟军的战局因此出现了转折。罗斯福总统是一个高明的人,他懂得适时沉默的可贵,知道低调处理这种事情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他当时严办泄密者,或大力辟谣,都会引起日本的注意,造成严重的后果。
“言”会让你的心迹袒露无遗。有些人遇到麻烦的时候,常常会唠叨不止,殊不知这样却暴露了自己的弱点。“不言”就是沉默,会让别人揣摩不透你,会让别人对你心生怯畏。因此,“不言”不是屈服、不是退让,而是一种缓兵之计,是为了给对方一些镇定下来的时间,这样所有的问题就不再那么复杂了。
在洛克菲勒的一生中,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了洛克菲勒的办公室,直奔向他的写字台,并用拳头猛击写字台的台面,大发雷霆地说:“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那位不速之客恣意谩骂了几分钟之久。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和善地注视着这一位攻击者,那人越是暴躁,他就越显得和善!
那位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他渐渐平息下来。因为一个人发怒时,遭不到反击,他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于是,他咽了一口气,他是准备好了来此与洛克菲勒作斗争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开口,所以他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末了,他又在洛克菲勒的写字台上敲了几下,仍然得不到洛克菲勒的回应,不速之客只得索然无味地离去。而洛克菲勒呢,就像根本没发生任何事一样,重新拿起笔,抬起头来,轻轻地一笑,丢过去一个得意的眼色,好像是在说:“干吗那么着急走啊?回来尽情地发泄吧!”然后,继续他手上的工作了。
如果一个人是处在情绪失控的状态下,那么,任何反驳的语言都是让他难以接受的。对他的无礼采取沉默的方式,便是给他最严厉的迎头痛击。低调者每战必胜的原因,便是当对手急不可耐时,他们依然保持着相当冷静与沉着。
“不言”的确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件法宝。那么在哪些情况下应当沉默呢?
(1)取得成绩时需要沉默。在面对鲜花和掌声,成功者能够对大家报以深深地一鞠躬,这就是恰到好处的沉默。
(2)遭受困难时需要沉默。在失败和厄运面前,拭去眼泪,咬紧牙关,继续投入到人生新的战斗中去。
(3)等待时机时需要沉默。因为上天总是把机会送给最有准备的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卧薪尝胆。
(4)承担痛苦时需要沉默。如果亲友的悲伤是无法自拔的,那你就默默地陪伴他度过一段时间吧。
(5)沟通心灵时需要沉默。只有在静静的倾听中才能吸取经验,弥补错误,建立起信任。
(6)具备优势时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因为那是一种光辉。人也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低调者的智慧:
低调者奉行“沉默是金”。他们“不言”不是不会“言”,而是会言而不言。沉默是为了某种需要而有意采取的行为,适时地保持缄默,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还是一种特殊的办事方法和交际策略。在某种场合下,沉默也是一种更好的进攻方式,所以,有了适时的“沉默”会更有力量。
警惕口不择言
语言是美妙的东西,它是人们之间交际不可缺少的,但运用语言必须要非常谨慎。如果说话时不加以考虑,随意说出去很容易伤害人,结果就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信任。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警惕口不择言,这是最难又是最好的。
从前,有一人要请四位朋友来家里吃饭。快到了开饭的时间了,四位朋友中只有三位来到了。主人等得很焦急,自言自语地说道:“咳,该来的还没来。”一位朋友听了,心中不快:“这么说,我就是不该来的来了?”告辞走了。主人着急,说:“不该走得又走了。”另一位朋友也不高兴了:“难道我就是那该走又赖着不走的?”一生气,站起身也走了。主人苦笑着对剩下的一位朋友说:“其实,他们误会了,我不是想让他们的……”话还未完,最后一位朋友也走了。
大家一定都听过这个故事吧,看来说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我们说话时不加以注意和检点,就有可能会引起误解,以致伤人败兴。我们要注意说话的时间、场合、对象、气氛,千万不要口不择言。比如:我们当中有些人去菜市场,问卖肉的师傅说:“师傅,你的肉多少钱一斤?”或者去餐厅,对餐厅的服务员说:“服务员,这就是你们的肠子。”这类生活中的笑话,我们要注意尽量地去避免。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明谨慎说话的重要性。有些关于自己的隐私,无论如何也不能对他人讲。如果你一时口不择言讲给了别人,万一他是奸佞小人,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会利用这个把柄来陷害你。
吴康和张源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同事,私下他们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一次对饮中,吴康借着酒兴一时失控,向张源说出了他多年前并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吴康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曾有一段时间没什么事情可干,在家里一直呆着,心情特别差。一次和几个哥们晚上出来喝了一些酒,之后回来的路上,走到另一家酒吧时,有一个年轻人向吴康等人恶意滋事,吴康他们很生气,大打出手,无意中竟然打死了那个年轻人。被警察抓到后,吴康被判入狱五年。从监狱出来后,吴康决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吴康刻苦地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吴康进了现在的这家大型的广告公司工作。
这件事过去一年后,这家大型的广告公司因为效益滑坡,准备裁掉一些员工。吴康和张源因为同处于一个部门,所以这个位置精简后只能留下一个人。论起工作能力,吴康比张源要略胜一筹,总经理也和吴康谈过话,总经理对吴康说:“吴康,不要辜负了我对你的期望啊!”
谁知道没过两天,公司的人事部门突然宣布吴康被裁掉了。因为,公司内部已经知道了吴康是坐过牢的“劳改犯”,大家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没有人愿意跟一个劳改犯共事,而张源却幸运地留了下来。
事后,吴康才从人事部门了解到正是张源从中捣鬼。正是因为那次的口不择言让吴康断送了锦绣的前程。
可见,警惕口不择言,无疑是有益处的。如果吴康能谨慎一点,低调一点,不向同事吐露自己的秘密,他就不会面对失业的痛苦。
明朝的一位学者吕坤认为,说话是人生第一难事。在现实生活中,正人君子也有,奸佞小人也有;人生的道路上,坦途也有,暗礁也有。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时间、地点、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把柄,会祸从天降。所以,我们为人处世一定要把好口风,什么话是能说的,什么话是不能说的,说之前都在脑子里绕绕弯子,防止一旦被利用,后悔莫及。西方人常说的“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个耳朵就是要人多听少说话”,就是要我们增加说话的修为,以免还没办成事,就先说错话。
低调者的智慧:
低调的人总是很谨慎,可以不开口的事情,就尽可能地做到三缄其口,不轻易在言语上得罪人,有道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尤其是无心之言,经常是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这是说话的第一禁忌。
得意之时须慎言
著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我从不歌颂自己,我有财产,有家世,我花钱慷慨,朋友们说我风趣,可是我绝口不提这些。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即是我谦虚……”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人生得意的时候,更应该懂得去谦虚慎言。
低调的人都清楚:“得意时不要太张扬。”当你有了得意之事,不管是升了官,发了财,或者是事业上的一切顺利,切记不要在不合适的人面前谈论,如果你知道某人正处在失意当中,那就绝对不要开口了,这就是得意之时要慎言。
有这样一件事情,王华的朋友迁刚目前正陷于人生的低潮期,王华特意约了几位挚友来他的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之间的关系都是很要好。王华把他们聚在一起的目的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目前正陷于低潮的迁刚心情好一些。前不久,迁刚的水泥厂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了,欠下了很多的外债,迁刚的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压力交迫,迁刚实在是痛苦极了。
来的这些朋友都知道迁刚目前的境遇。所以,大家都去尽量避免谈与事业有关的事情,可是其中一位因为这段时间发了大财,赚了很多的钱,喝了几口酒就忍不住了,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王华看了都有些不舒服,而迁刚更是低头不语,脸色特别难看。结果,迁刚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直接借故提早离开了。王华送他出去,走在巷口时,迁刚愤愤地对王华说:“他有赚钱的本事也不必在我面前这样的吹嘘!”此时,王华心里也如同插了一把针一样,甭提多难过了。
不要对失意者大谈你得意之事,这是低调者做人的明智之处。因为失意的人这时候心理是最脆弱的,也是最多心的时候,你关于自己得意事情的每一句话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笑,他会觉得你是在故意的激怒他。他们因此会郁郁寡欢地离开,但不要以为他们只是如此而已,他们会在心中普遍产生一种心理——怨恨。怨恨是一种深植于内心深处的反抗。让事情更糟的是,这种怨恨一旦释放出来,就可以毁灭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仔细地想想看,这是多么的不值啊!为此还疏远了一个朋友,以致他再也不想听到你的得意之事。长此以往,你也会在人脉资源上出现危机的。
也许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一个人正值得意的时候,为什么不能谈论自己的得意的事情与他人分享呢?何况这些事情是很努力才得以实现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常的人,谈论自己得意的方面也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当你谈论时要看场合和对象。比如:你可以在公开的演说场合大谈,对你的员工大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羡眼光;你也可以对路边的陌生人大谈,结果陌生人把你当成了神经病。
真正“低调”的人决不会恣意炫耀自己得意之事,他们也不会自我沉寂在得意的荣誉中,他们会继续努力去做那些需要去做的事。爱因斯坦由于创立了相对论而声名大振。有一次,他9岁的小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变得那么出名?你到底做了什么呀?”爱因斯坦说:“当一只瞎眼甲虫在一根弯曲的树枝上爬行的时候,它看不见树枝是弯的。我碰巧看出了那甲虫所没有看到的事情。”的确是,得意之时的慎言不仅是成功的要素,而且获得人心极好的方式,低调者越不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就越容易引起别人的认同,得到别人的赞扬和支持。相反,你在得意时越夸耀自己,别人越回避你,越在背后谈论你的自夸,甚至可能因此而怨恨你。
低调者的智慧:
琼瑶说过:“慎言是修己第一事。”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越是春风得意之时,聪明者越会低调说话,低调行事。
不理会别人的妄言
人生活在世界上,是非成败,都不免有他人说三道四,道短论长。有些人对那些无中生有的污蔑表现得异常激愤,甚至反唇相讥,其实那都是没有必要的。何必为此斤斤计较而浪费精力?如果因此而惹下大祸就更不值了。
唐玄宗时,李林甫为了独掌大权,一心要挤掉宰相张九龄。张九龄是个老臣,他德高望重,李林甫几次试探着攻击他,只因玄宗信任张九龄,李林甫的奸计都没有得逞。
李林甫十分懊恼,他对自己的亲信说:“张九龄一日不除,我就一日不安啊。这个人没有污点,我该从哪里整治他呢?”他的亲信说:“张九龄没有过失,但我们可以让他主动犯错。”李林甫说:“他这个人一生谨慎,谁也不能拉他下水啊。”他的亲信说:“张九龄有个缺点,就是性格孤傲,忍受不了羞辱。你如果刺激他发怒,他一定会暴跳如雷,这样,他做起事来就不能周全了。”李林甫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就寻找机会激怒张九龄。
一日,地方将领牛仙客要受朝廷实封的消息传来,朝中大臣都认为不合礼度,纷纷表示反对。李林甫鼓动众臣向玄宗皇帝进谏,但他们怕惹祸上身,没有一人响应。李林甫于是对张九龄说:“你以忠直闻名,难道也胆小怕事了吗?这点小事你都不敢站出来说话,看来你是徒有虚名啊!”张九龄一听李林甫这样污蔑自己,果然大为恼火,他说:“我是敢进谏的,只怕你不敢啊。”
二人言语相互攻击,张九龄火气越来越大,李林甫见张九龄中计。于是,拉着他一起进见唐玄宗。在玄宗面前,张九龄由于有怨气,说话的口气十分激动,言辞也有不当之处。玄宗越听越烦,不待他说完就制止了他。李林甫在旁冷眼观望,一句话也没说。
李林甫在事后对众臣说:“张九龄对皇上十分无礼,大声指责,他是国家重臣也不该这样啊!他不把皇上放在眼里,还会忠于朝廷吗?”李林甫的话传到玄宗耳中,他开始对张九龄愤恨起来。
不久,张九龄的宰相之职就被罢免了。
张九龄理会了李林甫的妄言,遭到了无耻小人的暗算,让李林甫抓到了把柄,多年的努力一下断送了,还差点因此得罪玄宗而丢掉性命。张九龄的事例说明一个道理:人身处在社会中,遭到别人的妄言攻击是不可避免的,但千万不能让这种攻击干扰了我们正常的心态和生活的秩序,我们如果不想被它所伤害,那就不要去理会它。
宋朝有个叫吕蒙正的人,年纪轻轻的,却很有才华,皇帝因此很赏识他,就封他做了宰相。时间不长,就有官员经常在背后和别人说:“你看这个小子,没名没实的,他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有时候听见了,却假装没有听见,大步走开了。吕蒙正的随从为他很愤愤不平,准备利用手中的权力去好好治理一下这些大臣。吕蒙正知道后,急忙阻止了他们,吕蒙正对他们说:“如果完全知道了他们都是谁,那么我就会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的话,就会耿耿于怀,多么不好啊!因此,还是不要去继续寻查这些人都是谁了。”当时,手下的人都佩服他气量恢宏。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曾经有人向皇帝打报告说:“吕蒙正为人太糊涂。”皇帝却说:“吕蒙正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正因为此,才适合做宰相的。”
很多的名人都受到过妄言的攻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艾丽诺也一样,但她都能够泰然面对,她常常说:“避免别人攻击你的唯一方法就是,你得像一只有价值的精美的瓷器,有风度地静立在架子上。”这句话十分的有道理,世间的事情都是复杂纷纭的,不可能也没必要样样事情都做到一丝不苟。对其他人恣意的妄言,例如婆媳口角、优伶争俏、小丑作怪之类,不必太在意,事实会说明一切的。更何况别人攻击你,至少因为你具有某种的重要性,别人才会去关注你、去议论你、去污蔑你。
有一位小仲马的朋友对小仲马说:“我在外面听到许多关于你父亲大仲马的坏话。”
小仲马当即摆出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回答:“这些事情都不必去管它,我的父亲大仲马是很伟大的人。打个比方说,他就像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你仔细地想想看,如果有人对着大江小便,那根本无伤大雅的,不是吗?”
其实,低调者就该如此,对于听到别人的流言蜚语,应该再三客观地分析、判断,哪怕言辞激烈或只有百分之一的正确。之后,只要认为自己的做法合理,站得住脚,那么就可以坚持到底,不必妥协。对于那些纯属恶意的人身攻击、诽谤、诋毁、中伤,也不妨装聋作哑一番,豁达大度一些。同事之间、邻里之间,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之间,都不免会产生些摩擦,让别人说长道短,你如果也是斤斤计较,睚眦必报,这会激化矛盾,其结果是于人于己都不利。如果能做到“低调一点”,麻烦、恼火、损失自然就会少得多了。
低调者的智慧:
古人云:“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对于别人的妄言,如果我们不想被它所伤害,那就不要去理会它。
行胜于言
低调的人大多不喜欢言说、不喜欢包装、不喜欢修辞、不喜欢说大话。在低调者出名时,采访的记者被拒之门外的事情也会经常发生的;如果负责宣传的人员在媒介上说多了、说早了,低调者就会用“行胜于言”的训诫提出严厉批评。这种“行胜于言”的传统成为一种氛围存在于低调者的文化中,低调者的成功主要源于他们默默地做事情,而不是过多的语言。
梅贻琦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1909年的夏天,清政府“游美学务处”招考第一批赴美学生,梅贻琦就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十月赴美,成为清华“史前期”的第一批学生。1925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梅贻琦担任物理系的“首席教授”。第二年春,教务长张彭春辞职,梅贻琦被公选为第一任教务长。他还曾连任清华校长十七年。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间他侨居海外,从事清华基金的保管和使用。1955年以后,他去台湾创办新竹清华大学,担任校长直到逝世。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终身校长”。
梅贻琦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又是国际学术界有名的“寡言君子”。他倡导“为政不在言多,顾力行何如耳”。他认为学校培养人才是为了实用,“否则将是极悲惨的事”。梅先生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开,文与理通科,主张学生自学。正是有了他的这些主张,才有今日之水木清华。
1940年,清华在昆明的校友为梅贻琦举行了一个“服务母校二十五年公祝会”。会上,校友们说了很多表扬夸奖的话。就连一向“高傲不逊”、从不轻易颂人的一位老教授,也情不自禁地赋长歌以颂之。当轮到梅琦贻致答谢词时,他则说了如下一段话:“清华这几十年的进展不是也不能是某个人的缘故。给诸位说一个比喻,京戏里有一种角色叫‘王帽’,他每出场总是王冠整齐,仪仗森严,文武将官,前呼后拥。其实,会看戏的人绝不会注意这正中端坐的‘王帽’,因为好戏通常并不是由他唱的,他只是因为运气好,搭在一个好班子里,那么人家对这台戏叫好时,他亦觉得与己有荣而已。”
在一次欢迎会上,梅贻琦对清华同学致辞说:“我只希望大家能有勇气去做一个最平凡的人,不要追求轰轰烈烈……”实际上,这也是梅贻琦一生的追求:行胜于言,去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的确,即使再完美的理想,而不去用行动来实现,也体现不出理想的价值。理想固然重要,但行动往往更重要,不管什么时候,成功都是取决于行动而不是夸夸其谈的言辞。
这个故事是关于美国汽车工业巨头福特先生的。福特先生曾经特别欣赏一个年轻人的才能,一心想帮助这个年轻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当这位年轻人说出自己的梦想时,却把福特先生吓了一跳:年轻人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赚到1000亿美元——这个数目已经超过了福特现有财产的100倍。
福特问那个年轻人:“你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年轻人迟疑了一会儿,他说:“老实讲,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只有那样才算是成功。”
福特说:“一个人果真拥有那么多钱,将会威胁整个世界,我看你还是先别考虑这件事吧。”
福特先生认为这个年轻人太过夸夸其谈,而缺乏实际行动的能力,他很是失望。以至在此后长达五年的时间里,福特先生都拒绝见这个年轻人。
多年后的一天,那位年轻人来告诉福特先生,他想创办一所大学,他已经有了10万美元,还缺少10万美元。福特先生和他聊了好久,知道了这个年轻人这么多年的经历,原来这个年轻人一直在为教育事业而默默实干。福特先生很是感动,从这时起,福特先生开始帮助他。他们之间再也没有提过那1000亿美元的事。
经过八年的努力,这个年轻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是著名的伊利诺斯大学的创始人本·伊利诺斯。所以说,年轻人不要老说着去超过比尔·盖茨,给成功下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定义吧,那就是行动胜于任何语言。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应该看他说些什么,而应该看他做些什么。”理想再完美,只说不做也只是空理想。现实当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夸夸其谈的人,说一些不着边际的理想。可过了数年之后,再接触这个人,他可能还在原地踏步,依旧还是当初那样只会夸夸其谈。
从前,有一对邻居:一个是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另一个是彻彻底底的文盲。尽管他们两个人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知识水平、性格也都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尽快地富裕起来。
每天,教授跷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在旁边虔诚地听着,他非常敬佩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并且开始按照教授的致富方法去行动。若干年后,文盲成为一位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谈论他的致富经理论。
“行胜于言”这句话,看似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它却作为低调者的人生宝训时常被记在心间,并最终落实在行动中。成功是永远不会眷恋那些“演说家”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演说家”也不会留下一丁点痕迹。成功,向来是靠双手创造的,无论在过去,在现在,还是在将来,这都是一句至理名言。
低调者的智慧:
闻一多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告诉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办事,注重实际行动,不要只用言语表示理想和计划,而不付诸实际行动。
低调说话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说话是人类最简单、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说话在交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沟通过程中,如果想让他人更好地理解你,你首先要表达好自己的意见,不仅要表达清楚要说的内容,而且还要让人去揣摩你语言的深层含义。特别是在锐意进步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在追寻言语表达的真谛,低调说话势在必行,因为低调说话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为人处世的智慧。低调说话者懂得“打鼓打在点上”,他们话虽不多,但句句足以让人思索和斟酌。
春秋时,齐国的晏子经常用非常聪明的语言来劝谏齐景公。一次,齐景公的一匹爱马暴死,齐景公大怒,命令手下把养马人用刀肢解。这时,晏子刚好在齐景公身旁,见刀斧手持刀而进,便问齐景公:“尧舜当年肢解人时,从谁的身躯开始的?”齐景公说:“从自身开始。”他听出晏子是在委婉地批评他,他又不愿赦免养马人,就说:“把他下狱吧!”晏子说:“好,但先让我代您说说他所犯之罪,这样才能让他心服。”齐景公说:“可以。”晏子就开始历数养马人三大“罪状”。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这是死罪之一;死的是国君最喜爱的马,这是死罪之二;你让国君因为一匹马而杀人,百姓闻知,必定怨恨国君,邻国闻之,必轻视我们的国家,这都是因为你使马死了造成的,你当死罪三也。来人,将其下狱!齐景公明白了道理,说:“把养马人放了,不要因此伤害了我的仁政。”
言语上的趾高气扬、放荡不羁是做人的大忌,而低调说话正好可以收敛自己过分的言行。如果不低调说话,去说大话、摆架子、耍威风,到头来只能遭到别人的鄙夷和陷害,人生必将要经历更多的挫折和压力。年轻的毕业生经常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当他们刚到一个单位任职时,往往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在还不了解公司的全部情况下,就猛地“烧了一把火”,结果不是“烧”得不是时候,就是“烧”错了地方,不但费力不讨好,结果还被领导冷落和排挤。
2000年,一个很有才能的硕士从北京大学毕业了。在校期间,他学习成绩优秀,深得老师和学院领导的器重。老师们都一致认为他能力突出,肯于动脑,将来一定会在学术领域有一番作为的。毕业后,理所应当地,他被分配到了一家著名的研究所里,所里的气氛很融洽,刚刚来的领导就很多事情与他商量,并嘱咐说:有问题直接提。这回,这位高才生觉得遇到了伯乐,是自己施展才华的时候了。
在一次全所的交流会上,这位高才的硕士生毅然地站立起来,他对所里的弊端,从工作程序、用人机制、长期规划到领导的工作作风,都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还制定出了改进计划。同事们和领导都很震惊,一个刚刚来工作一段时间的研究生怎么说话这么的狂妄自大呢?会议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在之后工作的两年里,他再也没有被安排做实质性的工作,而且同事没有人愿意接近他,都很讨厌他。最后,他被迫离职了。几番职场的起伏让这位高才生终于懂得了低调说话的重要性。
在许多场合,有一些话不好直说不能直说也无法明说,于是,旁敲侧击绕道迂回,就成为低调者所采用的方法。
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说话的好与坏关系交往的功效。如果能巧妙地“低调说话”,少说空话、大话,甚至做到不说话,脚踏实地做人、做事,那就能达到做人的高境界。
低调者的智慧:
如果你低调说话,别人就会很容易地接纳你,喜欢你,帮助你;反之,你不懂分寸,说话冒失,不讲原则,就会人人讨厌你,事事为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