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之所以能够汇合世界上最多的水,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是最低的。在低处,并不是看不到一丝阳光;在低处,不是没有一缕希望。反之,低处,是一种考验,功到自然成;低处,是一种磨炼,百炼铁成钢。老子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世间万物皆起源于低,成之于低。是故,低调做人正是一种终成其高,必成其大的智者之道。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不争而胜”是一种低调处世的高超智慧。“不争”,是低调行事,把自己置于低点,使自己在心态和表面上保持在一种较为弱小的地位,使自己还有上升和发展的空间。其实,“不争”就是一种低调的“争”,是一种“善胜”的“争”,是“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符合天道的“争”。很多事业有成的强者都深谙这种“不争”之理。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雍正皇帝胤祯就是运用“不争”策略取得成功的典型。
清圣祖康熙帝,是大清入关后第二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他一生勤政不息,手不释卷,文治武功皆可称为上乘。他除鳌拜,平三藩,定台湾,平葛尔丹,开博学鸿儒科,可谓英雄三极。然而在立太子,决定大清的皇位继承人上,却煞费苦心,绞尽脑汁。
康熙先立次子为太子,但由于其自身素质问题,加之做出一些违禁之事,于是立而又废。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八皇子网罗党羽,结党营私,收买人心,其党羽公然推举其为储君,八皇子成为有实力问鼎皇位继承人宝座的人。朝中大臣多为后半生计划,见风使舵,各为其主奔走呼号,摇旗呐喊。这两方面都是能人,四皇子胤祯苦恼于国家当时的困境以及自己处在皇太子和八皇子的政治旋涡之中,其谋士邬先生告诉他:“争,就是不争;不争,就是争。”胤祯顿悟。
于是,四皇子胤祯从谏如流,韬光养晦,不露野心,不结朋党,不谋私利,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他决心一定要对皇上和黎民负责。康熙执政后期,吏治腐败,需要一铁腕之人,胤祯力挽狂澜,深得康熙赏识。在康熙去世以后,四皇子胤祯成功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史称为清世祖。诸皇子争了几十年,争得个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胤祯这个“不争”的没有任何资本的皇子,却“争”得皇位大统,正应了“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
“不争”的道理蕴涵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一个狭窄的十字路口,有许多车辆挤在一起,互不相让,把路堵得水泄不通。如果这时能有几辆车从中先退出来,或者掉转车头另行择路,那么路将会畅通无阻。可见,“不争”会开辟新的成功路径。
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了《边城》、《湘行散记》等一系列文学精品,使他在文学上赢得了很大的成功,获得了很大的名声。但同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遭到了很多的批评。但沈从文有自己的见解,他“不争”,他喜欢“清静”,采取了超然的态度,常显示自己不加入的态度。最后他主动退出,放弃了自己心爱的文学,转而进行文物研究。他的这种“不争”——“为图清静”而采取回避的态度,受到了很多的批判,包括自己的朋友、战友等,但他不放在心上。他心中自有大智慧,他说:“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新的要求下,写小说有的是新手,年轻的、生活经验丰富、思想很好的少壮,能够填补这个空缺,写得肯定比我好。”他深深懂得“不争”未必不是好事。
沈从文在文物研究领域同样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先后写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古代镜子的艺术》等专著。现在的戏剧、电视剧、电影的服装,很多都是根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而制作的。
反过来再看看那些当年参与“争”的人,或者说那些当年“争”了,又“胜”了的人,后来又怎么样呢?又有多少可以留下来的成果呢?而当年“不争”的沈从文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敬重,因为他以他的文学、他的考古学、他的人格、他的智慧,赢得了最后人生竞争中的胜利!
“不争”的低调策略对一个成功者来说,有更深层的意义。有品位的人不一定低调,有内涵的人也不一定低调,成熟的人也可以不低调,但是,反过来说,低调的人,更有品位,更有内涵,也更成熟。
“不争”的低调是一种儒雅的人生气质,是一种成就大事的方式。特别是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可以说,低调是强者最好的外衣。
低调者的智慧:
“争”,是要树立对手;“不争”,是想别人没想过的问题,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不争者善胜”,不是和对手争,而是和自己争,就是要战胜自我,之所以为“天之道”,在于以“不争”泯绝那些世俗之争。
适者生存,而非势强生存
达尔文曾经说过:“应变力也是战斗力,而且是重要的战斗力。得以生存的不是最强大或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善变的物种。”也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过:“千规律,万规律,经济规律仅一条:适者生存。”可见,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富贵贫贱的因素,始终脱离不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原则。
人们常说“人与天斗,其乐无穷”,并将这当作是一个势强者的处世之道。凭借着一时的冲动和盲目的自信,其实未必能有什么出头之日。听起来似乎这个道理会让很多自信心强烈的人觉得反感,细细思量,顺应天道,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宁伟所在的公司要进行裁员。不过在宁伟看来,公司裁员行动应该是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多年以来,宁伟一直都是公司财务部的总监,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无人能比的实力使他一直受到总经理的器重和赏识。
不过这次情况好像没有宁伟想象的那么简单。宣布要进行裁员的当晚,总经理竟然打电话给他要他到自己家里去一趟。这次总经理带给宁伟的是一个坏消息,总经理要求宁伟考虑一下,根据目前公司的情况,是不是可以先到分公司的财务部工作。这个要求被宁伟当场拒绝了。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干,绝对不会屈就在一个小小的分公司,况且从总公司降到分公司,这也太没面子了。
宁伟和总经理不欢而散。临出门的时候,总经理还在后面诚恳地说:“你还是考虑考虑,考虑好了再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
“不用了,肯定不行。”宁伟头也不回地对总经理说。他甚至有些恼怒总经理居然对自己提这种要求,这也未免太看低自己了,难道这就是自己这些年来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结果吗?
几天后,公司裁员的名单下来了,随着裁员名单一起下发的,还有公司内部机构调整的名单。虽然遭到了宁伟的拒绝,不过总经理还是把宁伟的位置放在了分公司的财务部。
“能不能给我个理由?”宁伟拿着调令找到了总经理。
“这是董事会的决定,”总经理站起来摊开双手对宁伟说,“我想你还是先做一段时间,然后……”
没等总经理说完,宁伟就把调令放在了总经理的办公桌上,然后对总经理说:“不用再说了,我下午会把辞职信交上来的!”
宁伟交辞职信的时候,总经理神色有些黯然:“你不能再考虑一下吗?一起合作这么多年,我个人是非常欣赏和信任你的,真的不希望失去你这么好的合作伙伴。”总经理诚恳地说。宁伟摇头,但心里还是小小的震动了一下,原来总经理还是赏识自己的,只是情况所迫啊。
“那么好吧,”总经理的语气里有些无奈,“晚上你到我家去,我为你饯行!”
总经理为宁伟准备了很丰盛的宴席。来之前宁伟打定主意,饯行是饯行,绝对不牵涉到公司内部调整的话题,只要总经理的话转到这方面,那么自己马上站起来告辞。
奇怪的是,总经理真的没有再规劝宁伟的意思。吃完饭后,总经理对宁伟说:“时间还早,跟我一起看部片子吧,好久没有看电影了。”宁伟不知道总经理想干什么,因为不好拒绝,也就答应了下来。
总经理播放的电影是一部科学纪录片,描述的是在白垩纪、侏罗纪时代地球上的种种生物,包括恐龙、鳄鱼、蜥蜴、变色龙等爬行动物。宁伟实在想不出来这有什么好看的,不过既然答应了总经理也只能勉强看完。
影片是随着恐龙的灭绝而结束的。宁伟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总经理忽然说了句奇怪的话:“势力那么强大的恐龙灭绝了,而不占优势的蜥蜴却繁衍生息到现在。势强者的悲哀就在于此。蜥蜴虽然很弱小,比它大的动物几乎都是它的天敌,但它却在地球上生活了上亿年,蜥蜴的生存之道就是适应。适者生存,而不是势强生存啊!”回家的路上,宁伟在心里回味着总经理的这句话,心里触动很大,难道自己就是职场上的那只恐龙?
后来,公司里有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宁伟会改变自己的决定,而总经理也好像从来没有收到过什么辞职信。拿到调令,宁伟去分公司的财务部报到了,而且不带一点情绪,工作做得很认真。
半年之后,公司情况好转,宁伟的职务也恢复了。原来,内部调整和裁员,是因为公司那时在市场上遭遇了同类产品的强烈竞争,所以公司只好通过内部调整和裁员来渡过难关。
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要想很好地生存,就要学会低调,学会像水一样适应环境。水本无形,也可以有形。放在桶里的水是圆的,放在箱子里的水是方的,它随势而变,不拘一格。只有学会像水一样,善于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随行就市,不断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周围的大气候,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低调者的智慧:
适者生存是自然的法则,所以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就成为低调者的行为导向。
地低三分成海,人低三分为王
大海之所以能够汇合最多的水,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最低。低处,并不是看不到光明;低处,不是没有成功的希望。反之,低处,是考验,是功到自然成;低处,是锻炼,顽铁百炼可成钢。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从低处、卑微处慢慢做起的。降低姿态,寻找机会的人,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巅峰。
尼采言: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在这个世界上,大家都是普通人,基本上不得不从事着自己不喜爱的、不为人所关注的工作,自己看来似乎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于是很大一部分人开始埋怨人生,牢骚满腹。大家不妨借鉴一下这个发生在我们邻国日本的事例,它会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几十年前,日本有一位年轻女孩,得到了她走入社会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人生的第一步,也是她踏入社会的起点,为此她很激动,也暗暗下定决心: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好好干,做好这份工作。但是,让她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她的工作竟然是:洗马桶。
她懵了,不管以前的决心有多大,可是事实跟想象中的出入实在是太大了。这样一份没有人喜欢的工作,却让她这个喜爱洁净,从未干过粗重活的姑娘去做,这多少使她心理产生了一些障碍。
可以想象,洗马桶时的感觉:不管是视觉,还是嗅觉以及体力上都让她难以承受,尤其是心理上的痛苦更使她无法忍受。当她用手拿着抹布伸向马桶时,恶心得想要呕吐却又吐不出来。这还不算,洗马桶的要求更是离谱: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
“光洁如新”四个字意味着什么?她当然明白,洗马桶又是如此苛刻,难道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如此吗?她开始动摇了。
即使有了再大的决心,面对这样一个不起眼甚至卑微的工作,她还是犹豫了,开始了艰难的选择:继续干下去还是另谋职业?继续干下去,实在是难以接受;可是打退堂鼓另找工作,就这样知难而退,败下阵来,她又不甘心,如果第一次工作就这样以失败告终的话,以后还怎么面对其他困难?
关键时刻,同单位的一个前辈过来了,什么也没说,只是一番举动就让她摆脱了困惑,坚定了决心,也教她迈好了这人生的关键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她认清了以后的路应该怎么去走。
首先,这位前辈用心地一遍遍抹洗着马桶,洗完后,他用杯子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丝毫没有勉强之感。实际行动胜过千言万语,他不用一言一语就清楚地告诉了这个年轻女孩一个极为朴素、极为简单的道理:光洁如新,关键在于“新”,新的东西当然不脏,包括马桶。没有人认为新马桶脏,因此厕所里马桶中的水是不脏的,是可以喝的,反过来说,只有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洁净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了。
完事之后,这位前辈还送给她一个含蓄的、富有深意的微笑与一丝关注的、鼓励的目光。女孩感动不已,这个前辈所做的一切让她目瞪口呆,她恍然大悟,于是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最出色的洗厕人!”
从此以后,她成为一个全新的、振奋的人,工作质量也达到了“光洁如新”的标准,赶上了那位前辈的水平。当然,为了检验自己对工作的信心,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也为了强化自己的敬业精神,她不止一次地喝过厕水。在迈好了这人生关键的第一步后,她踏上了成功的路,开始走向人生的巅峰。
这个洗厕所的少女名叫野田圣子,现在是日本一家著名商社的董事长,她的名字在日本家喻户晓,她的事迹被广为传诵,她也被看做是从低处走向成功之巅的典范。
野田圣子最初的工作起点是如此低,还有什么工作比让一个喜爱洁净、从未干过粗重活计的姑娘去洗厕所更为艰难的,更不为人所关注的呢?低处对于她来说是人生必须走过的一段旅程,当她在这里迈下了坚实的第一步后,便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
回过头想一下,低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向上攀登的勇气;卑微不是末路,只要还有一颗进取的心,低处并非全无希望,只要坚持努力,做好要做的事情,总有峰回路转的时候。当初涉社会的时候,当工作不起眼的时候,当环境不好的时候,如果你还想要成功,不妨想想野田圣子曾经是怎么做的。
低调者的智慧:
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涓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世间万物皆起源于低,成之于低,低是高的发端与缘起。所以低调做人正是一种终成其高,必成其大的智者之道。
淡看得失,做命运的朋友
得失往往被低调者所忽略。因为看淡了得失,所以低调者常常会摆脱命运的束缚,做命运的朋友,坦然面对人生长河中的激流与平川。
命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不必仰头瞻望,也不必俯身去寻找,他就在你我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体里、心灵里。乐观地对待他,使心灵接受一次次的洗礼,那么你就是命运的朋友,不要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要高估命运的价值。学会做命运朋友的人是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
古语有云:“良师益友。”一个好朋友既可以分享你的快乐、痛苦,又可以及时纠正你的错误,使你不再继续错下去。命运就像一个知心的好朋友,当你犯错误,他会让你去吃些苦头,小小惩罚你一下,督促你做出改变;可是如果你还是执迷不悟,不听这位“朋友”的劝告,他将会离你远去。
2000年12月11日,在上海与癌症斗争六年的陆幼青去世了。陆幼青出生于1963年10月,华师大中文系毕业,用他的话来说:“自己没有长着一张出类拔萃的漂亮面孔,个性平和……”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普通的人,却在生命的最后100天里,书写着心灵深处的真实告白——“死亡日记”,向身边每一个活着的人,讲述自己对生的感悟和对死的坦然……让我们走进他生前的“死亡日记”里。
一位斜倚在沙发里的中年男子。瘦弱的身材,白皙的脸庞,再加上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陆幼青更像是多愁善感的文人,真有些难以想象,那“笑对死神”的巨大动力会从这看似“无缚鸡之力”的躯体内渗透出来。
此刻,癌症已完全改变了陆幼青的肉体,他的脖子右侧生出一个个大如乒乓球的红色小瘤,右脸颊也鼓了起来。但面对这一切残酷的现实,微笑依旧挂在陆幼青的嘴角边,他说:“生命的开始无法控制,生命的消失依然无法掌握,人应该比较清醒地面对死亡的到来。”
在妻子石牧言眼中,陆幼青是一个一刻也不想停止思维和工作的人。“他不仅不逃避现实,而且更看淡自己所承受的一切!”妻子的记忆中,六年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有着太多刻骨铭心的故事。第一次开刀前夕,陆幼青病情突然恶化,呕吐不止。石牧言立刻把他送进医院检查,可刚刚拍完片子,丈夫就没了踪影。妻子忙打电话到陆幼青的公司询问,才得知他又出去办事了。她又气又急之下,硬是在南京路上堵住了丈夫,将丈夫“押”回了医院。开刀后,十天十夜,陆幼青一直没哼一声。他的胃被切除五分之四,不能吃东西。为了让自己尽快恢复健康,他拼命逼着自己吃东西。3个多月以后,他又去公司上班了。
在生命的最后历程,陆幼青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他坦然地对待,并决定写一本名叫《死亡日记》的书。他说:“我要将死亡的过程袒露出来,但这不是袒露死亡降临的恐惧,更多的是探讨活着的价值,让所有癌症病人关注生的意义。”于是,陆幼青每天清晨6时半起床,坐在卧室里的单人沙发上,捧着手提电脑“写我真实的生活”。
在死亡日益逼近之时以从容的心情写下的《死亡日记》,让每一个不得不思考生命意义的人充满了敬意。他曾说过:“我希望能把我的文字带给另一些人,那些在我们身边,还在苦苦地跟癌症作战的人。”陆幼青是个普通人,他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和伟绩,然而他让我们活着的人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如果将生命量化到只有几年、几天、几小时,甚至几秒钟的时候,你还能用从容不迫的目光注视着死神的降临吗?或许只有在生与死的悬崖边,我们才能真正看清谁是最懂得珍惜生命的人。
面对人生的不易、世事的艰难,难道我们就只能一直受其搅扰而无能为力吗?其实,只要我们低调一些,看淡一些、看开一些,一切忧苦烦难便都烟消云散了。发现自己不如意时,告诉自己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美,即使作出别的选择也总会不如意。如此,选择的主动权便掌控在自己手中,人生不再成为不能承受之重。所以看淡了,便能拨开命运的云雾,寻到那种种般般的适合,进而享受命运带来的光彩。
低调者的智慧:
狂妄的人自称是命运的主人,悲观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低调者才会做命运的朋友,淡看得失,不强求人生结局的完美。
置身高处,不妨低头
有些人做了一点成绩就洋洋得意,自以为高不可攀了,这样的人即使在高处,也注定会栽跟头的。身处高处时,更需要适时的低头。其实,适时的低头不是一种消极的、不情愿的低头,而是主动的、有意识的消除隐患。
亚伯拉罕·林肯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在当选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一个卑微的鞋匠。而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贵族,自认为是优越的上流人士,他们从未料到有一天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于是,有的议员想趁林肯在参议院发表演说的时候,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以此来羞辱他。
在林肯刚刚走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位参议员就站起来,态度傲慢地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说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所有议员都大笑起来,虽然他们自己不能打败林肯,但是有人羞辱了林肯,照样使得他们开心不已。
林肯脸色很平静,等到大家的笑声停止,他才诚恳地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而且我还知道我做总统永远都无法像我的父亲做鞋匠那样出色。”
参议院陷入一阵静默中,林肯接着又对那个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修理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是我从小就跟随我父亲学会了做鞋子。”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看到这样场景,所有的嘲笑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雷鸣般的掌声。
林肯的父亲确实是个鞋匠,林肯的出身很不好。可是,在他成为深受美国人民尊敬爱戴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后,仍然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放低姿态,这深深地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心。林肯的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高低不是走向成功的绊脚石,关键你要学会低头。
隋朝末年,隋炀帝十分残暴,农民不堪忍受暴政,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帮助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疑心很重。
唐国公李渊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他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觐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产生了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隋炀帝迟早会不容他,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以此来败坏自己的名声,还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样,才有后来的李渊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试想,假如李渊不主动低头,或者低得很勉强,就有可能被疑心很重的隋炀帝铲除了。因此,成功不会因为曾经处低而失去光彩,而经历过风雨的彩虹才会更加绚丽。尊贵的身份也不会因曾经卑微的行为而掉价。相反,以卑微起身会给本来的尊贵镀上一层更耀眼的光芒。
置身于高处时,不妨学习一下林肯总统的胸怀。人生就是一个舞台,出身的高贵,工作的优越,所处环境的良好都不要成为人们扮演出色主角的障碍。当批评、讪笑、诽谤的语言像石头一样向你砸来,只要你能像林肯总统一样,不以身份为贵,放低姿态,就可以获得再次的成功。要用自信、胆识与才华勇敢地把那些讥讽踩在脚下,创造自己事业的辉煌,那么,高处不仅不是前进的障碍,还会成为向上迈进的坚实台阶。
低调者的智慧:
不要以为一时的高处就是人生的终点,其实,一时的高处并不能说明什么,成功更青睐于能在高处低头的人。
永不放弃,厚积而薄发
低调不是放弃,逆境更需薄发。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实在是太精彩了,孟子使我们懂得了“厚积”与“薄发”的辩证关系,让我们不得不佩服。逆境是人杰的摇篮,磨难是成功的良伴,挫折是英才的乳汁,悲痛是奏凯的琴键。因此,能不能将低谷变为磨炼自己的机会,能不能把失意变成增长见识的财富,关键在于人们是否有走出困境的信心,不轻言放弃,就能为自己在逆境中创造出机会,走向成功。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被抓做人质,去给吴王夫差当奴役,从一国之君到为人仆役,这应该是最大的羞辱了,但勾践忍了。是甘心为奴吗?当然不是,他是在伺机复国报仇。
到吴国之后,他住在山洞石屋里,夫差外出时,他就亲自为之牵马。有人骂他,他也不还口。
一次,吴王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人预测了一下,知道此病不久便可痊愈。于是,勾践去探望夫差,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然后对夫差说:“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夫差就问他为什么,勾践说道:“我曾经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有点苦,所以您的病就会好的,请大王放心!”果然,没过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敬,很受感动,就把勾践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国之后,依旧过着艰苦的生活,因为国力太弱,他要养精蓄锐,伺机报仇雪耻。他睡觉时不铺褥子,而是铺些柴草,还在房中吊了一个苦胆,每天尝一口,为的是不忘所受的苦。
吴王夫差放松了对勾践的戒心,勾践开始恢复国力,厉兵秣马。终于,两国在五湖决战,吴军大败,夫差自杀,勾践率军灭了吴国。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勾践所受之辱,可以说是达到了极点,他身为一国之君,却三年为奴,尝粪问疾。但是,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能吃人所不能吃之苦,忍人所不能忍之辱,以永不放弃的精神,厚积而薄发,最终创下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越王勾践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大凡成功者,绝不是喊几句“我要成功”之类的口号就能轻易实现目标的。冰心说:“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于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浇灌了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句话实在是凝聚了很深刻的哲学道理在里头。
我国西晋时著名的辞赋大家左思,以《三都赋》而流芳百世。他为了写这篇文章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为了把《三都赋》写好,他无论是吃饭也好睡觉也罢,时时刻刻都在构思着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为了能够及时地把自己突发的灵感记录下来,他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带着纸笔,一想到有什么好的句子,就立刻记下来。
苦心人,天不负,十载寒暑过去,左思终于完成了他名动天下、流传千古的《三都赋》。《三都赋》语言华美、文笔流畅,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文章一经问世,整个洛阳城为之轰动,大家竞相传抄,由于这篇文章较长,毛笔写字也费纸张,当然,最主要还是抄的人太多了(量大),顿时洛阳城的纸张变得供不应求,纸价暴涨,“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这真是我国古代文坛一件无比风雅的盛事。
这些古代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而耐人寻味的道理: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静下心来日积月累地积蓄力量,才能够“绳锯木断,滴水穿石”。李白有诗说:“十年磨一剑。”这是成功者才具备的一种良好心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人们,许多人都急功近利,总幻想着不劳而获或者说少劳多获的成功,殊不知道这种心态是极其有害的,往往会阻碍他们的成功,让他们为成功付出更大的代价,有时甚至会物极必反,为轻率埋单。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厚积而薄发,永远不要言败。因为如果你不经历失败,就不能知道失败,就不能跨越失败。在这段旅途上,你必须永不放弃。
低调者的智慧:
永不放弃,是一种潜心坚持的战斗品格,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做人策略,是战胜人生危难和险恶的有力武器。
守胜之道,清静无为
“无为而治”是低调者的守胜之道。他们不会沉醉于无谓的争吵,无端的患得患失,无边际的吹擂。他们不会为无谓的事情浪费巨大的精力和活动。低调者能时刻保持一颗无为的心,能够从生活中找到快乐,能以“去留无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的洒脱面对各种功名利禄。
我国东汉时期的严子陵是一个典型的低调处世的人,他不汲汲于名利,更不戚戚于富贵,他知道人生的道路非常宽阔,并不是用名和利就能够衡量出来的。所以在某种情况下,要懂得“急流勇退,去留无意”的道理,也许,在名利的砝码上减轻几分,生活会更有滋味呢。
严子陵才华出众,是汉光武帝刘秀的老同学,但从不因为有这样一个老同学而骄傲,对名利没有一点向往的他还怕刘秀封自己做官,所以隐居在齐县境内富春山中,以垂钓为生。
刘秀告示天下,令人寻找严子陵。他请来宫廷的一流画师为严子陵画像,在他细细的描绘下,画师将严子陵画得形神毕肖,刘秀非常满意,下诏复制许多份颁发天下,让各地官吏负责寻找。很长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点消息,光武帝非常焦急,却没有任何办法。
有句话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天,一个农夫上山砍柴,远远地看见河边坐着一个身穿羊皮大衣的垂钓者,竟然觉得眼熟,再往前走发现很像集市上贴的严子陵的画像,这可是光武帝下重金要寻找的人,于是农夫顾不得砍柴,便飞一般跑到衙门,向县令报告此事,农夫自然拿到了应得的奖励。
县令不敢迟疑,迅速上书光武帝说:“一农夫在富春山溪水边,发现一位身披羊皮大衣的垂钓者,很像严子陵。”
刘秀听后,立即派官吏带上优厚俸禄,请严子陵出富春山回朝做官,然而淡泊名利的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可是光武帝不甘心,后又多次派人去请,终没有收获。刘秀便派人最后一次去富春山,让官吏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严子陵请回京城,于是这些官吏只好硬把他拉上官车,一路快马加鞭把严子陵带回京城,刘秀早已为他准备好房子、食物、仆人,然而,严子陵没有感谢刘秀,对刘秀的安排不屑一顾。
那时,严子陵还有一个旧时好友在朝中做大司徒,名叫侯霸,他听说老朋友已到京城,就派臣下猴子道带上自己的亲笔书函专程去探望,可是,当猴子道恭恭敬敬地把信递过去后,发现严子陵斜倚在床上一动不动,接过信,只是粗略地看了看,不以为然地放在桌子上。猴子道以为严子陵因为侯霸没有亲自看望而不高兴,于是说道:“大司徒因为公事无法脱身,所以没能亲来看您,晚上,他一定会登门拜访,您这先写个回信,也让大司徒安心。”
严子陵便提笔给侯霸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君房,既为汉朝大司徒,就应为人民做好事,如果一味地奉承君王,不顾人民死活,那样是不可以的。”
猴子道回去把信交给侯霸,侯霸看信后很不高兴,认为严子陵根本没把他这个大司徒放在眼里。于是把信交给刘秀看,谁知刘秀不怒反笑说:“他还是这个倔脾气。”
当晚,刘秀亲自登门看望严子陵。可是他仍然不愿理睬,躺在床上动都没动。刘秀没有恼火,反而笑着拍拍严子陵的肚子,说:“老同学,你难道一点也不念咱们同窗一场,帮我一把吗?”严子陵说:“我怎么是不念旧情呢?只是我不喜欢做官,你就不要逼我了吧。”刘秀只能失望地走了。
不久后,刘秀封严子陵为谏议大夫,但是他不肯上任,一定要回富春山继续过他的隐居生活,刘秀没办法,只能暂时同意他的要求,严子陵回到富春山,每日都坐在富春江上的一个台子上钓鱼,后有人把这个地方称为“严子陵钓台”。
建武十七年,刘秀又召严子陵入官,他再一次拒绝。严子陵一生只寄情于山水间,这是一种极大的人生乐趣,更是一门低调做人的学问。事实上,他的无意仕途正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因为他很清楚名利场上的险恶,与其为名利争得个你死我活,倒不如低调一点做人,从而保持清高的节操,快乐地度过一生。
由于人们的欲望是无边无际的,难免多少有扩大的倾向,应该认清其界限,满足于目前所能拥有的,心存感恩之心。尽管在数量上攫取拥有了许多,但这未必就能带给自己幸福。尤其是人在得到名利、金钱、地位后,还要有所追求和坚守。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低调做人,清心寡欲,无为而治,这才是强者的守胜之道。
低调者的智慧:
当你已经取得不小的成功时,不妨卸下身上所载的包袱,以超然的态度面对一切,反倒会取得更多的收获。
低调是强者的一种选择和境界
低调是一种儒雅的人生气质,是一种成就大事的方式。古往今来,多少事业上的强者为人处世都很“低调”,他们为什么选择低调的人生呢?
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从物质方面得到满足后逐渐向内在的精神方面转化,人们是在满足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之后,才会完成人类最高级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来说,人的需要是呈阶梯状的,必须先满足了基本的需要,然后才能够发展高级的需要。而“自我实现”则是最高级的心理需求,“自我实现”是内心的体验,是意味着充分地、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马斯洛说过:“有了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就会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内在的完美。”很多事业上的强者选择低调的生活就是为了如此,他们都是在外在需求满足后,最终回归内心,所以他们选择了低调。
《庄子·秋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在浦河边上钓鱼,楚国的国王派了两个大臣去邀请他出任楚国的宰相。他们说:“大王想劳你大驾,辛苦你帮大王他管理一下国家。”庄子没答理他们,还是接着钓鱼。大臣们苦苦哀求不止。
庄子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灵龟,国君把它的龟壳剥下,供奉在祭司的圣坛上。那么你们说,这只灵龟是喜欢这样死去受人朝拜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塘里悠然自得呢?”
“当然是拖着尾巴在泥塘里悠然自得啊!”两个大臣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你们还不赶快走开?”庄子说,“我也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塘里悠然自得!”
庄子选择这种低调的生活形态,在外人看来是很不平常的事情。正是因为庄子甘于普通和平常,所以在本质的意义上,更加纯粹,更加符合真实的自我。而高调呢?是一种表演,是一种作秀,如果没有观众,所有的行为都没有意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低调的人其实是在完成人生的最高境界,在实现人的最高本质——自我的真实。
现在的中国社会都在普遍信仰着:“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只相信你的口袋。”这种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贪婪性、残酷性和残忍性,竞争更多的是依仗强势、武力,不择手段,欺骗作假,并且这种竞争带来的成功也很难维持长久。而成功者用低调尽量保留一个真正的自己,这使他们不会在到处都是诱惑的社会中迷失自己。成功者总是在埋头踏实地做事,抛弃那些虚无的东西,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花在经营产业、财富、学问上面。正是由于低调,他们的投入产出比率远远高出常人,从而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如今,“低调”这个词也成为一个流行的关键词,低调的人是从来不会说自己低调的,但是,低调背后所代表的生活格调进化的方向,被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视为明智的选择和最高的境界。
低调者的智慧:
低调是一种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很不容易,而欲持之以恒,就更不容易了。所以,要达到低调的境界就要持续地努力。
巧借他人成事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够成功的,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借助外物来帮助自己完成。
一个小孩在沙地里砌“城堡”。他挖了一个大坑,试图把一块很大的石头搬出大坑,但每次都搬不出去,试了好多次。实在没有办法了,小孩就坐在地上哭。他的妈妈过去问他为什么哭,小孩说他用尽了所有的办法都不能把石头搬出去。妈妈说,“不,你并没有用尽所有的办法,你还没有请我帮助你呢。”于是,妈妈很轻松地就把石头搬出去了。
荀子说:“借助于车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却能远行千里;借助于舟船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却能渡江河。君子生性与别人无异,只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和利用外物,所以就不同了。”荀子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东方智慧,牛顿有“踩在巨人肩上”的西方智慧。这些都说明了自己的成功往往需要借助外物的力量。
“借风腾云”“借尸还魂”“借腹怀胎”“借名钓利”“借力打力”“借鸡生蛋”,无不是讲究一个“借”字,讲究借助外部的力量而求得发展。帆船出海,风筝上天,无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人的成功,也需要借力。
我国香港,作为东亚四小龙之一,这颗最璀璨的明珠,就是凭借与外国的大公司合营,借别人的知名品牌,借用外国原材料,借用外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从事加工制造,从事出口贸易。凭借“借风腾云”的思维,迅速使香港走向了繁荣。
我国台湾巨富陈永泰说得好:“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借人、形势和借钱,这都是成事之道。借人、借势是聪明人常用的一种成事之道,它可以利用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至少可以弥补自己的才智、人力之不足。
孔子的学生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当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这个地方治理好。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任何人一跨入社会都应该学会待人接物、结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尊重。否则,单枪匹马绝对难以发展到成功的地步。
一个聪明的男孩,有一天跟妈妈一起到杂货店买东西。老板喜欢这个可爱的男孩,就打开了一罐糖果罐,要小男孩自己拿着吃,但是这个小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里。回家以后,妈妈很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是要等着老板抓呢?小男孩的回答很巧妙:“因为我的手很小啊!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得一定比我拿得多啊!”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能力的有限,更重要的是,他明白别人比自己强。凡事不要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个体不同,就各有各的优势和长处,所以一定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势和长处,取之所长,补己之短。
一个人大部分的成就总是承蒙他人之赐;他人常在无形之中将希望、鼓励、辅助投入到我们的生命中,从而激活了精神世界,常使我们的各种能力趋于锐利。
可以说,一个成功人士,肯定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肯定有着发达的关系网。
所以,一个人力量有多大,不在于他能举起多重的石头,而在于他能获得多少人的帮助。一幅名画中最伟大的东西,不在于画布上的色彩、影子或格式,而是在这一切背后的画家的人格中……那黏着在他的生命中,那为他们所传袭、所经历的一切的总和所构成的一种伟大的力量!
低调者的智慧:
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亲自预先写好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业过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优秀的人。”
学会感恩,让生活充满芳香
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着纯净的光芒。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原谅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人生就会充实而快乐。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给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两个行走在沙漠的旅人,已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一个赶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瓷碗水。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体的饥渴,抱怨之下竟将半碗水泼掉了;另一个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体的饥渴,但他却拥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感恩,并且怀着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这半碗水。结果,前者因为拒绝这半碗水竟渴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完美本身就是一种缺憾。
所以凡事要留有余地,不要责备求全,如果事事追求尽善尽美,那么世上的事情他全都看不顺眼,总是吹毛求疵,总是抱怨。抱怨工作不顺,抱怨世道不公,抱怨别人做得不好,这些都于事无补。与其抱怨,不如感恩。
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会变成祸。同时,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人心才能真正快乐。一个人没有了感恩,心就全部都是空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
感恩,其实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优秀品质,是一种道德情操。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和希望。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动力。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着纯净的光芒。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大自然的恩赐,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感恩自己的对手,原谅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人生就会充实而快乐。
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为了实地了解人们对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映出来的个体差异,他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5美元的工资,我才会做这件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再次接受上帝的爱,心中便常为这份工作献上感恩。”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情绪。更令人吃惊的是,被调查的三位工人中的第一位两年之后就失业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干;第二位当了一辈子的敲石工;只有第三位后来成了一位杰出的建筑师。
由此可见,感恩生活,生活就会回报你。当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是简单的忍耐与承受,更不是阿Q,而是以一种宽宏的心态积极勇敢地面对人生。
低调者的智慧:
学会感恩吧!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湛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灿烂的阳光、美好的生活,对于如此美好的世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恩、不快乐呢?
心广天地宽
有一道题问:如果漂流到一个荒岛,只能带三样东西,你会带什么?许多人回答:一棵柠檬树,一只鸭子,一个傻瓜。为什么不带聪明人而带傻瓜?因为聪明人会砍掉柠檬树,吃掉鸭子,甚至最后害了主人。只有傻瓜才能执著地拼命努力,最后能种瓜得瓜。生活中,人们需要这种傻瓜精神。傻瓜精神是一种智慧的处世方法,有傻瓜精神的地方往往会发生奇迹。
一般说来,生活中精明人有精明的算计,傻瓜自然也有傻瓜的办法。傻瓜对许多事是不过心的,缺乏精明人的一些算计和设想。不过,算计和设想虽是好事情,可好事情的另一面常常就是陷阱,会造成人的过失。而傻瓜缺乏那样的算计,也就避免了那样的算计,也就避免了那样的过失,无所谓陷阱可言。傻瓜不会过分注意身边的潜在危险和可能要失去的东西,所以他们往往对事物并不主动出击,这样既不会使危险扩大,又能最终成就一些事情。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在人们的眼中一度像个白痴一般,但是他却干出了伟大的事情。阿甘出生在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绿茵堡镇,由于父亲早逝,他的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
阿甘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小的时候受尽欺侮,他的母亲为了鼓励他,常常这样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一颗会是什么味道。”他牢牢地记着这句话。
在社会中,阿甘是弱者,他几乎没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于是,他选择命运为他做出安排。
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凭借跑步的天赋,他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并参了军。在军营里,他结识了“捕虾迷”布巴和神经兮兮的丹·泰勒中尉。随后他们一起开赴越南战场。战斗中,阿甘的小分队遭到了伏击,他冲进枪林弹雨里搭救战友,丹中尉命令他乖乖地待在原地等待援军,他说:“不,布巴是我的朋友,我必须找到他!”虽然没能最终挽救布巴的生命,但至少,布巴走时并不孤单。
战后,阿甘决定去买一艘捕虾船,因为他曾答应布巴要做他的捕虾船的大副。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丹中尉时,丹中尉笑话他:“如果你去捕虾,那我就是太空人了!”可阿甘说,承诺就是承诺。终于有一天,阿甘成了船长,丹中尉当了他的大副。
阿甘和女孩珍妮青梅竹马,可珍妮有自己的梦想,不愿平淡地度过一生。于是,珍妮让阿甘离开自己远远的,不要再来找她,可阿甘依旧会在越南每天给珍妮写信,依旧会跳进大水池里和珍妮拥抱。珍妮说,阿甘,你不懂爱情是什么。阿甘说,不,虽然我不聪明,但我知道什么是爱。珍妮一次又一次地离开,但阿甘从未放弃过她。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傻瓜的天性里含有一种自然的忍让、宽容和视而不见。傻瓜由于自身的特点,目光往往是不够尖锐的,这样他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挑剔。一个不去挑剔生活和别人的人是幸福的。而生活中的糊涂智慧就是这样。
阿甘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拜赐于他的傻、不计较输赢得失。阿甘总是那么快乐、那么勇敢,我们以为他不知道自己和别人不同,没想到,原来他一直都承受着因歧视而带来的痛苦,从而不希望他的孩子同自己一样,原来他不是不知道,只是装糊涂,不计较。
低调者的智慧:
古语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其实,人生中适当的“傻”是一种积极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韬光养晦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