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00000000034

第34章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抗微生物药、化学治疗药、抗生素、抑菌药、杀菌药;2、会解释抗菌谱、耐药性、抗菌后效应、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3、能正确理解药物、机体、病原体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从而合理应用药物。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

“相关知识链接”

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种类繁多的小分子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一般属于能量代谢或分解代谢的产物。次级代谢产物是在微生物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生的,对细胞生长并不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抗生素是最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后可引起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在抗微生物药物尤其是抗生素没有被发现以前,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占第一位。医院外科手术感染病死率及产科感染病死率非常高,达50%以上;结核病是不治之症;鼠疫杆菌和痢疾杆菌感染可以在一天之内就有成千上万人死亡。自1928年发现青霉素并于1940年用于临床、1932年合成磺胺药并于1935年用于临床后,抗微生物药物成为人类战胜感染性疾病的有力武器,许多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得以控制,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15年。半个多世纪以来,抗微生物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迅速发展,目前用于临床的已有200余种,治愈并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是由于抗菌药物广泛及不合理的应用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造成了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长,危及公众健康,也导致了巨大的药物资源浪费,加重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有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菌药物滥用。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恰当的使用耳毒性药物而造成耳聋,其中95%以上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另外,一项对药源性死亡病例的分析结果显示,在225例药源性死亡中,由抗菌药物引起的死亡达到97例,占43.1%。仅不合理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一项就使我国每年浪费卫生资源7亿元人民币。科学家们呼吁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很有可能有些疾病又会成为抗生素发现以前的不治之症。

我国卫生部于2004年10月9日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这是我国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第一部指导性意见,将指导我国医师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规范我国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细菌性耐药、提升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摘要”

抗微生物药物包括化学治疗药、消毒防腐药。化学治疗药又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菌药物中有抑菌药、杀菌药。抗菌谱、抗菌活性对临床选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抗菌药物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结构的完整性或干扰其生化代谢过程而产生抑菌或杀菌作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毒性反应发生几率、浪费药物资源,同时也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在应用抗菌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到机体、病原体、药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合理、科学和安全用药。

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称为抗微生物药。用于体内治疗微生物、寄生虫感染及恶性肿瘤的药物称为化学治疗药。用化学治疗药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用于抑制或杀灭体表和周围环境微生物的药物称为消毒防腐药。理想的抗微生物药物应具备对病原体有高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而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最低,并能促进机体的防御功能,同时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应用抗微生物药物时应注意机体、病原体和药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使用药物。

机体、病原体、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节常用术语

1、抗生素指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能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包括由微生物产生的天然抗生素和经改造后所获得的半合成抗生素。

2、抗菌药指对病原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仅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称为抑菌药;不仅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而且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称为杀菌药。

3、抗菌谱指抗菌药的抗菌范围。又分为窄谱抗菌药和广谱抗菌药。前者仅对单一菌种或一属细菌有效,如异烟肼只对结核杆菌有作用;后者不仅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等也有抑制作用,如四环素类、磺胺类等。抗菌谱是临床选药的重要依据。

4、抗菌活性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常以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表示。MIC指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MBC指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二者可供临床用药参考。

5、化疗指数(CI)是衡量化学治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评价化疗药物安全性的重要参数。一般用动物的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即LD50/ED50的比值表示。一般化疗指数越大,表明药物的安全性越大,治疗效果好,毒性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6、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使抗菌药物作用减弱或消失的现象。产生耐药性有快慢之分。

7、抗菌后效应(PAE)指抗菌药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持续到MIC以下甚至药物消除后的现象。后效应长的药物可适当延长用药间隔时间,疗效不减。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结构的完整性或干扰其生化代谢过程而产生抑菌或杀菌作用。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细菌的最外层是厚而坚韧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维持细菌正常形态的功能。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黏肽。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中黏肽的合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此时由于菌体内的高渗透压,使水分渗入,导致细菌膨胀、变形、破裂、溶解而死亡。对已经合成细胞壁的细菌效果很差或者无效,为繁殖期杀菌剂。

2、提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细菌胞浆膜位于细胞壁内侧,是由类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一种半透膜,具有物质转运和渗透屏障功能。多黏菌素类和多烯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等)可与胞浆膜中的磷脂或类固醇物质结合,使胞浆膜通透性提高,导致菌体内的蛋白质、核苷酸、氨基酸、糖、盐等重要物质外漏,造成细菌死亡。

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细菌核糖体为70S,由30S和50S亚基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氨基苷类抗生素可与30S亚基结合而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起到杀菌作用,为静止期杀菌剂;四环素类可与30S亚基结合而影响蛋白质合成,起到抑菌作用,为速效抑菌剂;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和林可霉素可与50S亚基结合而抑制蛋白质合成,为速效抑菌剂。由于哺乳动物细胞的核糖体为80S,由40S和60S亚基组成,故上述药物在常用剂量下对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无明显影响。

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1)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与甲氧苄啶可分别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与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细菌叶酸代谢,阻碍核酸前提物质嘌呤、嘧啶的合成,从而导致核酸合成受阻,细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为慢效抑菌剂。(2)抑制核酸的合成:喹诺酮类抑制细菌DNA回旋酶,使DNA复制受阻而产生杀菌作用;利福霉素类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及产生机制

细菌耐药性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两种。天然耐药性是指基于药物作用机制的一种内在的耐药性,属遗传特征之一。获得性耐药性是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一种病原菌只对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者称为单药耐药;一种病原菌同时对两种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者称为多重耐药。当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它同类或不同类抗菌药也同样有耐药性时,称为交叉耐药性。长期反复用药,特别是滥用抗菌药物是细菌产生获得性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株已非常普遍,对公众健康已构成严重威胁。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1、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细菌产生的灭活酶可直接破坏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使抗生素失去抗菌作用。灭活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可使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β-内酰胺环水解而灭活。另一种为钝化酶(又称合成酶),如****转移酶、磷酸转移酶、核苷转移酶,可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氨基苷类抗生素的羟基或氨基上,导致化学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失去抗菌活性。

2、细菌体内抗菌药靶位结构改变细菌通过改变靶位蛋白的结构,不利于抗菌药物结合;或增加靶蛋白的数量,使未结合的靶蛋白仍能维持细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是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当细菌体内PBPS的质和量发生改变时,与药物的结合能力下降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3、细菌胞浆膜通透性降低细菌可通过多种方式阻止抗菌药透过胞浆膜进入菌体内。革兰阴性菌细胞膜膜孔蛋白数量减少或孔径减小、关闭,使药物通透性降低而耐药。

4、细菌改变自身代谢途径细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多通过这种途径,如产生较多的对药物具有拮抗作用的对氨基******(PABA)、二氢叶酸合成酶或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

5、药物主动外派系统活性增强在细菌的胞浆膜上存在主动外派系统,是一组跨膜蛋白。细菌可以通过此组跨膜蛋白主动外派药物,使药物的排出速度大于药物的内流速度,降低药物在菌体内的浓度而产生耐药性。

第四节 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

一、抗生素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青霉素类

(1)窄谱青霉素类青霉素G、青霉素V。

(2)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

(3)耐酶青霉素类氯唑西林、甲氧西林、氟氯西林等。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等。

(5)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类美西林、匹美西林等。

2、头孢菌素类

(1)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等。

(2)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

(3)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

(4)第四代头孢菌素代表药物有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利定等。

3、其它β-内酰胺类

(1)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2)头霉素类头霉素、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

(3)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4)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

4、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二)氨基糖苷类和多黏菌素类抗生素

1、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等。

2、多黏菌素类多黏菌素E、多黏菌素B。

(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万古霉素类抗生素

1、大环内酯类红霉素、****螺旋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

2、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3、万古霉素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四)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1.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2、氯霉素类氯霉素。

二、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

1、第一代喹诺酮类萘啶酸。

2、第二代喹诺酮类吡哌酸。

3、第三代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氟沙星。

4、第四代喹诺酮类莫西沙星。

(二)磺胺类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

(三)其它合成抗菌药甲氧苄啶、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三、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一)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丙硫异烟胺。

(二)抗麻风病药氨苯砜四、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一)抗真菌药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二)抗病毒药干扰素、阿昔洛韦、利巴韦林、阿糖腺苷、金刚烷胺、齐夫多定、拉米夫定等。

五、消毒防腐药

乙醇、碘伏、氯己定、********、苯酚、甲醛、过氧乙酸、含氯石灰、苯扎溴铵等。

“师生互动”

有一位患者原来每天在食堂就餐,总觉得不干净,于是每次吃完饭后都要吃两粒抗生素,日积月累的结果是当他发生感染时,用了很多抗菌药物都没有效果,最终这位患者因“无药能治”而死亡。分析原因,并针对这个现象提出预防对策。

“小结”

抗微生物药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提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等作用机制破坏病原体结构的完整性或干扰其生化代谢过程而产生抑菌或杀菌作用。临床常用的抗微生物药有抗生素、合成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选用药物的主要基础是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化疗指数、抗菌后效应等。细菌可通过产生灭活酶、改变体内抗菌药靶位结构、降低胞浆膜通透性、改变自身代谢途径、增强药物主动外派系统活性等机制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为防止和减少药物毒性反应及耐药性的发生、节约医药资源,应严格控制适应证,避免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

李秀梅

同类推荐
  • 大国医2: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

    大国医2: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

    根据健康的一般规律,本书又分为“防病”(即保健)与“治病”两大体系,前六章分别从饮食、锻炼、养心、日常养生、经络养生等角度讲防病,主要讲述大师们的日常保健方法及经验,如朱良春教授常喝的“长寿粥”,邓铁涛教授常练的“八段锦”,李济仁教授常饮的“保健药茶”,王绵之教授常用的“打坐养心法”,何任教授提倡的“中年进补”等。后十章则主要讲述大师们对各类疾病的诊疗经验,包括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病、妇科病、儿科病等十大种类。
  • 助听器学

    助听器学

    本书共13章,从助听器的发展简史,到助听器的物理组成、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助听器的分类等方面介绍了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及性能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还着重介绍了助听器的临床应用经验、不同人群的助听器选配方法,以及如何遵循选配步骤,为听障人士选择符合其听力损失的最优助听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听力学专业的学习教材、各大助听器公司的培训手册、助听器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提供给对助听器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包括有听力损失的成人和听力损失儿童的家长),使他们能够对助听器有更科学、系统、专业的认识!
  • 新编中医诊断学精要

    新编中医诊断学精要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问诊、望诊、舌诊、闻诊、脉诊、按诊以及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内容。
  •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血液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血液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血液科速查手册》一书。《血液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共分五章:(1)血液科常见症状的诊断(第一章):包括症状的特点和由该症状引起的常见、少见和罕见疾病。(2)临床常见血液科疾病的诊疗(第二至四章):包括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概述、主诉、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针对影响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一一剖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为强调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的防治应从婴儿抓起,《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特增加了婴儿情绪和行为障碍及心身疾病的内容,介绍了发达国家中已兴起的“婴儿精神医学”;为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特设专篇讨论预防问题;鉴于我国儿童少年精神医学起步较迟。
热门推荐
  • 盛世仙路之光脑法宝

    盛世仙路之光脑法宝

    身为底层宅男的赵前,意外得到了一件光脑法宝,一半是法宝,一半是光脑;有了好东西,自然就想着如何将小日子过得更舒服些,结果还没等麻烦找自己,自己就先找上了麻烦,于是各色人等,神秘之地都向他招手,他的人生,也前所未有的精彩。最后站在盛世之巅的赵前,回头看看,发出一声感慨,其实我只想做个宅男来着。
  • 香江巅峰

    香江巅峰

    回到1975年的香江,娱乐,股票,实业都不能少,看张德如何成就一代大亨,走向世界巅峰,铸造传奇人生!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就是真事!
  • 五行纵横

    五行纵横

    五行纵横脚踏虚空任我行---虚空脚下踏!乾坤一现天地颤---乾坤掌中握!阴阳眼中天雷成---天雷眼中现!五行化身终成尊---五行体内括!阴阳五行定乾坤;五行圣体逆天行。魔来阻我,必毁之;仙若拦我,必诛之;神敢挡我,必灭之;天要不服,我必逆天而改之!!!
  • 墨染成凰

    墨染成凰

    她本事临死将至的罪臣之女,用尽心计。为求一活路,被迫为细作,却爱上代王。忍痛叛变,当重见己为深爱的妹妹,当遭遇丈夫的怀疑,当儿子为夺帝位众叛亲离时…又要如何面对,如何挽回。
  • 碥石集(第四集)

    碥石集(第四集)

    本书汇集了诸多老中医药学家的研究心得,共计二十余篇文章。即《心主神明论的科学性》、《真心痛救治》、《燥痹的辨证论治》、《中风的诊治和预防》等。
  • 防渣男手册

    防渣男手册

    姑娘,你要知道那些对别人严肃威严,对你却和蔼可亲的上司。那些对别人冷漠寡言,在你面前却妙语生花的人。那些对别人都是花心浪子,对你却一往情深的人。他不是因为你工作出色、也不是因为在你面前觉得自在自由、也不是因为你对他来说是特别的。只不过你比别人更漂亮而已!女人对男人的第一吸引力永远是来自外表。
  • 蜀山战纪剑侠传奇后续

    蜀山战纪剑侠传奇后续

    这本书是后续蜀山战纪。在某一天,丁隐归来后会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
  • 就这么混在一起

    就这么混在一起

    混,从小到大,就是这么的混,从来都不知道珍惜时间。自己混不如大家一起混,混的舒服就好,吃喝玩乐就是最好的。有这么一群兄弟,天天聊骚也是好的。混到某一天,突然发现大家渐渐的都混的少了,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剩下的也只是怀念。那些一起混的生活,就是混。
  • 女人修养全攻略:做个由内而外的美丽女人

    女人修养全攻略:做个由内而外的美丽女人

    《女人修养全攻略:做个由内而外的美丽女人》旨在教给女人如何提升自身的修养,让自己呈现出自信、宽容、独立、成熟、风情,从而让美丽的色彩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渐失光泽,使自己变得静若幽兰,芬芳四溢,耀眼迷人。做人要有修养,做女人更要有修养,尤其是爱美的女人。因为女人的美不单体现在漂亮的脸蛋、华丽的服饰上,更体现在得体的礼仪、优雅的谈吐举止上;不单体现在赢弱娇羞的魅性中,还体现在腹有诗书的知性和长袖善舞的灵性中……女人要想美得彻底,就一定不能只重视靓丽的外表而忽视丰富的内涵。
  • 重生之星星小铺

    重生之星星小铺

    ”我可以给你一个新的身体“小铺抬头挺胸的对安心说“我不稀罕!”安心眼睛斜了小铺一眼“我可以让你顿顿吃白面”小铺看了安心一眼“我家有”安心看也不看小铺,淡定的说“我可以让你美貌如花”小铺看着安心真诚的说“我自己长得也不差”安心看着远方,头也不回“我可以给你万贯家财”小铺眼中含着祈求,定定的看着安心“我前知40年,经商的手段也能通天”安心头也不回的向前走去,风中传来安心的话“我可以教你修仙,教你魔法!”小铺双腿跪地,对着安心离开的方向苦苦哀求“哪呢!我答应了!”安心两条小腿跑得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