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继承秦国王位后,相国吕不韦的权势随之进一步扩大,并且取得作为国君长者的“仲父”尊号,家仆上万、财力雄厚,成为秦国首屈一指的大富翁和权臣。
赵太后在嫁给子楚之前与吕不韦就有一段不可告人的情缘,现在虽然地位尊贵,但子楚已死,所以两人便旧情复发,时常私通。
此时,嬴政已经长大,渐知人事。吕不韦因害怕隐私暴露,引来杀身之祸,就为自己找了替身嫪毐假充宦官,进入太后宫中,侍奉太后,深得太后宠爱,朝中政务悉由其决断。这样,嬴政的身边有了两个对他政权构成威胁的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就是嫪毐。
少年嬴政虽然年幼,但聪颖过人,对吕党、后党的所作所为也有耳闻,但他颇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表面上看来,嬴政对吕党、后党置若罔闻,其实时刻在关注他们的活动并伺机铲除他们。
公元前238年,嬴政年满21岁。按秦国制度,国君满22岁就要加冠亲政。可吕不韦、嫪毐两人分别向嬴政弄权示威。严峻的考验第一次摆在了嬴政面前。面对吕党和后党两大集团的嚣张气焰,胸怀大志的嬴政在挑衅面前不动声色,在加强对吕党、后党监视的同时积极准备应对异常事件。成竹在胸的嬴政佯装若无其事地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
然而嫪毐早已蓄谋暴乱,要杀掉嬴政,结果被早有防备的嬴政活捉,处以车裂酷刑,诛灭三族。他的同党被诛杀的有20多人,牵连的多达4000多家。赵太后和嫪毐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杀,赵太后被软禁。后来,经过齐人茅焦的劝说,嬴政才亲自把母亲赵太后接回咸阳。
同时,嬴政早已深感吕氏集团对秦国君权的巨大威胁,打算乘嫪毐案件诛杀吕不韦,一并清除吕氏集团。但是吕不韦辅佐先王继位的卓著功勋众所周知,并在秦国已经培养了一股强硬的势力,如果操之过急,可能坏事,因而秦王暂时没有动吕不韦。
除掉嫪毐的第二年,嬴政就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之职,将其赶出咸阳。吕不韦被迫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阳。两年后,嬴政为了避免吕不韦和其他六国串通作乱,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曰:“汝对秦有何之功,却能封土洛阳,食邑十万?汝与秦有何亲缘,却得到仲父之称?汝快滚至西蜀!”吕不韦知道自己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尽了。
在铲除吕党、后党之后,嬴政在继承王位的第八年,即公元前238年开始亲政。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笼络燕齐;
二是稳住楚魏;
三是先消灭韩赵,再统一全国。
在这种战略方针的指导下,一场统一战争开始了。
公元前236年,秦王嬴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帷幕。虽然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但仍然一时无力灭亡赵国。于是秦国转攻韩国,公元前231年,攻下韩国南阳,次年,秦军北上,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赵国发起总攻,秦军很快攻占了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
在攻赵的同时,秦兵临燕境。燕国无力抵抗,太子丹企图以刺杀秦王的办法挽回败局。公元前227年,燕丹派荆轲以进献燕国地图为名,谋刺秦王嬴政,结果阴谋暴露,被秦国处死。秦王嬴政以此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今河北易县境内)大败燕军。次年10月,王翦攻陷燕国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到辽东(今辽宁辽阳市),苟延残喘,燕国名存实亡。
秦王嬴政的大军灭掉韩赵、重创燕国以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为秦有,只有地处中原的魏国,孤立无援。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出关中,东进攻魏,迅速包围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秦军引黄河、鸿沟水灌城,攻陷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在秦军攻取燕都之后,秦国就把进攻目标转向楚国。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命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双方在陈(今河南淮阳县)相遇。王翦按兵不动,以逸待劳,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与交战,项燕只好率兵东归。王翦趁楚军退兵之机,挥师追击,在蕲(今安徽宿州市)大败楚军,杀死楚将项燕。次年,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设置郢郡,楚国灭亡。
五国灭亡后,只剩下东方的齐国和燕、赵的一些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歼灭了辽东燕军,俘虏燕王喜,回师途中又在代北(今山西代县)俘获赵国余部,然后由燕地乘虚直逼齐国。齐王慌忙在西线集结军队,准备抵抗。公元前221年,秦军避开两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在秦国大兵压境的形势下,齐王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至此,秦王嬴政用了10年时间消灭了战国六雄,从此华夏重归一统。
点评:
当然不能把中国统一归功于秦始皇一个人,但是他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人们指责他是暴君,骂他是私生子,说他崇拜迷信,心狠手辣,才能平庸。
西方作家把秦始皇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但是若把他与罗马帝国的创始人奥古斯都相提并论似乎更加适宜。两者所建立的帝国在面积和人口上大体相同。但是罗马帝国历经的时期却短得多,从长远观点来看,奥古斯都所统治的领土也未能保持统一,但是秦始皇所统治的领土却保持了统一。因而他是两人中较为有影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