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勾践灭吴
春秋末年,长江中下游的吴、越两国经过十余年的相互讨伐,越国渐有吞吴之势。
周敬王三十八年,越国乘吴王夫差率军北上与晋争霸、国内空虚之机攻入吴都,因夫差急率大军来救,乃暂与之议和而罢。
时过四年,吴国大旱,人民纷纷移居海边捕捞鱼蚌以就食,国势益亏,这使一直念念不忘灭吴报仇的越王勾践感到,灭吴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是年三月,勾践令大夫文种留守国内,他亲自与大将军范蠡统领五万越军伐吴,吴王夫差忙率六万吴军迎敌,两军在笠泽江两岸扎营对峙,谁也不敢轻易渡江主动进攻。
入夜后,“越子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卒”即左右两队相互配合、相互接应,于夜深之时,两队鼓噪而进,杀声震天,渡至江中而止。
吴王夫差突闻越军乘夜来攻,见越军分左右两路渡江,不敢怠慢,也分兵两路沿岸列阵以待之。
勾践的“左右句卒”不过是诱敌之兵,越之三军却在吴军忙着列阵应付鼓噪而进的“左右句卒”的时候,偷偷地从另一地点衔枚渡江,至江北后,潜至吴军营前。吴军正全神贯注地计划迎击呼喊着渡河的越兵,一点没有发觉越军的主力已偷偷渡江逼近了自己的营地。
越军潜至吴中军营地,猛然发动了进攻,吴之中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一败而不堪收拾。吴之左右军也顾不得防御正面渡河的越军,调头来救中军,又遭到了越军主力与已渡河参加战斗的左、右两队越军的夹击,马上也落败了,夫差只得带着残兵败将退至二十里外的没溪。
越军在范蠡的率领下追至此地,夫差忙奔向吴都,一路上在越兵的追击下伤亡无数,残兵退入吴都,越军则穷追至此,展开了对吴都的攻坚战。
因为吴都城防甚固,越军改变战术,将吴都围困起来,筑越城于吴都的西门外,计划长期围困吴都,使之不战自破。
这一围即是两年多。直至公元前476年,越军才设计使夫差突围,在姑苏山将其歼灭,夫差自杀,至此,越终得灭吴。
而笠泽之战,实为越灭吴之关键一役。勾践一面派少数兵力作为正兵,从正面喊叫着进攻,以引起吴军的注意。而以主力部队作为奇兵,乘夜悄悄渡江,潜至吴军阵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战即将吴军击败,并乘胜追击,将穷寇围困于吴都城内,再徐徐图之,直至将吴国灭掉。由此可见,勾践与范蠡深得“兵者诡道也”的真谛,以少数兵力为正兵,却以主力为奇兵,奇正结合,卒成大功。
值得指出的是,越王勾践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但终非雄才大略之君主,灭吴之战的所有谋略,实乃尽出之于范蠡。范蠡看出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便像孙武那样,功成之后飘然引退,泛舟五湖,成了一代富商。
(《史记·吴太伯世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