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276—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上郭村)人。东晋时的文学家、训诂学家。他学识渊博,好古文奇字,喜爱经学,又精通阴阳、历算、天文、卜筮之术,传说他前后卜筮60余事,事事应验,还说他能预知未来,是一位文采风流的诗人、博学多才的学者。
据《晋书郭璞传》记载:西晋末年,河东动乱,郭璞避难江南,受到大臣王公的赏识,任职参佐。西晋亡后,晋元帝司马睿即位江南,是为东晋。郭璞作《江赋》,鼓舞江东立国的信心,雄健有力,振奋人心,随后又作《南郊赋》,元帝看了十分赞叹,任他为著作佐郎。他屡次上疏进言,陈述得失,对朝廷有匡益,元帝认为他有经纬之才,便升他为尚书郎。
郭璞是东晋有名的文学家,擅长诗赋。他的诗歌代表作是《游仙诗》十四首,他借游仙来咏怀,以表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因此,《游仙诗》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他蔑视世俗的荣华富贵,追求超脱的仙人境界,风格高洁。郭璞还是训诂学家,《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训诂,最大的特点是用当时的今语来说明古语,博采当时各地的方言作为引证,因此,他的《尔雅图注》和《方言注》,有高度的学术价值。
郭璞身处动乱年代,深感亡国丧家之苦,国而竭力维护祖国的统一,反对分裂行为,因而惨遭心怀异志的大将军王敦的杀害,时年49岁。被晋明帝追赠为弘农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