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3700000002

第2章 中学时代

1913年,14岁的海明威进入橡树园中学学习。橡树园中学是当时最好的中学之一,教师的待遇在伊利诺伊州是最优厚的,因而名师萃集,而且这些名师都注重文科。海明威成为一代文学大师,抛开他个人努力奋斗的因素,与他在中学时代所受的教育也是分不开的。

在橡树园中学的4年学生生涯中,海明威最引人注意的是他那些颇为放纵的课外活动。当时,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把这些活动看得比学业成就还重要。海明威在学校组织田径队,参加水球、足球和游泳等比赛,加入辩论会俱乐部,还是管弦乐队成员,也经常为校报撰稿,是班里的带头人。

海明威才14岁,身高却明显超过同龄人,肩宽体阔。一天,他浏览《芝加哥论坛报》时,看到一则拳击训练班的招生广告,便向父亲请求,允许他报名参加。像往常一样,这件事又引起了家里的争论。

埃德对此表示赞同,对儿子敢于涉足拳击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感到满意:儿子和自己一样热衷于各种体育活动,真是虎父无犬子啊!格雷丝却大摇其头,极力反对。她认为拳击是一种激烈、危险和野蛮的运动,拳击手都是毫无教养的。在母亲内心深处,还怕儿子再受到什么伤害。小时候,这个淘气的儿子从山上往下跑,口里衔着木棍,正跑得急,脚下被树根绊了一下,摔倒时木棍戳入喉咙,把扁桃体都捅出来一部分。还有,儿子长期在湖上垂钓,小小年纪腰便有些弯,背也微驼。格雷丝想把海明威培养成斯文知礼的绅士,便不愿儿子误入歧途,何况拳击与橡树园传统格格不入。为了说服丈夫,她着重指出,尽管海明威的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但他花在课外活动上的时间太多,在音乐和学业上用的功夫太少了。

经过无数次争论,父亲的支持占了上风,海明威终于去上第一堂拳击课了,不料这险些成了他的最后一课。因为给他安排的练拳对手是个职业拳手,此人是中量级拳手中的佼佼者,身高力大,拳法娴熟,反应敏捷。双方实力的悬殊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当时拳场老将同意轻打互让。大家都认为海明威在职业拳击家的重拳下不堪一击,不料比赛开始后,海明威劲头十足,两人逐渐打得不可开交。职业拳手很快放弃了点到为止的打算,一轮快拳反击过去,把切磋技艺变成一决雌雄。几个回合后,海明威便被打倒在地,一记重拳击在他鼻子上,鲜血直流。

“这种事情我早就料到了,”海明威懊恼地对他的一个同班同学说,“但无论如何我也要试一试。”

“那时候你害怕了吗?”

“怕,当然怕,那家伙打起来像是要你的命。”

“那你又何必要和他打?”

“我还没有被吓倒。”

格雷丝见儿子负了伤,大发雷霆。但到了第二天,海明威照样走上拳场,只不过模样有些狼狈,鼻子贴上了纱布,眼底下也是又红又肿。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学不了拳击的,许多挨不过皮肉之苦的新手纷纷退出。海明威一如既往,一直坚持到底,很快成了一个出色的拳击手。1916年海明威第一次参加了职业拳击赛。在橡树园的一次比赛中,他与沃伦湖的一帮男孩子对抗,曾把一个男孩打得不省人事。

海明威是个出色的拳击家,在练拳和比赛时却一次又一次地受伤,他的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不过无论当时还是后来的一生中,海明威从未考虑过放弃这种运动。另外,在足球场上,这个高大的小伙子也常受到撞伤、擦伤和挫伤。

母亲的焦虑随儿子的一次次受伤而加深。她又是发愁又是伤心,担心长子过不了青春期就可能给打得无药可救了。这也难怪,她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士,来往的朋友也都是淑女绅士,而海明威却经常像个小胡同里的野小子,热衷于参加危险的比赛,如果腿跌断、头打破,真给这个有教养有文化的家庭丢脸。

海明威的一个同学回忆海明威颇不随和的性格时说:

海明威极为好胜,对任何人包括他的朋友在内均如此。他从不让任何人,包括其家庭和学校,来约束他的行动自由……他总是雄心勃勃,富于竞争性,想干什么就一定要干什么,为达此目的曾多次应征入伍。

班上一个女同学对这个高个、褐色眼睛、长得英俊漂亮的小伙子的看法则是“非常自高自大,又颇固执己见,有时真让人反感,但另一方面又极具个性”。

海明威个性极强,对橡树园严谨的清教徒习俗极为不满。拿他的名字来说,是以他外祖父欧内斯特·霍尔的名字命名的,海明威对此名很讨厌,把它和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中天真得可愚弄的主人公相联系,他认为,欧内斯特这个名字资产阶级气味太浓,毫无生气和想象力。于是他常常为自己,也为所有的亲友,取一些滑稽可笑的绰号。他的绰号有威米兹、塔蒂、斯泰因、海明斯坦,晚年他的绰号是爸爸。

海明威的双亲对孩子们要求极严,规定孩子们生活要有规律,注意整齐清洁,等等。这种严格要求有时也遭到少年海明威的反抗,有些抵制行动非常可笑。有一次,父母告诫他不要挑食,可不管父母如何诱导甚至加上耳光,他就是不吃蔬菜,结果自讨苦吃,造成便秘,一连9天大便不通。

1915年发生了一桩重要事件,这件事对海明威影响极大,后来他把这件事写入小说《最后一个乐园》中。16岁的海明威打下一只蓝色苍鹭,这是一种严禁捕杀的珍禽。海明威把它藏到衬衫下,带到船上藏好,但还是被巡查员发现了。巡查员来了解苍鹭事件,并扬言要逮捕海明威。海明威开始躲在林子中,后来向叔父乔治求救。乔治不帮忙,他要海明威去投案自首,认罪罚款。也就是这位铁石心肠的叔叔,在1928年海明威父亲自杀之前,拒绝借钱给他父亲。在海明威的小说《印第安营地》中,乔治被描绘成丧失同情心的人;在另一篇小说《三次射击》中,父亲在叔父乔治的调唆下,指责儿子怯懦。

海明威无视橡树园的禁酒法令,他和几个好友经常聚会饮酒。17岁的海明威常夸口说:“海明威,酒满杯。”当然,他决不敢在家公然喝酒,并想方设法隐瞒他饮酒作乐的情况。

海明威从那所循规蹈矩的橡树园中学毕业多年后,他的一个老师还评论说:“在基督教和清教徒哺育下长大的孩子,竟会对恶棍和下等社会知道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生动,这使我本人和别的许多橡树园人都觉得奇怪。”一个邻居也说:“欧内斯特居然能写出那种书,实在叫橡树园的人大惑不解,惊讶不已。”诚然,以橡树园的传统道德来衡量,海明威的言行无疑已离经叛道,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

如果根据海明威的叛逆性格就认定他是个坏小子,或从小表现就不好,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在学校的年鉴上记载着:“还没有人比海明威更聪明。”海明威的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他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技能更是出类拔萃,可以说在橡树园中学体坛上,海明威的知名度有时超过了一些体育明星。

海明威的一个同学回忆说:“海明威长得英俊,谦恭有礼,注重友谊,他既重视公理会教堂著名的威廉·巴顿博士的布道活动,也对沃林顿剧院上演的戏剧感兴趣……”在学校里,多才多艺的海明威也尝试过演剧。在《好!布鲁梅尔》一剧中,海明威戴上假发,扮演剧中男主角,即使在舞台上也不失幽默,他语带双关地开玩笑说:“海明威站在舞台上,晕头转向,只好随心所欲地表演,虽然他已尽其演剧的才华,但还是把剧演砸了,使他的班级在演剧竞赛中名落孙山。但对他个人而言,也算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扮演高贵的角色了。”

1917年2月3日,橡树园地方报《橡树叶》报道了海明威见难赴义的事迹。那天海明威去餐厅用餐,厅内的升降机突然发生故障,当时餐厅的3个女服务员正乘升降机送菜,出现故障后非常危险。海明威立即跳过去,抓住缆链,一个人赤手空拳地吊住滑轮,直到另外4个男同学一起跑过来帮忙,才将女服务员救下。这件事表现了海明威敢作敢为、有正义感的性格。

总而言之,海明威的叛逆行为只是相对家乡清教徒的戒律清规而言,抛开这点,海明威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少年。

海明威从小就博览群书。他那种什么书都读、什么时候都读书的情形明显超过了他的同龄人。每天晚上,保姆收拾好他的房间,整理好所有的书,并安排他睡觉,每次海明威都甜甜地和她道晚安。第二天早上,保姆打扫房间,总会发现床垫下、枕套里,到处塞满了书。

海明威上学以后,书读得更多。这时他已开始有选择、有目的地读文学大师们的作品。海明威晚年曾给青年作家开了张推荐书目,他列举了以下一些书:

《羊脂球》、《戴家楼》——莫泊桑

《红与黑》——司汤达

《恶之花》——波特莱尔

《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

《布登勃洛克一家》——托马斯·曼

《塔拉斯·布尔巴》——果戈理

《卡拉玛卓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哈克贝利·费思》——马克·吐温

《白鲸》——麦尔维尔

《红字》——霍桑

《红色英勇勋章》——斯蒂芬·克莱恩

《德·莫甫夫人》——亨利·詹姆斯

上面的作家中,他最推崇的是托尔斯泰,另一个是莎士比亚。

在学校的最后两年,海明威集中精力写作,受到英文教师狄克逊和比格斯小姐的器重。

狄克逊小姐中等身材,肤色黝黑,富有活力,言谈举止俨然不让须眉,她的课生动活泼,绝不沉闷。在英文课上,狄克逊小姐经常给学生朗读新出版的主要文学杂志,她还为班上的各种表演剧担任导演。

比格斯小姐细高个,瘦削脸,发型很奇特,头发从四周向上梳成蓬松而高的发式,可以说是个白肤金发碧眼美人。比格斯小姐为人严谨,言谈缜密,举止庄重。作为一个教师,她因性情和善而深受学生爱戴。

海明威是橡树园中学的优等生,他坚强的个性、体育方面出类拔萃的素质以及学业上优异的成绩,给他的每个老师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位英语老师对他更是另眼相看,认为他在文字表达上有很高的天赋。在校的头一年,老师们就发觉他对描写现实中的惊险场面怀有浓厚的兴趣。

海明威说过,他是靠阅读《圣经》学习写作的,主要是《旧约全书》。这种说法乍听不免荒诞,不过海明威出身宗教家庭,又经常去教堂唱赞美诗,《圣经》是他最早的读物是肯定的。

狄克逊和比格斯都是校刊《高秋千》的顾问。作为校刊编辑,海明威经常为《高秋千》写一些体育方面的专栏文章,他还鼓励他的运动员朋友也来写。他们有意识地模仿某些专栏作家的特有文风,那就是快节奏和口语化。其中最喜欢模仿的专栏作家是林·拉德纳,他经常用莱恩·奥泰普的笔名为《芝加哥论坛报》写文章。海明威的每周专栏文章花了不少笔墨渲染自己的业绩,因而他在学校体坛上的知名度很高,有时甚至超过一些体育明星。

海明威写文章不乏幽默感。有一次,狄克逊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让学生们分析歌谣的写作技巧,使她大吃一惊的是海明威的卷子上写着一首歌谣:

哎哟,我从未写过歌谣

这回我倒要吃虾仁色拉了

(我多么不喜欢这种粉红色的东西,上帝知道)

但是狄克逊小姐一定要我吃

(我几乎已经忘掉)

不过我依然坐在餐桌旁

我的脚尖朝向东方

海明威在《高秋千》上发表了另一篇近乎儿戏的讽刺小品,目标是乡村俱乐部中的一伙人。这篇文章如此露骨,使学校校长感到惊恐和难堪。小品是这样的:

戴尔·巴姆斯特德先生定于明日在乡村俱乐部举行晚宴舞会。莫里斯·马塞尔曼、弗雷德·威尔科克森、欧内斯特·海明威、亚伯拉罕·林肯等先生和若菲将军等都不会出席,因而也就有了充分的证据说明他们不在犯罪现场。

在1916年11月到1917年5月海明威任校刊编辑期间,他大约写了34篇文章,其中3篇是小说。这3篇小说都发表在学校杂志《写作园地》上。海明威在他16岁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这篇小说的名字叫《塞皮·静岗》,故事以对话形式写成,借助密执安州北部奥吉布威一个印第安人之口,讲述了一个行凶和复仇的流血事件。这是一般的青少年作品,但出于一个16岁少年之手,你就会觉得下面的片断值得一读:

初升的满月从东边的山后露出了一个边缘。我们的右边是一道杂草丛生的河岸。

“咱们坐下吧,”比尔说,“我给你讲过塞皮·静岗的故事么?”

“很想听一听”我回答道。

“你记得老乌鸦保罗吗?”

“就是上次7月4日那天喝得醺醺大醉,后来睡在皮尔马奎特铁轨上的那个家伙?”

“对了,他是印第安人里的一个坏蛋。到了半岛上,他没法喝得烂醉了。他向来是成天喝酒的……什么酒都喝。但是他现在没法喝得烂醉了,于是他急得发疯;但是他再也不能狂饮烂醉了。”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个混血儿,短短的篇幅里就有两起凶杀,不过布局很得体。这篇小说已具备了海明威风格的雏形。暴力的主题、简明的结构、对话的方式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

海明威这3篇小说显示出他较早地接受了某些文学家写作技巧上的影响。如这篇《塞皮·静岗》中的野蛮报复,无疑学习了杰克·伦敦的冒险故事;他的拳击故事《颜色事件》中出人意料的结局,是受了欧·亨利的影响;而他在《对马尼图的判决》中描述的双重死亡,则是从吉卜林写的《通道的尽头》中得到启迪。海明威在橡树园中学受到的良好教育,以及他在创作方面做过的尝试,为他成为一个作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写体育专栏文章时,模仿了专家们快节奏、口语化的文风,这使毕业后成为一个见习记者的海明威受益匪浅。

海明威像一株新荷,像一只雏凤,在文学创作上初露峥嵘。

同类推荐
  • 走近毛泽东(增订版)

    走近毛泽东(增订版)

    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此时也正处于一个艰难时期。两万五千里长途跋涉的征尘未洗,又面临着蒋介石驱使下的各路大军的封锁“围剿”。如何站稳脚跟粉碎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如何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是当时毛泽东千思百虑的问题。为此,他做了种种努力。毛泽东率领红军,接连粉碎了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几次“围剿”,力求保住仅存的一块红色根据地。毛泽东亲率东征军渡河赴山西,想闯开一条去华北抗日前线的通道,结果遇阻;毛泽东指挥西征军攻打宁夏、甘肃,想打通一条通往苏联的“国际线”,结果受挫。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 汉武大帝刘彻(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武大帝刘彻(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代最重要的皇帝之一,景帝刘启第三子,母王美人,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因受景帝姐姐刘嫖的喜爱,7岁立为皇太子。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上皇帝位。第二年,首创年号为“建元”。从此,我国历史开始用年号纪年。
  • 遗落的名人往事

    遗落的名人往事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宋代儒医

    宋代儒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代儒医》介绍了“儒医”的起源、尚医士人、通医名儒、儒门名医、儒医的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学长,请别忘了我

    学长,请别忘了我

    小时候的青梅竹马,因为他的离开而永远的断了线。到了高中,他俩再次相遇,他是她的学长,是全校女生心中的理想男友。她还爱着他,但他却忘了她。一次次的意外,一次次的分别,终会怎样?学长,请别忘了我。
  • 一意一心

    一意一心

    相亲?是的,这是几乎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杨时心也不例外。毕业工作后就被老妈拉着相亲,本来想着应付应付了事,男方却是出奇的满意。什么?怎么会是他啊?那个在她大学时期,只要一遇到他就没什么好事发生的老师?这不是不伦吗?对了,他不是老师吗?怎么现在又成了商人呢?这是一篇轻松搞笑的宠文,有点小慢热,不会有什么阴谋诡计,虐心虐人啊,喜欢的亲可以进来看一看啦!
  • 幸福泛滥成伤

    幸福泛滥成伤

    五岁时,我在父母的争吵中奔出了家门,遇见了徐婆婆的外孙李泽皓。但他妈妈不是徐婆婆亲生。他母亲为了财产和徐婆婆断绝了关系。之后他母亲带他离开,从此杳无音讯,几年后,我家也搬走了。初中,高中,大学,似水的年华渐渐逝去。我一直在别人的身上寻找他的影子,只是自己不知道。伍夏,是我的挚友,纯真的岁月有他相伴。一天我发现他的朋友很像泽皓。毕业时我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一天我遇到了薛勉,接受了薛勉的追求。后来我才知道薛勉悄悄和别人订了婚!身心疲惫的我回到了家。深受打击的我不想再爱,可是这时我却遇见了李泽皓!他向我求婚了!我拒绝了他的求婚。没想到等待我的却是另一个惊天秘密和打击……
  • 末世大千世界

    末世大千世界

    天外陨石的到来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昆虫、兽类和植物开始变异,人类世界分崩离析,仅有一些幸存的人类艰难的生存着。世界上出现了很多奇怪的区域,这些被神秘力量笼罩着的地方,是根据电影、电视剧、游戏,还有各种文学作品形成的独立世界,幸存的人类开始进入这些世界冒险,成功通关后会获得里面的知识和物品,如果失败将会无声的死在里面。面对变异动植物的猎杀,幸存的人类只能进入独立世界冒险来获得对抗它们的能力和装备,生存成为了唯一的主旋律。
  • 迫为妃:婢女不倾城

    迫为妃:婢女不倾城

    刚遭渣男劈腿,又逢被炸魂穿!穿就穿吧,竟然穿到勾引太子的轩王府下等丫鬟身上,沦为轩王的女奴。李芙蓉无语望苍天。做他的女奴?谁干!我逃!我再逃!我还是逃!奔着羞辱目的而来的轩王,吃了一夜后感觉味道还不错,那就接着吃?没成想琴棋书画样样不通,吹拉弹唱项项不会,针织女工又是不精,谋略朝堂更是不懂,没脸蛋儿、没身段儿的小婢女,还挺招男人待见!赫连钰、楚凌烨…轩王爷大怒,来谁揍谁!这个小婢女可是他的,他一个人的!作为一个一无是处、毫无女主资质的大龄剩女,芙蓉非常有自知之明,不争宠,不强势,时常乖乖的、软软的。虽然她被生活打磨的性格柔软,可不是没有脾气!又欺负她!楚凌轩,不给你吃点苦头就不知道珍惜是不是?
  • 佛说莲华面经

    佛说莲华面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吃货精灵

    吃货精灵

    “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精灵,神仙,妖魔鬼怪神马的呢?那个预言肯定是假的,我们要相信科学。”梦小小咬了一口手上的鸡腿,随意的用手抹了抹嘴,“我才不要过那种连饭都不用吃的神仙生活。”
  • 魔校——命运角逐

    魔校——命运角逐

    来到魔神学院,开启属于你的命运!来吧,修炼异能,成为最强王者!
  • 殿下美餐:宠奴变爱妻

    殿下美餐:宠奴变爱妻

    她只是个平凡而不幸的少女,然而在失去哥哥的第二天,她却误打误撞进入到是血族的领域,这真不知该说是她的不幸还是幸运。眼前的他帅气非凡,不仅如此,她觉察到他身上有种使人臣服的气场,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吗?反正她是爱上了他。听说他厌恶女人,她悲喜交加,看到他残酷稍带玩味的神情,她暗暗下了个决定……从此,她成了他的学奴,成了他消遣的玩物,然她却并不在意,只默默地伴在他左右。无悔的守候,痴情的等待,一点点地改变着他,终于,他们相恋了……
  • 强者恒强

    强者恒强

    赵家先祖曾说:以我无上武道为根基,以我自身为支点,可撬动万古时空!武道,是强者之道。无数年后,赵家自身难保,危在旦夕。赵鹏有一颗不灭的强者之心,却生来卑微,是天生的弱者,受尽冷眼与唾弃!他肩负着赵家复兴的希望,要问鼎武道绝顶、立于万古之巅!为了心中道义,他宁可举世皆敌!他要让天地众生,知道什么叫遇强更强,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