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2600000013

第13章 求学之旅

1913年的7月,江南沿海很热很热。茅盾中学毕业了。他要继续读书,他要求知,他要在知识的天地里构筑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

江南夏日的清晨也是不胜迷人的。就在那一天,没有绵绵细雨,没有浓浓海风,在茅盾的故乡只有遍野的新绿,绿得耀眼,绿得令人心情兴奋。仰望天空一碧如洗,犹如蓝光盈盈的湖水;俯视脚下,绿洲之员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好美好美的夏天,茅盾坐在自家的墙头遥望着远方沉思。中学已毕业,下一步该怎么做,年少的茅盾不知如何是好。他在认真地想着自己的未来,人生漫漫,青少年时代就像这美好的季节一样,一闪就会过去。于是他从墙头上跳下来,他要和母亲一起商量求学的目标,绝不能耽误学业。就在这一天,茅盾和母亲在当时的《申报》广告栏上看到了各大学府的招生广告,有上海的,有南京的,江南的几所高等学校都要招生了。最醒目的一条消息使茅盾心绪难稳,北京大学要在上海一带招收预科班学生。他的心飞到了北京,飞到了全国的最高学府。北京,这个他只是在地理知识中才知道的地方,真希望到那里去充实自己的智慧。茅盾心里这样向往,但他不好向母亲提出来。北京那么遥远,自己是依靠母亲一个人生活的,而且弟弟也需要求学,需要资金。他手捧着招生广告默默不语,他没有理由提出这么高的要求。于是,他双手把广告单折起,望着母亲的表情,他等待母亲发表见解。母亲细心地琢磨着几个学校的招生广告,这时她忽然想起儿子有位表叔在北京财政部工作,如果让儿子去北京读书会有个照应。就凭这点优越条件,母亲决定让儿子去考北京大学的预科班,而且让他提前动身到上海去应试。

茅盾的母亲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这一举动使茅盾的心里迸发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这种激情像潮水一样在他的思想中放纵奔波。此时此刻,他也只有一个愿望:要考上大学,要得到人生最美好的学习机会。带着这种滚滚的热情,茅盾独自去了上海,去经受试场上的考验。到了上海,茅盾才知道,北京大学原名是京师大学,这是由京师大学改为北京大学后第一次在上海招生,对于他,这位江南学子来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千载难逢。进入考场的前夕,他望一眼上海那蓝蓝的高空,望一眼上海那繁华的街道,抱定了一个信念: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这种愿望促使他在考场上奋力争取,不放过每一道试题的分析理解,终于,他以最优秀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预科班。

北京大学预科分为一类和二类两种,第一类将来可以进本科的文、法、商三科。这三科很适合茅盾的心愿,他没有半点犹豫,报考了第一类。离开故乡前,母亲为他的读书生活做好了计划。原来,几年前,外祖母曾经给母亲1000元钱,母亲分文未动,始终存在本镇的钱庄上,到这个时候,连本带息已有7000元之多。母亲过去供儿子读书只是动用她和父亲的积蓄,这一天,母亲把这7000元钱分为两股,分别给茅盾和弟弟各3500元。在茅盾将要出征的时候,母亲用笔细细地计算着,这3500元足够儿子读大学了。她把这笔钱交给儿子,精心指点每一年的用量和用法。茅盾深知母亲的积蓄已是空空了,这笔钱一定要合理地运用于求学之中。茅盾带着母亲的期望,又要远征了,他要奔赴闻名中国的京城了。这个时候,在这个临近沿海的乌镇里,还没有去过京城求学的人,茅盾率先打开了这扇求知的大门。在乌镇里,也没有哪位母亲送自己的儿子到遥远的北方去,茅盾的母亲走出了前人没有走的路,这是一个破天荒的举动。就凭母亲这一举动,茅盾要珍惜读书期间的每一寸光阴,他要第一个到学校去报到。

母子分别的时候,和几年前送儿子到湖州中学读书时一样,母亲送他送了很远很远。茅盾一步三回头,远远地望着母亲那一缕被轻风吹起的黑发,他带着依恋,带着自信,带着走向成功之路的愿望远远地向着母亲打招呼,还是那句话:“妈妈——你放心,我会用心读书的。”茅盾消失在由故乡通往上海的路上。

茅盾从上海出发,乘上了通往天津的轮船。他第一次走向大海,那碧波万顷的大海,那时时冲动着的自由翻滚的波浪,一浪一浪推向他乘坐的轮船,映入茅盾眼底的是一个辽阔的世界,是一个具有抗争精神的世界。想到自己将要到京城里去读书了,他的心,他的思想世界都和眼前的波涛一样难以平静。和茅盾同乘一只轮船的谢砚谷也是去北京大学读书的,两个人彼此成了好朋友。两人一同谈论起了读书生活,越谈越投机。

轮船在向北行驶,茅盾一会欣赏大海的波涛,一会阅读他刚从上海购买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在海上,他也不放过读书学习的机会。谢砚谷也是一位喜欢读书的少年,他发现伙伴茅盾勤于读书,又是那么认真,也翻开了随身携带的《圆圆曲》,坐在茅盾的对面,认真阅读起来。

也许是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茅盾从小读书有个特点:“读书,不读秦汉以下的。”而那位谢砚谷是读书不读秦汉以上的。两个人在读书经历中形成了显明的对比,在轮船上,两个人也都为对方感到惊异。他们互相说明原因,也互相提出了这种读书方法的不足。为改进不足,他们又互相给对方阅读自己携带的书,互相给对方补习功课。茅盾第一次赏阅秦汉以下的作品,给他的启发是很大的。他感到自己的心胸比以前更宽阔了。从此,他打破以往的读书规矩,广泛阅读群书。历经三天三夜的海上旅行,他阅读完了自己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也阅读完了伙伴的《圆圆曲》。就要进入天津港了,当轮船驶向马头时,茅盾兴奋了,他深情地望一眼走过的海面,对他身边的谢砚谷说:“我们没有白白同行,现在我才明白,知识是海洋这句话的含义。原来,只有钻到知识的海洋里才能扩展自己,这海洋如此阔大,需要我们分秒必争呵!”

在北京大学里,茅盾经受着新知识的洗礼。入学第一天,他就有了自己的住处,他和胡哲谋、毛子水等人住在一个房间。三个人是同班同学,相处得也很融洽,相识没多久,他们就互相学习,互相谈论思想。茅盾和胡哲谋交谈的内容最多。胡哲谋的叔父是在大学里教本科班数学的,他非常希望胡哲谋能像自己一样成为数学家。而胡哲谋和茅盾有着相同的兴趣,他喜欢的是文学,可他说服不了叔父,只好学习数学。茅盾没有这样的束缚,他喜欢读古今中外的历史和文学,就尽情地阅读。刚刚走进大学的校园,他为自己确立了学习计划,他对他的伙伴说,他要在时光里奔跑,做一个跑在时间前面的人。

在茅盾所在的班里,教本国历史的是著名教授陈汉章,教国文的是沈尹默。两位先生都很有知识,有才能。茅盾在两位名师的指点下,以他精诚的态度踏上了求学、求知的路。课堂上他勤学善问,放学后他苦苦学习。他的宿舍里人多,也很复杂。有个别同学进校后,总觉得混过三年学业总能找个差事做,有了这个定心丸,便在宿舍里昏昏庸庸,有时大声喧哗,有时高谈阔论,使整个宿舍不得安宁。每当这个时候,茅盾捧起书本,悄然无声地走出宿舍,站在靠近走廊的墙角默默读书。

深秋的一个下午,学校没有课,宿舍里又闹翻了天。茅盾从南方走向北方,很难一下子适应北方的气候,他觉得很冷很冷,真希望在宿舍里读书,又怕同学们拉着他闲聊,只好再回到他以往读过书的走廊,站在那里读书学习,一站就是很久很久。

光阴荏苒。一晃,寒假已经来临。绝大多数同学都回家度假了,茅盾决定留下来读书学习,留下来欣赏北方的雪景。在同学们离校那一天,北京城里飘着雪花。茅盾顶着严冬的白雪逛书坊去了。这是他进京后第一次走出去逛书坊,很想买几本有用的书。走过大街小巷的许多书坊,要读的书有很多很多,可他手中的钱却很少很少。他要穿衣吃饭,需要算计着度过大学生活。在京城里转了一圈之后,他还是默默回到了住处,打开现有的书籍,一本一本地翻阅着,每一本都读得很熟了。他很希望增加新知识,不然,他将会白白度过寒假时光。他在宿舍里踱来踱去,没有新书使他很焦急,他想躺下来休息一会,又担心这一天没有收获。突然,他想起在北京工作的表叔,表叔是有文化的人,家中一定有很多书籍。他立刻起身走出宿舍,直奔表叔的家里。这位在北京财政部工作的表叔,还真是很有学问的人,家里收藏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性很强的书籍。茅盾向叔叔说明来意,说明了他想学习的内容。这位表叔很关切地问他:“放假了,怎么不回家乡去看母亲,想在北京玩玩吗?”茅盾回答说:“不是想玩,我能来北京,就是想求学,就是想掌握丰富的知识。若是回家,把时间浪费在路上是很不值得的。”这一天,茅盾的表叔欣然借给他一套二十四史,还很亲切地告诉他:“这二十四史是中国的百科全书,读好这部书,需要时间,需要毅力。”茅盾把这套书捧回他的宿舍,摆在床前的课桌上。他对二十四史中的金、元、宋等史很不感兴趣,但他仍然是分秒必争地阅读,每一字每一句都读得很认真,还写下了读书笔记。他对自己说:“既然这些书都是百科全书,就不能不读,也不能草草而过。”

二十四史,载着中国的漫漫岁月,走过了一程又一程。茅盾求学,要踏上中国历史的征程,一步一步行走。从表叔家回来的第一天傍晚,茅盾就像久旱的禾苗滴上了雨露,觉得十分充实,一头就钻进了书本。因为是在寒假里,留下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食堂几乎是关闭了,吃不吃饭,没有人过问。茅盾读书读出了兴趣,就连吃饭都忘了。夜深人静时,他忽然觉得腹中空空,饿肚子的时刻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进食堂。他放下书本跑出门外,室外已是漆黑漆黑的夜,宿舍周围寂寥无声,只有空中的星光闪射着光芒。他很失望地回到床边,心里埋怨自己:真笨,吃不着饭怎么过夜?他坐在床头忽而又一想,吃不着饭算什么,大学的时间这么短,多学习一分钟,就会更多地汲取一点知识的营养,书中的营养比米饭更有价值。想到这,他又一头钻进了书本中。

北京的冬天虽然不像东北那样酷冷,但也带有难熬的寒意。茅盾的宿舍里只有他一个人,每日每日都在博览着全书。大年除夕,表叔请他去过年,他担心会浪费时间,仍然独自留在宿舍里。除夕的北京城是十分热闹的,茅盾对外面热闹非凡的世界不闻不问,他的目标就是读书。他想起先生讲过的许多文学知识,想起自己阅读过的诗篇,心里似乎别有一番滋味。除夕之夜,他无意中默读《池口风雨留三日》这首诗篇: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人闲心苦一春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挽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这是流传在清朝末年的诗篇。茅盾喜欢这首诗,喜欢这首诗中的语言,他把这首诗抄在笔记本上,一遍又一遍地默记。

茅盾的学习生活平凡而又繁忙。阳春4月,北京的树叶绿了,花儿开了。然而,就在茅盾如饥似渴地学习的时候,北京的形势严峻起来,北京城里流传着听了使人心神不安的消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向中国提出了不平等的《二十一条》,这消息使得许多人惊慌失措。和茅盾同住一个宿舍的胡哲谋要收拾行李奔往天津去了。茅盾问他:“你为什么要走?”胡哲谋回答说:“听说有打仗的可能,我想去天津读书。”沉默了片刻,胡哲谋又反问茅盾:“听说你有个亲戚在天津海关当差,为什么不去投奔他?”茅盾还在沉思,他的心里十分烦乱。就在昨天,在雪花飘飘的日子,他还在闭门读书,一套具有百科之称的二十四史,他读过好多遍了,心中装满了伟大中国那遥远的历史的概况。可是如今,在北京花儿飘香的季节,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峻的形势,他不知自己该怎么办。他面对胡哲谋只好微笑着,回答给这位同学的只有一句话:“你先走吧,我暂时留在这里读书。”

年少的茅盾独自走回宿舍,他四周张望,胡哲谋已经远走了,留下的是一张空床。此时,茅盾的室内没有一丝阳光,窗外的天空已经被阴云笼罩了。伙伴一走,使他没有心思去读书,他在狭窄的宿舍里反复踱着方步,思索着几天来北京所发生的变化。突然,他发现在胡哲谋的书桌上有一堆撕得十分破碎的纸片,小纸片上带有密密麻麻的字迹。茅盾想看个究竟,他坐下来,把这些撕碎了的纸片小心地拼凑在一起,一行行字迹显露出来,大意是这样的:“读完预科一类后,转入预科二类学习数理方面,到大学本科攻习数学,先完成叔父对自己的期望,然后再转大学文科,完成自己的愿望,此后在本国大学教课,到50岁退休,60岁研究哲学,然后著书立说,成一家言。”茅盾吃惊地读着,原来胡哲谋有这样远大的志向,这样不平凡的理想。自己虽然读书万卷,却没想过成名成家。如今,胡哲谋的愿望要被这可怕的《二十一条》冲没了,自己该怎么办?他又在沉思,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二十一条》是侵略中国的行为,日本帝国主义这样胆大妄为,分明是在欺负中国人软弱无能。片刻间,茅盾的心里就像燃烧了一团火,他自言自语地说:“要自强奋发,要成为中国的智者。”茅盾还为自己鼓劲,不能躲着形势走,要把每一秒钟的时间用于读书之中。他把胡哲谋撕碎的纸片拼好了,又贴在一张完整的纸上,小心地保存起来。

从这以后,茅盾求知的愿望更加强烈了。他到北京的第二年,得知叔叔凯崧也来到北京工作了,是在中国银行里当职员。他心中的凯叔多次捎信让茅盾去玩一玩,茅盾也很想凯叔,但他急于读书,急于掌握知识,舍不得浪费掉一点时间。就在茅盾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前夕,他硬挤出时间和凯崧游了一次颐和园。以往,茅盾坐在室内读书,懂得许许多多古今中外的历史,可他在北京住了三年,从来没有来过颐和园,从来没有欣赏过美丽的、象征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颐和园的全景。茅盾和凯崧并肩走着,叔叔不停地为他指点每一处景色的特点。茅盾细心看着,认真听着。最使他赏心悦目的是长廊和那充满离奇的彩绘,每一幅图画都仿佛绣在茅盾的心里。他拉着叔叔的手,高兴地走着,一会把凯崧拉到石阶上,一会拉到石阶下……面对那金的山,玉的海,银的河,面对那烟雾婆娑的佛香阁,茅盾陶醉于一片湖光山色之中。这时的茅盾,个儿高高的,已像一个十足的小伙子,但他仍然带着天真的童气,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他对陪同游园的凯崧说:“叔叔,我在北京住这么久,怎么不知到这里游一游,太遗憾了。”凯崧告诉他:“在我们中国,每一块土地都是美丽的,你要扎实读书,等到事业成功的日子,一定要看看祖国的每一处河山,如果能把我们的祖国描绘出来就更好了。古人能描绘历史,你不懂美术,但可以写历史嘛……”凯崧一连串讲了许多许多,茅盾听了,觉得既是启发又是鼓励。在他的内心里,也曾经朦朦胧胧有过这样的想法,这种意念始终没有消失过。

描绘自己的祖国,怎样描绘呢?怎样写好这部历史呢?叔叔的话又为他启开了一扇门窗,朝着这扇门窗向外张望,茅盾的眼睛亮了,仿佛看到前方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和那长廊里的壁画一样美丽。他内心一高兴,一下子蹿到了凯崧的肩上,几乎要把凯崧压趴下了。随后,他十分激动地喊了一声:“凯叔,我明白了,我是要写,要写我们伟大民族的生活。”

金灿灿的太阳挂在北京的中天上,把一个阔大的颐和园照得更加美丽,更加辉煌灿烂。回来的路上,茅盾依依不舍,那湖水的清波像是荡漾在他的心里,远处香山顶上的花儿像是开在他的心里,凯叔那句话也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

回到校园里,茅盾的第一件事就是读书。在北京求学三个寒暑,如今已到了尾声,茅盾更加珍惜这最后的时光。他把他手中的书分了类,哪一本没有学深学透,他就要继续钻研哪一本。他要在北京和时间争高低,留下一个永远难忘的记忆。

同类推荐
  • 妃嫔浮华录

    妃嫔浮华录

    本书分为一代贤后、误国妖妃、真情皇后、薄命红颜四部分。贤明的皇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慈眉善目很善良的样子,但在宫廷斗争里,.绝对不是善良可以立足的。虽说善良是种美德,但有时它也不能成为一种武器,给你带来更高的生存筹码。在竞争中,必然奢有许多规则要跳出“善良”的约束以适当的“心计”来赢得你的地位。活在当下的我们,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也都是如此,要见机行事的同时还要做好打持久站的准备。要训练自己有男儿的气魄,以更长远的目光看待一切。
  •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作家忽培元,能文能诗能画,与传主有心灵契合,故下笔如有神。本书着重刻画了传主的耿耿风骨和多方面才华,从社会历史和人物关系中,注重细节的递进和语言的文学情味。清代乾隆年间,“独领明月清辉”、人文荟萃的扬州,画坛中八个画家横空出世,一扫画苑中的陈腐气息、匠人气息,作品张扬个性,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虫鱼,均与前人迥异,让世人惊骇,惊叹出了“扬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郑燮,字板桥者。此人不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诗词——尤为道情十首,名重当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画竹,及含义无穷的“难得糊涂”的四个大字,几乎家喻户晓。
  • 朱元璋发迹史

    朱元璋发迹史

    中国历史不乏奇迹,朱元璋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国的皇帝宝座。中间的秘辛固然数不胜数,但这种成功足以激励后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杀戮的一生。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随着血腥,谋略混杂着阴暗,理性之中夹杂着疯狂……如何解读朱元璋这个人,是现代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朱元璋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让人唾弃的地方。翻开姚尧编写的这本《朱元璋发迹史》,它将带你认识这位草根皇帝,并揭秘其发迹之路。
  • 情志蓝天

    情志蓝天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李天院士的成长过程。李天院士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多年来从事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研究工作。他谦逊谨慎,执著求索。严谨求实,艰苦创新,为航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于200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实现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他一心扑在新机设计、试验、计算和研制工作上。在飞机气动力基础研究、风洞试验、国际合作,以及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主动控制特别是在飞机总体综合设计等国家重点课题预研上做出了天创性的突出贡献。
  • 李自成第三卷:紫禁城内外

    李自成第三卷:紫禁城内外

    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热门推荐
  • 众界寻灵

    众界寻灵

    世界之初,天地混沌。盘古开天,各分六界。就此,世初最强者诞生!继而妖人生恨,爱人因此离去,魂飞魄散。他,为了追寻爱人之魂魄,闯荡六界。然而,前方…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他…又将何去何从…
  • 有其子定有其父

    有其子定有其父

    怪癖是会传染、性格可以打造。有怎样的父亲就会有怎样的儿子,这其实也不是很对。但有怎样的儿子定有一位那样奇葩的父亲!赵小诺趴在护栏上懒懒地自语……
  • 杠上吸血鬼

    杠上吸血鬼

    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而他们的后代该隐却被世人称为恶魔和吸血鬼。在血族的历史上,该隐作为吸血鬼的始祖,而血皇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血皇惊世书在千年前被封印,它的现世又将引起怎样的风暴。台北有名的贵族私立樱南学园,F班被称为最差最令人闻风丧胆的班级,而他们的老大就是被称之为绝世恶魔的金伊泉,当吸血鬼杠上绝世恶魔,王的归属究竟花落谁家?
  • 果戈里幽灵列车之谜

    果戈里幽灵列车之谜

    在欧洲东部和俄罗斯,最为奇特的神秘现象之一就是“幽灵”火车之谜,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关于“幽灵”火车的报道,怪诞的“鬼火车”事件曾在俄罗斯的一些报纸媒体上多次报道,莫斯科大学的科学家也曾对“幽灵”火车现象进行过调查研究。但是由于铁路部门一般不愿将这类无法解释的现象公布于众,还有一些与“幽灵”火车有关的事件就不为人知了。与俄罗斯著名作家果戈里头骨遗失有关的火车失踪事件就是其中之一,果戈里曾被许多人称为“俄罗斯的狄更斯”。
  • 邪王魅妃凤逆苍穹

    邪王魅妃凤逆苍穹

    她,洛家的二小姐,为了找到自己的父母,医治身上的寒毒,穿越到异世……当天之骄女遇上天之骄子,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八荒一域

    八荒一域

    偌大的八荒一域之中!疆土、权利,资源。。。。若肉强食!强者为尊,弱者刍狗。任天地风起云涌,我化自在!
  • 青春走过才知道

    青春走过才知道

    青春,往往走过了才知道,自己的青春该怎么过。
  • 遭遇痞男:我的青春完蛋了

    遭遇痞男:我的青春完蛋了

    “你以为老子是来对你负责的?!你错了,楚凝然你给我听好了,我今天来,就是来让你负责的!”楚凝然,你行啊你,学出息了你。玩了我一夜就一脚踢开,你算什么女人?!你tmd把我当什么了!玩玩,然后破鞋一样的踢掉?!告诉你,楚凝然,没门!”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世界环保组织(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世界环保组织(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旧称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1961年9月11日成立于瑞士小镇莫尔各斯。创始人为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朱立安·赫胥黎,他曾经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任总干事,并帮助建立了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自然保护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