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2600000010

第10章 童心在跳动

第二章 茅盾

1896年7月4日,是一个炎热而又充满幸运和吉祥的日子。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沈永锡的家里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这在当时已有10万人口的大镇里,并不新奇。可在沈家,在一个几代人经商的家庭里却立刻沸腾起来。那座古老而幽雅,具有两层房屋的庭院里,挤满了贺喜的亲属。小生命于阴历五月二十五日降生,又是男孩,生辰吉日,惊动了沈家的男男女女,惊动了方圆几十里的亲朋好友。父亲更是喜出望外,他要为儿子起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名字。他翻遍了家中每一本古老的书,终于取名叫沈德鸿,字雁冰。后来,沈德鸿又给自己取了个笔名茅盾。

乌镇,位于杭州湾与太湖拥抱的大运河沿岸,是一个水网交错的鱼米之乡,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把全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河东,一部分河西,茅盾的家就坐落在河东一块平坦的土地上。这里历史古老,商业和手工业繁荣,虽然比不上赫赫有名的大上海,可也相当于中小城市。茅盾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富裕的小镇上。他的家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家庭,曾祖父是当地很有名望的书香门第,祖父是商人,父亲沈永锡是前清时代有知识有名气的秀才,又是一个“维新派”,喜欢自然科学,向往民主。他的母亲陈爱珠,是乌镇名医陈我如的女儿,也算是大家闺秀,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不但会管理家产,而且通晓文史,是一位有修养而又富有学识的知识女性。

沈家世世代代生活在乌镇,沈家人用智慧和勤劳的美德开创自己的家园。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茅盾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的熏陶。茅盾的童年,和旧时代千千万万的穷孩子的童年相比,是很幸运的。虽然不是在寒酸困苦中挣扎过来,但这位大家族的娇宠儿,也经历了世间许许多多错综复杂的事物。

茅盾5岁那年,长得虎头虎脑,也是一个精明而又淘气的愣小子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太阳刚刚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茅盾早早起床迎接早晨的阳光。他要去河边玩耍,他要去抓河虾,他要捉那河边的蜊蛄去了。勤劳的母亲叫住了他,把他拉到父亲身边,说:“儿子开始懂事了,让他进咱家的私塾读书学习吧,不能让他整天去游闲了。”父亲沉默了许久许久才回答母亲说:“不行,不行,不能让他走进家塾。”站在一边的茅盾听了父亲和母亲的对话,不理解父亲为什么不让他进家塾。年幼的茅盾知道自己该读书了,因为母亲早已向他敲了边鼓,他还以为父母会让自己同祖父一起读书,心里正等着呢。

在这个大家族里,有一个家塾,老师就是茅盾的祖父,每天教书的内容都是《三字经》和《千家诗》之类的书,别无他样。最使茅盾父亲不满的是,这位老人教育子孙很不认真,常常丢下孩子们不管,独自走出去听书或玩牌。茅盾的父亲很不赞成老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主张由茅盾的母亲为儿子教些新东西。茅盾是长子,父亲把他捧为掌上明珠,但他把对儿子的爱体现在教育之中。

即将走向读书生活的第一天,茅盾朦朦胧胧懂得一些道理:读书,要读新书;学习,要扎实用功。傍晚,乌镇被笼罩在一片红色的晚霞之中,茅盾在院子里玩耍。他明白,这是自由自在任意淘气的最后一个晚上,明天,他将要随母亲一起读书了。日暮天黑,父亲回来了,手里拎着一沓厚厚的书本。父亲把他叫到屋里,一字一句地对他说:“雁冰,从明天开始,你要有规矩地学习了。瞧,这是《字课图识》,这是《天文歌略》,这是《地理歌略》。这些书你要熟读默记。”父亲把这三本书放在茅盾面前,滔滔不绝地介绍书中的内容。此时的茅盾还不识几个字,可他很快就记住了这三本书的书名。从第二天开始,茅盾随着母亲一起走进了知识的旷野。

母亲为儿子准备了桌椅,但淘气的茅盾只喜欢趴在母亲的膝盖上,一边随母亲读书,一边聆听母亲讲故事。母亲的故事真切而且带有情感,母亲的故事都是刚刚发生在华夏大地上的新事,母亲的故事还带有浓浓的政治色彩。原来,父亲和母亲结婚那一年,正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一年,清朝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投降派在战争中丧权辱国,割地求和,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也引起了茅盾父母的不满。茅盾的父亲追求新知识、新思想,他把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一心想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就在茅盾刚刚懂事以后,父亲还在向往着进高等学堂,然后再走出狭窄的天地去日本留学,或者到遥远的北京去,走进京师大学堂。父亲的鸿愿始终没有实现,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母亲最了解茅盾的父亲,了解他那错综复杂的心理,于是,她为他的儿子讲了许许多多讲不完的故事,她想让儿子了解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这在茅盾幼小的心灵深处,刻下了不能磨灭的印象。

就在茅盾7岁那一年的秋天,父亲跃跃欲试,再一次去参加乡试,考场设在远离乌镇的杭州。茅盾的父亲从小学习八股中了秀才,可他从心底讨厌八股文,他不甘心自己这样寂寞,又一次去杭州应考。不知为什么,事情总是不能按照他父亲的意志如愿。他刚刚考完第一场就患了疟疾,勉强考了第二场,而第三场却没能坚持下来。他离开考场后,心中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他彻底绝望了。此时此刻,他把自己的心愿完全寄托在儿子身上了。因此,他在杭州只逛书坊,买了许多本旧小说,有《西游记》、《封神榜》、《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等,父亲希望通过会读书的妻子把这些历史名著传授给他心爱的儿子。

母亲对茅盾的要求很严,在学习时间内,不许分散精力,不许谈论学习以外的事情。一个刚刚7岁的孩子在十分严格的教育中生活,茅盾觉得很不自由,很不希望父母剥夺他游玩的权力。但茅盾并不和父母顶撞,父亲周游外地参加考试的经历已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在他坐下来读书的第一天,就对母亲说:“我要好好读书,要做像父亲一样有志向的人,可我不能像父亲那样败在别人的后边。”茅盾的话里带着天真的童气,母亲听了兴奋得流出了泪水。这一天的午后,母亲教他初识几个字后,就让他默记《天文歌略》。茅盾最初听母亲讲书,童心很难稳下来。这一天,他离开母亲就睡着了,一觉睡到日暮天黑。醒来时,他发现母亲正在做晚餐,他迅速拿起书本,偷偷跑到东屋楼下默背天文歌。好多字不认识,母亲教过的句子,经过一下午的睡眠,早就忘了好多句。聪明的茅盾打开书,按照书本中的图画,没过多久,就想起了母亲教过的全部句子。等到母亲喊他吃饭时,他像没听见一样,一直背到滚瓜烂熟,才回到母亲身边,让母亲考他。母亲很心疼地说:“吃饭了,吃饭了,吃过了饭再考。”茅盾心中已有了底,还是缠着母亲说:“妈妈,应该是考完了再吃饭的。”父亲也在一边插话说:“按照规矩办事,定在什么时候考就什么时候考,不能更改。”

父亲、母亲是茅盾的启蒙老师。光阴荏苒,祖父自知年老体弱,把家塾重任交给了茅盾的父亲。从此,茅盾进了家塾,随父亲一起学习。父亲对茅盾的要求比母亲更加严格,他每天亲自选择课本内容让茅盾熟读,并且以每天增加10句的内容逐渐增多。茅盾看到父亲面色严肃,语气强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弛。

茅盾虽然已经开始了读书生活,可他毕竟还小,仍然免不了淘气。每当春季来临的时候,乌镇显得格外清新,尤其是镇中心的那条河,仿佛是唱着歌儿日夜不息地奔波。它不仅吸引着空中的鸟儿,也吸引着镇里许许多多的孩子,更吸引着茅盾。他很少和其他孩子一同玩耍,常常是独自到河边去追赶蜻蜓和蝴蝶。又是一个晴朗的傍晚,茅盾读完了一天的功课,撒着欢儿向河边跑去。他要捉河里的青蛙,他还要捕捉河里的小鱼儿。他在河边蹲了许久许久,突然眼睛一亮,发现一条小鱼儿正随着河水掀起的白色浪花流向远方。河水流得很急很急,茅盾来不及抓住这条小鱼儿,于是他顺着那浪花奔跑。他沿着弯弯曲曲的河流使劲地追赶。跑呵跑呵,正跑得神采飞扬,突然被绊倒了。他滚到河里,不知不觉中被人扶起来。虽然摔得很重,可他没有哭。抬头细看,扶起他的人是父亲,手里还拿着一本厚厚的书。

父亲并没有追问茅盾跑出来干什么,也没有责怪儿子。茅盾即无休无止地问起了父亲:“你已认识那么多字了,为什么还要读书?”“我听说你再也不想赶考了,读书还有用吗?”父亲很难马上就回答儿子提出的一串串问题,只是拍拍儿子的肩膀,很关切地说:“雁冰,再不要跑出这么远了,快回家让妈妈换一套干净衣服。”茅盾再也没有机会追赶那条小鱼儿,只望了一眼那条奔流的小河,乖乖地回家了。

夜晚,清风吹拂着窗前的柳叶。茅盾躺在被窝里,开始设计第二个计划:明天到桑林里去捉蜻蜓。朦胧中,他做了一个长长的梦,他梦见自己来到一片宽阔的桑林里,无数的蜻蜓在林中飞来飞去。那绿色成荫的桑林要比自己家的庭院宽阔得多。他想捉住两只正在顶架的蜻蜓,可是双腿怎么也抬不起来,眼巴巴地望着两只蜻蜓在头顶上玩耍,任他把双手伸得多高,就是跳不起来。这时,一片桑叶贴在脸上,无论怎样用手去拿,始终拿不下来。他的心里很急,越是着急,桑叶贴得越紧。茅盾急醒了,原来是妈妈温热的手贴在自己的脸上,正在轻声喊着:“雁冰,该起床了,读书的时间到了。”茅盾嗖的一下子从炕上爬起来。醒来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镇边的桑林一定好玩,那里一定是个美丽的世界。他又在心里默默地设想着,要早早完成读书任务,到那绿色的桑林中尽情地玩一玩。

这一天,茅盾草草地读完了父亲为他规定的所有书目,等不到下午,他的心就飞到了镇外的那片桑林里。

午后,骄阳似火,热得使人们喘不过气来。茅盾发现父亲完成上午的教学任务已不知去向,母亲和祖母坐在树下乘凉,心里好高兴。他装作捕抓一只蝴蝶跑到了院外,一边跑一边想,这一回冲出去一定要到野外捉几只蝴蝶,捉几只蜻蜓回来。他趟过镇中心的那条河流,沿着一条弯弯曲曲通往镇外的小路,一边跑一边哼着小曲,心里充满了欢乐。眼前就是他想象中的桑林了,他一头扎进去,顺着林间的空隙跑向中间,如同钻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是他第一次到桑林来玩,眼前的一切都使他感到新鲜,感到好奇。茅盾要玩个痛痛快快,玩个潇潇洒洒。事情也巧,不知是父亲专门和他作对,还是天意安排,在这里,父子又相遇了。他的父亲不仅喜欢读书,更喜欢旅游和欣赏自然风光。昨天,他在河边读书,今天又来到桑林里,这里不仅可以乘凉,更主要的是欣赏桑林风光。这一次,茅盾没有和父亲相撞,他远远看见坐在树根下读书的就是自己的父亲。诚实的茅盾不想溜走,虽然想象中会受到父亲的训斥,但还是主动到父亲身边去坦白。茅盾的父亲对儿子要求严格,可他并不责骂儿子。

这次巧遇,使茅盾又没有十分开心地玩一场。茅盾和父亲并行走着,在他的内心里树起了一个高大的形象,那就是父亲勤学苦读的形象。夜里,月儿弯弯,满天星星晶亮晶亮的。父亲在赏月,手里仍然捏着那本在河边读过的书,也是在桑林里读过的书。他反背着手在院里踱来踱去,那本书反贴在背上。茅盾正在偷偷观察父亲,父亲突然喊了一声儿子的名字。茅盾还以为父亲为在河边和桑林的事要教训他,就装作没听见,仍然躲在屋里。这时候,妈妈走过来,拉着茅盾的手就往外走,一边走一边说:“雁冰,没听见父亲在叫你吗?”茅盾带着忐忑不安的心站到了父亲的身边,等待父亲的严厉批评,而他的父亲却是满脸笑意。茅盾不敢多言,只见父亲眼望着空中那密密的星群,还有那轮没有圆了的月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似乎有很多很多的话要对儿子说。茅盾的父亲十分希望儿子长大后从事实业,重视科学。这一天晚上,他把儿子叫到身边,十分亲切地向茅盾讲起了“国富民强”的道理,还讲起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茅盾在父亲的面前,双眼瞪得圆圆的,他对父亲的数学呀,科学呀实实在在听不懂,但内心里十分敬仰父亲讲的国富民强的思想。就是在这个时候,父亲的引导,父亲的促进,使茅盾童年时代的思想得到了开发,为他奋发读书、接受新事物、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就在茅盾父亲专心致志教育儿子读书的时候,也就是在茅盾的思想刚刚得到启蒙的时候,父亲病倒了,患了骨结核。这对于母亲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茅盾来说,虽然还不懂得生活,但他内心深感自己失去了许多精神支柱。父亲热爱读书,尽管卧床不起,但每天还要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坐在卧室的窗前读两小时的书,然后在自己的枕边放上一本书,随时阅读几页。茅盾在父亲的床前走来走去,望着父亲艰难读书的情景,回想父亲苦苦求索的历程,茅盾的内心第一次产生了要奋发读书的热望。父亲喜欢数学,喜欢声、光、化、电一类的书,茅盾并不喜欢,他不懂这些知识的含义,但他在父亲的床前,得到的是智慧,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最使他感触深的是一天傍晚,那是腊月过后的一个傍晚,气温已经转暖,父亲手握着书本几次支撑着坐起来读书,都没能如愿。茅盾想扶起父亲,可他力不从心。父亲并不甘心,他叫来茅盾的母亲,让茅盾母亲为他读书。母亲一字一句读着,茅盾也细心地听着,他的思绪也飘落在书中。这一天夜里,茅盾久久没有入睡,父亲渴望读书的每一幕都在他的脑海中萦回着。

茅盾父亲的病情越来越重。在乌镇,有一个传统的习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至十七要连出三天城隍会。城隍会热闹非凡,是一个奇特的节日。每当这个节日来临,迷信的人都要到城隍庙里去许愿。茅盾的祖母是迷信神道的,就在茅盾父亲病倒后,祖母便寻找机会要去庙里许愿,都被茅盾的父母阻拦了。这一年庙会前夕,祖母终于走出去在城隍庙里许了愿,要让孙子在七月十五城隍会那一天扮演一次“犯人”。这是流传在乌镇一个古老的说道,意思是如果家中有患重病通过医药治不好的人,就派家中一儿童装作“犯人”,在庙会那一天,随着赶庙会的队伍围绕小镇走一圈。这样,就会为家中的病人赎罪,保佑病人好转。

城隍会的日子到了,茅盾的父母知道后,坚决反对儿子扮演这个角色。可年幼的茅盾还不懂得什么是迷信,不懂得神道,只觉得这种事情好奇,也很好玩,便一口答应了祖母的要求。

城隍会那一天,乌镇上下张灯结彩。由四个精壮的男子汉抬着一块宽绰的平板,还有童男童女装扮成“白娘娘”、“吕洞宾”、“牛郎织女”等等,坐在平板上,平板四周挂着金光闪闪的琉璃彩珠。那个场面是十分热闹的。以往,每年的这一天,茅盾都要站在自家的墙头上观看这浩浩荡荡的队伍。这一天,他作为“犯人”要随着队伍周游。城隍会开始后,同往年一样,由长长的一队人马鸣锣开道。茅盾穿着很随便的服装,围着一条白布裙子,戴一副“手铐”,随着队伍在乌镇的四周慢慢地行走。路很长,大约有5公里的路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走在这支长长的队伍里,茅盾并没有觉得劳累,也没有想到自己是在为父亲赎罪,只觉得很新鲜,很有趣。城隍会折折腾腾闹了一天,茅盾回到父亲身边,父亲的病情依然如故。不过,这一天的周游,使年幼的茅盾见识了许多世面,很少到远处游玩的茅盾,第一次领略了故乡优美的小镇。那一条条清澈的水流,那绿荫如画的桑林,那在微风里翻滚起伏的稻田如同千层浪,把茅盾引到了一个仙境一般的境地。此时此刻,茅盾的心里装满了大自然的景色,他的心胸也像田野一样辽阔起来。回到家里,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父亲,讲给母亲听。呻吟在床的父亲发现儿子有了见识,心里很高兴,不停地鼓励儿子读书。母亲更是高兴万分,她把儿子搂在怀里,带着深沉的口气说:“我的儿子,你的父亲一心想读书有成就,不料他身不由己。逛城隍会是治不好病的,你可要好好读书,这个愿望就由你来实现了。”母亲说着,泪水落在了茅盾的脸上。

在一个阴沉的日子,茅盾读完几页书,想坐在父亲身边,听父亲讲故事,讲读书的道理,可父亲再也无力和他闲聊了。父亲让他到院子里去玩玩,茅盾嘴里答应,却不肯离去。在门外,他很清楚地听到父亲和母亲在商量事情,声音很低,父亲在讲着,母亲在记录。他在门缝里看见母亲的手在抖动着,一边记录一边流泪。不一会儿,他们又请来了祖父,父亲还是重复着与母亲说过的话:“……中国大势,除非有第二次变法维新……振兴实业需要理工人才……”父亲的声音是那样微弱。茅盾仍然听得真真切切。后来他才知道,父亲在向母亲和祖父立遗嘱。他又一次明白了,父亲于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企盼着中国的光明,企盼着儿子立志成才,学习理工,成为改造中国的栋梁。父亲立完遗嘱的第二天,把一本谭嗣同的《仁学》交给茅盾说:“这是一大奇书,你现在看不懂,将来大概能看懂的。”随后,父亲又把茅盾叫到床前,带着十分惋惜的表情说:“大丈夫要以天下为己任。”这十个字,对于茅盾来说,显得十分珍贵,尤其是这“天下”两字把他带到了广阔的世界。父亲的每一句话,都在鼓舞、激励着他,这为他后来成为忧国忧民的作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茅盾的父亲走了,他未能完成鸿鹄大志便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了。在父亲的灵堂前,茅盾那颗幼小的心灵又一次被撞击着。使茅盾终生难忘的是,他看到母亲亲笔为故去的父亲写下这样一副挽联:

“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不瞑目;良人也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红,百身英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在父亲出殡那一天,茅盾站在父亲的灵堂前,望着这副挽联,望了许久许久,不禁凄然泪下。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悲痛,扑向号啕大哭中的母亲。这个时候,他不仅体会到了父亲在世时的良苦用心,也体会到了母亲要教子成才的志向。此时,茅盾的弟弟仅仅几岁,母亲把教育两个儿子的心愿写进送给父亲的挽联中,这种品格何等高贵。茅盾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这幅挽联,一颗水灵灵的童心立刻变得晶亮晶亮了。他再一次体会到了,唯有读书,唯有成为人才,为天下人努力,才能对得起死去的父亲,才能对得起肩负重任的母亲。茅盾的心里这样想着,像是有一股激流涌遍他的全身。他突然从母亲的怀中挣脱,擦干泪水,跑向书房,跑向他父亲常常读书的地方……

从这一天开始,茅盾又明白了许多,一个远大的志向在他的心中树立起来,那就是要读书,要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走父亲没有走完的路,做父亲没有做完的事,要在母亲的指导下,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作为的志士。

茅盾的父母是一本书,这本书的每一页都记录了长辈的思想、意志和目标。茅盾伴随着这本书发育成长。他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创造,学会了怎样迎接人生,为他后来的人生道路铺上了牢固的奠基石。茅盾的父母就像一面湖水,时时在净化着他儿时那颗水灵灵的心。一颗被净化的童心跳动起来了,他要用充溢的热情去迎接人生。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在历朝历代,都有一大批著名的清官廉吏。如先秦时期的晏婴、乐喜,汉晋时期的召信臣、杜诗、吴隐之,隋唐时期的姚崇、宋璟、柳宗元,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范仲淹、海瑞、于谦、张伯行等等。时移世易,万象更新,但历史上的清官有不少做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书《中国古代清官传》从史籍、野史、传记和笔录中选择了105位代表人物,按其出生年代为序,各自成篇,汇编成册,希望它能帮助大家一起学习!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猛将陶勇(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猛将陶勇(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陶勇(1913—196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早年参加革命,从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将。曾任红军团长、新四军团长、苏皖支队司令、解放军华野四纵队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海军副司令、东海舰队司令,是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67年,莫名而死,成为至今尚未知晓谜底的“文革奇案”。
  • 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

    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讲述在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西方列强的肆意蹂躏下,中华民族,这个古老骄傲的民族被科技发达的西方蔑视,在西方的机械呜叫声中失去方向。而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用有力的臂膀,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乃至中国工程界的天空。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本书分为格哈德·多马克、卡罗瑟斯、利奥·西拉德等部分。
热门推荐
  • 异界之山海传说

    异界之山海传说

    华夏龙组成员凌峰意外生死,机缘巧合下,灵魂穿越到了神之大陆,看他如何纵横异界,如何纵横神之大陆。
  • 麒麟窥天塔

    麒麟窥天塔

    大学毕业应届生李昊,善良,单纯,工作努力,却因为车祸断臂,从此自卑,宅,被公司处处欺负压榨。社会的黑暗面让少年心如钢铁,硬如磐石,他痛骂上天意外得回报,得麒麟窥天塔,一窥人间疾苦,二窥武者之途,三窥升仙之路,四窥仙凡之恋,五窥转生劫,六窥轮回苦,七窥天地蕴,八窥天地之规则,九窥破苍穹。九九归一,天地重开。
  • 狄蒙的旋律

    狄蒙的旋律

    累了,弱者会选择勉强自己,而强者则会选择稍作休息,这就是两者的区别。怪物林立的世界,他是汹涌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坚毅的精神?不屈的性格?汇聚在他身边的人纷纷摇头。“他才不是那种拥有伟人属性的家伙。”---------------------------------------“知道现在那些家伙是怎么称呼你的吗?”他轻笑,怎么称呼都无所谓,只不过是一种称呼罢了。【偏日系轻黑暗小说】
  • 教你如何做好一个女朋友

    教你如何做好一个女朋友

    怎么才算做好女朋友这个位置,我交过三个男朋友,现任是8月认识的,我们感情很稳定,朋友羡慕,家人祝福,打算明年结婚,他追我的时候那叫一个火热啊,每天不见都不行,我这次恋爱就是冲着结婚去的,全面了解了他的为人,性格,人品,生肖,属相之后,我们开始恋爱。
  • 灵眼娇妻:掌教大人要低调

    灵眼娇妻:掌教大人要低调

    她本是爹死娘家人的现代小白菜一颗。更糟糕的是她发现自己竟然还见鬼了!面对窘迫的家境和鬼怪们日夜不停地骚扰,她觉得这日子没发过了……走投无路之际突然被个美男捡回家……咦,这个美男身份不简单嘛!
  • 穿越之武林皇帝

    穿越之武林皇帝

    他救了小龙女,保住了杨过的手臂,弥补了许许多多我们无能为力的遗憾。一男孩穿越时空裂缝,来到了时空错乱的五代十国。遭遇一众奇女子,机缘巧合纳入后宫。各种武林门派纷纷乱入!他还能回去么?他还舍得回去么?
  • 1~3岁幼儿营养食谱

    1~3岁幼儿营养食谱

    《1-3岁幼儿营养食谱》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儿童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儿童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
  • 家有悍妻僵尸宝宝萌萌哒

    家有悍妻僵尸宝宝萌萌哒

    艾家,一个传说中的玄界执法家族,手执执法棒,以维护正义,铲除邪恶为使命!这样一个牛逼闪闪的家族却在几百年前被诅咒,从此迅速没落,仅剩一脉单传,偏偏仅剩的一脉也逃不过这被诅咒的命运。身为艾家第147代传人,艾雪深知自己的使命,更知道自己身负的诅咒,且看她带着两僵尸儿子和她所向披靡的Team是如何冲破重重阻碍,最终又能否成功的打破诅咒呢?【这是作者第一部小说,如有写的不好,还请多多见谅啊!:)】
  • 太古战界

    太古战界

    白小笛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一座古代建筑,周围的人也都是古装打扮,本以为是哪个损友的恶作剧,没想到却真是穿越了,而且还是一个仙侠世界,没有戒指项链,也没有老爷爷,一无所有的白小笛又该如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生存呢?噢,不对,他还是有点东西的……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新书《至尊圣甲》发布在起点,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 呆萌小灵妻:高冷鬼王轻轻爱

    呆萌小灵妻:高冷鬼王轻轻爱

    (本文已完结。)新文已开,《无赖重生:男神,别闹》喜欢的亲们快来收藏与投推荐票票啦。天生鬼眼,发挥极其不稳定;职业抓鬼,其实就是跑腿的;帮人看物,意外与鬼夫冥婚,苏苏怒了,一手掐诀,另一手则拈起符,念念有词:“急急如律令,妖魔鬼怪速速退散!”可是为什么一直缠着她要生宝宝的鬼夫却还在啊!她不要嫁给鬼啊,更不要生鬼宝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