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1500000033

第33章 神农是否真的尝百草

探讨神农是否尝百草,如同探讨何时开始产生中医和中药。

根据传说的《方书》能够写成《神农本草》乃至《神农本草经》,就说明亲尝本草者必有其人,否则对药性的鉴别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神农尝百草的一个重要证明,是考古学家在河南郑州大河村,挖掘到一个陶夹砂灰褐陶的盉形器,经研考为仰绍文化晚期的器物,是用来煎熬中草药的药罐。仰绍文化晚期,应是黄帝世系即后裔颛顼、帝喾时期。药罐证明最迟到那个时代,已经有煎熬与服用中草药的医疗技术,因此应该在更早的时代已经诞生了中医中药。即使从颛顼时代计算,前推到轩辕黄帝也不过160余年。而在炎黄交替时代,已经有了名医岐伯。

《路史·炎帝》记载:“炎帝神农使岐伯尝草木,典医疗疾”。岐伯是炎黄交替时期,炎帝神农氏族的名医,人体经络理论的创始人,后被轩辕黄帝用为太医。后人根据传说,以问答的形式整理出《黄帝内经》一书,成为我国最早的人体医理经典。其对人体研究之深入,对系统分析之成熟,至今能与此对话者廖廖无几。

上古时代最初的医学系统,只能从无到有逐渐诞生发展,不可能“突变”产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探索积累过程。那么炎黄交替时代出现了标志中医学最高成就的人体经络理论,必然意味着中医理论在炎帝神农时代,早已经过长期的探索、发展、形成阶段,这就与炎帝神农尝百草开始,经历八代共520年到达轩辕黄帝时代基本吻合。

如果说,《黄帝内经》标志着成熟的中医理论已经诞生,那么,用520年始创一个从无到有的医疗理论并成熟的实践系统,已经迅速得难以置信。神农尝百草几乎是无可置疑的。

“百草”的概念,只有在盛产草药的地方才能形成。

朱熹编《二程外书》记载:“天下独高处,无如河东上党者,言上与天为党也”。现代调查证明,上党地区正是一个生态过渡带,高山耸峙大河环绕相对封闭,海拔高差由500米—2000多米,具备不同的生态群落,符合“生态过渡带是人类文明的孵化场”的基本条件,因此成为华北地区植物种类分布最多的地区。晋东南地区现有种子植物125科512属1090种。新石器时期比现在更为温暖湿润,植物种类只会更为丰富。

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因尝百草,始创了农耕与中医中药。“炎帝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易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时,察酸苦之味,水泉之甘苦,尽知其平、清、寒、温之性,臭(嗅)味所主,以播百谷,五谷兴助,百果藏实”,《搜神记》记载:“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通鉴前编》记载:“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神农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焉。”

“尝百草”最初是为了寻找可食之物,在寻找植物食品来源之余,同时发现了各种植物的药用功能并列入本草。

《神农本草经》,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的古代经典文献。所论365种药物的疗效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神农本草经》创立了药有“四气”“五味”的理论,和药分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方法,“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药可单用亦可组方配用,创立了药物之间“七情合和”理论和组方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君臣佐使之义”就是至今采用、并将永久采用下去的草药配伍基本规则。“君”是核心主导之药;“臣”是配合之药;“佐”是辅佐之药;“使”是使之到达之药,“君臣佐使”四类草药构成一副药方。精于“君臣佐使之义”,方可能成为合格的中医师。《神农本草经》收录了365种中草药,没有配伍规则,草药就不可能进入实用阶段。

说到本草中药,我们熟知的就有直接以上党命名的党参。上党之名源于高平羊头山,秦统一天下后,以此山极高与天为党,故取名上党郡。以地名命名植物药物是不多见的。但是,为什么高平出产的108种本草没有党参呢?

细细分析,发现列入中品者有一味黄参。党参的诸多别名,分别为西党参、东党参、防党参、防党、上党参、上党、上党人参、潞党参、潞州党、潞州党参、野党参、台党参、台参、野台党、野台党参、黄参、狮头参、中灵草根、口党、廿党参、辽参、三叶菜根、叶子草根、五台党共25个别名,果然有一味黄参列其中,就是我们熟知的党参。

《本草正义》记载: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腱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且较诸辽参之力量厚重,而少偏于阴柔,高丽参之气味雄壮,而微嫌于刚烈者,尤为得中和之正,宜乎五脏交受其养,而无往不宜也。特力量较为薄弱,不能持久,凡病后元虚,每服二、三钱,止足振动其一日之神气,则信乎和平中正之规模,亦有不耐悠久者。然补助中州而润泽四隅,故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党参当之,即凡百证治之应用人参者,亦无不可以潞党参投之。

根据以上记载,对上党出产的党参评价很高。但是,为什么党参仅列为中品?而且其中说到“本与人参不甚相远”,难道党参并非人参?

访中医得知“参”有“三参”之说: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之根系,党参是桔梗科植物党参之根系,太子参是石竹科植物孩儿参之根系。果然人参是人参,党参是党参,是不同的植物。那么高平既有黄参即党参,是否另有人参呢?

查《神农本草经》,人参最初开始记载并列为上品;许慎《说文解字》记载“上党药草人参也”,首次明确人参与产地;《名医别录》称“生上党山谷及辽东”;《别录》记载“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山谷及辽东”;《本草经集注》云“上党郡在冀州东南”;《植物名实图考》“人参,昔以辽东、新罗所产皆不及上党,今以辽东、吉林为贵”;《五杂俎》曰“人参出辽东上党者,最佳,头面手足皆具。清河次之,高丽、新罗又次之”,可见上党人参品位在高丽参、东北参之上。以上所载,均指五加科人参。

“相传欲试上党人参者,当使二人同走,一与人参含之,一不与,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者,其人参乃真也”。

因有不同学术观点,质疑上党地区的人参即党参。为此查新唐书地理志第二十七,知当时潞州上党郡、泽州高平都、幽州港阳都、平州北平郡、檀州乐平郡、辽州乐于郡、营州柳城郡均向朝廷进贡人参,而且新罗也贡参于唐,即上党人参、辽参、新罗人参相比较而集中于宫廷,华北贡伪品是不可能的。

但是,具有很高医药价值的人参,何以在上党绝迹呢?

据《潞安府志》记载,三国时“昔曹魏(曹操)建邺宫,伐上党山材木,规制极盛”,“后历代砍伐,加以樵牧日繁,虽深山绝巘皆濯濯所呈”,即使到深山里面,山上也是光秃秃。

后来辽、金、元、明、清先后建都北京,所需建筑用材及燃料全都取自于相近的太行山和燕山。特别是明朝永乐年间迁都,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木材不下一百多万株,使上党人参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森林环境。《潞安府志》成书明代1612年,因当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出版,《本草纲目》把人参评价为对百病有益,人们陷入对人参的狂热崇拜,趋之若鹜,大肆采挖,人参也就在劫难逃,终于灭绝。

据《潞安府志》记载,尽管也有人参种植园,但只要有利可图,官府就不会闲着看热闹,繁重的苛捐杂税随之转嫁到上党参农头上,再加官吏巧取豪夺,参农反而得不偿失,最终不得不愤怒地亲手毁掉自己的参园。因此“有参园,今废”,“今废为陇亩”,隐隐揭示了一段上党百姓以人参为害的历史。紫团山南庄村一带至今有一条参园沟,沟中的庙里竖石碑一通,记载了当地产参的历史。

人参就这样集体告别了上党,从这片最早的发现地消失。此后,党参的药用价值被发现,并进入人们的生活,人参逐渐被它的故乡遗忘。

后来,参商又把采购的目标转向了山海关外,发现辽东人参远比上党丰厚,1609年寻挖野山参十多万株。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辽东森林变为农田,人参产区又历史性地萎缩到长白山山脉乌苏里江流域。人类就这样不停地与大自然开着玩笑,大自然也就不停地与人类开着同样的玩笑。

《神农本草经》对人参药用价值做了详细的记载。依据人参的植物生态习性,《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鬼盖是指背阳向阴而得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人参为神草。

“参”字,正写应作“薓”,如《五十二病方》中的“苦参”即写作“苦浸”,“浸”即是“薓”的省写。《说文解字》记载“薓,人薓,药草,出上党”。但汉代药用的“薓”字多数已经简写为“参”,《说文解字》曰“参,商星也”,据段玉裁说当为晋星,《周礼》记载“实沈,晋也”,皆以参星为晋地的分野,汉代记载人参的产地皆为山西上党,《本草经》言“生上党山谷”,《范子计然》记载“人参出上党,状类人者善”。又《春秋运斗枢》言:“揺光星散为人参,废江淮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由此可知汉代“人参”之得名,确与天上星宿联系,“参”暗示产地,特指晋地上党。

人参有文字记载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就记载有象形文字“参”。甲骨文产生于我国殷商时代(公元前16世纪),这个时期我国各族群或部落的“图腾”上相继出现了象形文字“参”,那么再向前推千年左右到炎帝神农时代,开始尝百草辨别五谷与草药,时间分布与传说是紧密吻合的,神农尝百草真实可信。

中草药种类的单位是“味”。“味”的右边是“木”字上边加一点,这一点就是“指事”,指出在那个点的位置,即草木发芽顶尖的位置,果实还没有长出,口感还不知道,就是“未知”“未来”之意。那么左边加“口”字旁,即开口品尝这个“未知”,便可知其“口味”。

这是极其意味深长的,乃至“意味深长”这个词汇本身也同样意味深长,它直接说明中药的药性是以口感来品尝。历史上还没有相传另外哪一位系统地品尝百草,因此,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只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实。

由于上党地区具有深厚的中医药历史传统,又是国内最重要的百草产地,因此直至抗战前,羊头山北面的长子县鲍店镇,一直是全国闻名的药材贸易大会会址,每年从农历九月十三开始,至腊月二十三结束,历时一百天的“鲍店药材大会”,药商云集达数万人,是国内最大的药材市场之一,因此是最能说明与神农尝百草直接联系的地区。

据赶过鲍店药会的老人回忆,药会繁荣景象使人眼花缭乱。牵骆驼的、骑毛驴的、坐花轿的、推小车的……,南来北往、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与会者千姿百态,各显身手。本地药商高喊:“长子药材地道货,先祖神农品尝过。黄芪、党参补性大,柴胡、黄芩治病多”;“丹参产自发鸠山,精卫用它治瘫痪,能顶古方‘四物汤’,百脉通畅气血安”;“首乌生长暹翁山,乌须黑发不费难。白头老翁来赶会,热痢泻滞立时安”。销售成药者,也编顺口溜,以示其效。如绛州德义堂药行人员手拿七珍丹在摊前喊道:“若要小儿安,常服七珍丹。高烧惊厥儿,服下保平安。”

大同民心茂伙计高喊:“舒筋散,功效强,腰腿疼痛即时康;得了风寒湿痹症,管保三天能下床。”太谷广升誉药行叫卖定坤丹的口诀是:“妇女经血不正常,或迟或早或不畅,只要服下定坤丹,月经期间保无恙。”

外省各地及少数民族的药商,因言语差异,大多数将所带药物的种类、功能写在布上,贴在药棚两侧,或用竹竿高挑条幅,或在门面两侧写上对联。如东北药贩为人参编的对联为“欲求补脾壮根本,须服东北吉林参”。四川药商针对大黄写的是“四川将军来征北,通便去积天下魁”。广东药行为广木香编的对联云“理气和胃气化行,肝脾不调建奇功”。甘肃客商为甘草编的歌诀是:“群药当中有威名,调和诸药立大功;生者泻火解百毒,密灸健脾可温中……”

用医圣的画像做广告拉客商的不乏其例。高平药商在药棚上贴着王叔和的头像,上写:“王熙常用”四字。安徽药商在药棚前悬华佗半身像,墙上写着:“华佗手药”四字。湖北药商高挑李时珍全身像:下标“李氏多采”字样。河南药贩画着张仲景巨幅画像,用工整隶体字写着一首七言小诗:“古往今来第一人,弃官从医称圣人;仲师所用各味药,要数南阳产品珍……”

1939年7月,日本侵略军占领鲍店,药会被迫停办。

解放后,鲍店药会乘历史东风开始恢复,盛况不减当年。据1953至1954年两年间统计,每年药会成交的金额达数十万元。1953年药会期间,长子王村猎户打金钱豹一只,全部由汉口共和超记药行买走。1954年天津新联药材公司在鲍店药会上,仅党参一种,收购量即高达八千余斤。

神农尝百草的历史传统,五千年传承从未中断。

同类推荐
  • 宁波盐业史研究

    宁波盐业史研究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这应该算是一本迟到的小书。记得20世纪80年代跨入高校大门不久,我就在瞢瞢懂懂中对盐业历史产生了某种说不清又道不明的兴趣,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地搜集与其相关的文字资料,截至毕业离校,不经意间手抄笔录外加剪贴的成果累加起来竟然已盈尺余。但说实在的,当初压根儿没想过会就其写出一本小书来。高校毕业后,厕身一所乡村中学数年,教学之余,虽不时将其翻出来看看,梳理一番相关的史实,但那时更多的还只能算是以其来消磨时光。
  • 微观世界的故事

    微观世界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微观世界的故事,内容包括:物质世界基本组成图景、原子分子理论、微生物与细菌等元素化学、生物化学方面的内容,以各种故事和生动的情节穿插其中,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 宇宙进化史

    宇宙进化史

    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多大?宇宙有多古老?宇宙中有多少个星球?除了地球以外,宇宙中还有多少个有生命的星体?神秘莫测的宇宙充满了秘密和传奇,而我们所了解的宇宙,不过是浩荡沧海中的一小小粟而已。
  • 风雨雷电与气象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风雨雷电与气象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

    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热门推荐
  • 萌妻:少爷别要我

    萌妻:少爷别要我

    立殿,世界上最为庞大和有影响力的组织。这原本是一个冷酷的组织,伴随着顾容丹丹,慕容千月两个人的前来,这一个冷漠的组织变得充满家庭的味道。温馨,甜蜜,幸福,这一切并没有持续多长的时间。旧爱的纠缠,立殿众人的感情生活开始陷入了混乱。强大势力的涌现,立殿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威胁。旧敌的袭来,一个个友人接连消失。一个个挫折不断涌现,对于顾容丹丹,慕容千月,对于立殿所有人来说,又能否迈过这一道难关了?
  • 何方花落

    何方花落

    花落,一个传统的小女人,竟然可以往返于古今,磨砺了心性,也获得了新生。原来真的是因果循环,至善无敌。
  • 嫡女重生之废后归来

    嫡女重生之废后归来

    她是金枝玉叶的学士府嫡女,大婚当夜等来的却是自己的庶妹。一杯毒酒让她含恨而终,一朝重生,她带着滔天的仇恨回到崔府步步为营,在阴谋诡计的崔府艰难的存活。前世所受的磨难,这世要让那贱人千百倍的偿还;前世虚假的爱情,这世又会被谁打动?
  • 十三少的追爱逃妻计划

    十三少的追爱逃妻计划

    她的老公可是艾氏集团赫赫有名的十三少,人长得帅,气质一流,唯一的缺点就是和他那个四哥一样,是个十足工作狂,时时冷落娇妻,不过她也不是只会在家默默流泪的主,惹得她不高兴了,她就离家出走!屁股还没坐热,冷面十三少居然就千里迢迢追妻而来……
  • 亚洲怎么了?亚洲金融风暴全景透视

    亚洲怎么了?亚洲金融风暴全景透视

    这场战争早在五六年前就已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之中了,各方‘投资’基金经理、英雄好汉纷纷登场,将资金注入市场,炒起股市。亚太区顿时一片繁盛,建筑工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经济发展如鱼得水,股票市场一片火爆!同时,他们控制的媒体和经济评估机构则不断地捧场喝彩,赞美阿谀,仿佛21世纪就是亚太世界。
  • 特异兵王

    特异兵王

    一代特种兵王肖军在执行一次任务中遭遇神秘强者伏击负伤被迫退伍,却意外成为拥有特异功能的异能行者,接到来自龙组的入队邀请函,重现不一样的军旅生涯。然而一场异能混战打破时空秩序各大位面相继出现,来自个大位面的神秘敌人开始吞噬地球。肖军能否拯救地球扭转危机?想知道答案请持续关注特异兵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奈何桥边戏君心

    奈何桥边戏君心

    老身我便是孟婆,我活了千万年了,本想老身这一世便要如此碌碌无为的在这奈何桥守到天荒地老。可没想到却突然开出了一朵大桃花,这天地共主四海八荒的帝君却看上了我这个老太婆,可是把老身吓得不轻。我这孟婆算起年龄来连我自己都记不清了,我记得帝君出世时我还去庆贺。魔族来犯,千万子民死去,我要与东华一同上战场。东华你说,孟离,我们此生定会在一起,我已经让你等了千万年,你再等等我一定会回来的。我等了他千万年?为何我不知。叔公告诉我,我喝了自己的孟婆汤,解药只有我知道。东华离开了,我在地府等着可怎么也等不到他的魂魄。。东华,东华我会等着你等到我的死去,不过我好像不能死去。那请让我永远等着。
  • 穿越易经

    穿越易经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一条永不枯竭的智慧河。但几千年来易经之所以变成谁也看不懂的“天书”,山人尝试使它回归常识,由浅入深,人人都能看懂。历史文化是经过政治裁剪选择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历史文化不可复制,但可以品读。山人尽平生之学,穿越时空隧道,复活诸子百家,古今圣贤,激活易经产生的生活原生态过程,使得读者诸君,可以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去品读感悟易经,汲取智慧灵感。本书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画卷,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各路圣贤,伏羲、神农、周文王、老子、鬼谷子、孙子、诸葛亮、……都将在书中复活,用他们的深奥思想文韬武略演绎诠释着易经的真谛……
  • 异界忍术风云

    异界忍术风云

    我吧,早就有了写本小说的想法。其间也尝试到了失败的滋味,可是还是决定再次坚持至少也成一部吧!因为最近正在看火影忍者的火系所以当想写些什么的时候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便是这个。想到这个第一个想法是写本同人吧,可是在别人的框架上写感觉很不爽,于是就想在遍布魔法的异界写点忍术的事情。不过想想那些已经泛滥了的魔法文又不怎么甘心,于是又对魔法斗气做了一番修改变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而忍术也因为个人的观点原因被我阉割不少,创造不少。写轮眼之类的血继吧,修改是少不了的,九大尾兽的能力嘛,修改还是少不了的。于是这修改来那修改去的之后就有了这个修改成不伦不类的文了。总之您凑合着看吧,行的话给点鼓励,不行的话就到别处再找找,这就是本书的简介吧!
  • 谁是boss

    谁是boss

    “girl,有任务做了”将一个文件夹放在茶几上,转过身拿起放在茶壶盘的遥控打开投影器“全都是高管?”看着上面的几个一女五男的图像问“没错。有两个高管是在今天三点在家被杀,但是这个女却和一名高管碰面后失踪“色圈圈把刚才说的人圈起来“该去做事了。”“嗯哼。”——————————一步步走进双方的圈套里,双方都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对手只是稍微增加了一些难度,但有些东西却毫无征兆地降临在他们头上。猜猜谁是最后的BOSS?是他?或者是她?亦或者是你?反正不是作者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