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听者服从你的话,最重要的是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说服别人是我们经常要做的事。说服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来使人相信,使人信赖,使人赞同其观点和主张。下面举几例常用的说服方式:
1.晓之以理
有时候,我们的真诚劝说之所以没有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让对方意识到他固执己见将会造成的后果。“打蛇打七寸”,抓住对方切身利益的损失,会使他的心受到震动,促使他作深入思考,从而会放弃自己消极的、错误的行动。
为了保护环境,不影响市容,某剧场门前不许卖瓜子、花生之类的小食品。然而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却不听劝阻。用剧场管理员的话说就是:“这老太婆年岁大,嘴皮利,人家叫她铁嘴,不好对付,我们只好睁只眼闭只眼。”某曰,市里要检查卫生,剧场管理员小王要老太婆回避一下,说:“老太太,快把摊子挪走,今天这里不许卖东西。”
“往天许卖,今天又不许卖,世道又变了吗?”“世道没有变,检查、团要来了。”“检查团来了就不许卖东西?检查团来了还许不许吃饭?”“检查团来了,地皮不干净要罚款的。”小王加重了语气。“地皮不干净关我什么事,一个人肥肉吃多了生病,能去罚卖肉的款吗?”小王无言以对,悻悻而退。
管理自行车的老李师傅随后走了过来,说道:“老嫂子,你这么一把年纪,没早没晚的,又能挣几个钱呢?检查团来了,真要罚你一笔,你还能打场官司不成?再说,检查团不会天天来,饭可是要天天吃,生意可是要天天做的啊。”“嗯!姜还是老的辣。好,我走,我走。”老太婆边说边笑把摊子挪走了。
劝阻同一个人,一个失败,另一个却成功,这其中很有学问。管理员小王之所以劝阻不成反讨没趣,就因为他只是讲大道理,却没有站在老太婆的角度上耐心地帮她分析利弊;而老李师傅就懂得这一点,他从老太婆的切身利益出发,向她指出了只考虑眼前的小利而不顾长远利益的不良后果,使她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固执行为的不明智,于是心服口服地接受了规劝。
2.心理共鸣
有一位老师接了一个“差”班,开学的第一天,她亲切地对同学们说:“有人说我们是处理品、垃圾班,这是没有道理的。就拿体育锻炼来说,我们班不但不是‘垃圾班’,而且可以争当先进班……”一席话顿时使同学们从低落的情绪中振奋起来了,从自卑的心理转而树立起了信心。何以会产生如此效果?原因不仅仅是这位老师的话充满信任和鼓动,更重要的是这位老师在见面的第一天,就把自己置于这个被人瞧不起的集体之中,她左一个“我们”,右一个“我们”,使这些内心充满自卑感的学生感受到了温暖的亲情。心理上的接触和情感上的共鸣,才使这位老师的话具有那么大的鼓动力。
3.妙用谐音
谐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相声艺术中,谐音经常被借用,引得人们开怀大笑。在日常言谈中,巧借谐音把那些意义毫不相干的词语捏合在一起,可以使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产生联系,从而使谈话更加风趣幽默,也不会伤及双方的面子。
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位一只眼睛失明、年已六旬的黄老汉。孤独的他收养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取名“黄凤”。老汉常为自己一生的不幸遭遇难过,他苦思冥想了很久,最后总算“找到”了自己不幸的“根源”:原来他东西两家邻居都姓陈,他认为自己被这两个陈“沉沉”地左右夹着,再住下去,非把他压“黄”不可!黄老汉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他找村长大吵大闹要搬家。村长劝他破除迷信,并向他分析搬家的困难……但他全都听不进去。
正在难分难解之际,一位三十多岁的农家妇女好言将老汉搀到自己家里,给老汉端来一碗绿豆汤,说:“黄大爷,村长是在您眼皮底下长大的,在您跟前还是一个孩子嘛,还值得跟他生气?”老汉的气顿时消了许多。那妇女又说:“您老别怪侄媳妇多嘴,您咋傻了呢?搬啥家?”
若是我呀,杀头也不挪开那个富窝儿呢!一句话说得老汉愣愣地望着她。
那女人又添上一碗汤给老汉,说:“您说,东邻姓陈,西邻也是陈,您可知道他们是什么‘陈’吗?”老汉不知她是什么意思,便没有吭声。“我说呀,那是文臣武将的‘臣’,您老左有文臣,右有武臣,保着您这个黄(皇)帝,您放心吧,好日子在后头呢!”老汉开始乐了:
“侄媳妇,这话当真?”这不是明摆着吗?您老一只眼,您那宝贝、r头就两只眼,比您强吧?她又聪明又伶俐,黄凤,黄凤,不就是凤凰吗?用不上两年,双翅一展,就奔好前程去了。我说黄大爷,这就是福地,说实在的,别人就是想住,怕也住不上呢!“好,侄媳妇算说到我心里去了!”老汉一口又喝了些绿豆汤,乐呵呵地走出屋来,再也不提搬家的事了。
说服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说服不是雄辩,所以说服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辞藻,那么,说服到底要具备哪些方面的基础呢?
1.以事实为基础。说服的前提是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这个事实必须是双方共同认可的,也是社会大众都认可的。
2.以道德为框架。当一个事实被描述清楚以后,我们就需要一个被整个社会认同的道德框架去分析它、解释它、评价它。
3.以情感为纽带。中国有句古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情是说服的纽带,如果不能投入感情,整个说服过程就显得干巴巴的,让人听得很不舒服!所以,说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情感互融的过程。
4.以公理为标准。公理是颠覆不了的,是众所周知的。所以面对公理大家不会作无谓的反驳,最终很容易得出共同的判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