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做皇帝的时候,有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一个官。晋平公问祁黄羊:“你看谁可以当这个县官?”祁黄羊说:“解狐这个人不错,他当这个县官合适。”平公很吃惊,他问祁黄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祁黄羊笑答道:“您问的是谁能当县官,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认为祁黄羊说得很对,就派解狐去南阳做县官。解狐上任后,为当地办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阳百姓的普遍好评。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一个掌管军事的官,你看谁合适?”祁黄羊说:“祁午能担当。”平公又觉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祁午确实是我的儿子,可您问的是谁能当掌管军事的官,而不是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平公很满意祁黄羊的回答,于是采纳了祁黄羊的建议。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个人选非常合适。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称赞说:“好极了!祁黄羊推荐人才,对别人不计较私人仇怨,对自己不排斥亲生儿子,真是大公无私啊!”
后来,人们就用“大公无私”这个成语,来形容完全为集体利益着想,没有一点私心。也可以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为人处世,最好是衡量轻重,以求公心对人,平心对事。假如每个人都能以宽容和公平、敦厚的心,去面对人生百态,那就会生活得更自在。
所谓公心,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利益、对公共利益的重视、维护程度和责任感的强弱。能对公共利益重视,有责任感,能自觉维护,甚至为之牺牲自己,我们称之为有公心。理性的发展以及长期社会生活的体验,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需要有公心,也就是要公心对人。
在生活中,应该有颗平常心,用平常心去对人、对事,生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更加眷顾你,给你机会。
有一个年轻人想参军,他希望自己将来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经过一番考虑,他决定去投靠一位大将军。一天,他无意中和一位朋友谈起自己想参军的心愿以及想好了去哪儿。很巧的是,这个朋友认识这位将军,二人关系还不错,当下写了一封信交给他说:“你要投靠的这位将军跟我交情甚笃,我给你写封介绍信,到了部队,你去找他,以后他一定能帮上你。”
这个年轻人参军以后,并没有想通过朋友这层关系去得到一些好处,走近路,使自己尽快提升。他认为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不同,所以他没有拿着信去找将军,而是从头开始,踏踏实实一步步地往上走。
过了两年,有一次,年轻人的朋友受将军的邀请,来到他家作客。谈话间,朋友忽然想起这个年轻人,想知道他现在怎么样,就向将军打听这个人。将军说他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人,这位朋友很是纳闷,决定去找这个年轻人问个究竟。他找到这个年轻人后,不解地问他:“将军没听说过你,是不是你把我给你写的介绍信弄丢了?”
年轻人和气地说道:“怎么会呢?我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想参军的小兵。”说完,从衣服口袋里拿出朋友写的介绍信,又交还给他——信一直没有拆开。看到这一切,两人相视而笑。临走的时候,这位朋友还是向将军推荐了这个年轻人,将军大为感慨。
在生活中,懂得公心对人,平心对事,就不会被一些事情左右,使自己为难,也会减少许多是是非非。反过来说,即使别人伤害了你,因为自己内心的公平,就不会去冤冤相报,难道这不是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快乐的好办法吗?
不论你身处什么地位,拥有多大的权力,都要把自己当作普通人来看待,公心对人,平心对事,不被身边的人或事左右,不被表象蒙蔽自己的双眼,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妥善地处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