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语录:
世间无常,要世界不改变是不可能的,只要自己的心不随外境改变就好;世间的人我是非,好坏有无,纷纭扰攘,要改变很难,只有改变自己才是最好的办法。
知人很难,知事也难,知理更难。但最重要的,人要知道自己,才能改进缺点,发挥自己的长处。一般人的问题,在于不知道人与我的关系,因为不懂“同体共生”的道理,因此不能生起慈悲心。不了解心境一如,不能心境合一,心被境界所转,心被外物奴役,所以不能自知。
六祖惠能大师得到衣钵之后,在广州隐居了十几年。后来因为机缘成熟,于是开始行化于世间。有一天,途经一地,看到两位出家人对着一面旗子,面红耳赤,争论不休。六祖上前一听,才知道原委。原来他们在争论旗幡所以会飘动的原因。一个说:“如果没有风,幡子怎么会动呢?所以说是风动。”另一个说:“没有幡子动,又怎么知道风在动呢?所以说是幡动。”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惠能大师听了,对他们说:“二位请别吵,我愿意为你们做个公正的裁判,其实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二位仁者心动啊!”
上述公案里可以看出,禅师对外境的观点,完全是返求自心,而不是滞留在事物的表象上,我们常人之所以有分别,完全因为起心动念。因此,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心动则事象差别现前,如何达到动静一如的境界,关键就在吾人的心是否能去除差别妄想。
禅师用一句是你自己心动,点破了天机。知事很难,知理好像不难,知人就更不难了。佛教认为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麻烦都是由已而生的,因为只相信自己,所以就容易招惹烦恼。真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著名的哲学家方东美博士,平素喜爱游泳。有一次游泳时他忽然感觉身子在下沉。出于求生的本能,他拼命挣扎,但是愈挣扎愈沉得厉害。这时他平静一想:我是个哲学家,对于生死应该看开才是,如此贪生怕死的样子太难看了,死也要死得洒脱一点啊!如此一想,心情轻松许多,四肢也自然放松,结果反倒浮出水面而生还。
有一个青年新婚不久,逢人就说结婚真好,因为每天下班回到家,妻子就忙着帮他拿拖鞋,小狗也亲热地围着他汪汪叫。三年后情况改变了,每天回到家,不是妻子帮他拿拖鞋,是小狗为他叼拖鞋;不是小狗围着他汪汪叫,而是妻子对他唠叨不停。他感到极为苦闷,就到寺院请教。法师听完他的倾诉后,说:“很好啊,你应该继续快乐才对,你的生活还是一样有拖鞋穿,一样有声音叫,你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再说,不管环境怎么改变,只要你的心不变就好了。”
在这个崇尚个人智力的时代,我们从不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生存的意义。心总是被外物所奴役,很难看清自己以及与人的关系。只有自知,才能知人。不仅要了解自己的能力有多少,也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哪里,才能借由不断的自我调整而进步。了解自己之外,更要了解别人,才不会对他人提出过分的要求,才会有一种包容。
平平淡淡才是真,淡定、从容,是很多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生活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见心见性,只有心灵的完满、和合,才能真正给人以快乐。而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忘记这条至理名言。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心动则事象差别现前。从圣人先贤身上,我们也知道了淡定和从容也都是来自你的内心,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也只有一颗淡定从容的内心,你才可以发现和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一日一菩提: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无常常有发生。太多东西无法去改变,只有改变自己才是最好的办法。有朋友说欣赏吾之执着,我说,破执才是突破啊。心如虚空,把心放空,让心柔软。“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在万境之中,心不断在转,千头万绪,悲喜莫定。如今,学习着把心放空,让心柔软,随缘,随心。不是放弃,只是想保持一份安静心,随缘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