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安然,大智慧造就真我人生
禅用在修道上,固然可以明心见心,用在其他生活上,也有它的妙处。禅是智慧,是般若的智慧,幽默的智慧。禅的教育在于无言说教、静心思维,从中体现慈悲智慧、感受人我一如。能把禅运用到人间生活,才不失禅意。
星云法师语录:
感动不仅是彼此心意的互相交流,更是佛心佛性的自然流露。披览佛典,佛陀发愿度生,乃至在因地修行时,为半句真理而甘愿坠亡,为救护饿虎而宁舍身命,就是因为“感动”;诸大弟子投身佛教,跟随佛陀到处弘法,甚至诸佛菩萨之所以和我们感应道交,也是由于“感动”。有了感动,我们就能心甘情愿;有了感动,我们就能不怨不悔。所以,时时感动的人,永远知足常乐,精进不懈;而不知感动的人,却有如槁木死灰,非但不能与真理相应,也无法和大众快乐相处。
我这一生虽然别无长才,但由于我很容易受到感动,所以自己也一直努力地体察人意,恒顺众生,没想到在给人欢喜中,自己也获得了更多的欢喜。
什么是感动?有人说,当你夜晚在灯下苦读,母亲的一碗热粥是感动;当你心中寂寞阴霾,朋友一声电话中的问候是感动;当你漂泊而归,站台前恋人那痴痴等待的身影是感动;当你生病住院时,朋友的探视、问候是感动;当你生活中遇到困难,毫不相关的陌生人能帮你一把时,那是感动……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会时不时地有个感动激励着你,比如友情,比如爱情,比如一份信任,比如一个坚守……久而久之,恍然间发现,其实我们不正是被这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感动激励着前行吗?它们犹如数九寒天中的一把温暖身心的明火,也似黑夜中的指路明灯,时时温暖着,指引着我们前行。
细微之行是壮举,平凡之举有豪情。以真情感动别人,有时并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一屡关切的目光,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一句发自肺腑的问候可谓点点滴滴总关情。生活中包含感情的点点滴滴,会象阳光一样射入他人的心房,散发出感动的温暖。人与人的交往,最需要的或许就是这份感动。
影响星云大师毕生最深刻的感动,是来自他的家师志开上人的一言一行。志开上人平日不苟言笑,言行颇有威仪,但是训导学生的时候却言辞中肯、尽心竭力。他讲求务实,行事从不空喊口号。由于他的高瞻远瞩,他所住持的栖霞山寺在当年兵连祸结,经济萧条的日子里,不但得以自给自足,还能济弱扶贫,做了很多惠及乡里的善事。
对于星云法师这个唯一的入室弟子,他更是严加管束,总是将满怀殷切的期许隐藏在声色俱厉的棒喝之下。而就在两次近乎生离死别的事件里,星云法师却被他泓深的道情法爱感动得涕泗纵横。第一次是星云十七岁那年重病垂危时,他遣人送来半碗咸菜;还有一次是一九四九年国民政府即将撤退时,他听说星云法师想去台湾弘法,即亲自办斋,为他饯行。由于这两次深切的感动,奠定星云法师尽形寿为佛教献身命的决心与毅力。
感人的言行也足以影响一个人日后做人处事的观念,圣璞法师的古道热肠也给星云法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星云十一岁的时候,中日战争爆发,父亲在经商途中失去了联络。星云法师当时曾随母四处寻父未果,失望颓废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挥之不去。十六岁那年,星云将思父之情宣泄在作文簿上,定题为“一封无法投递的信”。
当时任教国文的圣璞法师阅毕,在评语栏中写上了“铁石心肠,读之也要落泪”的评语,并且花了两个小时,在课堂上念给同学们听。对于这种厚爱,星云当时感激不尽,可没想到过了半个月以后,圣璞法师又神采飞扬地拿了一叠报纸给星云看。
原来,圣璞法师在课余时将这篇文章誊写在稿纸上,并且亲自投寄到镇江《新江苏报》,竟然连载好些天。老师虽然什么也没有说,但是星云了解他之所以在报纸刊登后才让他知道,是为了怕万一不被录用会伤害自己的自尊。老师这种慈悲后学的风范令星云感动不已,后来星云大师一生都以他这种为人着想的精神待人处事。
有许多人问星云法师:“是什么力量,使得您在面临这么多的横逆阻难下,还能屡仆屡起,永不灰心?”他说:这与我生来容易感动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很容易被一个人、一件事所深深感动,因此呈现在我心里的世界,永远都充满着光明美好,从而鼓舞我不断向前迈进。
一日一菩提:
感动是人间修行的重要法门,我们每天不但应该对于别人所作的善事,所说的好话心存感动,自己也要以慈悲、忍耐、谦逊、勤劳等美德来感动他人。如果能够做到自他感动,佛国净土即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