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0000000031

第31章 兵马俑被毁之谜

当你参观兵马俑时,可以见到这支地下大军有无数将士倒卧在泥土中,有的四肢分离,有的粉身碎骨,有的脑壳迸裂,其状惨不忍睹。那用夯土筑成的土隔梁上,到处遍布着一堆堆木炭遗迹,表明俑坑曾遭到大火的焚烧。是谁下了如此毒手?项羽还是刘邦?

今天我们参观兵马俑坑时,可以看到俑坑塌陷的土方压着破碎的陶俑残片,土隔梁上还有一堆堆木炭遗迹,如一号坑本是土木结构建筑,露在外边的立柱、棚木、仿木、封门木等全被烧成炭迹或灰迹,棚木上的泥土被烧成坚硬的土块,陶俑和陶马身上的颜色经火烧部分全部脱落,个别陶俑经火焚后烧成硫渣状,有的原来青灰色的陶质经火烧的部分已变成红色。俑坑经火烧后全部塌陷,陶俑和陶马被砸,有的断成数段,有的成为碎片。二号坑也是火烧后棚木塌陷。这一切说明,秦俑坑建成后不久曾遭人为焚烧破坏。望着一堆堆破碎的陶俑、陶马,人们不禁要问:是谁掘开了俑坑,砸碎陶俑,夺去兵器又焚毁了俑坑?

一种观点认为,兵马俑坑存在着自然和人为的两种破坏。一号坑的自然破坏是坑内多次进水,水的来源可能是山洪暴发。在一号坑砖铺地面上,堆积了厚约10至40厘米的淤泥,许多成束的铜链、弓等兵器及车马附件多出于淤泥中,由于水的浸泡,俑坑内的土隔梁下沉,陶俑、陶马因此而倾倒,大部分被压碎。这显然是自然破坏造成的。考古专家们发现,有的兵马俑出现了移位。不全符合被打碎的情况,如有的地方没有战车却出现车的铜构件,有的铜剑只有鞘首而示剑身,长兵器中有柄无首、有傲无首的情况较多。

这说明在兵马俑被焚烧前已经受到了人为的破坏。如三号坑在自然塌陷前也曾遭到人为的破坏,且破坏情况严重,出土的车迹十分零乱,好像车子是被人砸成碎片,车前的西政马已成一片瓦碴,车后的陶俑有一件首足倒置靠在墙角,坑内的俑大部分无头,兵器和车马器出土数量很少。

一种观点认为,兵马俑坑是项羽入关后焚毁的,这是目前流行最广的观点。从秦俑坑被焚毁的时间来看,应在秦末汉初。考古中发现,俑坑底部普遍覆盖十多层厚淤泥,说明俑坑在建成后不久即被焚毁。而且在俑坑上发现了西汉中期和东汉时期的墓葬,这些墓葬在开挖时,掀走了棚木炭迹,打破了俑坑土层关系,这说明当时人们已不知道此地是被焚毁的兵马俑坑所在地,焚毁必在西汉中期之前。西汉时,刘邦曾派20户守护秦陵,以后历代大多派人守陵,因而没有可能发生这样大的焚毁事件,所以,焚烧必在秦末汉初。

从发掘来看,焚毁是大兵团作战,绝非少数人所为,而且这次火烧不是一般的掠夺财宝,而是有目的有选择的拿取,具有复仇性质。掠走大量的实用兵器和车马器,显然是由一支军队干的。从史书记载来看,项羽到过秦始皇陵并进行了破坏焚烧,秦始皇陵园的寝殿、便殿、角楼等建筑就是他烧掉的,至今仍可看到陵园建筑遗址内堆积很厚的残砖残瓦、烧红的土块等。秦末动乱中,秦二世曾派章邯把修建秦陵的数十万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去迎战陈胜的起义军,这支部队后为项羽打败并收编。项羽入关后,对秦在关中的建筑、陵墓进行了肆无忌惮地破坏,加上他收编了章邯的部队,这些人对秦陵建筑了如指掌。毁坏秦陵和兵马俑坑是其报复的最好对象,在复仇心理驱使下,这些人可能是最早发现和破坏秦俑坑的人。至于三号坑没有被焚烧,可能是当时没有找到。

著名的秦俑考古专家袁仲一就持此说。他认为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有一些不正常现象,如文物的移位、不全等,说明坑内文物被人移动和拿走过。

一号坑的底部普遍盖有厚达10至40厘米的淤泥,一般厚约20厘米,而二号坑的淤泥仅2至5厘米,同时在一号坑东端的长廊部分,曾发现用极薄的竹皮织成筛眼形的编织物炭迹一处,这些现象可进一步说明,俑坑是在建后不久就被焚的。

另一位秦俑考古专家王学理认为,项羽的破坏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烧毁了地面建筑,二是掘毁了地下的从葬设施,三是劫取了陵园的财物。

反对者认为,项羽入关时,兵马俑坑已完成3年,这时的木结构早应腐烂,留下的也绝不可能有较为完整的木构桦铆或架设接茬的关系。项羽焚毁陵园的目的在于报仇和盗取财物。从已经探明清理的有关陪葬坑乃至陵寝地宫扰乱迹象、盗洞的大小分析,可以断定不是大的兵焚盗窃。史书说“项羽焚其宫室营宇”的记载,应是指楚兵在陵园地面建筑内先掠夺财物,后纵火焚毁。他在关中住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挖开秦陵地宫和地下陪葬坑来盗取财物,再纵火烧毁。

另外一些反对者说,俑坑底部普遍存有10至14层的淤泥,这说明俑坑的焚毁是秦亡后相当一段时间的事。

因为棚木一旦烧毁,几米厚的土层就会立即塌陷,不会再出现淤泥现象。14层淤泥只能是在较长时间内地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发生,否则在两三年内是不会产生14层淤泥的。因此秦俑坑不是公元前207年项羽入关时军队焚毁的。

也有人认为这是沼气自燃造成的。反对者认为这种观点根本没有注意到秦俑坑内没有产生沼气的条件。当初发掘时,坑内没有发现堆积大量腐殖质的迹象,坑内虽有淤泥,但泥质比较纯净,里面含有大量细泥,因此俑坑内不具备产生沼气的条件。

有人提出秦始皇下葬时,火烧其实是一种自焚的葬仪形式。1977年,在秦陵西侧的内外城垣间发现一座曲尺形的马厩坑。局部清理时,在坑的门道端底层有用细绳绞砖坯砌成的长140厘米、宽90厘米、高60厘米的引火底坑,坑道口施棚木处又留有入风空隙,坑底西部和炉的前边有一段不长的空间,堆放着大量被烧的灰烬,这明显是俑坑建成后为葬仪需要所焚毁的铁证。从陪葬坑焚毁与未焚毁的情况来看,焚毁的陪葬坑一般为大、中型,建筑结构为多斜坡道,坡道对边的坑壁也见竖穴小道口。坑内有用夯土筑起的隔梁,将坑分成若干过洞或长廊,过洞与长廊或径直或萦环曲绕,但能互相串通,这些形式结构,颇似烧窑一样易于燃烧。

秦民族自西向东发展,接受中原文化,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自己比做上天的儿子,因此在死后下葬时被认为是天子归天,回到他的母体中去,经过孕育再度降生人世。由于这种思想的指导与驱使,采用历史上祭天蟠柴的形式,将埋葬的祭品采取火烧的葬仪,使这些东西都随着主人升入天国。

反对者认为,这种观点没有注意到秦俑坑的建筑特点及三个俑坑和秦陵陪葬坑中有的被焚,有的未被焚这一实实在在的事实,因此是不可信的。且不谈战国时期的秦国有没有这种仪式的存在,据目前探测的建立元朝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大举进攻南宋,南宋著名的将领文天祥组织军民抵抗,失败后被俘虏。元朝统治者采用各种方式劝他投降,他宁死不屈,写下了《正气歌》和《过零丁洋》等诗篇,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成为千古名言。

资料,秦陵周围的陪葬物不只兵马俑一处,以前发现的马厩坑、珍兽坑等,大量的马匹是被活埋的,珍禽异兽也看不出是杀死后入棺的迹象。史料记载,秦始皇的宫女都是被活埋的,为什么会单独发生三个俑坑自我焚毁的仪式呢?兵马俑的质地是陶质,胎厚而用土细腻,焙烧温度都在1000℃左右,十分坚硬,很明显主要是为了能长久地保存下来。如果当时用来自焚的,干吗要用这样的材质?今天见到的一些西汉兵马俑,除了比秦俑小外,其他方面均是相似的,出土时大多数完好无损,并没有在入葬时被自焚。再则,秦兵马俑的兵器绝大部分被人捡走了,如是自焚,土层立即塌陷,这些兵器怎会不胫而走?

一种观点认为,焚毁兵马俑坑的是个放羊娃。随着秦王朝的灭亡和秦陵被毁,秦始皇陵园失去了它昔日的风采,变成野草、棒莽丛生的荒野,偶尔出没其间的就是樵夫和牧童了。秦俑坑上有西汉晚期墓,可以断定秦俑坑焚毁的时间应在秦亡至西汉晚期之前。成书于东汉初年的《汉书》讲述了这则故事:有个牧童逃走了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棺椁”。而在它之前的《史记》却不曾有半字记载,由此推断作者大体是根据民间流传所记。考古人员在秦陵作了精密的钻探和考察后认为,秦陵封土没有发现盗洞,地宫并未被盗。既然没有盗洞,羊怎能入其凿?这个“凿”很明显就是距地表不深,处于荒芜中的秦俑坑洞口。秦俑坑是陵园的组成部分,当年项羽军队虽然破坏了秦俑坑,但并未放火烧毁,这从三号坑无焚烧痕迹可以得到证实。原因是项羽部队是前来复仇的,面对比豪华壮丽的陵园要简陋得多的秦俑坑,没有引起焚烧的念头。如果这时焚烧,就不会有俑坑底部的14层淤泥了。当日的情景,有可能是牧童赶着羊群来到秦俑坑区域时,当年项羽军队所挖掘的进入俑坑的洞窟,多已被荒草和尘土掩盖。羊群只顾吃青草,并未注意脚下的地形,遂纷纷坠入一号坑和二号坑中。牧童不慎失火后,有可能被误传为秦陵失火,再讹传为地宫失火,烧毁棺椁等情节。

反对这种意见者认为,一个小小牧童能将俑坑烧得如此彻底?这个牧童共有几只羊掉入俑坑?如果是一只,他只能烧毁一个俑坑。如果是多只分别掉入两个俑坑,说明俑坑已千疮百孔,棚木等自然不会相连,如果有火燃起也难以全部烧尽,总有一些断裂处免遭焚烧留于后世。更何况坑内多次进水潮湿的棚木能否点燃是一个令人难以作答的问题……针对上面几种说法,有考古专家认为不能一锤定音。项羽焚烧说最为流行,但最流行的说法不一定就是最正确的。项羽对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和焚烧,对于地下的埋藏并没有盗掘和破坏,所以埋藏于地下的秦俑坑理应是免于项羽大军的浩劫。项羽焚烧说法的致命弱点是至今没有找到这支军队进入俑坑的入口。考古发现,一个个门道封门木完好无损,坑顶的棚木也没有

发现移位或缺木情况,不知破坏者是从哪里下去的?既然进不了坑,火也就放不成了。再说,既然烧了一号坑,为何不烧二、三号坑?持这种观点者同意牧羊童入坑放火的意见,但又提出一个牧羊童所持的一把寻羊之火,之所以会把一号俑坑烧得如此彻底,显然应与坑内存有可燃气体有关。虽然坑内少量的沼气达不到自燃的程度,但空气中的沼气浓度达到5%至16%时,遇明火源是可能引起火灾甚至爆炸的。牧童持火,沼气助燃,火势蔓延,加之俑坑中又有几千立方米的木材相连,秦俑一号坑燃烧得非常彻底是可以理解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沼气说和牧羊人说结合在一起。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焚坑者是一支大集团军。在试掘中,封土顶部的踩踏面比较厚,证明铠甲坑是建成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被焚毁坍塌的。另一方面,如果时间过长,棚木就会受压变形,坑顶逐渐下陷,坑内缺乏空间和通气条件,也就不会被焚烧得如此严重,所以铠甲坑是建成数年后才被焚毁的,不可能是出于礼制在坑建成后即有意对其焚烧,也不可能是沼气说。种种迹象表明,秦俑坑在焚毁前遭到大规模盗劫,只留下没有实用价值和不被当时人们视为文物的石甲胄之类的物品。这种大规模的盗劫应与大的社会和政治变故有关,有可能是周文的百万之师,或是项羽的部下,也有可能是刘邦的各路军马,但均无确凿证据。但相对来说,项羽焚毁的可能性较大,项羽来过的证据更可靠一些。

上述各种说法大多出自于秦陵的考古专家们,各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能令人完全折服。辉煌的文明是如何遭受劫难的,依然是个谜团,等待着专家们继续去探索。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必懂的情调

    青少年必懂的情调

    本书包括了“无言的恋情”、“无尽的亲情”、“无悔的爱情”、“无华的感情”、“无边的乡情”、“无间的友情”、“无限的激情”、“自由颂”几个章节。
  • 曹操的故事

    曹操的故事

    曹操虽然身为武将,但在文学方面也有着非常大的成就,在他给后人留下的诗文中,既有对戎马生活的感悟,也有对壮志的向往,更多的是他对人生时光的缅怀,曹操的诗文,大都豪气凌云,让人读来情绪激荡,壮志满怀。曹操开创了一代建安文学,与其子曹丕、曹植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但是,在很多历史剧文中,总是将曹操刻画成一个白脸奸相的模样,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就值得我们仔细去品味分析啦。
  • 感动中学生的300个心灵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感动中学生的300个心灵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充满着自信,一步一步去实践,跌倒了就勇敢的爬起来,这样你才能实现你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让心中充满爱,对父母,朋友,陌生人,哪怕是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学会用语言的符号来表现你对他们的情感;学会知足,让快乐成为一种习惯,学会发现一切美好的事物,并将此刻的美好永久的保存。这些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它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也让孩子们好不费力的养成优秀品格。
  • 小黑马的故事(代代读儿童文学经典丛书)

    小黑马的故事(代代读儿童文学经典丛书)

    本书是儿童文学、长篇小说。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以小黑马为主的几个流浪儿,在旧社会如何沦为乞丐与小偷的悲惨境况,以及解放后如何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重新做人的成长道路。
  • 白色狮子王

    白色狮子王

    《白色狮子王》由林华玉所著,《白色狮子王》收录了作者近期创作的寓言作品,其中多数为情节性强、富有哲思的动物寓言。作者通过寓言这一个老而又经久不衰的文学体裁,运用比喻和讽刺等写作手法阐述哲理和智慧,让读者采撷知识之果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寓言之篇幅短小、意境深远作用。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信仰

    信仰

    历史上最伟大的人都建立过信仰,哪怕最普通的人,也曾经追寻过信仰!你的人生可能不完整,唯一的理由是信息太多,信仰太少!生活中,损友讥讽,质疑四起,如何我行我道?管理企业时,利益捆绑、制度捆绑,不如“信仰加身”。前途渺茫、生活乐趣少……此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打造一份坚定的信仰。本书适用于在生活中迷失,在工作中挣扎的普通人。它从规则、控制、引导、忍耐、意志、梦想、意义、行动、宽容等角度教你在识人用人、升职加薪、高端谈判、企业管理、情感对话中掌握主动……相信本书会成为照亮你内心黑洞的生活指南,成为改变你工作态度的行动指南!
  • 剑指武道

    剑指武道

    剑,行仁仗义之术。重生过一次的李御没有修到武道极致,今世的李御要让这天遮不住他的锋芒。
  • 蜜爱权少:辣宠甜妻不松手

    蜜爱权少:辣宠甜妻不松手

    简直是狗血到家了,前男友将她甩了去与老板的千金订婚!而她的未婚夫居然是前男友的大舅子!什么?小三居然敢威胁她?她干脆咬咬牙嫁给了前男友的大舅子,看不埋汰死你们!于是一家人便被搅成一锅粥了……
  • 都市降灵人

    都市降灵人

    挣扎在命运边缘。入道,明道,悟道,行道,得道。看一个只想过正常生活的落魄青年,如何一步步走上回归本源的道之路。万物皆存在,万物皆虚幻,道主宰着一切。宿命若空,因果不空,决定命运的原来是……自己。本书QQ书友群:586374159
  • 晓事之面具

    晓事之面具

    现今的人,长了颗《红楼梦》的心,却生活在《水浒传》的世界里,想交些《三国演义》里的桃源弟兄,却总遇到些《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
  • 落泪半夕

    落泪半夕

    从来都不觉自己会是公主,可事实就是;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王子,可事实就是。当他们相遇,只是一场遗憾的邂逅。
  • 365天宠溺:宝贝,嫁给我

    365天宠溺:宝贝,嫁给我

    “你跟我一年,我替你家还清债务。”一场交易,她成了他的女人。一向不苟言笑的季少御最讨厌女人得寸进尺,他的宠爱并不是女人可以任性的理由,直到遇到她。他当她是宝,她却以为自己是草,从不懂得寸进尺,从不会在他面前任性,他说1,她不会说2,她的想法一直都很简单,跟他一年,和他两清。一年后。他在家通宵工作完,推开房间的门,看到正在收拾行李的她。他来到她面前,用往常一样的语气对她说:“我们去吃早餐。”
  • 牵姻缘断红尘

    牵姻缘断红尘

    知道月老为何牵了一段段情缘却唯独牵不了自己的,知道孟婆为何断了一桩桩姻缘却唯独断不了自己的。一切皆因缘起,一切也皆因缘灭。
  • 阿三的爱情

    阿三的爱情

    大学毕业的阿三,遇到了生命中的两个女生,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