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从事星际航行理论研究,被称为“宇宙之父”。他在少年时代,因患猩红热并发症,不幸耳聋被赶出了学校。后来他每天去莫斯科图书馆自学。一次他参加中学教师的考核,人们被他的数学才能所惊叹。校长问他:“你的老师是谁?”齐奥尔科夫斯基微笑回答:“书籍是我的老师!”
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历史和哲学,因而在以后的革命活动中能有两个空前的伟大发现。他写(资本论)就读了自藏书1000余册,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的书。
古代圣贤荀子曾说,“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所学也就是讲“开卷有益”。世界名人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理论之学使人庄重;修辞与逻辑使人善辩。”这诸多意思可以蔽之一言:开卷有益。
何为开卷有益呢?开卷有益通俗的说就是读书有好处,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而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知理的一种方式。
学生们经常阅读,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学习课本知识,而且也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益于日后的成长。
学习案例:
(一)
张文芳上小学五年级了,她从小喜欢看书、提问、认识不少字,懂得许多知识。老师都说她很聪明,课外知识丰富。书是她的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妈妈经常说她是个小书迷。www。
从前上三年级时有一次,老师让她到大礼堂去进行智力测试,和二班的代表比赛,结果她得了冠军。为此,我得到了一袋糖果、一件背心和一叠厚厚的书。回到家里,她就翻起书来看。俗话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句话说得不错,她渐渐被里面的丰富内容吸引住了。后来每当放学都要打开书来看一会儿。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爱看书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了,书简直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了书,就犹如花草离开了水和阳光一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她也有了自己的一句:“我把自己洗脚的时间用在看书上。”每次洗脚的时候,父母都说她动作慢,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她在看书。
读书给她的学习带来了许多好处,例如,今天他们上了《向动物朋友学习》一课,其中涉及到仿生学的知识,老师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阅读谈一谈了解。
班里好多同学不了解仿生学是什么,可是她却知道,这要得益于她的阅读。在课堂上,她不仅能够详细地讲出仿生学是什么,而且,她还举出了很多例子。如:根据萤火虫发明人工冷光;根据蝙蝠超声发明探路仪等。
好多同学都向她投来了佩服的目光,她的心里知道这一切都得益于她的阅读。
(二)
2002年冬天,一个来自中国的少年,面对剑桥大学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用英语流利地回答着他们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
当时这个中国少年被提问的问题,不在他的书本上,也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灵活的思路。这位少年利用他日常阅读积累下来的大量常识,以及平时思考锻炼出来的发散思维,很巧妙地回答了这些不循常规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赏识,成为当年极少被剑桥三一学院录取的中国学生。这个少年名字就叫夏杨。
剑桥面试的传统,就是要看看学生的知识面是不是广博。知识面来源于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背后,包括他的阅读能力。所以,夏杨在求学路上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得益于他的阅读习惯。
从小夏杨就是一个“小书虫”,长大后可以说是博览群书。现在,他的书架上摆满了这样的书:《生命是什么》、《进化起源的七条线索》、《认知科学揭秘》、《名人传》、《道德经》、《战争论》、《孙子兵法》、《三国演义》……
一个小小的少年居然被世界一流大学录取,的确令人羡慕,难道夏杨真得是天生聪明?其实,夏杨自己说得话就给出了我们答案,“我并非天生聪明,但我却是天生爱读书;我的意志力并没有多强,只是我小时候培养了一种阅读的好习惯。”
学习秘笈:
◆如今是一个阅读的世纪,夸张一点说,不会阅读将寸步难行,阅读将成为学习本身的一部分。古人有云:“积学以储宝”。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变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因此,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养成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因此,对于同学们来说,现在就应该养成阅读的习惯。
◆每天在自己的学习计划中安排出1—2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并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先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籍开始,以免由于初次阅读的书籍生涩难懂,而打消阅读的念头,甚至对阅读产生排斥感。
◆有计划的学习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要养成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习惯,要制定计划,明确要求。这样就能对自己产生鞭策和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比如:
1.经常看报纸,每周剪贴不少于三篇;
2.主动阅读课外读物,每周圈点批注或读书笔记二篇;
3.认真上好阅览课,积极参加语文活动;
4.主动推荐时文佳作或自荐阅读心得。
◆我们还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不爱阅读,或者是爱阅读却不爱学语文,而爱语文书却又不爱语文课。究其原因,当属阅读和学习脱离之故。从培养阅读习惯的角度而言,生活化阅读的表现是:阅读目的在于阅读本身,不要为考试而阅读,否则收获将顶多在考卷上,甚至一无所获;为阅读而阅读,收获将在于阅读本身。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阅读动力在于对阅读本身的兴趣,而非来自于老师家长的要求,考试的压力。只有当阅读行为融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阅读行为才是有意义的,阅读才能潜移默化地促进你的学习。
◆另外,不光要多读多看,还要对读过和看过的书籍和文字经常回忆,并进行深入的思考,真正理解它们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和价值,学会去粗取精,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成绩和能力,否则,读和看也就失去了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