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9200000010

第10章 是非功过一块无字碑

契丹平定,酷吏来俊臣受诛,都发生在神功元年,此时武则天已七十三岁。

由此,中央朝廷竟出现武则天称制以来少有的稳定。武则天任用娄师德为纳言,王及善为长史,狄仁杰、杜景佺、王方庆为同平章事,姚元崇为夏官尚书,徐有功为殿中侍御史,魏元忠为肃政中丞,那些能干稳重忠直的大臣掌握了权力,政治清明,一切又回归于井井有条。武则天从姚元崇的一番话,已知道过去所制裁的那些谋反案大多是子虚乌有、栽赃陷害的冤案,很多人死于滥刑之中,她觉得自己成了滥刑之主,颇感内疚,后悔不已,对这些大臣也就放心大胆地使用,也愿意听他们犯颜直谏。武氏诸王想独揽朝政的野心慢慢的破灭了。

武承嗣、武三思对姑母的这些决定感到难以理解,心中着急惶恐。他们知道这些大臣与他们格格不入,会干扰他们继承大统的意图。但自从听了李昭德的劝谏以后,武则天对这两位侄儿已心存戒备,除偶尔让他俩兼任宰相外,一般的时候宁让从侄们掌政事、兵权,也不让他俩位处中枢。这些情形他们心知肚明,但他们两人很狡猾,虽然心中急切求为太子,但都不当面明言,怕招到姑母的反感。

在他们想来,姑母要想使大周朝廷延之千载,必然要立他们中的一个为太子。她决不会这么傻,以为自己的儿子换了姓就会成为武家的继承人。这在当时代表了几乎所有人的想法,在百官和百姓心中,现在的太子仍姓李,而不是姓武。所以,他俩让一些人在武则天面前陈说利害,请求太子之位。

于是,有人向武则天进言:“自古以来,没有一位天子立异姓为后嗣的。皇上应当当机立断,立武姓本族人当太子,如此才能使大周得以千代永继。”

武则天的心情也十分矛盾。她何尝不知道儿孙们姓虽改了,但仍是李家的血脉,在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的心目中,他们依然是李唐的子孙。只要由他们继承皇位,这国家仍是李唐的天下,一切都会像没有发生过的那样,她的朝代就会仿佛没有出现过一般很快被人所遗忘,她想做一位开国之君的梦想就会破碎。真正能继承大周王朝的只能是真正的武姓后代。她试着朝这方向努力,但心中又不愿抛弃自己的亲生儿子。特别是大臣们又会不顾一切地反对。她仅是废长立幼就引

起过叛乱;为了让臣民们接受她这个皇帝,她也杀了好几年,宰相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骨子里还是唐臣,他们承认了武则天这个皇帝,但没有认可她立的那个新王朝,没有认可武姓皇族。认可她,也只是因为她是李家的媳妇,是李家江山的看护者、代理人,是名义上的皇帝、真正的太后。武则天有能力创造一个新王朝,她可以继续使用严刑让文武百官驯服地做大周的臣民,但这意味着要继续杀人,杀这些忠诚能干的大臣,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与自己的孙子们,每每想到这里她感到阵阵的心痛,这些已经不能做了,因为武则天真的老了。

她知道自己正在一天一天走向终点,一天天在和她仰慕过的那个太宗皇帝李世民,和那个同她一起厮守了几十年的那个皇帝李治在走近。一旦那一天来临,她终究要与丈夫合一个墓穴。虽然她是皇帝,但她同时又是一个女人、妻子,她不愿意孤零零地在阴间。那么如果在那里见了丈夫她将怎样告诉丈夫,难道说:

“我为了自己的构想杀了所有的儿子。”见了太宗皇帝,她又将如何告诉他,是告诉他:“我把你骑在马上夺来的又精心治理的天下夺了过来,如今已是武姓人的天下了。”

其实,在祭祀太宗、高宗的时候,她曾经这样想过,但那时她精力充沛,杀伐决断无人敢谏,做一位开国之君的那一份欣喜和自信使她淡化了这种自责。

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无论多坚强冷酷的女人,母亲的天性却永远不会泯灭。武则天年事越高,母子亲情越来越融化她心中的那份冰冷。她开始思念起远谪的儿子——庐陵王。她的梦想也开始冷却,她开始停止狂奔的脚步,慢慢地停下来,然后开始向丈夫和儿子们靠近。

圣历元年(公元 698 年),武则天祭祀天神时,已经脚步踉跄、老态龙钟了。

姑母的这种样子,让武氏二王焦急万分。武则天以往较喜欢武三思,觉得他侍亲以孝,体贴圣意,所以常常临幸他的王府府邸。而对武承嗣,武则天也曾因他是长侄,有过立他为太子的念头,但后来觉得武承嗣的野心太大,因此对他不如对武三思那么喜爱。这一年初她又一次驾临武三思的府邸,武三思这时再也顾不得隐藏其心意,向姑母暗示了要做皇嗣的愿望。武则天带着满腹心思回宫。

对于武承嗣、武三思二王对太子之位的觊觎,大臣们心知肚明,对一些人加紧在武则天面前的劝说也有所耳闻。一天,武则天宴请众宰相,席间有人要劝她立武承嗣、武三思为皇嗣的事。廉吏狄仁杰说:“万万不可!昔日太宗皇帝栉风

沐雨,亲冒锋镝,而有天下,传之子孙。先圣高宗以二子托付陛下。陛下如把社稷移归他族,于理不通。况且姑侄与母子谁亲?陛下立子,则应思千秋万岁之后。

配食太庙,承继无穷;若立侄儿,则未曾听闻有侄儿为天子却祭姑于宗庙的事。”

如今的武则天对这些话已经能够听得进去了,不过,她又有一种本能的恼火,就对狄仁杰说:“这些是朕的家事,爱卿不要插嘴。”狄仁杰丝毫不退说:“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都是陛下的臣民,哪一件不是陛下的家事呢?《臣轨》上说: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讲的是,君主和大臣是一个整体,何况老臣位居宰相,岂能不参与讨论呢?”武则天无言良久,沉默不语。宰相王方庆、王及善也趁势劝解,以母子之情来感动武则天。武则天长叹一口气,喃喃说道:“朕老了,不中用了。”思念一起,泪如泉涌。狄仁杰知道武则天被打动,就说道:“陛下圣明,庐陵王背叛圣意,已远谪在外十多年,对他的惩罚已经够了,陛下应召还庐陵王,陪侍母侧,以彰孝顺。”武则天满含眼泪点了点头,说:“众卿不要说了,容朕再想想,总不致让众卿失望的。”

又有一天,武则天召狄仁杰议事,议完对狄仁杰说:“朕昨晚梦见一只大鹦鹉,两翅俱折断,这是什么征兆呢?”狄仁杰说:“鹦鹉者,陛下姓也,两翅折者,陛下庐陵王和太子二子也,如陛下起用二子,则两个翅膀能够重新振作飞翔了。”武则天听狄仁杰提起庐陵王,又落泪,连连点头。圣历元年三月,武则天托言庐陵王有病,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前往召庐陵王及其妃、诸子人都疗疾。七月底,庐陵王一行到神都,潜居宫中,没有公开露面。狄仁杰知道庐陵王已经回宫,皇上还将他隐匿宫中,说明皇上心中还有疑虑,面子上下不来,就进宫求见。

武则天笑语吟吟,满脸喜色,见了狄仁杰就说道:“我知道爱卿所来何事,庐陵王已回宫里了。”狄仁杰故作惊讶地说:“是吗,臣怎么不知?”武则天即唤挽起帘幕,里面庐陵王走过来,拜伏于地。武则天搀起庐陵王,牵着儿子的手到狄仁杰跟前,说:“朕还尔庐陵王。”又转对儿子说:“今全我母子团聚者,国老也!

儿当拜国老!”狄仁杰免冠顿首,哽咽泪涌,跪地答谢。武则天与庐陵王也膨欷流涕,命侍仆扶起狄公。狄公又奏道:“陛下母子团圆,家国之大幸事,当今天下悉知,今日在内,臣先亦不知。宫外难免议论纷纷,还以为假。”武则天点头了,令庐陵王出舍龙门,隆重地备礼迎还。朝廷内外得知,都知道皇上将明确地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了。

六月,太子太保魏王武承嗣,因不得立为太子,把满腹的希望化作满腹的仇恨,郁郁成病,一命呜呼。武三思乖巧得很,立即改变态度,和庐陵王等套起了近乎。九月,皇嗣李旦坚请逊位于庐陵王,武则天赞成了,于是改立庐陵王为太子,复名显。原皇嗣李旦为相王。

武则天确立庐陵王为太子,很明确地按亲情关系确立了皇嗣,但延续大周王朝的梦想并没有完全幻灭。她到暮年之后,身体大不如以前那么硬朗,但对朝中之事却不忘控制。她在神功元年,提拔举报宗室谋反的于安远为尚食奉御,以看重内宫,令举告刘思礼谋反的吉顼为右肃政中丞,注视于外。圣历元年,又令都下屯兵,悉由河内王武懿宗、九江王武攸归统率,把禁中兵权仍然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圣历元年(公元 698 年)六月,为了实现对突厥首领默啜的诺言,命淮阴王、武承嗣之子武延秀人东突厥,纳默啜女为妃。命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摄春官尚书,右武卫郎将杨齐庄摄司宾卿,以两人为使者,带金万两、帛万匹为聘礼,送武延秀入突厥。凤阁舍人张柬之劝言说:“自古未有中国亲王娶夷狄女者。”武则天的本意是想借此安定北方,听了张柬之一席保守腐气的话,很觉刺耳,外调张柬之为合州(治所在今四川合川)刺史。

默啜本是奸诈之徒,借唐兵除去了心腹大患契丹,又得到唐廷的分封和很多物质,兵强马壮,羽翼丰满,早已不把对大唐的诺言放在心上,还欲图南侵,图谋河北。武延秀等至突厥黑沙南庭,遇默啜。默啜对阎知微说:“我想把女儿嫁给唐朝王室李氏的儿子,怎么派来个姓武的儿子呢?这哪里是天子的儿呀!我突厥世受李氏之恩,听说李氏尽灭,唯有两个儿子在,我今天就要起兵拥立他们。”

这一席话,说得阎知微面如土色,他曾与田归道在皇上面前苦争,认为和亲可恃。

如今默啜毁约,阎知微无法返朝复命,乃跪地颤颤抖抖地求请践约。默啜对阎知微说:“我看你对我很恭顺,你即留居我国,我便立你为南面可汗,让你为唐民之主。”阎知微无奈,只有屈膝谢恩。默啜于是留住阎知微,扣押武延秀于别所,还扣压了杨齐庄、裴怀古等人,并写了封谴责书,放其他的人持书还朝,把放回的人有意颁给官爵、官服。紧接着,他即发兵攻击靖难、平狄、清夷等军。以上各军皆为武则天为了平契丹、防突厥所设立的,驻防河北各州。圣历元年八月,靖难军使以五千兵迎降默啜。默啜势力大增,乃进扰妫州、檀州、蔚州,又分兵

攻陷定州,杀刺史孙彦高及吏民数千人。默啜又令阎知微招谕赵州,赵州刺吏与妻秦氏率吏民士卒守城。阎知微与突厥人在城下手拉手舞蹈唱《万岁乐》。守将陈令英在城上说道:“尚书位任不轻,今乃与虏众跳舞唱乐,心中不感到惭愧吗?”

阎知微吟唱道:“不得已,万岁乐。”因赵州刺史死不投降,默啜遂进围赵州城,长史唐般若翻城投降,于是城被攻破了。赵州刺吏与妻秦氏被擒,默啜以金狮子带、紫袍出示给他看,说:“降则拜官,不拜则死!”他有些迟疑,看了看妻子。

妻子说:“酬报国恩,正在今日!”遂都闭目不言。次日默啜令将处死。

被放回的人到神都,报称默啜悔婚状,并呈上来书。武则天一看,乃是列举朝廷五大罪状,态度甚为不屑。其内容为:一、前所给谷种俱系蒸熟,种之不生;二、金银器多系伪劣,不是真物;三、突厥可汗赏给唐使的官服皆被剥削;四、所给的缯帛皆疏恶不堪;五、可汗贵女,为嫁天子之儿,武氏小姓,门不当户不对,属欺匿冒充。我为此起兵,欲取河北。武则天览书大怒:“无信默啜,自取死路!”命司属卿武重定为天兵中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总管,幽州都督张仁愿为天兵东道总管,将兵三十万以攻打突厥。又以左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客为天兵西道后军总管,将兵十五万为后备。并下旨将投降默啜的赵州长史唐般若处以族诛,赠高钮冬官尚书。

庐陵王立为太子后,武则天想,突厥人以迎立我儿子庐陵王为理由,必定会造成人心的混乱,蒙蔽臣民。于是,她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果然,召募兵丁时,人们得知以太子为元帅,应募者云集,几日即达五万人。

武则天又令已任纳言的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右丞宋元爽为长史,右台中丞崔献为司马,左台中丞吉顼为监军使,由狄仁杰知元帅事。武则天亲自为他饯行。蓝田县令薛讷,是薛仁贵之子,武则天也提升他为左威卫将军兼安东道经略。薛讷临行时,对武则天说:“皇上,太子虽立,外议认为您还犹豫不决,这是最重要的事。我这条命不要紧,不平突厥誓不还。”武则天点点头,说:“你放心上任吧。”王及善也提请皇上,让太子赴外朝以安定人心。原来,睿宗为皇嗣时,不赴外朝,只在宫中朝谒皇上。武则天一直害怕大臣们借儿子为保护伞搞她的名堂,但现在她既然已下定决心让儿子继位,为安定人心,就下决心让太子与群臣在外庭朝见皇上。朝廷内外知道武皇已决定将来由太子继承皇统,人心反倒安定下来。

逼宫退位女皇所委重的大臣中,已有一些人正在酝酿恢复李唐江山。

其头等人物,正是狄仁杰、姚元之所极力荐举的张柬之。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少年时补进太学,涉猎经史。后擢进士第,补青城县丞,但一直不得志。永昌元年(公元 689 年),武则天征召贤良,同时受举者千余人,张柬之是其中之一,当时他已 65 岁,考试得了第一,被授监察御史,这才开始他的仕官生涯。圣历初,迁凤阁舍人。当时突厥默啜以女求婚,女皇以武延秀娶之,张柬之反对,出为远州刺史。后累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年间,武则天要狄仁杰推举宰相,狄仁杰说:“荆州长史张柬之虽老,宰相才也。用之必尽节于国。”女皇即召为洛州司马,再授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仍不用为宰相,因未见其能。

后姚元之为灵武军大使,行前,女皇令他举可为宰相者,姚元之又以张柬之为可用。当天,武则天便召见张柬之,决定拜这位同龄人为同平章事,进风阁侍郎。

其年张柬之同女皇一样均是八十岁。

张柬之无功被提升,女皇仍委以重任。但他早在赴荆州长史任之时,就已有恢复唐室的志向。当时他接替原长史杨元琰时,两人泛舟长江中流,说起武则天革命,议诸武封王擅权之事,两人以匡复唐室为志,意气相投。杨元琰是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县)人,身材魁伟,有治政才能,初任平棘令,有善政。历任六个州的刺史,凉、梁二州的都督,再任荆州大都府长史。相继九度考满,女皇累次玺书褒美。他亦是一位老龄官员。

张柬之为宰相,即推荐杨元琰为右羽林将军,对他说:“你还记得江中说过的话吗?今日此职可不是随便授给你的。”张柬之老谋深算,他还用桓彦范、敬晖和右散骑常侍李湛皆为左、右羽林将军,使他们暗地掌握了禁军。张易之等疑惧,向女皇奏请以武攸宜为右羽林大将军,才放下心来。

其实,二张这两个小白脸虽受女皇之宠,但女皇一直不让他们干预朝政。他们所做的一些所谓谋乱的举动确实是想保住性命而已,认为他们能动摇江山社稷是天方夜潭。张柬之等人鼓动大臣们灭掉二张,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除去女皇的耳目,使八十岁的武则天没有任何靠山,以顺利地恢复李唐天下,成就匡复的志向,垂名青史。除二张只是一个借口,因为只要有张易之、张昌宗在女皇身边,朝中大事也就在女皇的掌握之中,他们的恢复唐朝的谋划弄不好就会败露,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以前倔犟老头宋璟对张柬之的预谋并不知情,他只是无意中

充当了他们要除掉二张的马前卒。

神龙元年(公元 705 年)这一年,是女皇一生命运的最后转折点。年初一,她已卧床不起,乃下令赦天下,改元。这位八十一岁的老皇帝下旨自文明元年(公元 684 年)她临朝称制以来所有犯罪的人,只要不是扬州、博州、豫州参加徐敬业、李贞、李冲诸王叛乱的魁首,都可以获得赦免。这是她最后一次以皇帝身份下达的诏令。

女皇躺在长生院的病榻上,已经病弱不堪。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在她身边侍候。她还不知道逼她退位的谋划已经迫在眉睫,而且他们的机会恰是她的卧病,否则,一百个张柬之也对她无可奈何。

张柬之、崔玄韦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在一起商量,谋诛张易之、张昌宗,以此为机会恢复唐室。但公开的旗号仍然是诛二张,以便能号召众大臣,也不至于遭到诸武的反对和干扰,这些靠姑母为生的人毕竟还掌握着种种权柄。

张柬之按预先计划找来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对他说:“将军今日之富贵,是谁给的?”李多祚哭着说:“高宗大帝。”张柬之煽动说:“今天大帝之子为两个小粉脸所威逼,很危险,将军怎么不思报大帝之德呢?”一介武夫的李多祚一听立即受骗,他说:“只要利于国家,愿听宰相调遣,不敢顾及妻室儿女。”并向天地发誓。于是他们在一起商定计谋。接着姚元之自灵武回,张柬之、桓彦范相视而说:“事可成了!”遂以其谋告诉姚元之,姚元之没有反对。当时太子李显住在北门,张柬之身为宰相,目标过去,便让手下桓彦范、敬晖去拜见太子。在他们把密谋一五一十地告诉太子之后,韦后又在一旁怂恿,太子就同意了。

正月二十日,张柬之、崔玄韦两位宰相与桓彦范、敬晖等人率领左威卫将军薛思行所管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至玄武门,又派遣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李显的女婿驸马都尉王同皎等人,到东宫去迎接太子李显。李显内心很害怕,迟迟不肯出来。女婿王同皎劝说道:“先帝以神器付给殿下,殿下却横遭幽废,人神同愤,已经有二十三年了。今天北门羽林诸军与南衙众宰相都同心协力,以诛杀二张兄弟,恢复李唐社稷。希望殿下立即到玄武门,决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李显还在犹豫,吞吞吐吐地说:“凶竖诚当消灭,可是皇上身体不好,不要惊吓了她。请诸公暂且停止行动,日后再举。”李湛听不下去了,发急说:“诸将相连身

家性命都不顾来捍卫国家,殿下难道让大家白白地去送死吗?如殿下要打住不举,请自己出来制止他们去吧!”太子不得已,这才出来。

王同皎抱岳父李显上马,一路步行着跟随至玄武门,斩关而入。女皇这时在迎仙宫住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都在那里伺侯,听见外面有动静,出来看时,被张柬之命人拖到厩庑下斩首。然后众人拥着太子进至女皇的卧房长生院,士兵及众臣被侍卫团团绕着。女皇在昏睡中被惊醒而起,问道:“谁在作乱?”张柬之答道:“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之命,诛杀了他们,因为怕走漏消息,所以预先不敢奏闻陛下。臣等在宫禁中用兵,真是罪该万死!”女皇明白了,她看到了太子李显,没想到儿子居然有这个胆量,就说:“是你小子啊!”又说:

“两个小子既然已经杀了,你回东宫去吧。”

司刑少卿桓彦范进谏说:“太子怎么能再回东宫去呢!过去天皇把爱子托付给陛下,今天年岁已不小了,却还久居在东宫。天意民心都在思念唐朝。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诛杀贼臣。期望陛下传位给太子,以上顺天意、下遂民愿!”

女皇听了,心里难过,百感交集。没想到自己防备多年,最终仍没能得臣生,在生之年看到了自己最不愿看到的情景。她看见李湛在,他是女皇早些时候的心腹李义府之子,女皇对他说:“你也来参加诛杀张易之背叛朕的行动呀?过去我待你们父子不薄,却有今天!”李湛羞愧得无言以对。女皇又看见崔玄韦也在里面,说道:“他人都是由别人推荐上来的,你却是朕亲自提拔上来的。竟也参加这种事!”崔玄韦说道:“臣下这就是为了报答陛下的大恩大德呀。”女皇没再说什么了,她已不能再主宰局势,只能听之任之。说了这么多,她已感倦意,便躺下又昏睡去了。

在外面,张易之的兄弟张昌宗、张同仪、张同休等也被抓获斩首示众。袁恕己跟随相王李旦统领南衙之兵巡视警卫着皇宫,以防备意外之事的发生。

第二天,女皇下诏:由太子监国,大赦天下。他们商议,为安定人心,以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同其他使者分赴十道各州去官慰。

第三天,女皇下诏:传位给太子。

第四天,太子李显即位。后人根据他的庙号,称他为“中宗”。大赦天下,唯有张易之党羽不赦。当年被周兴等酷吏枉杀的人,下令全部昭雪,子女配没为

奴的一律放免。以相王为安国相王,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太平公主为镇国太平公主。李姓皇族被配没者,子孙皆恢复其属籍,酌量叙官。

第五天,女皇徙居上阳宫,由李湛在那里宿卫。女皇迁居上阳宫之时,只有宰相姚元之痛哭流涕。张柬之对他说:“今天难道是哭的时候吗?恐怕你的大祸就从此开始了!”姚元之说:“元之侍奉则天皇帝时间很久,忽然与她分手,实在是悲痛难忍。前天我与你诛杀奸逆,是臣的情义;今天离别旧君主,也是臣的情义。即使因此得罪,也是心甘情愿的。”在此时,其他人谁也不敢哭。果然,就在这一天,宰相姚元之被贬为毫州(今安徽毫县)刺史。

政变之时,殿中监田归道率千骑宿卫玄武门,敬晖派人去索要千骑使用。田归道事先不知此谋,拒不给与,坚守不动,但也不敢阻挡。政变成功后,敬晖请诛田归道,田归道认为:拱卫天子是一个殿中监的责任,没有皇帝的命令,怎么能轻易就调动兵马呢?于是免死。中宗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对皇上很忠诚,马上又授给他太仆少卿的官职。政变之后,张柬之被任命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崔玄韦为内史,袁恕己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敬晖、桓彦范均为纳言。全部赐爵郡公。李多祚则赐爵辽阳郡王,王同皎为右千牛将军、琅琊郡公,李湛为右羽林大将军、赵国公。其他人员都按等升官赏赐。

政变第六天,中宗皇帝李显率领百官,到上阳宫拜见女皇,给女皇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从此,中宗每十日率百官探视一次女皇的起居。

这次政变,诸武之王皆不知,事既成,竟无人敢动。

神龙元年(705)十一月二十六日,寒风凛冽,天昏地暗,一代女皇武则天死于上阳宫之仙居殿,终年八十二岁。

武则天临终时,头脑异常清醒。她召来中宗、相王、太平公主及武三思等,嘱咐后事,留下了一分完整的“遗制”。遗憾的是这个遗制原文没有流传下来,后人只能从有关史籍中看出大概。《通鉴》载:“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夷亲属皆赦之。”《新唐书·则天顺圣皇后武氏传》

载:“遗制称则天大圣皇太后,去帝号。”《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载:“遗制袝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家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同书《袁恕已传》载:“则天崩,遗制令复其所减实封。”《武三思传》载:“则天遗制令复其减实封。”从这些记载来看,《遗制》的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袝庙、归葬乾陵;让王皇后、萧淑妃等人的子孙复业;恢复武三思的实封之数,为袁恕己增加实封。

很明显,《遗制》的用意十分深刻,由此不难看出什么是武则天临死时最关心的问题。

中宗复位以后,恢复了李氏的宗庙、社稷;武氏的宗庙、社稷其实已被废弃,“大周”已经宣告结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留帝号是有害而无益的,去帝号,称号皇后,显得与李氏亲近;留帝号,则易使李氏子孙联想“武周”那段不愉悦的经历,而增加对武氏的敌意。所以,取消帝号,显然是明智之举。“袝庙、归陵”是武则天最关心的事。

武则天从房州召回李显,立为太子,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死后能够袝庙、归陵。武则天之所以一定要归陵、袝庙,大概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她与唐高宗曾经是恩爱夫妻,期望“来世”能够继续在一起,并在李家的宗庙里占有一席之位,以便得到子孙的享祭;另一方面,深知李武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完全消解,武氏有树倒猢狲散的危险,如果自己归陵,袝庙,李氏子孙或许对武氏能够采取较宽容的态度,这样将有利于江山社稷。毫无疑问,要求归陵、袝庙也是很有远见的。至于对王、萧二家缘累子孙职业及武三思、袁恕己等人实封问题的处理,也都是为了缓和身后可能激化的矛盾。

但是,对于武则天的《遗制》特别是其中归葬乾陵一条,有人坚决表示反对,提议不要贯彻实施。其代表人物是党附于张柬之等人的给事中严善思。

他上书说:“则天太后卑于天皇大帝,今欲开乾陵合葬,即是以卑动尊”。建议于乾陵之傍,另择吉地,“别起一陵”。唐中宗看了奏折,心里摇摆不定,诏令群臣详议。由于武三思等人通过上官婉儿及韦后反对严善思之意,唐中宗才决定停止讨论,下旨,“准遗制以葬”。

神龙二年(706)正月二十一日,唐中宗“护则天灵驾还京,着手准备埋葬事宜。在此期间,国家政治仍然比较混乱。朝廷“大置员外官,自京司及诸州凡两千多人,宦官超迁七品以上员外官者又将千人。又允许太平、长宁、安乐、宜城、新都、定安、金之”。武三思为了借助武则天亡灵庇护自己,劝韦后、中宗对武则天实施厚葬。韦后欲仿效武则天,也赞成武三思之计,中宗为了遮掩自己抢班夺权的真相,已修了圣善、报恩等寺,亦主张一切从优。虽然他们各自的目

的不同,但都计划为武则天举行一个隆重的葬礼。

神龙二年五月十八日,庄严肃穆的梁山哀乐悠悠、哭声阵阵。武则天的灵柩沿着唐高宗灵枢经过的地方缓缓进入乾陵地宫。国子司业崔融撰写的《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也被放入。册文写道:

维神龙元年岁次乙已十一月本丁丑朔二十六日壬寅,大行则天大圣皇后崩于洛阳琛之观象殿,旋殡于集仙殿之西阶。粤二年岁次丙午某月朔日,将迁衬于乾陵。礼也,祖庭火烬,攒宫月晓,云戴黼篓,风牵绛旒,俨天卫之苍茫,邈宸仪之窅窅。哀子嗣皇帝讳,慕切充穷,诚殷遣奠,瞻象服其如在,攀龙车而不见,閟慈范于长陵,戢晖于前殿。示人轨训,先王典则,爰命史臣,飏言圣德。其词曰:

天生后稷,飞鸟覆翼。天护武王,跃鱼陨航。施于成康,武子有光。丰沛之疆,河汾之阳,异气发祥,圣后其昌。穆穆皇皇,作合于唐。

至哉坤德,沉潜刚克。奇相月偃,惠心泉塞。蘋藻必恭,纮延是则。训自闺阃,风行邦国。九庙肃祗,六官允厘,中外和睦,遐迩清夷,家道以正,王化之基。

皇曰内辅,后其谋咨。谋咨伊俟,皇用嘉止。亦既顾命,聿怀代己。圣后谦冲,辞不获已。从宜称制,于斯为美。仗义当责,忘躯济厄。神器权临,大运匪革。宗祧永固,寰区掩宅。负扆肃清,垂旒光赫。

洸洸我君,四海无氛。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祀明堂,崇儒太学。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壁大河,泥金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乃复明辟,深惟至公。

归闲于大庭之馆,受养于长乐之宫。品汇胥悦,讴歌载隆。鼎祚既穆,璇枢已肃。庶保太和,长介景福。如何靡怙,而降斯酷?后弄孙其未淹,人丧妣其焉速?嗣皇擗揉。列辟扶服,九族号眺,万姓荼毒。呜呼哀哉!

积忧劳而弗悆兮,构沴诊而成灾;逢冰霜之惨烈兮,见草木之凋摧;感大渐之将逝兮,遗惠言而不回;付圣子其得所兮,顾黎元曰念哉;颁宠锡以留诀兮,节礼数以送哀;邈终天而一往兮,复何时而下来?呜呼哀哉!

光阴荏苒兮气序回互,泣尽冬霜兮悲生春露,攒涂云启兮同轨毕赴,湘川未从兮汉茔盖袝。古则礼阙,今也仪具。呜呼哀哉!

夜漏尽兮晨挽发,转相风兮摇画月。厌河洛兮不临。去嵩邙兮飘忽。指咸阳之陵寝,历长安之宫阙。旋六马兮须期,考三龟兮中歇,呜呼哀哉!

出国门兮林邱,览旧迹兮新忧。具物森兮如在,良辰阕兮莫停。当赫曦之盛夏,宛萧瑟之穷秋。山隐隐兮崩裂,水洄涸兮逆流,呜呼哀哉!

挂旌旐于松烟,即宫闱于夜泉。下幽翳兮无日,上穹窿兮盖天,隧路严兮百灵拱,殿垣虚兮万国旋。如有望而不已,怨西陵之茫然,呜呼哀哉!

轶帝皇之高风兮,钦父母之余懿。时来存乎立极,数往归乎配地。何通变之有恒兮,而始终之无愧。惟圣慈之可法,播徽音于后嗣。呜呼哀哉!

在这篇哀册中,崔融以神来之笔,概括了武则天的主要事迹,高度赞扬了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深切表达了对武则天的悼念之情,当玄宫启闭,添上最后一锨泥土的时候,亲戚、大臣、乃至在场的小民,尽管心思各异,无不痛哭流泪。其中所谓“张易之之党”表现尤为悲痛。有人还写下了悲凉凄惨的挽歌:

象物行周礼,衣冠集汉都。

谁怜事虞舜,下里泣苍梧。

这挽歌不仅描写了当时的情形,而且也寄托了人们对武则天的哀思。

武则天是以“则天大圣皇后”的身份葬入乾陵的。她最终达到了她所向往的目的地,长眠于唐高宗的“御床”之左。当时在乾陵只给她立了一座“无字碑”,碑身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筑的,通高七点三五米,宽二点一米,厚一点四九米,重九点八吨,碑头刻着八条缠绕生动有力的螭首,碑身两边各有升龙一条,龙的躯体像蜿蜒于冉冉上升的云层,舞抓飞跃。无字碑名副其实,只字未刻。据说武则天临终留下遗言:“我死后,不要在坟前的石碑上刻字,我的一生任由后人评价吧。”

神龙元年(公元 705 年)正月二十五日,武则天迁居上阳宫,这是她自重新入宫以来第一次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也就标志着一代女皇的政治生命从此结束。

中宗复位的第三天,太平公主入宫会见了武则天,母女俩谈了很长时间。最后太平公主依女皇的意思写下了她的最后一道手诏,下旨皇太子李显监国。诏书的文笔一如女皇往昔惯有的文风,不会是旁人的捏造。

诏书的大意是说:“祸起萧墙,自古有之,朕也不怪罪。朕昔年以薄弱的女

人之身,承蒙先皇顾命,将宗庙社稷寄在朕的身上,亲理万机,已经二三十年了。

幸得上天保佑,四海安宁。为了万民之福祉,朕何尝不废寝忘食,日夜操劳,执掌朝纲时如履薄冰,常忧思百姓不能安宁地生活,唯恐哪一件事没有处理好。由于久亲政事,勤倦成劳,身患疾病。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因精通药道,所以让他们在园苑走动,恩宠太厚,官爵太高。他们竟突然怀豺狼之心。皇太子显率人剿扑,是件大好事。朕正在服药,希望治疗好身体。朝政繁忙,朕恐怕难以兼顾。

因此将重担交卸给太子。朕将在宫中养闲高枕,以度余生。”同年十一月壬寅,一代女皇终于告别尘世。死时八十二岁。

在女皇退位到去世这二百六十多个日日夜夜里,她是在病榻上度过的。中宗与相王、太平公主等及朝中百官每十日便到上阳宫启问女皇的起居。这对生命如风中烛火的女皇来讲是最大的安慰。可惜,对这段时期女皇的思想、言论,史书上没有什么记载。这是当时的历史学家们的一个重大疏漏。它使我们难以准确地判断这位被迫退位的政治家的心迹。

也许她在回想自己的一生,为她由一个平民女子而最终一步一步爬上主宰天下的女皇帝的位置,为她演绎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为她当政几十年所做出的政绩而沾沾自喜。也许她在追述自己过去想做一个开国之君,统治大地上最强大的帝国,使她开创的基业永远流传的那个理想,并为这个理想的瞬间破灭而懊丧苦恼。

也许她在痛恨那些背叛她的文臣武将,咒诅他们,而内心里有着刻骨的怨毒和愤愤不平。

也许她在设想在九泉之下与唐太宗这个她崇拜的和这个给她太多的爱恋、宽容、迁就的人相见时,怎样向他们述说自己对唐室江山的窃取,对宗室的屠杀为此而顾虑忧心重重。

也许她在为她杀过那么多无辜的人而犯下的罪孽在追悔不已……她的遗嘱很简单,又很深邃,意味深长。她说:“去掉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袝葬在高宗的乾陵。陵墓上立一块无字碑,上面一个字也不要写,功过由后人去评价。王皇后、萧淑妃两家以及褚遂良、韩瑗等所有受牵联的人,都恢复其姓氏和官爵。”

这份遗嘱似乎说明了她的所想一切,又似乎什么都没有说明。

作为一个创造了一个传奇的女人来说,她既不是忧郁而死,也不是悲愤而死,

而且是安安详详地合上了她的眼睛。这是很难得的。她的理想之所以失败,是败在一个伟人、一个她爱慕敬佩的人——唐太宗的手上。唐太宗的伟大使大唐的名号深入古今中外的人心之中。武则天能继承和发展他的事业,但终未能消磨掉他的影响。因此武则天明白这些的时候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

面对着墓前的无字碑上,后人们按自己的观点,对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给予种种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由于武则天的,特殊的身份,封建正统史家往往对她持贬斥的态度,斥责她“夺攘神器,秽亵皇居”。也就是以周代唐窃取社稷,以阴处阳位而亵渎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她所谓的两条最大的罪状。

所以史学家们还运用春秋笔法,否认她是皇帝而称她为太后,在唐朝皇帝世系里也没有她应有的地位。其实也正因为这两条,她不得不残酷地杀戮反对她的那些大臣们,并从垂拱元年至神功元年这十三年间任用酷吏,使用严酷的刑罚,殃及很多无辜。这是我国古代能出现这么一位杰出女政治家必然的悲剧。假如没有这两条罪状,武则天也就只能是一个“武氏”,一个在宫里默默无闻的皇后、皇太后,也就没有这唯一的女皇帝。反过来说,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个极度的、有一整套哲学理论来维系的男权社会里,一个女人同皇帝的头衔联系在一起,要面对的是多么巨大的困难,经历多少曲折,冲破多大观念上的障碍和需要多么大的胆识,同时也需要有超人的毅力和政治上的才干。我们从她早些时候的经历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曲折都可能把她置于死地,或者埋没于皇帝后宫成百上千的宫女中,成为一个可怜的牺牲品。但她最终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和顽强的意志,掌握自己的命运,脱颖而出。与此同时,也让这个男权社会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武则天辅佐高宗约三十年,临朝听政达六年,当女皇十五年,共有五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唐朝前期有七个皇帝,即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除掉前七年的战乱,自武德七年(公元 624 年)至天宝十四年(公元 755 年),总共是 130 年的时光,其中五分之二的时间是武则天参政或当政的时候,她的生命阶段则占去了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这一段被后世称颂的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烙上了武则天独特的深深的痕迹。

人们习惯把唐代的繁盛归功于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但贞观之治只是隋末历史大混乱后的一个恢复时期。没有中间这承前启后五十年的发展,也就不会有后来五十年的开元盛世。所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这三位皇帝大致代表着唐代初

期的恢复、发展和鼎盛三个阶段。

武则天同历史上所有著名的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一样,她在历史上有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也起过一些消极作用。她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她推行富民路线,注重农业发展,关心百姓生活,注重降低租税和徭役。她还御撰《兆人本业记》,下令州县官吏推行。要知道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部由皇帝主持撰写的农书。由于经济发展,国库充足,所以在公元 695 年,诏令天下普免租税一年,洛州免赋役两年。在对边境频繁用兵的情况下,为了减轻粮草的压力,她继续实施军事屯田制度,几年之间所囤积的粮食草料,可够十年军需之用,又免去运输军粮的辛劳,极大地缓解了人民的赋役压力。正是这种重农富民路线的推行,社会经济处在上升时期,户口由高宗初期的三百八十万户增长到女皇晚期的六百一十五万户,人口几乎增添一倍,这五十年与户口基数大得多的开元盛世五十年时间相比,户口增长的数量竟然还要多出六十万户。

她从政期间致力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强大。在她统治的几十年,西域更广阔的区域被纳入了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版图,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也汇入到多民族国家的大家庭中来。在她执政的时期,唐代疆域发展到了最大,东西南北四域均达到唐代极致,军事上的成就大大超过贞观时期。

她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打击守旧的土族势力,扶持新兴的庶族地主势力,对门阀制度的破坏,要远远超过唐太宗。

武则天时期,一个特点是令行禁止,武则天所推行的那些新字一直通行到边疆偏僻的地方。她推行以才取人的任人路线,用人唯才唯贤,不计出身,反对贵族特权。她曾派存抚使十人到各地搜荐人才,许多落选的书生和乡村教师都被荐举。根据政绩功勋,来提拔官吏,像狄仁杰、娄师德、韦安石等人都是在地方上政绩显赫的官员,因为很受老百姓拥戴而被提升为宰相的。她还推行自荐制度,即使是工商、农夫都可以自荐授官。她多次下求贤诏,命各级官吏举人,只要她认为是有干能的人,立即破格重用。发动政变推翻女皇的张柬之八十岁被任用为宰相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当然如此的制度会产生选官近滥的问题,但只要不称职的,立即废黜甚至诛杀,务取实才真贤。因此当时的人就称她有“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她所选拔培养的很多官员在开元时期成为著名的大臣。

她整肃吏治,推行法治,除极少数亲信曾经被她赦免罪行外,一般能做到对

贪污行贿、危害百姓的官吏严加惩处,决不姑纵,对政治清明起到了促进作用。

除了最初的十三年酷吏横行阶段外,她基本能做到依法办事。

她善于纳谏,知错就改。只要是当面劝谏,即使涉及到对她私生活方面的苛责,她也能宽容鼓励。甚至有些牵联到她窃夺唐室江山这类敏感的问题,只要不是似“牝鸡司晨”之类侮辱妇女的荒唐言论,她也都加以抚慰。农夫樵人都可以求见皇上,申述自己意见。所以明代著名哲学家李贽谈及武则天的这种气度时,认为她比中宗强百倍,比高宗强十倍。她可谓是像唐太宗那样少有的、有政治风度的皇帝之一。

她发展了科举制度,扩大了科举选人的人数。在贞观时期,录取进士只有二百零五人,但在武则天执政的五十年里,录取进士共达一千余人,平均每年录取的人数比贞观年要增加一倍。而且她缩短了经科举到任用的周期,使大量知识分子能短时间内进入官吏行列中来,从中选拔人才。她首创殿试,对人才的检验很严谨和郑重。她创设武举,选拔军事人才。而她又是第一个开办“南选”的人,在南方落后地区选拔人才,推行到岭南、福建各地,成为经常的制度。她还首开官员试用规定。她推行的一些科举改革一直被采用到封建时代的结束。

她改善妇女地位,使唐代妇女生活出现了整个封建时代难有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

她在文化上也留下了颇多的建树。如她主持编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国家农书、大百科全书。她主持编撰的书籍据《旧唐书·则天本纪》记载的就有培养宫女的《古今内范》一百卷,归纳历史经验教训的《玄览》一百卷,《青宫纪要》三十卷,教育儿子的《少阳正范》三十卷,此外还有杂书《维诚典训》、《风楼新诫》、《孝子烈女传》各二十卷,《内范要略》、《乐书要录》各十卷,教育官吏的《百僚新诫》五卷,《臣轨》两卷,实施法律的《垂拱格》四卷,宗教辞典《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另外,武则天的私人著作也有一百二十卷。在武则天之时,出现了新诗、新古文、新小说、新散文等新风格的文学形式。武则天倡导在进士科中加试诗文,对唐诗唐文出现鼎盛,都有积极作用。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革新精神的政治家。她的许多革新,都是突破旧规、影响千年。她本身的称帝就是对千年来儒家传统礼制的一次重大挑战。她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发出提高妇女地位呼声的皇帝。这种呼声在整个封

建社会时期的各个阶层当中,是极为少有的。

但武则天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的。她的许多作为与她提倡的东西也发生冲突。如她曾有重用酷吏、扰乱刑罚、滥杀无辜的时期;有过任用外戚和薛怀义、二张等亲信的行为;有过徇情枉法保护近幸;有过不听忠劝我行我素。尤其是她愈到晚年愈追求虚荣,大建宫室、明堂、佛像、天枢、九鼎,封泰山、嵩山,好大喜功,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生活。也许她晚年私生活的糜乱,是导致她失败的原因之一。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就仿佛是两个复杂的组合。但总的说来,如果我们撇开封建正统思想的偏见,就会看到她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之一,是封建时期最杰出的女政治家,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上她做出了卓越贡献。

同类推荐
  • 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这是一部充满激情、读来让人热血沸腾的人物传记。作者以深情而激昂的笔触,将经历了大唐四帝,经历了朝廷由盛转衰等多个历史变节的颜真卿的一生,娓娓道来。作品紧紧围绕他在宦海沉浮和平叛战乱中的激烈冲突,重点突出了颜真卿的忠烈和贞节,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忠臣名士的形象。同时,作品还对颜真卿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将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与书法成就的取得,进行了历史性的还原。作者对颜真卿的生平有过全面具体的了解,更在创作中融入了小说的比喻、比拟等写作手法,平添生动趣味。
  •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胡兰成、桑弧与赖雅,谁是张爱玲一生挚爱? 闫红以史料结合张爱玲小说、信件,将张爱玲与母亲、父亲、姑姑、弟弟的纠结亲情,与炎樱、苏青、傅雷、柯灵、夏志清、宋淇、邝文美、庄信正等人的复杂友情,与亦舒、三毛、水晶等粉丝的往来渊源,特别是与桑弧、胡兰成、赖雅、佛朗士几段情缘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闫红眼毒心静,笔下有理也有情,腾挪自如地刻画民国女子的缠绵情事之余,也大刀阔斧地书写了时代边缘的落叶长风。与其说她用文字去写张爱玲,不如说她用文字去演张爱玲。
  •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邦。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间谍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间谍

    也许是无情的战争造就了他们,也许是特殊的职业为她们戴上了神秘的光环,她们大多集美丽。狡黠。勇敢、坚毅、敏捷的物质于一身,她们擅长用最有效的方式诱捕“捕物”,而采用的武器的智慧与美貌,曾肩负过艳谍使命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这样说过:“秘密战争不能没有女人,除非这个世界只剩下了男人。”
  • 刘邦

    刘邦

    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帝王。崛起于乱世,啸命豪杰,南征北战,终胜西楚霸王项羽成就开国帝业。身为汉高祖,刘邦摒弃自身弱点,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与民生息勤俭治国,为后世基业夯定坚固的基础,最终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强盛王朝。本书用通俗灵动的语言,讲述了刘邦从出生到驾崩的传奇一生,情节波澜壮阔,令人欲罢不能。
热门推荐
  • 凌霄剑帝

    凌霄剑帝

    少年携以青铜碎片以盖世之姿从微末之中崛起。万古星辰,太上寰宇,皆一剑破之。一剑在手,当称凌霄剑帝!
  • 念兮溪

    念兮溪

    烦躁、焦虑、彷徨、无奈,狼狈,这就是青春,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既然这样,就让我们释放青春!趁还年轻,趁还没老!
  • 晚安,完美男神!

    晚安,完美男神!

    他是万众瞩目,富可敌国,杀戮果断的总裁!她是平凡不受宠的路家千金路心仪,一次意外,她怀孕了,却不知道是谁的孩子!五年后,他们相遇,他夺走了孩子,她成了他的妻子!本以为婚后的他和她会形同陌路,相敬如宾!却不想,他把她宠的无法无天!
  • 唐代中州乡村社会

    唐代中州乡村社会

    本文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正史、笔记小说、类书、唐诗的记载,并根据考古、石刻等资料来阐释唐代中州乡村社会状况的。
  • 我是男神我任性

    我是男神我任性

    他是三界第一帅哥,同时无人能敌,和一群好哥们儿一起玩转三界。
  • 修仙之路漫漫

    修仙之路漫漫

    所有爱的修仙文不是完结了就是断更了,尝试自己写一下。这是一篇女配文吧。
  • 唯宠甜妻

    唯宠甜妻

    轰的一声,前男友被炸伤,赶去的途中出了车祸,醒来已经失忆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帅哥,他该怎么应对......5年的离开,又带回来一个小孩...
  • 绝色狂妃:天才九小姐

    绝色狂妃:天才九小姐

    她22世纪的隐居已久的神医,却被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出卖,她是风云国将军府上九小姐,却被自己的亲姐姐推向山崖,当她成为她,虐渣男,欺庶姐,看她如何扭转乾坤,一手遮天!可是为什么缠上了某位妖孽?某妖孽:“娘子,要亲亲。”某女:“滚!”某妖孽:“好,娘子我们滚床单吧!”某女:“……”能不能在不要脸一点。
  • 沈万千的妖孽人生

    沈万千的妖孽人生

    沈万千穿越了,一不小心穿越到了一具即将被扔出城的尸体上,没想到的是尸体居然还是宋国公主的面首。沈万千不甘再被那饥渴难耐的老妇女玩弄,从此开始了他的新生活,而就在一切的一切正顺着他意料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那个宋国公主,那个丑陋而变态的老女人居然认出他来了,一场场官场权谋、阴谋阳谋由此展开...
  • 百变邪少

    百变邪少

    以七情六欲为根本进行修行的武者来到了一个充满现代化的都市会出现什么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