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人民解放军都忠诚而完美地实践着这一宗旨,赢得了人民崇高的信任和赞誉。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著作中,他要求全军指战员牢牢记住:“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1004页)1945年 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对我军的建军宗旨作了系统完整的概括,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的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己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卷,第 769页)遵照这一宗旨,我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培育起水乳交融的军民关系。自此,“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成为对人民军队宗旨最为规范和准确的提法,对人民军队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后,我军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建军宗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坚持与人民为敌,挑起反映革命内战。为保卫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党中央和毛泽东指挥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英勇反击。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严正指出:“本军作战目的,迭经宣告中外,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在今天,则是实现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打倒内战祸首蒋介石,组织民主联合政府,借以达到解放人民和民族的总目标。”“本军是中国人民的军队,一切以中国人民的意志为意志。”(《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卷,第 290、292页)在建军宗旨的指引下,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决定中国人民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党的中心工作由战争转入和平建设,人民军队的使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可我军的性质和宗旨却没有丝毫的改变,仍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毛泽东号召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420页)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人民解放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继续为保卫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英勇战斗,建立了不朽的业绩。
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宗旨的思想,是人民军队一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这个宗旨的形成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却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人民军队在任何艰苦、复杂的情况下,也从没有背离过自己的宗旨。正如彭德怀所说:“我军历史上虽然番号、任务、作战对象等有过多次的变化,但人民军队的本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任何时候也没有改变过和动摇过。”(《彭德怀军事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8年版,第 553页)新中国诞生以来,在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行列里,涌现出一大批造福人民、抢险救灾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生动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本质,展示了我军官兵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
英雄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构成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展示在人们面前:他们公而忘私,先人后己,时时处处为群众做好事,自觉地、真诚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像一团炭火,燃烧自己,温暖别人;他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牺牲,在自然灾害袭来和意外事故发生时,奋不顾身,英勇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他们热心做青少年的工作,辛勤培育祖国的花朵,点燃青少年心中理想的火矩,挽救失足者迷惘的灵魂;他们模范地执行政策、遵守纪律,处处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严以律己,一尘不染 ……英雄们的经历不同,工作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但有两个根本的共同点:
一是都有一颗对党和人民忠诚的赤子之心。他们时刻不忘人民群众的养育之恩,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人生最大的幸福。他们以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密切了军民关系,增强了军民团结。
二是充满了忘我的奉献精神。为了人民,他们乐于吃苦、吃亏;为了人民,他们不惜贡献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热血、自己的晚年、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英雄们的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是人民的好儿女献给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的国家深入进行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是多么需要学习和发扬英雄模范们的这种革命精神!
清水明镜照丹心
1946年 1月,苏浙军区第 3纵队在司令员陶勇的带领下,开至江苏洪泽湖南岸的盱眙地区整训。该地区在抗日战争期间,属于新四军和日、伪、顽的拉锯地区,长期受到敌人的疯狂掠夺,人民生活处在极端贫困之中。时值春荒,部队供应不足,老百姓衣食尤为艰解放军战士抢险救人。
难,竟有 15万人已经断炊。
面对如此形势,不动员群众战胜春荒,部队的整训任务就不能很好的完成。为此,部队党委向全体指战员发出紧急号召,动员全体官兵开展节粮、献金活动。
陶勇在大会上作了动员讲话。他慷慨激昂地对大家说:“人民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是人民的了弟兵,绝不能看着父老乡亲们在我们驻地挨饿!”他和纵队其他领导带头献出了自己的全部津贴费、残废金和一些衣物。过后,陶勇还是觉得自己捐献的不够,就从身上脱下自己的军大衣捐献了。全体官兵在纵队首长的带领下,无不尽心竭力,各倾自己的所有,献粮献金。与此同时,大家还尽最大的力量,帮助群众进行生产自救。而陶勇和指战员们艰苦度日,常常以野菜充饥,和盱眙地区的人民同甘共苦、共患难,从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部队整训完毕,要开拔了。乡亲们恋恋不舍,纷纷扶老携幼,洒泪相送。沿途群众有不少人家在门前放着桌子,桌子上只放一面镜子、一碗水,以清水明镜道出自己对人民子弟兵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有人为此编了一个民谣,并从此在盱眙一带广为流传:
清如水,明如镜,陶勇部队爱人民!
一份命令和一封来信
晋冀鲁豫野战军在接连打了陇海、定陶、鄄城、龙堌集等几个大胜仗后,一部分指战员头脑中滋生了居功自傲的情绪,违反部队纪律、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刘伯承亲笔书写了一份命令:
兹任命穰明德为纪律检查团团长。对违反纪律者,营以上干部先扣留,后报告,经批准后处理;对连以下人员,有就地处决之权,然后报备。
对于刘伯承严明的纪律,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实践,人民群众心里最清楚。他们如数家珍地叙说刘伯承夜不脱衣,一连几昼夜精心良策的故事;他们如谈家常地讲述刘伯承爱护群众、关心群众的花絮。他们将刘伯承当成自己家里的亲人,真诚地担心他的身体健康,热心地关怀他的冷暖痛痒。
滑县战役结束后,有一个村子的妇救会,曾写一封感人至深的信给刘伯承的爱人汪荣华。信中写道:
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你,细一想就知道你一定是个人品不错的人。我们写信给你,不是为了别的,而是要你更好地照顾师长。……你爱护他,我们也同样爱护他。但是我们距师长不知远到哪里去了,我们不能亲自慰问与关心他,所以我们不能担的担子,请你替我们担上。从今天起,不仅尽你妻子的责任,而且也嘱托你代表我们好好照料师长。听说师长今年 55岁了……可是师长还为了我们在前线辛苦奔忙。
曾听一个前方下来的战士说:前方打仗,睡不好,吃不好,累得人又乏又疲。师长不仅受罪,而且透日透夜,想妙法打胜仗,听说每晚都睡不好觉,到现在打了 5次大胜仗,不知道师长疲到怎样了?所以,希望你好好地比过去更加关心他……如果不然的话,那我们就要向你提出意见了……这一封信,不须多加一字,足以看出刘伯承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有多么深厚!
为民打井
1947年的春天,中央后方委员会驻在山西省临县双塔村。担任后方委员会书记的叶剑英,工作繁忙,但仍时常抽空深入群众,同老乡谈心聊天,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一天清晨,叶剑英正在村头散步,忽然发现出村挑水的老乡,不分男女,都拿着一个瓢,感到很奇怪。为探个究竟,他跟随挑水的老乡来到石老梁山涧,看到挑水的人排起了长队等候,泉水很小,流水很细微,只能供一个人半瓢半瓢地往桶里舀那少得可怜的泉水。他上前打听,方知这里每天都是这个样子,一个人舀一担水需要十几分钟,致使挑水的人要排很长时间,才能轮到舀水。有些乡亲们为了挑一担水,往往要等到深夜。由于挑水的人多,到处踩,泥水四处乱淌,把泉水都搞浑了。见乡亲们吃水这么困难,叶剑英陷入了沉思。
回到驻地,叶剑英马上对机关工作人员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应该为老百姓排难解忧。快把从陕西调来打防空洞的石匠们组织起来,帮助老百姓打眼深水井,解决他们的吃水困难。”
石匠们被召集起来,打井工程很快开了工。叶剑英尽管工作繁忙,还是每天都利用早晚时间,赶到打井现场,看望打井的同志,了解打井的进度,鼓励大家加油干。有时,他还挽起袖子和大家一起搬石头,争着干力所能及的活。同志们怕他累了。劝他不要动手。叶剑英风趣地说:“人常说饮水思源,可不能只喝水不打井呀,我就是添不了斤也要加点两吧!”
打井的人干劲很大,几天工夫,一口水井就打成了。从此,乡亲们挑水不再去爬石阶、排长队了。大家交口称赞解放军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
做有益于人民的“傻子”
1962年 8月 15日,是人民将永远远记住的日子。这天上午,沈阳军区工兵某团运输连 4班班长,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雷锋,因公负伤,经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位年轻的战士,牺牲时年仅 22岁。
雷锋同志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生前努力实践自己的誓言,坚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充分体现了革命战士的高贵品质和我党我军的优秀传统。
雷锋虽然和我们永别了,但他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却永远值得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学习。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雷锋充满了旺盛的工作精力,仿佛不知道什么叫辛苦,什么叫疲劳,一天到晚总是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学习着。他把能为党、为人民多做一点工作,看作是自己最大的快东和幸福。
1960年夏季的一个星期天,同志们有的在读书、写家信、换洗衣服,有的上街买东西 ……这时,雷锋突然感到肚子有些疼,便趴在床上想硬挺过去。但又一想,明天还要出车,这样疼下去不行。于是,他赶快爬起来到卫生连去了。值班军医检查了他的病情,给他开了些药,说:“你这是夜里着凉了。回去吃点药,再用热水袋暖暖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
雷锋看病回来,路过抚顺市第二建筑公司本溪路小学建筑工地。工地上那热烈的劳动场面,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当他发现运砖的两人一辆小车,一个拉,一个推,个个跑得飞快,还是供不上砌砖的需要时,忘记了病痛,跑到砖场,推起一辆小车,把砖装得满满的,一溜小跑地干起来。当有的工人问他:“是谁叫你来的?”他却说:“是你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把我吸引来的。”就这样,他整整干了一上午。当雷锋要离开工地归队时,一群热情的工雷锋,湖南望城人。他出生于一个人围了上来,这个和他握手,那个向他致谢。建筑贫苦家庭,7岁成了孤儿。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政府的关怀下读完了小学。1958年,工区的团总支书记拉住雷锋的手说:“解放军同志,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来到鞍钢当了一这一上午,你给我们的鼓舞可不小啊!”雷锋谦虚名工人。1960年 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曾荣地摇摇头:“可别这么说。我们人人都是为社会主义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 11月加的一点义务,也算是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吧。”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升任班长。1962年8月 15日因公殉职。雷锋回到连队后,抚顺市第二建筑公司工区党总支组织一些工人,敲锣打鼓地来到运输连。连长、指导员一时不知出了什么事,急忙迎了出来,等看了工人同志送来的用大红纸写的感谢信,才知道是 4班战士雷锋带病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1960年 8月初,抚顺地区天气骤变。接连几天,闷雷滚滚,暴雨倾盆,酿成了洪水灾害。
不停的暴雨,使雷锋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他发奋地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由于过分劳累,又着了凉,肠炎犯了,搞得身体很虚弱。就在这时,上级命令运输连到抚顺郊外上寺水库去参加抗洪抢险。连长集合队伍传达命令、分配任务时,考虑到雷锋的身体情况,决定把他留在家里值班。命令刚传达完,雷锋就跑到连部找到连长,急切地说: “连长,洪水正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在这个时候,我不能留在家里!”在雷锋的坚决请求下,他终于和部队一起来到了抗洪战场。
运输连接受了开掘溢洪道的艰巨任务,连夜奋战起来。雷锋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病痛,和战友们一起,顶着暴风雨,趟着过膝的稀泥,使劲地干起来。雷锋恨不得一锹挖开溢洪道,保住水库大坝,突然,“哗”地一声 4向,一大片红粘土被洪水冲垮下来,雷锋措手不及,手上的铁锹被打掉了。天很黑,找不见铁锹,他就用手挖,挖一块往上甩一块,有时甩不上去,泥沱子掉下来打在身上,弄得他浑身上下全是泥水。
雷锋一气干了很长时间,只觉得手指头火辣辣地嗣起腰来,走到微弱的灯光下一看,原来是手指划破了,流出了血。身边的一个同志看见了,催促他快去找卫生员包扎一下。他说什么也不肯去。现在情况太紧急了,开掘溢洪道刻不容缓,这点轻伤决不能下火线!他说服了身边的同志,又弯下腰去,继续用手挖泥。他一边挖一边唱:“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
天快亮了,当部队换班休息的时候,雷锋由于身体虚弱,过度劳累,突然感到有些支持不住了。战友们扶住了他。卫生员急忙赶来,把他扶到老乡家里,让他吃了药,好好休息一下。雷锋休息了一上午,出了一身汗,觉得身上有些轻松了。这时,雨声中又响起了换班的哨声,他猛地爬起来,抓起一件雨衣,又顶风冒雨奔向了溢洪道 ……经过 7天 7夜的连续奋战,咆哮一时的洪水,终于在英雄的人民、英雄的战士面前驯服了。雷锋在这场抗洪斗争中所表现的那种不避艰险,不怕困难,为了人民利益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受到战友们的热烈赞扬。
1960年八九月间,团政治处连续收到两封表扬雷锋的地方来信。一封信是抚顺市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感谢雷锋支援他们 100元钱的事;一封是中共辽阳市委热烈赞扬雷锋给灾区人民寄去 100元钱的共产主义精神。
这两封信,对政治处的同志教育很大。大家认为,在连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时候,出现雷锋支持人民公社、支援灾区人民的动人事迹,不是偶然的,应大力宣传。于是,政治处派了一个干事,到运输连进一步了解雷锋的事迹。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不久前的一个上午,抚顺市望花区人民群众,敲锣打鼓放鞭炮,热烈庆祝人民公社的成立。雷锋上街去办事,看到这个欢欣鼓舞的场面,心头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他想,作为一个人民战士,自己能为刚刚建立的人民公社做点什么呢?他左思右想,脑子里闪出一个捐款的念头,便立即挤出人群,跑到储蓄所,把自己在工厂和部队积存的 200元钱,全部取了出来,一阵风似地跑到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党委办公室,把钱往桌上一放,说:“这是我对望花区人民的一点心意,请收下吧。”
党委办公室的同志很受感动,说:“同志,我们收下你热爱公社的一片心意。可是钱我们不能收,你留着自己用或寄回家里去吧。”
“家……”雷锋恳切地说:“人民公社就是我的家呀!我这钱就是给家里用的。假如我的父母还活着,我相信,他们一定不会拒绝一个儿子给的钱……”接着,他述说了自己在旧社会苦难的身世,最后说:“我在苦里生,甜里长,党和人民给了我一切,我要把一切都献给党,献给人民。这钱是人民给我的,现在就让它为人民的事业发挥一点作用吧!”
雷锋一再要求,公社仍不肯收下,直到他说得流下了眼泪,公社的同志才答应收一半。这一笔钱虽然不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但它却成了和平人民公社全体社员的一笔很大的精神财富。
事隔不久,正在运输连准备到上寺水库抗洪抢险的时候,雷锋得知辽阳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太子河沿岸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洪抢险斗争。当雷锋在报纸上看到党中央、毛主席派飞机给灾区人民送去救灾物资的消息时,他想:党和毛主席这样关心灾区人民,我这个人民战士,能为灾区做点什么呢?就在他带病参加抗洪抢险的时候,他想到自己还有剩下的 100元钱,立即写了封慰问信,顶着大雨跑到邮局,把 100元和慰问信寄给了辽阳市委 ……雷锋支援灾区和人民公社,献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可他自己却从来舍不得花一分钱。他常对战友们说:“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要精打细算,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雷锋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生活十分俭朴。他要求自己:“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参军后,他每月领的津贴费,除了留下一角钱交团费,两角钱买肥皂,再留些钱买书,不断充实他的“小图书馆”(战友们这样称呼他装书的挎包),其余的钱,全部存入储蓄所。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不知补了多少次了,最后补得已完全改样了,还舍不得丢。他的搪瓷脸盆和漱口缸儿,已经用了多年,上面的瓷掉了许多,他也舍不得换新的。他有一件衣服,是从湖南家乡带来的,已经很破旧了。他洗了又洗,补了又补,还穿在身上。连队每次吃完饭,他都把撒在桌上、掉在地下的饭粒捡起来,捧在手上,送到营房后面的猪食缸里。在为工地运输水泥的过程中,他特意准备了一把扫帚、一个簸箕,每次出车回来都把撒雷锋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做是人生
最大的幸福和快乐,用实际行动把自己“有限的
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充分体现了
革命战士的高贵品质和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是全党全国全军的一代楷模。图为雷锋在缝补
袜子。
落在车厢里的水泥,一点一滴地扫拢了
存起来。
发夏装时,施工部队规定每人发
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两双鞋。当司
务长把这些东西发给雷锋时,他却说:“我只领一套军装、一件衬衣、一双鞋就行了。” “为什么只要一套?”司务长奇怪地问道。“有一套就够穿了。”雷锋说,“我现在穿的这套带补丁的衣服,也比我小时候穿的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呢!剩下的一套给国家节约啦!”
有一次,他去参加军区工程兵召开的运动会,大热的天,做完了规定项目,真是又热又渴。不少同志在小卖部买汽水喝,他也掏出钱,想去买瓶汽水,可巧,这时供水站送来了开水,他又把钱收起来,转身去喝开水。
雷锋艰苦奋斗的言行是很感人的。运输连的同志都自觉地学习他。大家都注意从节约一粒米、一分钱、一滴油、一度电做起,继承和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但有的同志不太了解雷锋,说他光攒钱不花,真傻!后来,当这些同志知道了雷锋把攒的钱都支援了灾区和人民公社时,都深受感动,认识到自己的说法错了,不禁赞叹道:“雷锋对党对人民的心眼就是实啊!”
雷锋从来没把别人说自己 “傻”放在心上。他对这个问题是早就有明确认识的,他在日记中写道:“有人说我是 ‘傻子 ’,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 ‘傻子 ’,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 ‘傻子 ’的。革命需要这样的 ‘傻子 ’,建设也需要这样的 ‘傻子 ’。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人民的勤务员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就是雷锋的崇高愿望。
雷锋的事迹见报后,他应邀到外地作报告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也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的佳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天,雷锋登上从抚顺到沈阳的列车。一上车就忙个不停。他主动帮助列车员扫地、擦玻璃、拾掇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人找座位。一会,就忙得满头大汗。别人叫他休息,他总说不累。到沈阳站换车的时候,雷锋在车站内发现一位背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因丢了车票而着急。他上前问明了情况,原来这位妇女是从山东来的,要去吉林探望孩子的父亲。雷锋就安慰她不要着急,领着她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补了一张到吉林的车票。大嫂接过车票,热泪流了下来。大嫂要问雷锋的名字和单位,他却说:“我解放军,就住在中国呀!”
又一次,雷锋到丹东作报告回来,早晨 5点钟到沈阳换车回部队。过地下道时,他看见一位老大娘,拄着拐棍,背个大包袱,很吃力地走着。雷锋上去一打听,知道大娘从关内来,是到抚顺去看儿子的。雷锋立即把包袱接过来,一手扶着老人说:“大娘,我送你到抚顺。”老人高兴得不知说什好。上车后,雷锋给老人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老人身边。他打听老人儿子是干什么的,叫什么名字,住哪里。老人说儿子是煤矿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老人没来过抚顺,还不知道儿子住在哪里。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雷锋。雷锋看了信封上的地址,是“抚顺市 ××信箱 ”,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儿子心切,就说:“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帮助您找到儿子。”“那敢情好!”老人高兴得眉开眼笑。火车进站后,雷锋背着老人的包袱,搀扶着老人,出了站,找了 2个多小时,终于帮助老人找到了儿子。母子俩见面,老人第一句话就说:“儿呀,若不是这孩子一路送我,娘怕还找不到你呢。”老人的儿子拉着雷锋的手一再表示感谢。
1961年 5月的一天清晨,雷锋又冒雨去沈阳。在去车站的路上,他见到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孩子,手里还领着一个小女孩,在大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车站走去。雷锋见到这情景,急忙跑向前去,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那妇女身上,又背起地上走的小女孩,陪同她们一同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那小女孩冻得直打颤,又把自己穿的绒衣脱下来,给小女孩穿在身上。还把带的馒头给两个孩子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着雷锋的手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不久,雷锋奉命到佳木斯执行任务。当他乘车回沈阳的时候,照样扶老携幼,忙这忙那,成了闲不住的义务列车员。列车到了滨江站,外面下着很大的雨,雷锋透过车窗一看,装卸工人正忙着遮盖站台上的货物和行李。火车一停,雷锋冒着大雨下了车,和装卸工人一起干起来,一直干到开车铃响。列车到了沈阳,等全部旅客都下车,雷锋又同列车员一起打扫卫生,才告别了列车人员。
一转眼又到了春节,雷锋想,这时候交通运输部门最忙,最需要有人帮忙。于是,他约了班里的几个同志,请了假,直奔抚顺瓢儿屯车站,一到就分头忙起来。车站上的工作人员以为雷锋又出差了,雷锋说:“是啊,春节你们站太忙了,我们来出个公差……”
雷锋就是这样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同志,便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雷锋 ……孩子们的知心人
1960年 10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少先队组织的校外辅导员。雷锋认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他们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这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热爱天真的孩子,孩子们也热爱他,把他当成自己亲密的朋友和知心人。
雷锋平时工作、学习很紧张,但他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时间,请假到学校去,和教师、孩子们谈心。他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耐心帮助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建设街小学六年级二班有个学生,很伶俐,也很调皮,整天打打闹闹,不好好学习。雷锋知道后,每次到学校来,都找这个同学谈心。一天,经连队批准,雷锋开着汽车帮助学校到郊外去拣碎砖,准备修校园花池。到了郊外,大家都专心一意地拣碎砖,可那个调皮的学生却偷偷溜进驾驶室,把着方向盘玩。雷锋发现后,就对他说:“我看得出来,你喜欢开汽车,等拣完砖回去,我教你开汽车。”这孩子一听,高兴得跳下来,跟同学们一块拣碎砖去了。回去的时候,雷锋真的叫他坐进驾驶室,给他讲了一些开车的知识,可他一点也听不懂,雷锋就语重心长地给他讲建设祖国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关系,使孩子懂得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人民服务。不久,这个孩子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被批准加入了少先队。
本溪路小学五年级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不错,就是太顽皮,一放学回家就成了“孩子头 ”。一天,这帮孩子正在学校附近公园里玩,想起电影中解放军打仗都戴树枝做的帽圈,就叫那个“孩子头”上树折点树枝做帽圈。那个孩子果然爬上一棵柳树,下面的孩子叽叽喳喳往树上看,这时雷锋外出办事经过这里,看到这个场面后,就把孩子们叫到一边,耐心做工作。雷锋对孩子们说:“解放军打仗是为了保卫祖国,可解放军还要保护老百姓、保护公共财产啊!解放军打仗的时候,为了掩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才在野外折点树枝和野草做帽圈。可现在是在公园里,如果你们这些‘解放军’把树枝都折了,人家会说,这些 ‘解放军 ’怎么搞的一点也不爱护国家树木。”雷锋一番话把孩子们说笑了。从此,他们再也不到公园里来折树枝了。
雷锋就是这样,像辛勤的园丁培育幼苗一样,培育着新的一代茁壮成长。因此,共青团抚顺市委 1962年 5月 28日发给他一张奖状,上面写着:奖给少先队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
永生的战士
1962年 8月 15日,上午 8点钟左右,雷锋驾驶着汽车,从山区风尘仆仆地赶回了抚顺驻地。这次运输任务不是很急,他在回来的路上,就计划好了要利用这天上午的时间,分别到他辅导的两所小学校,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下午再抽点时间,去看看烈属张大娘。雷锋想,如果下午三四点钟能装完车,争取熄灯前赶回工地是没问题的。
回到连里,连首长叫他午休息一下再干别的。但雷锋看到车轮上沾满了烂泥,车身上也溅了许多泥水。他怀着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不顾行车的疲劳,立即招呼助手把车子开到营房后边一块空地上去擦洗。
助手跳上驾驶座位,发动了车。雷锋站在路边上,摇着手臂指挥助手倒车。当汽车退到拐弯的地方时,想不到左后轮突然滑进路边的小沟,车身猛一晃,碰倒了一根连队战士用来晒衣服的方木杆子。雷锋正在全神贯注地指挥倒车,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木杆子砸中头部。雷锋同志扑倒在地,昏了过去 ……连队战友们立即把他送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副连长亲自驾驶着汽车,开足马力,飞一样地从抚顺直奔沈阳,用最快的速度把沈阳著名的医生接到了雷锋床前。但是,由于雷锋同志伤势过重,大脑溢血,他已经停止了呼吸。他再也听不见医生焦急的呼唤,听不见他的助手悲痛的哭声,听不见战友们难以控制的呜咽。跑得混身是汗的连长,泣不成声的说:“雷锋啊,雷锋!就是我死了,你也不能 ……”
雷锋 ——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年仅 22岁,就和我们永别了。人们无限怀念这位“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的英雄战士。因为他完全做到了他生前在日记中记下的那四句话: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地火热,
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1963年 3月 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敬爱的周总理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纷纷题了词。周总理的题词是:“向雷锋在部队生活 2年 8个月,荣立二等功 1次,三等功 2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在军内外广为宣传,产生巨大影响。图为雷锋在擦汽车。
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全国青少年,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声音:向雷锋同志学习!走雷锋同志成长的道路!……为了继承和发扬雷锋同志的革命精神,在长沙、鞍山和抚顺等地分别建立了“雷锋纪念馆 ”。雷锋同志的英雄业绩,已成为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宝贵精神财富。人民需要雷锋。他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座丰碑。
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
1965年 7月 14日,我们时代的又一个董存瑞、黄继光式的英雄,雷锋式的共产主义战士 ——王杰同志,为了掩护 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的生命安全,英勇地牺牲了。王杰同志是山东省金乡县人,1942年生,1961年 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牺牲前是济南军区装甲兵坦克某师工兵营一连五班班长。
一心一意为革命,刀山火海也敢闯
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
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
是共产党员哪能不视死如归,
做革命军人岂能管个人安危。
王杰同志在日记上的这一段豪言壮语,概括了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王杰以极大的热情,严肃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平凡的工作。遇到艰险任务,他就挺身而出,奋勇当先。施工中运石渣,要通过一条架在沟上的又窄又长的木板,既累又是危险,王杰抢在头里干。爬高空,钻毛洞,在拱顶打炮眼的是他,发生哑炮,争先去排除的,也是他,无论是施工还是防洪,无率是训练还是生产劳动,都像连里同志说的那样:“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王杰。”
一个冬天的夜晚,部队出发去架桥,河面浮着薄冰,寒风细雨一阵紧似一阵。连里要挑 6名身强力壮的战士下水作业,王杰争先报名。班长担心他体质较弱,没有答应。他恳求说:“班长,你要想真正培养一个战士,就应该让我去艰苦条件下去锻炼。”说着,他就脱掉棉衣,第一个跳进齐胸深的水里,和同志们一起干起来。他完成任务,上到岸来,嘴唇早已冻得发紫。他把身上的水擦了擦,穿上棉衣,又跑去搬桥去了。
1963年 8月,部队去抗洪。一天晚上,熄灯号刚吹过,连队接到上级命令:到驻地 5里以外的陈官屯车站去扛草包。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路又很难走。王杰一溜小跑,走在别人前头。第一次,他和大家一样扛了一捆。第二次,他鼓起勇气扛了两捆,压得他一路跌跌撞撞,膝盖碰破了皮,衬衣全被汗水湿透了。他毫不在乎,一直坚持扛到驻地。又是一个夜里,上级叫他们去森材场搬木桩加固堤坝。场子离公路虽不太远,可是中间隔着一片水,必须把木头从水上推到路边,才能装车运走。这时必须有一个人给大家探出一条安全道路来,才能顺利进行作业。王杰的水性不太好,却勇敢地承担了这个任务,他跳进水中忽左忽右地探索着前进。一会儿踏进齐腰深的水中,告诉大家下面有一条深沟。就这样,他冒着生命危险给大家探出一条安全的道路。场子周围用铁丝网围着,寻找出口,腿和手被划出一道道血印。为了完成抢运任务,他把这一切完全置之度外。在推木头时,他又比别人推得多,干得快。别人一次推 20根,他推 30根,推到路边又急忙回去帮助后面的同志。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同志经过 6个多小时的奋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王杰同志从不怕任何艰险困难。即使只有他一个人,也能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1964年 7月底,部队在某山区施工。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了暴雨,战士刘承科和吴庆忠从睡梦中惊醒,出去一看,只见山洪卷着乱石,奔腾咆哮一泻而下,雷鸣电闪,犹如山崩地裂。他们忽然发现在暴雨中有一个黑影在跳动,仔细一看,原来是王杰,正在不顾一切地抢救施工物资。他们就奔下山沟,和王杰同志一起抢救,一直搏斗了 40多分钟终于把施工物资抢救了回来。
人民的勤务员,革命的老黄牛
王杰同志在他那光华四射的日记里,不只一次地表达过这样的心愿:一心一意做人民的勤务员,做革命的 “老黄牛 ”。在他的日记里,经常提到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他立下誓言:要像雷锋一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王杰把为人民服务这个崇高的目的和自己的每一个具体行动密切结合起来。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行军路上,一个战士不小心踩到老乡的几棵麦苗,他立即上前一棵棵地扶起来,培好土。外出拉粮,碰到一位行走困难的老大娘,他毫不犹豫地请她上车,一直送她到家。旅途中,有几次碰到旅客丢了车票和钱包,他就解囊相助。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王杰和战士周友录上街,看到工人们拉着装满石料的板车,通过高大的铁路天桥有些吃力,他们立即上去帮助推车。周友录急着去代别人办事,先走了,和王杰约好在新华书店会面。周友录办完事,在书店左等右等,不见王杰。走到天桥,看见王杰脱了棉袄,满身大汗,还在那里帮助工人推车。周友录告诉他,请假时间快到了,王杰看了看头顶的太阳,才恋恋不舍地走下天桥。
王杰对同志有深厚的革命热情,他把为战友做好事,同样看做是最实际的为人民服务。行军,全班 3天的口粮,他一个人背上一大半。他背的一壶水,自己舍不得喝,都让给同志们。一次,连队冒着大风雪修桥,干了一天,战士们棉衣全打湿了,晚上大家都很疲乏,把湿衣服往火边一搭,倒头便睡。王杰给战友们一个个盖好被子,看着一张张憩睡的面孔,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他想:天气这么冷,同志们的棉衣要是烤不干,明天还要在风雪里施工,那怎么行!他便坐到火堆边,拿起棉衣一件一件烤起来。当他烤完全排最后一件棉衣的时候,已经是深夜 3点多钟了。第二天同志们穿上干爽的棉衣,听说棉衣都是王杰烤的,一股热流暖到每个人的心窝。
处处为同志们做好事,成了王杰的习惯。能做到的,他尽力去做,自己不会做的,他也千方百计想办法出上一份力量。就在他右手被沥青烫伤以后,他还用左手帮助同志们扒石渣,用左手端着脸盆到王杰,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战士。山下河沟里,半盆半盆地为上工的战友们打好洗脸班长。山东省金乡县人。1961年 8月应水。住了医院,他还帮助护理员擦地板、送药、倒征入伍。1962年 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开水,一事当前,王杰从来不分你我,只要是革命青年团。在执行训练、施工和抗洪救灾等各项任务中,以雷锋为榜样,严格要的,对同志有利的,他就全力以赴,越干越起劲。求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两次立连队成立义务理发组时,他再三要求参加。同志们三等功,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
说他不会理发,可他总不死心,理发组一 “开张 ”,他便拿着自己的毛巾和肥皂,跑去为同志们洗头。他见同志们蹲在地上洗头不得劲儿,就搜集废木料做了一个洗脸架。就这样,他硬是“挤”进了服务小组,成了不可缺少的一员。
王杰给自己订下一条法规:“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野营时他把好铺位让给别的同志睡。出公差他争着去。越是在行军疲劳的情况下,他越要多站岗。他常常提早起床,挑水扫地,把全班、甚至全排同志的洗脸水打好 ……1965年 7月,领导上分配王杰到邳县张楼人民公社帮助训练民兵。他满腔热忱,积极负责,不管路上多么泥泞,天天都是 4点半钟起床,从连队跑二三里路赶往民兵驻地。要是场院里还有积下的雨水,他就拿起扫帚打扫干净。王杰一有空就给民兵同志讲解毛主席著作,讲雷锋的故事,跟他们一块谈心、拉家常。民兵们都亲昵地称他为王教员,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他说。
王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革命牛 ”,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就在他牺牲的前一天,夜里站完了自己的一班岗,又为别的同志多站了一班。随后,像往常一样,为全排同志打好洗脸水、漱口水,把牙刷摆好,才和 3班长陈学义高高兴兴、有说有笑地赶往民兵训练场。
1965年 7月 14日,是王杰训练民兵最后进行的一次实爆作业。这天,还不到 5点钟,王杰就兴冲冲地来到了训练场。作业准备就绪以后,为了保障安全,王杰首先跑到河沟旁边,单独做了两次试爆,然后才给民兵正式作实爆示范。7时 30分,当王杰进行地雷实爆作业重系拉火绳时,不幸发生了意外。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王杰毅然扑向炸点,壮烈牺牲,用身体掩护了在场 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流芳百世的爱民赞歌。
王杰牺牲的当天下午,他舍己为人的英雄事迹便在张楼公社到处传颂。送葬时,一千多人眼含热泪,赞叹不已,悼念着这位伟大的战士。
人民之子
参军报国
欧阳海诞生在湖南桂阳县莲塘区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从小就饱受了水深火热的痛苦生活。欧阳海 7岁时就拿着打狗棍子带着弟弟挨门乞讨。8岁的欧阳海挑起了生活重担。寒冬腊月,他光着脚担着木炭沿街叫卖。他盼望着天亮,盼望着太阳。
1949年,共产党解放了欧阳海的家乡。9岁的欧阳海第一次得到了人间的温暖。他热爱共产党,热爱解放军,他做梦都想成为一名手握钢枪的战士,为人民站岗放哨,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
一个寒冬的深夜,突然来了一队进山剿匪的解放军,要找人带路。欧阳海抢着说:
“我去,我去!”他冒着风雪把部队送到目的地,恋恋不舍地说:“叔叔,我跟你们去当兵!”战士们拍着他的肩膀亲切地说:“你还小,等长大了再来吧!”
1958年冬天,欧阳海到了应征的年龄了。他跑了几个地方去报名,可是都扑了空。第二天新兵在沙溪集合时,没报上名的欧阳海缠住兵役局的干部苦苦要求。领队的同志被他的热情感动,额外地批准他入伍。
一到连队,欧阳海就贪婪地读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等英雄的故事。英雄的形象经常在他脑海里闪现。他恨自己出生得太晚,没有赶上那英雄辈出的年代,他渴望为人民立功当英雄,把自己的欧阳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一生献给祖国。有一天,他看了电影《百万农奴站班长。湖南省桂阳县人。1959年 3月应起来》,想到自己的童年和黄连一样苦。看完电影,征入伍。1960年 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积极,训练刻苦,立三等功 3次,他含着泪花跑到连部激动地说:“指导员,我要去西多次被树为标兵。藏,为西藏人民报仇!”指导员拉着他爬上山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手指着远方:“你看,美蒋匪帮就在祖国的大门口磨刀,人民要我们把守住祖国的南大门,这里就是我们的战斗岗位!”欧阳海明白了当前工作的意义。他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施工任务中去。
在施工中,他积极苦干,扛木头,别人扛一根,他扛两根;别人一天跑四趟,他跑五趟、六趟;鞋破了,他光着脚干;脚板磨破了,他撕块旧布包着继续劳动;别人休息,他还在工作。提起欧阳海的干劲,连队干部说:“我们都不敢表扬他了,真是怕累坏了他呀!”
欧阳海入伍才 3个月就加入了共青团,并以出色的劳动第一次立下三等功。欧阳海入伍 1年后,就被提升为班长。为了搞好全班工作,他处处带头,拼命工作。5次射击, 4次优秀。体育科目,上级要求单双杠完成 3个练习,他提前完成 7个。学战术,他白天摸爬滚打,夜晚钻研教材,熟悉条令。班长的模范行动鼓舞了全班的同志,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他领导的 4班就成为全师的战术标兵班。欧阳海第二次立下三等功。
凌云壮志
1960年 5月,欧阳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深深感到自己挑的担子更重了。他认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每时每刻都应拼命工作,勇挑重担。
部队参加修建铁路时,欧阳海正患着严重腹泻病。领导上决定他在营房休息。他急忙跑到连部,恳切地要求:“连长,我是党员,全连都去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我怎么能因为一点小病呆在家里?”连长关云贵架不住他再三再四的恳求,终于批准他来到工地。铁路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加速工程进程,领导上决定各排成立突击组,开展红旗竞赛。动员大会上,欧阳海一把将红旗夺在手中,“谁也别想把这杆红旗夺走!”他带领全组挑土,每人都是双担,来回都是小跑。你追我赶,第一天评比,别的组每人平均 140担,欧阳海的红旗组每人平均 200担,大大地超过了规定指标。接连一个半月,红旗一直保持在欧阳海手中。工程进度天天上升,欧阳海却一天天消瘦下来,领导上强迫他去住院休养,他硬 “赖”在工地上不走。
修筑铁路的任务提前完成了,欧阳海第三次立下了三等功。
欧阳海在前进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他连年立功受奖,被树为各种标兵,誉满全团。但是他牢牢记住党的教导:荣誉是对你的鼓励和鞭策,它不是自我欣赏和夸耀的装饰品。他来自人民,热爱人民,为人民做了一系列好事。
欧阳海来到山区,执行砍竹任务。山村小学里,每晚灯火通明。教师们为培养劳动人民的子女,呕心沥血,辛勤工作。“爱管闲事 ”的欧阳海,要为山区儿童做点事。每天下工,尽管十分疲劳,他也要帮助教师批改作业,深夜不眠。教师们看他一笔一画,写得特别工整,劝他说:“快鸡叫了,白天你还要劳动,稍微草一点不要紧。”欧阳海却答道:“写潦草了,孩子们看不清 ……”
一个星期天,欧阳海在外出的路上,看见一位 60多岁的老大爷,吃力地挑着一担茅草,急忙赶上前接过担子,一口气跑了十里路,送到家。以后,星期天他经常等在路口,帮助老大爷挑柴。如果哪一次他去晚了,老大爷自己把柴挑回家了,欧阳海就像没完成任务似的,心里很不安。
欧阳海探家时,一天下午从莲塘返家,路过东山大队,忽见前面井台上一个 10多岁的小女孩连哭带喊:“救人哪,救人!”原来,女孩只顾洗菜,小妹妹廖社英失足落井,正在冷水中挣扎。欧阳海不顾井深水冷,井壁粘滑,下到井下,救起了小姑娘。欧阳海浑身上下,泥水淋漓,嘴唇发青,直打寒颤。但是,他的心,却无比欣慰。
村里的人们正在田间劳动,欧阳增玉家突然起火。火烧着了干稻草,条条火舌,顺着木柱子,呼啦蹿上了阁楼。增玉家的老太太,腰腿不灵,烟熏火燎,哪里逃得脱!恰在这时,欧阳海赶到了,他迎着浓烟烈火钻进房里,背出欧阳增玉的老妈妈。随后又返身猛扑回去,用手抓起燃烧得毕剥作响的稻草,扔出屋外。火熄了,欧阳海的眼睛熏得血红,手烧起了大泡,痛彻周身。但是,他的心,却无比的平和,无比的宁静。
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贯穿在欧阳海的一生,也正是这些革命精神,把他带到了辉煌的顶峰!
南岭青松
1963年 11月,连队准备出发野营。动员会上,欧阳海对大家表示决心说:“野营是对我们每个战士的考验。我和 7班保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他是党小组长,动员会后他又召集党员开会,对大家说:“每个党员在行军中要起带头作用,在困难的情况下,要挺身而出!”
18日清晨,欧阳海随着炮兵连,进入了峡谷。突然,不远处,两山缝隙里,冲出一列火车。一霎时,山谷轰鸣,土地颤动,雨雾疾飞,飞沙刺脸。列车驶近了,炮兵连一匹胆小性躁的黑色马,骤然受惊,背负高大的钢铁炮架,疯狂地窜上铁道,横在路心,竖耳瞠目,瑟瑟打抖,死活不动。
奔驰而来的列车距离驮着炮架的战马只有 40米,眼看就要闯下大祸!欧阳海以异乎寻常的敏捷毫不犹豫地冲上铁轨。他全然不顾冲撞而来的巨大列车,使尽全力把吓呆了的牲口猛地往轨道外面推了出去。
欧阳海身受重伤俯卧在轨道外侧沙石上。副班长曾阶锋和战士李甫生急忙把班长抱在怀中。火车冲滑了 300米后停了下来,司机张世海和王治卫马上向英雄倒下的地方奔来。他俩拉住曾阶锋的手激动地说:“快救救这个伟大的战士,是他救了几百名旅客的生命啊!”
欧阳海舍身救火车的英雄事迹像急风一样飞快地传遍了衡山县城。在衡山医院,欧阳海静静地躺着,他是那样安详,好像没有一丝痛苦。突然,他睁开晶亮的眼睛,向人们张望了一下。这是英雄最后的一瞥。他像流星似地在夜空中殒落了,他安详地离开了我们。一支壮丽的乐曲、一首时代的颂歌,在一个战士英勇献身中谱成!
战友们忍泪含悲,走到烈士坟前,栽下几株松苗。一颗红松倒下去,却撒落无数的松果。这些蕴藏着强大生命力的种子,必将破壳出土,长成一片无边无际的红松林。它们身上也将刻着时代的年轮,英姿挺秀,清香四散 ……“为人民舍得自己”
“学人民改造自己,爱人民胜过自己,为人民舍得自己。”这是被国防部授予“爱民模范 ”荣誉称号的某部炮兵连战士谢臣烈士生前的誓言。1963年 8月,谢臣随部队参加河北易县的抗洪抢险,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热爱集体的小羊倌
谢臣出生在河北易县西水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父亲和母亲早在 194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家庭的教育,新社会的熏陶,使爱人民、爱集体的思想在谢臣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1954年,谢臣的家乡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了发展集体生产,壮大集体经济,谢臣高兴地拿起鞭子,为生产队精心放羊。在长达五年之久的放牧生活中,他一直住在羊圈旁,无论是盛夏烈日当头,还是严冬风雪裹身,除了早晚在家吃饭外,总是一刻不离羊群。
一个秋末的黄昏,风雪交加。谢臣急忙赶着羊群回村,但有三只身体比较瘦弱的羊被丢在后面,冻得不能行走了。他想抱又抱不动,撂下又怕被冻死。怎么办呢?他四处寻找了半天,发现西边半山腰有个洞,就把这三只羊一个一个地抱进去,用自己的毛毡盖好,然后才赶着羊群下山。回到村子把羊群圈好后,他连饭也没顾上吃,找了三个同伴,提着灯又上山了。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走了四五里路,找到了那个山洞,连夜把羊抱回来,村里的干部和乡亲们都称赞说:“谢臣这孩子一心扑在集体上。”
社里发给谢臣放羊用的雨伞、毛毡和羊铲等工具,按规定每年换发一次。可谢臣为了节约集体开支,总是精心爱护,坏了修修补补,一直用了五年没有换,被人们称为谢臣的 “三件宝 ”。
谢臣,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战士。回族。河北省易县人。1959年 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0年 3月应征入伍。工作积极,多次受奖,被誉为“爱马标兵”、“节约模范”。
由于谢臣热爱集体,并为集体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在他五年的牧羊生活中,年年都受到社里的奖励,多次被评为模范社员,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自觉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
1960年春天,谢臣响应党的号召,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以后,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他那爱人民、为人民的思想,开放出更加绚丽多姿的花朵。
1962年 4月的一天,谢臣和班长李树山赶车去拉草。在下了山坡急转弯时,一不小心轧倒了路边的一棵玉米苗。他立即停下来,小心翼翼地把苗儿扶起来,培上土。当天晚上还在班务会上作了检讨。第二天,谢臣外出回来,拾了些马粪,专门给那棵玉米苗施肥加水。大家称赞说:“群众的一草一木都连着谢臣的心。”
1963年 4月,连队根据上级指示到东高士庄执行任务,这个村东南角大槐树下有一眼水井,驭手班每天在这眼井中打水、饮牲口。一天,谢臣发现井中掉进不少牲口吃剩下的马草,很不卫生。于是,他在马棚里放了一把扫帚,并在马槽边安上一个大木槽,盛上一槽水,让大家打水前把水桶扫一扫,洗一洗。从此再也没有发生往井里掉马草的现象,保证了群众和部队吃水的卫生。
驭手班房前,有一条河。平时是干涸的,每逢雨季涨水时,河道宽 20多米,水深三四十厘米。老乡们下地劳动,学生们出村上学,邻村群众赶集过路,都得脱鞋趟水。谢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向班里建议:“咱们给群众搭个便桥吧,省得他们来回趟水。”全班一致同意。于是,大家一起动手,利用星期天,从山坡上抬来许多大石头,在河道上搭起一座石桥。谢臣试着来回走了好几趟,觉得挺稳当,才满意地和大家一起收工回去。
舍身救群众的英雄
1963年 8月,冀西山区遭到特大暴风雨的袭击,正在东高士庄执行任务的谢臣所在连队,积极投入了抗洪抢险、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谢臣用生命谱写了一生中最壮丽的篇章。
8月 7日,暴雨已经下了六天六夜。东高士庄临河的南街进水了,中街进水了,靠北的北街也进水了。暴雨还在下,洪水仍在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炮兵连党支部决定:迅速帮助群众向山上转移!
谢臣和全连的战士一起,英勇地投入了这场抢救群众生命财产的战斗。他逐家逐户地动员群众转移,一个一个地把年老体弱的乡亲背扶着送上山。雨大,水急,山陡,路滑。谢臣背着一个老大娘,山水冲击着乱石,使他站不稳脚。他用手抓着山上的野草,一步一步地往上移,终于把老大娘送到安全的地方。他来不及喘一口气,又冒着暴雨钻进村子,先后赶出了两群羊、几头毛驴。
天快黑了,连续奋战了一天的谢臣已十分疲劳,当听说生产队陈队长忙着组织社员转移,家里剩下他爱人和两个闺女没有上山时,便冒着暴雨来到陈队长家。谢臣走进院子里,只见陈大嫂直愣愣地望着大包小捆的东西发愁。谢臣说:“大嫂,这里不安全,赶快搬家吧!”说着帮她背起包袱,抱着五岁的孩子,就朝山上跑。他在半山腰找到一块岩石,放下东西,把孩子交给陈大嫂,又下山找来一领席,给他娘俩搭了一个小棚。他钻进去试了试,还漏雨,又找块雨布搭在棚上,这才放心地离去。
深夜,暴雨如注。谢臣和战友们挨家挨户地看望转移上山的群众。突然,发现一块大石头旁蜷缩着一位老人,衣服被雨淋得透湿。他立即脱下了自己的雨衣,披在老人身上。在另一个坡上,他又看到一位哑巴社员,只穿条裤衩,光着膀子,冻得缩成一团,便脱下自己的上衣给他穿上。
在这个暴风骤雨的夜里,谢臣没有休息片刻。他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疲劳和寒冷,一心想着群众的安全和疾苦。天刚拂晓,谢臣看到群众身上只穿着被暴雨淋透的单衣,冻得浑身颤抖,决定到村里去,给山上的乡亲们找些抵挡风雨的东西来。
谢臣找来衣服刚从村里出来,就听得震天动地的洪水的咆哮声,巨大的山洪像脱缰的野马,向东高士庄猛扑过来。这时,谢臣离山根只有五六步远了,一迈腿就可以上山,但他丝毫没有考虑他自己,却急忙向靠山脚不远的连部方向跑去。因为那里是抗洪抢险指挥部,那里有几家没有上山的群众。就在他快跑到连部时,洪峰从他背后劈头盖顶地压过来,一个浪头,把他卷到滔滔的洪水里去了。
谢臣用力浮出水面,向四周张望。在滚滚的洪水中,他发现有一位姑娘在洪水中挣扎。这是老乡王老荣的女儿王莲子,她的生命已危在旦夕。这时,谢臣已经精疲力竭了,也正处在危险之中。但是,他毫不犹豫地扑进汹涌的巨浪里,奋力游到王莲子身边。他一手抓住她的衣服,一手划水,好不容易接近岸边,一个巨浪又把他们打进旋涡。谢臣决心要使姑娘脱险。他紧紧拉着王莲子不放,又继续向岸边游去。在激流里,坡又陡又滑,拉着一个人,很难上岸,谢臣急中生智,双手托住王莲子,用尽最后的气力,拼命把她推上了岸。可是,一股反冲力使谢臣又跌进了深水里。
大浪把谢臣冲得很远,经过几度浮沉后,他勉强摆脱了激流的冲击,挣扎着游到水势比较平稳的地方。正在这时,洪水中又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呼救声。整整奋战了一夜的谢臣,丝毫不顾个人的安危,猛一转身,又回到了急流中,使出全身力气,向随着波浪沉浮的小姑娘游去。但是,一排巨浪又把谢臣打了下去,无情的激浪吞没了他 ……为表彰谢臣同志的英雄事迹,1963年 9月,军党委给他追记一等功,并根据他生前的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63年 10月,北京军区政治部追认他为 “优秀共青团员 ”。1964年 1月 22日,国防部授予谢臣 “爱民模范 ”的光荣称号,并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 “谢臣班 ”。
真心实意为人民
刘英俊 ——一位 2l岁的青年战士,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勇拦惊马光荣牺牲。他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却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精心育幼苗
刘英俊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热爱党,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学校读书时,他是勤工俭学模范、优秀少先队员,曾受过共青团长春市委、二道河子区委的表扬和奖励。1962年 8月入伍后,他十分关心儿童的成长进步,在他被聘请担任佳木斯市永安小学校外辅导员期间,为培育祖国的花朵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刘英俊十分注重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引导他们读革命书籍,还买了许多宣传英雄人物的连环画送给小朋友,启发他们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1963年 5月 19日,他在写给永安小学陈老师的信中说:“你的工作是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你工作中的纲。……政治思想一环抓起来了,就会使学生自觉地按培养目标努力;就能使学生积极劳动,刻苦学习,遵守纪律。……把孩子培养成为党和国家所希望的共产主义新人,这是每一位班主任,每一个教师的光荣、崇高、重要的职责。”他经常到学校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找小朋友谈心,进行家庭访问。当他因公外出执勤或因病不能到校辅导时,就通过书信开展工作。他生前曾给小朋友们写过许多信,向小朋友讲革命道理。
1963年 3月 5日,毛主席发出了 “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伟大号召,刘英俊热烈响应,积极投入到学雷锋的活动之中。他一遍又一遍地阅读雷锋的事迹,深深被雷锋精神所感动,他决心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做雷锋式的好战士。
他牢记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为
刘英俊,中国人民解放军涌现出的雷锋式的伟大战士。1945年生,吉林长春人。1962年应征入伍。他参军的第二年,正值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刘英俊积极响应,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决心做一名雷锋式的好战士。他也像雷锋那样,做好事不留姓名。经常在佳木斯市西区帮助这家买粮,帮助那家挑水,可群众始终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1966年 3月 15日,所在炮连到佳木斯市郊外执行训练任务。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勇拦惊马光荣牺牲,年仅 21岁。
名,不为利,诚心诚意地为人民做好事。战友们说:“刘英俊做的好事,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
佳木斯市西区有个供附近 300多户居民使用的压水井,冬天井边冻结着一尺多厚的冰层。有一天,刘英俊帮助附近几家军属做好事,路过那里,看见群众打水很不方便,并且随时都有滑倒摔伤的危险,就利用休息时间,从李大娘家借来一把镐,到井台上刨冰。不一会,就累得满头大汗,他干脆脱掉棉衣再刨。李大娘劝他休息一下,他不肯。大娘上前抢过镐,发现镐把上沾着血迹,原来他的虎口在刨冰时震裂了。刨完了,他又向大娘借来筐、扁担和铁锹,把冰渣一锹锹装进筐,然后挑到老远的地方倒掉。最后,他把井边的冰渣打扫得干干净净。从这以后,他一有空就来刨冰,整整一冬天没有间断过。
刘英俊还经常到驻地群众中,帮助这家军属买粮,帮助那家职工挑水、劈柴。就是外出也从来没有忘记为群众做好事。1964年 6月,刘英俊所在班单独在外执行生产任务。一天,刘英俊到连里办事,回班的路上,忽然下起大雨,当他赶到朝鲜屯立新桥时,发现有一辆牛车陷在河里。刘英俊急忙赶到跟前,只见老牛卡倒在河中央,喘着粗气,赶车的老大爷不断地吆喝着,可是,老牛摇着脖子,一点也动不了。这时,雨越下越大,河水暴涨,河心水深流急,满车的西葫芦眼看就有被冲跑的危险。刘英俊毫不犹豫地扑通一声跳下河去,帮助老大爷推车。车太重,推不动。他就和老大爷一起把车上的西葫芦卸下来,一筐筐地扛到对岸。车轻了,老牛才从河里挣扎起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