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加强双方之间的感情交流是大有裨益的。在宴会上,人们通常会以劝酒的方式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劝酒可以营造一种融洽的氛围。但是,劝酒也是一门艺术,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一位劝酒者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既要让对方尽其所能地喝酒,又要不伤和气、不损面子。以下是一些劝酒时常用的方法:
(1)在对方喝酒之前,真诚的赞美对方。在酒桌上,人往往是很难抵抗得住赞美的,因为在这种热闹的氛围之下,人的虚荣心会极度膨胀,以往那种做事谨慎的处事方式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超出常规的豪壮的举动,比如,大碗的喝酒等。但是,这种方法也并不是经常管用的,有一些人是经受得住赞美的。如果赞美对方而对方仍坚挎不喝,酒桌上众人的眼光便会给他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既然你事业这么辉煌,连这杯酒都不愿意喝,不是明摆着瞧不起我们吗?在这种压力之下,对方想不喝都难。
(2)通过强调这次聚会的特殊意义来劝酒。有些人即便平时不太喜欢喝酒或者喝得很少,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喜庆场合就愿意喝两口或多喝几杯。在这种情况下,劝酒者劝酒时多强调一下此场合的重要意义,既能激发对方的喜悦感、幸福感、荣誉感,又使他碍于特定的场合而不得不愉快地再饮一杯。
(3)适当的强调这次宴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酒宴既是同事或者朋友之间联络和增进感情的重要场所,又是陌生人之间相互利用的一种方式。在劝酒的时候,劝酒者可以充满感情的语气适当的强调一下自己与对方的特殊关系,使劝酒变为两人之间独特的情感交流方式。
(4)在劝酒的时候适当的用反语激将对方。采取这种方式,对方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哪怕是再也不能喝酒了,对方也会舍命喝下这杯你敬给他的酒。不过,采取这种方式劝酒也要注意把握一个“度”,一定要适可而止,否则真的戳痛了对方的自尊,两人较起劲来伤了和气,那就得不偿失了。
小杨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人长得牛高马大,他能喝在单位是出了名的。在一次单位的年会上,他喝了一杯酒之后就再也不喝了,这时,部门经理王先生为了灌倒小杨,便对他说:“小杨,你看看,我们单位里的小伙子可是人手一瓶酒,如果你不是男人,你就可以只像其他女孩子一样只喝一杯。”小杨被王经理激怒了,他说道:“谁说我只能喝一杯?”说完一仰头便咕噜着喝下一一瓶酒。
(5)如果对方实在不太能喝酒,而你又想让对方喝,此时不妨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往往有些女士和小伙子不太能喝酒,这时候过份的勉强对方喝酒显然是不太明智的,此时就可以在饮酒量上作出适当的让步,自己喝一杯,对方喝半杯。以这种方式来劝酒,往往能取得成功,因为对方在你的苦劝之下执意不喝,本身就有些不好意思了,如果你在此时能够再适当的作出让步,对方几乎就没有再推脱的余地了。
小燕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外企,在一次公司的表彰大会上,小燕的同事小陈企图灌倒她,但是无论该同事怎样劝酒,小燕就是不喝。她的同事不得不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对小燕说道:“小燕,我的嘴皮子都快说破了,你还是不愿意喝酒,看来你今天是真的不给我面子了,那我今天这个面子干脆就不要了,这样,我喝一杯你喝半杯,这样总行了吧?如果你这次再拒绝,那我就真的无地自容了。”小陈说完,还没有等小燕反映过来,他就咕噜一声将一杯酒灌入了肚子,小燕无奈,尽管她实在不想喝酒,但是见到小陈这般竭力相劝,也只好勉为其难的喝下了这半杯酒。
以上这些劝酒的方法尽管有效,但是也要注意适可而止,切勿因为饮酒而闹出矛盾甚至闹出人命,那样就失去了劝酒的本来意义了。饮酒也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酒宴更是一种中华民族延续上千年的文明、礼貌的交际场所。酒宴的宗旨,就是为了能让大家叙叙旧,谈谈生活,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因此,利用劝酒技巧的同时,也应当要把握住一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