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雅士都极力推崇“以和为贵”,现如今,我们也在努力地建设和谐社会。那么怎样才能和谐?争端少了,社会自然和气了。然而,争端毕竟是不可避免的,最重要的就是,当争端来了,将它的严重性降低,这样,争端就淡化了。
而争端必然会造成沟通渠道堵塞。沟通主要分为倾听、表达和反馈等三种方式。而当发生争端时,双方经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只以个人的价值观和标准来处理和看待问题,而不再是以客观的态度。因此,无法顺畅的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
所以,我们要缩小争端本身的严重性,使一方或双方看淡争端,从而缓和情绪,平息风波。
某厂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妻因家庭小事闹矛盾,女方一气之下跑到娘家哭诉告状,说男方欺负她,哥哥为妹妹抱不平,气愤的想去教训妹夫,这时,父亲充当起“和事佬”来,首先对儿子说:“冷静点,教训他就起作用吗?再说,他家又不在厂里,一个人孤立无援的,你去教训他,旁人岂不要说闲话?好了,妹妹自己家里的小事,用不着你管,还有我和你妈呢。你多管些自己的事去吧。”
接着,父亲又劝说女儿:“夫妻吵架没什么大不了的,床头吵架床尾和,这么大人了,还像小孩一样,已经是当媳妇的人了,不要总是这么娇气,一点小事动不动就回娘家,惹人笑话。好,快点回你们小家去,不要让他到这里来找你回去,他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家丑不可外扬,”女儿点头止哭,像没事一样,回她的小家去了。
夫妻吵架是再平常不过的的事了,当事人因为身处其中,所以认为事情很严重。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父亲在劝慰女儿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夫妻闹别扭只是“丁点儿”小事情,促使女儿把争端看得淡一点。女儿在冷静思考之后,认同了父亲的看法,思想疏通了,气也自然消了。
作为调解纠纷的第三人,如果想缩小矛盾双方争端的严重性,就必须学会以下技巧:
以诙谐幽默的方式降低问题的严重性
在双方僵持不下时,采用巧妙的方法将严肃的争执点转化为幽默诙偕的形式,以此来缓和气氛,制造转机。如果纠纷双方是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而互相争执,那么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带来的压力住住会加深他们之间的相互敌视,促使他们更加坚持己见、互不示弱,为了打破这种僵持不下的局面,调解方应该采淡化矛盾,使双方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气氛变得轻松,为问题的解决制造转机。
调虎离山,暂熄战火
有的争论,发展下去就成了争吵,甚至大动干戈,如果双方火气正旺,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和事佬”即可当机立断,借口有什么急事(如有人找,或有急电),把其中一人调走支开,让他暂时脱离争论,等他们消了火气,头脑冷静下来了,争端也就趋于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