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抵不过三句好话。而这种“好话”很多时候就是一种“软话”,也就是对方喜欢听的话。所谓“说软话”就是一个人在语言交谈中故意表现出来的低姿态,它是在承认对方、尊祟对方的基础上所表现的谦让、低就和退步。虽然说这是一种退,一种让,但是说软话可以办硬事。退是一种暂时的权变措施,软话便是实现这一措施的有利武器。
卡耐基经常带一条小猎狗去公园散步。有一天,一位警察告诫他小狗外出一定要照规定系上链子和戴上口罩。卡耐基毕恭毕敬地答应了。开始几天,卡耐基照警察说的做,一段时间后,他觉得麻烦,就像在家里一样带小狗上街了。一天下了。他很明白事情的后果,所以没等警察开口就自我请罪,说:“警官先生,这下你可以当场逮到我了。我有罪,我没有托辞,没有借口。你上星期警告过我,若是再带小狗出来而不给它戴口罩,你就要惩罚我。”警察说话出乎意外地客气:“好说,我晓得在没有人的时候,谁也忍不住要带这么一条小狗出来溜达。”卡耐基忙说道:“的确是忍不住,但这是违法的。”见卡耐基这么诚心认错,警察反倒为卡耐基开脱:“不过像这样的小狗大概也不会咬人吧。”卡耐基说:“不,它会咬死松鼠的。”警察对他说: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这样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山,到我看不见的地方,就没事了。
说软话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在吃糖,心里甜滋滋的。而之所以很多时候说软话行得通的原因就是在人性当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吃软不吃硬”的心态,特别是那些性格比较刚烈的,很有主见的人,更是不吃强硬的那一套。
某山区支部书记带领群众修路时,不慎在放炮的时候炸碎的石头项断了路边一家农户的桃树,可能在其他地方,一棵桃树算不了什么,但是在偏远山区,这探桃树可是这家农户的财源,每年这家农户就靠看买桃子挣一点收入。于是主人揪住支书要他赔偿自己的损失。可是支书因为修路要很多钱,所以支书答应他,秋后一定赔偿。但是主人不肯,于是,指挥自己的兄弟一拥而上,把支书好一顿打。听到这件事情之后,村里的党员和群众都火了,要求狠狠整治打人者。于是第二天紧急召开村民大会,郑重其事地将桃树的主人带到了现场。不料,大会开始之后,桃树的主人并没有挨整,而是支书开始做起了检讨:“老少爷们,我还年轻,得大家帮扶。哪个活儿我安排措了,哪句话我说得不对,大家提出来,我做检讨。”对于自己被打的事情竟然一字不提。而他的这种“软话”也打动了桃树的主人,事后,他亲自找到支书,当面认了错:“你是为全村,我是为自家,我错了,今天你咋说我咋干,听你的。”于是村支书又带眷他们开始修路。
所以说,“说软话”是有必要的,软中带强,柔中带刚,就有利于打破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