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利避害是一切生物的本能,当然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是生物与生俱来的,是保证生物存在并不断地向更高级进化的条件之一。对于人类来说,趋利避害不仅是一种本能的表现,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是生存发展的要求。
既然进行自我保护、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那么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做着趋利避害的事情:走路的时候会选择平坦而便捷的路线;会根据天气变化选择适合又美观的衣服来穿;吃东西的时候挑选美味又健康的食物……几乎做任何事之前人们都会考虑一下这件事对于自己的利与弊,如果利大于弊,则放心去做;如果弊大于利,则会停止行动或者用无害于自己的方式去做。
《韩非子》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伍子胥因为被奸臣所害,一家即将被满门抄斩,结果,伍子胥一个人趁乱逃了出来,准备逃跑到别的国家躲避灾祸。有一天,伍子胥来到韶关,被防守城门的士兵抓住了,这个士兵要送伍子胥到朝廷上。伍子胥对押解他的那个士兵说:“你知道大王为什么要抓我吗?”士兵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伍子胥说:“大王抓我是为了让我交出我家的一颗珍贵的夜明珠,但是,现在这颗夜明珠已经丢失了,如果这时候你把我交给大王,大王跟我要夜明珠,我根本就没有办法交出来,但是为了自保,我会说夜明珠在你押解我的途中被你吞吃了。相信如果我这样说的话,大王一定会剖开你的肚子寻找夜明珠的。”听了伍子胥的话,士兵非常害怕,连忙偷偷地把伍子胥放了。
故事中的士兵在面临两种不同的情况时斟酌再三,衡量利弊,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士兵最终做出了趋利避害的选择,从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当初辛弃疾流落在江南一带,但是仍不忘忠心报国的志向,豪放气概犹存。当时,同为文人的陈同甫非常敬佩,仰慕辛弃疾的为人和英雄气概。有一天,陈同甫去拜访辛弃疾,他骑马走到离辛弃疾的住处不远的一座小桥边的时候,连续三次催马跳过小桥,谁知那匹马竟然三次退避,不听指挥,陈同甫大怒,下马拔剑砍掉了马头,然后徒步前行。
当时,辛弃疾站在楼上看到了陈同甫的一举一动,非常敬佩他的气概,立即吩咐身边的人去打听这个人是谁。这时候,陈同甫已经到了辛弃疾的门前,他说明来意后,两个人便坐下来谈论当时的形势,聊得十分投机,自此两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十几年以后,辛弃疾当上了统帅,但是陈同甫依然贫穷失意。有一天,陈同甫又去拜访辛弃疾,两个人把酒言欢,共同谈论天下大事。辛弃疾酒醉后谈论南北格局,军事要略,说南部可以怎样吞并北部,北部又能如何吞并南部。还说实际上钱塘一带并不是适合帝王居住的地方,如果有人截断牛头山的道路,就会造成城内无援兵的困境;如果有人掘开西湖堤坝,恐怕整个城都会被淹没等等。
两个人喝完酒以后,辛弃疾留陈同甫在自己家过夜。陈同甫躺在床上思前想后,觉得辛弃疾平时稳重少言,但是今天酒后失言,说了很多犯忌的话,等他明天酒醒了一定会后悔自己说过的话,甚至为了消除隐患而杀人灭口。想到这些,陈同甫忽然觉得很害怕,于是半夜的时候偷了辛弃疾的马逃掉了。因此陈同甫躲避了一场很可能会发生的灾难。
人们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其实就是告诫我们要认清形势,谨慎选择,趋利避害,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人生中充满了各种选择,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境遇,生活中有顺境也有逆境,有高潮也有低谷,在面对选择,遭遇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平静地对待、冷静地思考,趋利避害,不做无谓的牺牲,用长远的眼光通观全局,这样才会让我们少走弯路,少受损失。
点睛妙语
趋利避害是人类生存的本能之一,但是也要注意,趋利不可夺他人之利,避害则不能加害于人,否则会遭到别人的鄙视和唾弃,背负上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