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其实凡事有得必有失,同样,有舍必有得。弘一法师说,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想着占便宜。便宜,天下人都争相拥有。如果我一个人占便宜,则他人皆与我结怨;我不占便宜,则别人对我的怨气便消除了。轻利足于聚众,忍受小气,才不会招来大气;吃小亏,才不会引来大亏。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面条,一碗上面有蛋,一碗上面没蛋。端上桌以后,父亲问儿子:“你吃哪一碗?”儿子看了看指着有蛋的那碗说:“我吃这一碗。”父亲说:“儿子,你没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孔融4岁时就知道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你现在都10岁了。把这一碗让给爸爸吃吧。”儿子撅着小嘴说:“我又不是孔融,我不让。”父亲说:“你真的不让?”儿子一口就把鸡蛋咬了一半,边嚼边说:“坚决不让。”父亲说:“你可别后悔呀。”儿子乐了说:“不后悔。”说完就把剩下的鸡蛋一口吞掉了。这时父亲端起剩下的那碗面条开始吃了。没想到,父亲在碗底藏了两个鸡蛋。儿子一下子傻眼了。
第二天早上,父亲又做了两碗面条,一碗上面有蛋,一碗上面没蛋。端上桌后,父亲问儿子:“这次,你吃哪一碗?”儿子想都没想指着没有鸡蛋的那碗说:“我要这一碗。”父亲说:“你决定了吗?不后悔?”儿子说:“决定了,而且绝不后悔。”说完就端起那碗上面没有鸡蛋的面条吃起来。可是儿子吃到最后也没吃到一个鸡蛋,而看看父亲,上面有一个鸡蛋,碗底还有一个鸡蛋。儿子再一次傻眼了。
第三天早上,父亲还是做的面条。仍然是,一碗上面有蛋,一碗上面没蛋。端上桌后,父亲问:“吃哪一碗?你选吧。”这次,儿子诚恳地说:“爸爸,我也要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让爸爸您先选。”爸爸一脸高兴,说:“那我就不客气啦。”说着就端起那碗上面有蛋的面条吃起来。儿子端起另一碗,发现,这一碗里面也放着一个鸡蛋。此时,父子俩相视一笑。
中国自古就有“吃亏是福”“吃一堑长一智”的说法。其实越是不肯吃亏的人,越是可能吃亏,而且往往还有可能吃大亏。唯有不计较得失、不在乎吃亏的人,才会真正有福。父亲和儿子吃面条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一天中午,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她4岁的女儿正在客厅沙发上玩耍。突然,妈妈听到孩子的啼哭声。究竟发生什么事了?妈妈顾不得把手擦干净就冲出了厨房。来到客厅,妈妈看到女儿的手因为不小心插进了一个瓷瓶里了。这个瓷瓶肚大口小,女儿的手伸得进去,但是抽不出来了。女儿急得大声哭喊,母亲想了许多办法,但都无济于事。妈妈也开始着急了,她稍一用力,女儿就疼得叫苦连天。实在没有办法了,妈妈就想了一个下策,把瓷瓶打碎。正当妈妈准备打碎瓷瓶时,她犹豫了。这瓷瓶可不是普通的瓷瓶,它是一个价值不菲的古董,打碎了,不免有点心疼。可是看到女儿这么痛苦,容不得多想,妈妈忍痛打碎了瓷瓶。
虽然有所损失,但是,看到女儿平平安安,妈妈还是满心欢喜。可是,她发现女儿的手总是紧紧握着拳头。妈妈着急了,是不是刚才受伤了?原来女儿并没有受伤,只是手里紧紧攥着一个一块钱的硬币,她的手被卡进瓷瓶也是因为不舍得手中的硬币。不是因为瓷瓶的口太小,女儿手抽不出来,而是因为女儿不愿意放弃手中的硬币,而不肯伸开手。
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取舍中选择,但是,人人又都渴望占有,所以常常忽略了舍弃。放弃并不是不思进取,吃亏也并不是弱者的表现。如果一味地占有,你将会因小失大,损失更多。
点睛妙语
吃亏是福,当你这样思考人生。看待世界的时候,你就成为了一个智者。人们常说:“贪心不足蛇吞象。”现实中,人们往往纠缠于欲望之中,而不能自拔。这样的人不懂得吃亏是福,这样的人不肯舍弃丝毫的世俗小利,而与世俗纷争,怎可悠然自得?吃亏是福,是人生的一种达观态度,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需要人们身体力行,才能有所体会。若能真正认识到吃亏是福,那你的人生一定会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乐无穷。你若不信,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