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都是踩了狗屎运的人……”这是很多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人对成功再寻常不过的定义了,他们对机会似乎有着本能似的仇恨。而很多投机分子则对机会有着近乎变态的热爱。如果“机会决定成败”,那么面对很多被公认为的机会,为什么只有一小部分人最终获得了成功?
不成功的人天天盼望机会,成功的人却为机会太多而苦恼。其实机会就在自己的掌心,问题的关键从来就在于自己,不是有没有机会,而是该如何利用机会。
有人对一个来之不易的良好机会总是拿不定主意,于是就去问别人,问了 10个人有 9个人说不能做,这样,随波逐流,机会就放弃了。事实上,机遇来之于新生事物。而新生事物之所以新,就是因为 90%以上的人还不知道。还未认识,等 90%的人知道了就不再是新生事物了。
吴士宏已成为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名人。在她努力向上的过程中,以她初次到 IBM面试那段最为精彩。当时还是个小护士的吴士宏,抱着个半导体学了一年半许国璋英语,就壮起胆子到 IBM来应聘。
1985年,站在长城饭店的玻璃转门外,吴士宏足足用了五分钟的时间来观察别人怎么从容地步入这扇神奇的大门。
两轮的笔试和一次口试,吴士宏都顺利通过了。面试进行得也很顺利。最后,主考官问她:“你会不会打字?”
“会!”吴士宏条件反射般地说。
“那么你一分钟能打多少?”
“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说了一个数字,吴士宏马上承诺说可以。她环顾了四周,发现现场并没有打字机,果然考官说下次再考打字。
实际上,吴士宏从未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她飞也似的跑了出去,找亲友借了 170元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打了一个星期,双手疲乏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了,终于她达到了考官说的那个专业水准。过好几个月她才还清了那笔债务,但公司也一直没有考她的打字功夫。
吴士宏的传奇从此开始。
不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机会上,不要为没有机会而悲观。吴士宏的经历告诉我们:机会就在自己的掌心。别人给不给自己机会固然重要,而更为重要的是,自己要给自己机会。要相信一点:即便你储备不全,现学现用也可以应付危机。所以,提高自己快速学习和应变的能力,与精心准备同样重要。
其实,总有些人的成功看上去像是出于偶然,其实从心理学上讲,成功背后一定是有动机的。虽然说是偶然的因素,其实就像生物学上的突变一样,并非突然发生,而是一定量变的结果,只是人们没有觉察。
今天的能力根源于昨天练习的态度够不够,而如果明天还不具备能力,那一定是今天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常被当作不成功借口的“机遇”,也并非成功的必要条件。按成功人士的思维方式,那只不过是他去找寻的一个条件。机会就在自己的掌心,用不着费心去寻找机遇,对一个一心要成功的人来说,他迟早会碰到机遇。
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达到无往不胜、左右逢源的高超境界,首先要做一个圆融自如的人,富兰克林说过,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可见要想赢得好人缘,赢得好口碑,就得塑造自己的好形象,处理好人际关系,彰显自己的人际魅力。
§§第十一章 方圆有度,打造左右逢源的人际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