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西方的基督文化,一直都有忏悔的传统,并有圣·奥古斯丁等人写的多部《忏悔录》,有的已成为不朽的经典。而中国的传统,就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孔孟而言,是不讨论上帝的,而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可以通过自省而除恶扬善,达到至善的极境,因此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圣言。历代也有不少人将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但却很少有“自省录”存世。
但近代有两部日记与“忏悔录”比较相近,这就是《吴宓日记》与《朱自清日记》。
朱先生在写日记时,明确表示“是不准备发表的”。朱先生所处的年代,社会状况很糟,但似乎还没有随便抄家的习惯,所以,朱先生也不懂“日记是祸”的道理,放心地写去,多年不停。日记中不必遮遮掩掩,也不必矫揉造作,连对爱妻的不满也照写不误,而朱夫人也并不随意翻检先生的日记,这就使得日记带有相当深度的真实。1932年1月11日的日记中记有先生的噩梦:
“梦见我因研究精神不够而被解聘。这是我第二次梦见这种事了。”
1936年3月19日又记:
“昨夜得梦,大学内起骚动,我们躲进一座如大钟寺的寺庙。在厕所偶一露面,即为冲入的学生发现,他们缚住我的手,谴责我从不读书,并且研究毫无系统。我承认这两点并愿一旦获释即提出辞职。”
点石成金
今天,我们已经很少再见到如朱先生这般真诚自省、内心深处对于学问和人生充满敬畏的人了,由先生的“被解聘梦”我们可以看出,“自省”意味着对真实的自己进行严格的省查,也意味着在自我否定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这是青少年朋友们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万万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