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斯韦的母亲去世后,他整天跟着爸爸跑前跑后的,遇到爸爸外出办事,不方便领他了,他只好一个人坐在门前的大树下,听听鸟儿唱歌,看看蚂蚁上树,要么就逗逗小狗——哈洛。哈洛最通人性了,感觉到小主人的孤独伤心,它一动不动地趴在小主人的身边,任凭主人抚弄,偶尔小主人高兴得扬扬手,它就一跃而起,摇头摆尾汪汪直叫,直到麦克斯韦拍拍它的脑袋,它才肯安静下来。哈洛成了麦克斯韦最好的伙伴,麦克斯韦很少到村庄里去和那里的小伙伴玩耍了,他不愿意听到人家喊他没娘的孩子。他也很少读书写字,没有人管束他,只有女仆玛丽负责他的饮食起居,整天无所事事。麦克斯韦的爸爸看到自己忙碌得照顾不了孩子,决定给麦克斯韦请个家庭教师,以免耽误了孩子的教育。
家庭教师是位30岁左右的小姐,有着一张清楚却毫不动人的脸,穿着整洁利索的黑色长袍,亚麻色的头发梳得光光的,一枚发卡别在耳后拢起垂下的卷发上。她主要教麦克斯韦拉丁语及绘画。第一天上课她对麦克斯韦说:“从今以后我将教给你更多的知识,帮助你做好功课,你要做一个懂礼貌守纪律的好孩子。我希望你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完成作业……”麦克斯韦听着家庭教师提出的一大堆要求,产生了一种不情愿的心理:“妈妈从来不这样要求我,不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请来她管束我,讨厌!”他看着家庭教师棱角分明的嘴一张一翕不停地讲着,他听不进任何一点内容。坐在椅子上他的两脚搓着地毯,手背在后边放在椅子上摆弄着手指玩。他的思绪早已飞出了教室,他想着和爸爸在一起的情景,尤其是去听爱丁堡皇家学会的科学讲座,真棒!19世纪的英国,自然科学发展很快,人们对科学技术日益重视起来。皇家学会的科学讲座总是门庭若市。约翰·克拉克·麦克斯韦是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理所当然是其中的活跃分子,经常参加各种科学讲座,等到麦克斯韦长大,他发现儿子对自然科学感兴趣,就经常带领麦克斯韦出入皇家学会的科学讲座,使麦克斯韦从小就受到良好的熏陶。皇家学会在英国是科学家、学者、名人发表见解,进行科学研究的权威机构,能够在皇家学会上读论文、演讲是当事者的荣耀,标志着他们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能够参加学会活动的大都是达官贵族及各界要员。科学讲座有时需要凭票入场,如果是权威人士或科学名人主讲,那门票会更紧俏,比如,当时英国化学家戴维的科学讲演及实验曾风靡全国。参加皇家学会的活动,像麦克斯韦这样个头还没有讲台高的小听众的确不多。他就像科学大花园里的一只小蜜蜂,从小就汲取着甜甜的花蜜。他的眼界开阔了许多,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他忘不了一幕一幕科学讲座的情景,他渐渐熟悉了科学的讲坛。
记得约翰第一次领着小麦克斯韦去参加爱丁堡皇家学会的活动,他高兴得好像要过圣诞节。一路上,他哼着乡曲唱着小调,粉玉般的秀丽脸庞映着孩子的稚气,他收拾得漂漂亮亮,精神抖擞,和他父亲一样像位绅士。这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单纯地听讲座,关键是他觉得新奇有趣。他那渴求新鲜事物的大眼睛一次次、一回回地闪烁着奇异的光彩。
皇家学会的大礼堂高大雄伟,尖尖的屋顶插向天空,宽敞明亮的大厅能容纳许多人,高大浑圆的柱子庄严威武,紫红色的天鹅绒的背景大幕显得那样庄严神圣,一张漆黑的长方形的讲台,等待着演讲者的光顾。当所有的灯光都集中在那里的时候,那里就是整个大厅的中心,所有人目光都将集中在那里。那里是神圣的殿堂,那里是科学家的摇篮,那里是麦克斯韦奋斗的方向。
台下的座位坐满了观众,他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演讲快点开始,今天的演示内容是介绍意大利科学家伏打的发明——伏打电池。做演讲的教授终于出场了,他侃侃而谈,阐述着伏打电池的科学原理,他的精彩发言赢得了一阵阵的热烈掌声。紧接着就是实验演示,这是最吸引人的一部分。只见教授把从伏打电池两极引出的两根白金丝插入水中,从水中就冒出了许多气泡。把从阳极收集到的气体装在瓶里,这就是氧气。把刚刚熄灭的蜡烛,伸进氧气里,立即又旺盛地燃烧起来,放出耀眼夺目的亮光,比空气里的蜡烛要亮好多倍。教授把阴极一端收到的气体,装进一个铁罐里,用火焰靠近罐口,嘭的一声,铁罐像爆竹一样蹦得老高。这高超的表演使麦克斯韦看得入了迷,他一会儿惊讶,一会儿欢喜,一会儿又坠入了疑问的云雾,一会儿又云开雾散,豁然开朗。他一边看一边还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约翰就在他的旁边指导他,及时帮他解开疑问。正是约翰·克拉克·麦克斯韦的谆谆教诲,精心培养,才使麦克斯韦从小就热爱科学,迷恋科学,为他将来成为科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詹姆士·麦克斯韦!请你重复我所讲述的内容。”麦克斯韦的思绪被家教的提问打断,他赶紧收神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老师身上,他看出老师已经发现了他没有注意听讲,正站在他旁边严厉地盯着他。他一开始还知道老师在讲拉丁语的语法结构,现在全然不知老师讲到哪里了,他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低着头红着脸,眼角余光怯怯地扫了一眼满脸怒容的老师。“上课要注意听讲,精神要集中,作为一名学生要懂得基本的规矩……好了,我现在给你留个作业,你马上就做,把这个句子的语法结构划分出来。”家庭老师飞快地写下一个句子,送到麦克斯韦面前。麦克斯韦根本就不会做,他急中生智,倒想出个金蝉脱壳之计。
“对不起,老师,我想上厕所!”
“什么?!真是个坏习惯,一个懂礼貌守纪律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
家庭老师数落着麦克斯韦的不是,麦克斯韦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拔腿跑出了教室。
呼吸着室外的新鲜空气,麦克斯韦感觉到轻松舒畅,这时哈洛从栅栏边汪汪叫着跑过来,一个劲地往麦克斯韦的身上扑,拦住他,想和他亲热亲热。麦克斯韦蹲下身来用脸贴着哈洛的脑袋,“喂,好哈洛,让语法课见鬼去吧,走,我们出去散散步。”
麦克斯韦想到可以不看老师那张冰冷的脸了,他领着哈洛到花园去了。坐在花园的石墩上,看着眼前花花绿绿的景致,他的心情无论如何也不像明媚的春光那样亮丽,触景伤情,他又想起了亲爱的妈妈。想着妈妈牵着他的手散步,想着妈妈摘下几枝鲜花插进他卧室的花瓶里,想着没有妈妈的陪伴,他竟然这样伤感。花儿开得这般娇艳,可知道麦克斯韦心中想念妈妈?采朵鲜花,给妈妈送去吧。他摘下最美的几枝起身要走,忽然间仿佛妈妈正从房门走了出来,依旧风姿绰约,神采奕奕。
“妈妈,送给你鲜花!”麦克斯韦奔跑着,手里挥舞着鲜花,张开手臂扑了过去。
“詹姆士,怎么去了这么长时间?什么?什么?你喊我什么?妈妈?”家庭教师出现在麦克斯韦的眼前。她来找麦克斯韦。听着麦克斯韦呼唤妈妈,她似乎一惊,意识到这个年少的孩子心灵深处眷恋着他的妈妈。不幸的孩子!一定错把我看成了他的妈妈了。她拍拍麦克斯韦的肩膀,安慰着他,一种下意识的母爱促使她不得不这样做。
麦克斯韦的确是错把老师当妈妈了,当他大脑高度集中的时候,竟然产生了幻觉,他太想妈妈了。
老师并没有再批评他,只是将他领回教室让他静静地坐了一会儿,并吩咐他可以随便看些什么,只是不要出去。
这件事情过后,家庭老师也并没有动什么恻隐之心,她仍是一如既往,教授知识,仍是十分严厉。从道理上讲,对学生严格要求并没坏处,但是过分严格可能会导致孩子怯懦、胆小,缺乏自信心,没有勇气,这可能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位家庭教师的失误之处不仅仅在于严厉,而且在教育方法上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比如,语言课不能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解,单调呆板地读讲训练,没有一点灵活性和创造性,常使麦克斯韦觉得乏味,感到无聊透顶。语法课上语法分析,简单机械地重复,本来都已经学会,还要再练。上课搞得麦克斯韦无精打采,他感到憋闷窒息,本来学习知识是很有趣的事情,而麦克斯韦却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即使是他感兴趣的绘画,也提不起他一点兴致来。
这天的绘画是水彩花卉。老师和麦克斯韦将画架摆放在花坛边上。两个人都在静静地画。偶尔老师走到麦克斯韦身边指点几下。麦克斯韦的情绪并不太好。颜色涂得乱七八糟,他的心思也很乱。“作画时要心平气和,不可三心二意。”老师又在他身边聒噪。麦克斯韦心烦地丢下画笔,不画了。他看见自己的活动画筒,把它打开,将笔放进去,打开,关上,再打开,再关上,心不在焉地来回摆弄着。这只画筒也是约翰·克拉克·麦克斯韦为他制作的,它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制作十分精巧,中间还有个小小的机关,一按筒下一个开关,放在里面的画笔便被自动推出来,十分方便。它是麦克斯韦心爱的玩具之一。
“你怎么这么不用心,真是贪玩,马上把画筒收起来,继续作画。”老师发现了麦克斯韦“溜号”,严厉地训斥起来。麦克斯韦心里一惊,慌忙去拿画笔,一不小心,画筒被碰掉地上,画笔撒了一地。心爱的东西摔在地上,麦克斯韦心疼地去收拾。
“笨手笨脚的,不可救药。”老师听到响声,又呵斥起来。
麦克斯韦本来就心绪烦乱,心情极差,老师又如此不近人情刁难数落他,他真的受够了这种训斥!他愤怒了!他一伸手推倒了画架,又到老师那里,把老师的画板高高举起,重重地摔在地上!
这一举动,惊得家庭老师目瞪口呆,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麦克斯韦竟会这样暴躁。这个平素看来怯生生的9岁男孩竟摔碎了老师的画板!
“粗野的孩子!没礼貌!缺教养!我要告诉你的爸爸,我不教了。”家庭教师气势汹汹地喊叫着。
“你可以收拾东西走了,我会禀告麦克斯韦的父亲!”家庭老师回头一看,发现了一位贵妇人正站在自己身后,她一定将眼前发生的一切都看到了。“夫人,这孩子的脾气实在太怪了……”
“你不用说了,教育孩子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善于引导,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效果都不会好的。你被解雇了。”
来人正是麦克斯韦的姨妈。她目睹了事情发生的整个经过。她看得出这位青年老师缺乏经验,不适宜教麦克斯韦。她也发现麦克斯韦不再像从前那样天真可爱,而是性格孤僻怪拗。看样子,家庭教师对他的性格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自从姐姐过世后,麦克斯韦的姨妈经常来看望他们,经常帮着做些家务。这天她来是给麦克斯韦送件新做的套装,碰巧赶上了刚才那一幕。当晚,她向麦克斯韦的爸爸禀告了此事。约翰听后十分震惊,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如此了。
麦克斯韦偎依在姨妈身旁,话题又转到他的妈妈上来。麦克斯韦想念妈妈,扑在姨妈怀里呜呜地哭了起来。他想念妈妈,妈妈在那个阴冷晦暗的黑夜永远地合上了那双美丽安详的大眼睛。熬白的脸庞镌刻着她一生的辛劳,诉说着人生短暂的悲哀……母亲的早逝给麦克斯韦沉痛的打击,家教的不良影响又加重了他的不幸。
第二天一早,他随着姨妈来到墓地祭奠母亲。那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场面令人感动。麦克斯韦将一束洁白的鲜花放在母亲墓前,哭哑着嗓子叫喊着:“妈妈,你回来吧,别撇下我!”他触摸着墓地那块冰凉的十字墓碑,泣不成声。旷野中风凄凄,雨潇潇,行人欲断肠,麦克斯韦久久地伫立在墓前,任凭风吹雨淋,头发一缕一缕地粘湿在前额、脸颊,青紫的嘴唇瑟瑟发抖,雨淋湿了外套,皮鞋上溅满了泥巴,他似乎在等待奇迹的出现……雾气霭霭的墓地是如此宁静,缥缥缈缈、隐隐约约之中,母亲仿佛轻轻走来,还是那样美丽,那样高雅迷人,她挥动着长长的丝巾走过来走过来……又消失在雨中、雾中……
姨妈紧紧地拥着麦克斯韦,她可怜这个不幸的孩子,她为孩子擦去泪水,撑起雨伞,悲痛笼罩在她心头,她多么希望能减轻孩子的悲伤!
孩子失去母亲,就像小鸟折断了会飞的翅膀,母亲的去世,带走了他童年的欢乐,他再也享受不到慈祥而伟大的母爱了,再也见不到母亲陪伴着他读书写字的倩影了。读书,因为少了母亲的指点,而索然无味;朗诵诗歌,因为少了母亲的诵读,而缺乏诗的韵律;写字,因为没有母亲的把手教写,而总是不尽人意。他不再像一只喳喳叫的小鸟儿,总是欢天喜地的,遇到问题很少去问他人,常常一个人独自遐想。他不再去河边捉鱼、林间散步、树下玩耍……完全像变了个人似的。
姨妈的关心抚慰着他伤感的心灵,他渐渐体会到姨妈也像慈母一样对他关怀备至。他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同时也感受亲人给予他无私的爱。这爱之最为深切动人的要算是父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