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0400000029

第29章 拜住与铁失

拜住为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左手万户木华黎国王的后裔。其祖父安童,在世祖朝长期担任中书省右丞相,统领怯薛宿卫。武宗至大二年,拜住袭任怯薛宿卫长,地位尊崇。仁宗即位后,延祐二年,拜住任资善大夫、太常礼仪院使。四年,进阶荣禄大夫、大司徒。五年,进阶金紫光禄大夫。六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拜住每次参议国家大事,总是询问是否合乎旧制。太常礼仪院事务不多,拜住在空闲时间总是延请儒士咨询古今礼乐、行政、治乱得失,整日不知疲倦。英宗尚为太子之时,曾向左右询问宿卫之臣的情况,大家都称拜住贤能,于是遣使召见,欲与之交谈,不料拜住竟然婉言回绝了邀请。拜住认为硕德八剌此时应该行事谨慎,他作为仁宗的宿卫大臣,与太子往来,恐遭人怀疑,这会对太子不利。

英宗即位后,拉拢、重用拜住,延祐七年四月,起用拜住为中书平章政事,五月又提拔他为中书左丞相。这样,在太皇太后答己及右丞相铁木迭儿势力充斥朝堂的背景下,英宗利用提拔拜住来制衡铁木迭儿的势力。左丞相拜住为蒙古勋臣之后,又长期担任怯薛宿卫长,在一向很重视根脚出身的蒙元朝廷,拜住的地位无疑是十分显赫的。另外,拜住与英宗在政见上也很契合,他们都主张吸收儒学汉法。拜住作为东平王安童的后裔长期居住在山东地区,深受汉地文化的影响。东平王家族与汉族士大夫集团有着长期的交往与合作,因此这个家族中出现过不少蒙古儒者。此前,拜住作为主掌礼仪、祭祀宗庙和赠谥的太常礼仪院使,有更多的机会与儒臣交往,并受其影响。所有这一些,都使得英宗十分信任、重用拜住。在英宗即位后不久,拜住就率领宿卫之士帮助英宗镇压了太皇太后答己支持的失列门、亦烈失八等的谋逆,沉重打击了答己集团的嚣张气焰。(《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五《别里哥帖木儿神道碑》;萧功秦《英宗新政与“南坡之变”》)

拜住执法严峻,协助英宗革除近侍干政、徇私枉法等弊政。英宗近侍传旨到中书省,给出了六七百人的注官名单,负责此事的中书省机构选曹的正常工作程序被打乱。拜住为此上奏英宗,奏准革除了上述近侍的传旨。拜住认为选注官员应该按照相关制度有序进行;在惩治违法官吏方面,拜住则认为对做事合理但不合法的官吏可以从宽处理,而对于那些贪污暴虐的官员,一定要严惩不贷。英宗曾对左右之人讲,你们一定要谨慎行事,一旦触犯了国家的法律,丞相拜住决不会饶恕你们。

拜住还经常建言英宗遵循礼制,不要铺张浪费,滥用民力。至治元年春正月,英宗欲结彩楼于宫中,准备正月十五张灯设宴。时仁宗死后不久,英宗尚在服丧期间,为此参议官张养浩上疏请求英宗取消这一计划。拜住认为张养浩的上疏十分合理,于是便拿着这道上疏入宫禀明英宗,结果英宗欣然接受了张养浩的建言,并对张养浩进行赏赐以褒奖他直言不讳的行为。至治元年三月,拜住跟随英宗巡幸上都,中途驻扎在察罕脑儿之地。英宗觉得自己的行宫亨丽殿过小,准备扩建,拜住持反对意见,他上奏说,该地气候寒冷,只有到了夏天才能种些粟黍之类的作物,皇上即位不久,如果马上兴此大役妨害农业生产,恐怕会有损皇上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英宗采纳了拜住的意见。

英宗虽对亲信拜住大加重用,但有时也担心拜住不能尽心治理国政或完全效忠自己。一次,英宗对拜住讲,你身为国朝重臣木华黎、安童的后裔,一定要励精图治,尽职尽责。拜住深为触动,马上回答道,英宗委他以大任,他日夜担心三件事:一是有辱祖宗的名声。

一是天下政事繁多,自己恐有处置失当的地方。一是自己年少不堪重任,无法回报英宗的大恩。为此拜住希望英宗对自己严加训斥,英宗于是安慰拜住说道,天下之大,并非他一人的思虑所能及,希望拜住不要忘记他的规谏,好好辅佐他治理国家。拜住叩头谢恩说,古时尧、舜为君主,他们遇事征询众人的意见,从善如流,古往今来人们都称他们为圣君,而桀、纣为君主,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重用小人,结果国家灭亡,自己也被杀害,人民至今仍称他们为无道之君。拜住进一步讲,自己身受大恩,怎能不竭忠报效,然而事情总是言易行难,希望皇上身体力行,而如若他知而不言,则是他自己的罪过。(《元史》卷一百三十六《拜住传》)

拜住虽为蒙古贵族,但自幼对儒学汉法有较深的了解,这对其施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拜住认为学校是施政教化的根源,似缓实急,而由于得不到主管官员的重视,致学校废驰。拜住于是请求令朝堂内外的官员共商拯治之策。朝中有人言佛教可治天下者,英宗就此事询问拜住,拜住则回答佛教只可以修身,只有儒学才可治天下。英宗又询问拜住:当今也有像唐朝魏徵那样敢直言上谏的官员吗?拜住回答道:“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即有了唐太宗那样善于纳谏之君,才会有魏徵那样敢谏之臣。英宗认为拜住的话十分有道理。

至治二年春,在元朝建祭祀祖宗的太庙数十年后,英宗首次前往太庙大行祭祀之礼,而这乃是拜住施加的影响。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就建成太庙,不过世祖、成宗、武宗、仁宗都没有亲自前往祭祀,这也说明元朝诸帝对汉地的祭祀之礼有着较深的隔膜。英宗即位后,拜住奏请英宗亲自前往祭祀太庙,这一建言得到了英宗的采纳。于是英宗诏命有司,制定祭祀的礼节,要求严格遵守传统旧制,不得擅自增损。至治元年冬十月,英宗亲自前往太庙拜祭祖先。至治二年春正月,英宗正式按照相关礼节祭祀了太庙。当时宫廷设立了黄麾大仗,英宗穿戴通天冠、绛纱袍,自崇天门而出,拜住等跟随其后。英宗看到仪仗颇为美丽壮观,回头对拜住说:“朕用卿言举行大礼,亦卿所共喜也。”拜住则说:“陛下以帝王之道化成天下,非独臣之幸,实四海苍生所共庆也。”英宗在近郊太庙行完祭祀之礼,次日还宫。此次祭祀太庙大礼,钟鼓齐鸣,场面十分宏大,而“百年废典,一旦复见,有感泣者”。(《元史》卷一百三十六《拜住传》)

凭借着英宗的信任和重用,中书左丞相拜住经常抵制右丞相铁木迭儿的非法行径。当时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贪污腐败,为人欺诈阴险,屡次诛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是不依附自己的官员他都要找借口加以陷害。铁木迭儿尤其憎恶中书平章王毅以及右丞高昉,他以京师诸粮仓遭盗窃为由上书英宗,请求诛杀二人。拜住秘密上言英宗:中书省宰相的职责在于论道经邦,不宜仅以钱谷小事降责于他们。英宗认为拜住所言有理,于是王毅、高昉二人均幸免于难。

拜住积极倡导宫廷和谐,不主张打击异己。其实不管拜住还是英宗,都对太皇太后一党诸多迁就,不想使矛盾公开化。当时铁木迭儿提拔亲信,中书参知政事张思明为中书左丞,张思明忌恨拜住廉明刚正,经常与同党密谋,打算陷害拜住。拜住身边之人听到张思明的阴谋后告知拜住,要他严加防备。不料拜住却说:他一家效忠朝廷已有百余年,自己年少得宠,必然会遭致各方面的忌恨。大臣之间和睦相处才能好好治理国家,如若因为右丞相仇视他,他就想办法加以报复,这样的话,并非他们两人的不幸,而是国家的不幸。他只要尽心做事,上不负国君、祖先,下不负黎民百姓就可以,至于死生祸福,一切顺应天命。拜住还要求手下的人不要再提及此事。对于大臣王结“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他变”的劝告,拜住也只是表示赞同,却不愿意采纳。(《元史》卷一百三十六《拜住传》;《元史》卷一百七十八《王结传》)

英宗和拜住虽对铁木迭儿的势力加以限制,但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铁木迭儿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铁木迭儿的党羽充斥朝堂,朝中之事,必有人会禀告铁木迭儿。但因为有拜住的制衡,铁木迭儿做事不得不有所收敛,为此铁木迭儿想方设法陷害拜住,不过均没有得逞。京师仓漕管库一职空缺,年终应该由中书省任命,主管官员中书左丞张思明借口有病在家休养,故中书省官员皆观望,不敢私自决定。一直在英宗身边执掌宿卫的左丞相拜住得知这个消息,认为事情紧急,便到中书省责问有关人等:“左丞病,省事遂废乎?”中书省郎中李处恭回答说:主管钱谷之职,非常重要,必须谨慎挑选主管官员,没有合适的人选,不敢马上任命。拜住大怒,骂道:你是在考虑如何卖官吗?拜住于是遣人慰问张思明,张思明不得已赴中书省,与同僚共同处理了这件事。

至治二年五月,英宗以拜住领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佩三珠虎符。秋七月,拜住奏召中书左丞张思明前往上都。拜住列举了张思明的罪名,“杖而逐之”。同年八月,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病死。然铁木迭儿病死,拜住却恸哭流泪。拜住的这一举动,当然史料记载有渲染的成分,但也多少反映出年轻的拜住丞相对铲除铁木迭儿一党既欣喜,又颇感觉心酸。在铁木迭儿死后次月,太皇太后答己也死去。少了太皇太后答己势力集团的干扰,拜住终于可以辅佐英宗施展其政治抱负了。

至治二年冬十二月,拜住升为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英宗欲赐拜住三公之爵,拜住辞而不受。英宗为了体现对拜住的信任,不设左丞相一职,让拜住全权处理中书省事务。拜住担任中书省右丞相后,推荐儒臣张珪为平章政事,以优厚的待遇征召一些退休的老臣到中书省议事。拜住平日即十分注重延揽人才,“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在拜住的推动下,英宗还颁布了仁宗朝编写的法律汇编《大元通制》。

《元史》卷一百三十六《拜住传》对拜住有如下评价:其忧国忘家,知无不言。宫中主管膳食的官员进呈拜住美酒,拜住则忧形于色。拜住家中被盗金器百余两,宝物价值巨万,在有司捉拿到盗贼并缴获赃物后,家童急忙去告知拜住,拜住面无喜色。自仁宗延祐末年以来,国家水旱灾害频繁,民不聊生。拜住担任宰相期间,整治朝纲,罢省不急之务,轻徭薄敛。英宗巡幸五台山佛寺,拜住奏曰:“自古帝王得天下以得民心为本,失其心则失天下。钱谷民之膏血,多取则民困而国危,薄敛则民足而国安。”英宗深表赞同,说道:“卿言甚善。朕思之,民为重,君为轻,国非民将何以为君?今理民之事,卿等当熟虑而慎行之。”至治三年夏六月,拜住认为每年从江南漕运到京师的粮食比世祖时增加了数倍,故江南的老百姓十分困苦,京师的粮仓却十分充足。为了减轻江南百姓的负担,拜住上奏英宗,每年从江南运到京师的粮食减少二十万石。英宗基本接受了拜住的意见,命令铁木迭儿当政时期新增漕运的江淮粮食予以蠲免。元代自世祖朝开始,每年都要从江南漕运大批的粮食到北方,这些粮食主要供给皇室以及北方诸王部族,这给江南各地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以至于元人有“贫极江南,富称塞北”的说法。(《元史》卷一百三十六《拜住传》;《草木子》卷三上《克谨篇》)

英宗倚重拜住,相与励精图治。“时天下晏然,国富民足,远夷有古未通中国者皆朝贡请吏,而奸臣畏之”。

英宗朝另一位重臣铁失,在英宗即位之初,相继担任翰林学士承旨、宣徽院使、太医院使,并特命领侍卫亲军中都威卫指挥使,可见英宗对铁失十分信任和重用。至治元年,英宗赐铁失珍珠燕服。是年三月,英宗特授铁失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仍佩金虎符,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依前太医院使。这样铁失就成为朝中最高的监察官员,同时领侍卫军、太医院使。英宗对担任御史大夫的铁失寄予厚望。有一次英宗在鹿顶殿对铁失讲,徽政院虽然隶属于太皇太后,而他却认为该机构与其他机构相同,均应接受御史台的监督核查。既而英宗又命铁失统领左右阿速卫侍卫军。至治元年冬十月,英宗亲祀太庙,以中书左丞相拜住为亚献官,铁失为终献官,可见铁失与拜住同为英宗十分倚重的官员。铁失也与拜住一起负责统领侍卫亲军,手握兵权。铁失之所以为英宗重用,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铁失的妹妹是英宗皇后。时人称铁失与英宗“情过骨肉”。(《元史》卷二百七《铁失传》;《蒙兀儿史记》卷一百二十二《铁失传》)

铁失虽为英宗最信任的官员,但其施政却与拜住大相径庭。铁失经常贪赃枉法,并且与太皇太后一党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权臣铁木迭儿死后,其子治书侍御史锁南被罢为翰林侍讲学士,铁失为此上奏英宗请求让锁南官复原职,但这一奏请并没有得到英宗的应允。

至治二年十二月,铁失以御史大夫、忠翊亲军都指挥使、左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太医院使,兼领广惠司事,职权进一步扩大。但这以后,英宗对铁失逐渐不满。英宗曾对御史台大臣说:他深居宫中,怎能悉知臣下奸贪,民生疾苦,故任用御史台官员为耳目,辅佐行事,之前铁木迭儿贪蠹无厌,御史台官员为何闭口不言?今铁木迭儿虽死,也要籍没其家,以警示其他官员。至治三年正月,英宗命御史大夫铁失振举台纲,诏谕中外。既而御史台请求英宗降旨大开言路,英宗十分不悦地说道:言路何尝不开?只是御史台选人不当。英宗进一步说:他得知御史台官员因积怨而参劾其他官员,罗织罪名,陷害忠良。监察御史曾举荐八思吉思担当大任,可八思吉思不久就以贪墨被杀。可以说英宗对以铁失为首的御史台官员十分不满。

权臣铁木迭儿死后,铁木迭儿所犯罪行逐渐被揭发,英宗于是委任拜住为中书右丞相,振立纪纲,以进贤退不肖为急务。而与铁木迭儿关系密切的铁失等人日益感到不安,谋求发动政变。尽管如此,英宗竟一点也没有觉察。至治三年五月,英宗以铁失独署御史大夫事。

同类推荐
  • 史记(第七卷)

    史记(第七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猎唐

    猎唐

    看江山如此多娇,逐鹿英雄竞折腰。金鳞岂是池中物,一朝得雨腾云霄。春风得意趁年少,天涯处处现芳草。===本故事仅供消遣娱乐====高义,一个现代图书管理员,非常幸福地穿越到了唐朝,还差一点儿和武则天定了娃娃亲!他的理想并不高,只想着能混上个才子当当,过上悠闲的贵族生活就可以了!可当他想走后门,攀交情,跑去拍武则天的马屁时,却发现历史有了那么一丁点儿的改变,就是武则天并不一定能成为女皇!别人穿越时空是去改变历史,而他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拼命地去维护历史,不让它改变!在外挥军纵马,灭国开疆,在内独霸朝堂,陷害忠良!高义想的仅仅是能让武则天登上皇位,顺便自己也能得到荣华富贵!终于,武则天就将要站到权力的顶峰,可就在这时候,高义突然发现,他同样离巅峰只差一步之遥……
  • 凌烟图之大唐郡王

    凌烟图之大唐郡王

    一个爱好看历史书的现代文科男,在图书馆里意外的发现了一本破旧的古籍,由此不经意间进入了一场似幻似真的梦境。梦回大唐后,成为了贵族公子,身边不仅美女如云,而且辅助李渊、李世民发展经济、救助百姓、开疆拓土,成就一番旷世奇功,亲身经历远征高句丽、反隋建唐、平萧铣、坐镇江南、玄武门之变等一件又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其间又与平阳公主、大隋公主、药王孙思邈、秦琼、尉迟恭、李靖、魏征等诸多人物发生了各种意料之外的奇遇。
  • 乌孙公主

    乌孙公主

    来疆之后,先是从教于一所学校。由于教学需要,曾有一段时间潜心精读《汉书》和《古诗源》。时常被一首《悲愁歌》所深深打动:“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常思汉土兮内心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读着这首凄楚哀婉的诗歌,仿佛还能清楚地看到那位从东方而来、跃然飙升在苍茫亘古西疆秘域上的那位大汉公主风姿绰约的身影,仿佛还能清楚地聆听到二千多年前的那位美丽的姑娘,伫立在伊犁河畔,首望着回飞的天鹅行阵,怅怅悻悻、忧忧悒悒的扼腕浩然长叹声……
  • 吴越争霸

    吴越争霸

    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期,吴越两国拉开战幕,争夺土地。越国势力远不及吴国。后来,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坚韧不拔、卧薪尝胆,最终消灭吴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热门推荐
  • 魔法天之子

    魔法天之子

    传说“当五行之子现形,神之子集聚,天之子就会降临人间,带给人们光明和希望,他由神之子护航,五行之子相伴,一切恶行都会被驱除,大地会颤抖,天空会降下甘霖,那就是桃园的开始。”女装的她是如此的惊采绝艳,“倾国倾城”!男装的他笑谈风云,看一切不过尔尔!六子的相知相随,八人的人生旅程。看天之子如何掀起万千巨浪!
  • 极品大少

    极品大少

    张大海,名字虽然有点俗,但是,他天生有一个很大特点,那就是能够看透人的心理活动,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从小的时候,张大海的心就格外的敏感,对待很多事情的感知能力也是非常的强,只要是别人的脑海里一想到的事情,他就知道了,这个秘密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就连自己的父母也是不知道。
  • 龙神战士

    龙神战士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件意外的事件,一个孤独的人,只身闯异界。这是一个魔兽横行,大家族统治,内忧外患不断的世界。看我们的主角如何在这世界中苦苦挣扎,如何在这世界中掀起滔天的浪花,将原本的世界埋葬。
  • 红楼别梦之水木缘

    红楼别梦之水木缘

    前世的她是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袅娜娉婷,一腔缠绵,还泪、报恩。今生的她是姑苏城中晶莹剔透的女子,风流灵巧,却命途多舛,泪恩既尽,此生何去何从?前世的他,是龙王三太子,千年苦修,百世寂寞,却甘愿为了她,削去仙籍,重堕轮回。今世的他,是尊荣的王爷,俊逸倜傥,不拘一格,却执着的为她披荆斩棘、遮风挡雨。似此深情厚恩,妾将何以还?一曲凄绝的葬花吟,柔肠百折,前世注定的缘,今生如何再续?水木相融,痴痴缠缠,如何执手相伴。
  • 豪门小甜妻:休想逃

    豪门小甜妻:休想逃

    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她是爸爸妈妈眼中的乖乖女,是纨绔子弟心中的最美女神。她放着自己家的公司不待,却偏偏要跑去别人的公司当什么小秘书。他是驰骋商界的天才,是人们眼中的高冷总裁。小时候的承诺,他一直都记得。他想要找到她,明明感觉她就在身边,可是每次看到的却是那个傻傻呆呆的小秘书。不知不觉间,自己看眼前的这个女孩,似乎有些不一样了。当豪门千金变身呆萌小秘书。总裁,你准备好了吗?
  • 101号实验

    101号实验

    生命的出现是偶然,又是必然,你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你,你能做的,就是居安思危。科幻小说《三体》里面的两条定理我很喜欢。一是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是文明不断的发展与扩张,但宇宙里物质总量不变。科幻文作家很少,可能是人们忙着挣钱,没有时间去想象;也可能是中国的教育制度,让人们失去想象。但是不管怎么样,想象力是人类进步的必要条件,想都不敢想,科技只会停滞不前。我在做我该做的事!科幻也不是欧美国家的专属。
  • 反派捕捉系统

    反派捕捉系统

    陈晨来到了海贼王的世界,脑中还多出了一个反派捕捉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能捕捉海贼王的反派,还能带陈晨暂时魂穿其他世界捕捉反派。于是在伟大航路上,出现了一个大部分船员都是反派大boss的……丧心病狂的海盗团!
  • 千夏的愿望倒计时

    千夏的愿望倒计时

    当你离我远去的时侯,我很害怕,我以为我不会在乎,但流下的眼泪却骗不了自己!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明明很爱,却没有勇气让你知道,宁愿默默地爱着,直到,直到你投入别人的怀抱!抓不住你的手,因为我矮小!留不住你的心,因为你狠心!总向你问起别人,不是因为我对谁有所迷恋,我只是想借这点时间,多看看你几眼!打你是想让你对我多留意,骂你是我太爱你,不要说我一文不值,因为我已无法将你忘记!如果你是我眼中的一滴泪,那我永远也不会哭!
  • 回天绮谈

    回天绮谈

    《回天绮谈》十四回,1903年五至六月载《新小说》第四至六号。作者署玉瑟斋主人,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回天绮谈》发表时题“政治小说”,记叙的是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英国“自由宪章”运动故事,旨在配合晚清时期中国的“宪政运动”。
  • 眼的引领

    眼的引领

    眼睛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和色彩,但我的这双眼与众不同。拥有特殊能力,它给我带来莫名生物的追杀,传说中外星人围捕,与东方吸血鬼对抗,被迫去神秘之地探查,甚至引起国家秘密组织“边缘线”的重点关注。原来世界上还有很多未知的事情,也让我卷入乱七八糟各种离奇事件,使我平凡的大学生活不再平凡让我爱人,朋友,家人陷入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