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阐释”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好的心理状态。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自尊,是在在我肯定的基础上自我感觉良好,有时还表现得比较自我。在心理学上,自尊感可以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可以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较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也较能够接受个人不足之处。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这些因素都与个体的外在环境有关。自尊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作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自尊这一特质表现出了人们喜爱或不喜爱自己的程度各有不同。
自尊始于知耻,有了羞耻心,人才能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地生活;有了羞耻心,我们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难为情;有了羞耻心,我们做错了事会感到惭愧;有了羞耻心,我们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内疚。
“哲理小品”
一个四岁男孩的自尊
有一天,一大户人家举行晚宴,女佣因需要工作到很晚,所以只好将四岁的儿子带到主人家。她很自卑,怕儿子知道自己是一个佣人,于是把儿子藏在卫生间里,并告诉他,他将在这里享用晚宴。
男孩在贫困中长大,从没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更没有见过卫生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漂亮的大理石洗漱台。他闻着洗涤液和香皂的香气,幸福得不能自拔。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盖上,盯着盘子里的香肠和面包,为自己唱起快乐的歌。
晚宴开始的时候,主人想起女佣的儿子。主人看女佣躲闪的目光就猜到了一切。他在房子里静静地寻找,终于,顺着歌声找到了卫生间里的男孩。那时男孩正将一块香肠放进嘴里。
他愣住了,问:“你躲在这里干什么?”
“我是来这里参加晚宴的,现在我正在吃晚餐。”
“你知道你是在什么地方吗?”
“我当然知道,这是主人单独为我准备的房间。”
“是你妈妈这样告诉你的吧?”
“是的,其实不用妈妈说,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会为我准备最好的房间。”男孩指了指盘子里的香肠,“不过,我希望能有个人陪我吃这些东西。”
主人默默走回餐桌前,对所有的客人说:“对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们共进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然后,他从餐桌上端走了两个盘子。
他来到卫生间的门口,礼貌地敲门。得到男孩的允许后,他推开门,把两个盘子放到马桶盖上。他说:“这么好的房间,我们一起共进晚餐。”
那天他和男孩聊了很多。他让男孩坚信,卫生间是整栋房子里最好的房间。他们在卫生间里吃了很多东西,唱了很多歌。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他们向主人和男孩问好,他们递给男孩美味的苹果汁和烤成金黄的美食。他们露出夸张和羡慕的表情,后来他们干脆一起挤到小小的卫生间里,给男孩唱起了歌。每个人都很认真,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一场闹剧。
多年后男孩长大了。他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带两个卫生间的房子。他步入上流社会,成为富人。每年他都拿出很大一笔钱救助一些穷人,可是他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更不让那些穷人知道他的名字。有朋友问及理由,他说:我始终记得许多年前,有一天,有一位富人、有很多人,他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一个四岁男孩的自尊。
秘诀:男孩并不是没有感觉到自尊,只是那时的年令太小罢了。自尊总是在理解了人生之后才渐渐产生的一种羞耻心,才会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心态培养”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一,不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使孩子在愤恨中失去自尊心,而应该循循善诱,就事论理,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自尊。孩子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作为爸爸妈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向孩子讲清简单的道理,教育和培养孩子置他人的位置考虑问题的习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使孩子觉得人与人是平等的,从而懂得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自己的道理。
二,不要讽剌、挖苦孩子,应积极鼓励,适当赞扬或给予奖励,使孩子在自豪中建立自尊。不少孩子争强好胜,有上进心,并且希望得到成人的赞许,但由于年纪少,难免出现错误或做事情不如大人意。对此,不能过多责备孩子,而应抓住其微小进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克服不足,让他们在不断的进步中增强自尊心。
三,不要对孩子冷漠和厌烦,应该给孩子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孩子在满足之中建立自尊。孩子爱表现自己,喜欢做事,更喜欢成功,成人不要怕烦怕脏,让孩子退缩一角,而应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机会,施展他们的才华,并用爱抚的微笑,诚恳的赞许,鼓励孩子进步。这样不但使孩子增强了自信心,还可以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四,不要对孩子管教太严,应该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主体,使孩子在平等之中建立自尊。父母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产品,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讲话,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孩子与成人争辩是非,如果成人确实说错了,做错了,应坦诚地承认,并向孩子道歉,使孩子觉得父母是尊重他的,自己也应该尊重父母和别人。当然,一味地表扬、奖励、赞许孩子,会使孩子产生虚荣心。必要的批语以及慎重的处罚,也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它是一种冷却剂,可以使孩子冷静地检点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错误。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成人要有耐心、细心,关心爱护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健康发展。